盛唐挽歌 第45节

  “算了,念你年少无知,此事便作罢,朕不再追究了。不过跟你一起胡闹的那几个应考的士子,朕已经决意让他们今年科举落榜,再有才华,今年也不录用!”

  李隆基摆了摆手说道。

  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方重勇是个半大孩子,又是潜邸亲信的儿子,搞出事情来,如果没有造成恶劣影响,是可以原谅的

  而张巡等人,已经是成年人了,还是参加科考的士子,居然参与进来胡闹。小孩子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么?

  只是将这些人从科举中第名单中抹除作为惩戒,便已经是看在方有德的面子上了。

  “谢圣人恩典。”

  方重勇继续躬身行礼,态度非常谦卑。

  “过几日,你去国子监读书去吧。整日闲得无聊,容易惹是生非。”

  李隆基淡然说道。

  诶?

  “国子监?”

  方重勇一愣,他还没搞明白这地方到底是干啥的,只是感觉很耳熟。

  “你这个年纪,不读书,还想做什么,你又能做什么?”

  李隆基一脸疑惑看着方重勇问道。

  唐代也不是每个官员都可以由家里人请名师教导的。不过方有德这种直接就不管儿子的情况也很少见,一般官宦子弟多半也是要在国子监里面混一下资历的。

  那里包吃包住还发校服!

  国子监位于长安的务本坊西部,此坊北抵皇城,西邻兴道坊,南北阔三百五十步,东西长四百五十步(一步大约1.65米)。

  国子监占地面积为半坊之地,坊内除国子监之外,还有进奏院、房玄龄宅改的先天观以及众多官员住宅。

  除了中枢办公的宫城外,此地乃是长安城内官员最扎堆的地方。

  本来想问一下“可不可以不去”,结果眼角余光看到高力士不动声色的对着自己微微点头,方重勇只好双手合十行礼道:“谢圣人恩典。不过有件事,还请圣人开恩。”

  “你直说便是。”

  李隆基心情大好,这件事宣扬出去,对于弥补他崩坏的人设,大有好处。

  “某在回长安路上,遇到了一个幽州的小吏叫严庄,被发配到岭南。他说是被我父亲冤枉的。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将其发配河西边镇为属官,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若是发配岭南,只怕一命呜呼,又是何苦呢?”

  方重勇没忘记严庄,想办法替他求情了。

  “力士,这点小事,你帮忙处理了吧。带他回家,从兴庆宫后门走。”

  李隆基一脸轻松,指着方重勇对高力士说道。

  至于整件事从头到尾合不合法,他完全没过问。

  在大唐,法再大,也大不过圣人,何必说那些废话呢?

第41章 帮小方想一个表字

  RT,我之前想了一个,感觉不是很合适。

第42章 时代浪潮

  唐代官僚之间的社交场合,除了酒宴以外,还有煎茶。

  一边煎茶,一边品茶,一边闲聊政务。可谓是进也可,退也可,无形中拉近了关系。

  煎茶甚为风雅流行,长安有高僧爱茶如命,一日要喝几十碗才能停下来。

  此时此刻,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书房里。李林甫正亲自给郑叔清煎茶,礼数可谓是周全。

  他正在用竹夹将茶饼取出,放在炭火上炙烤,木炭乃是混入了某种香料,做成了牡丹的形状,一看就知道不是凡品。

  茶饼在架子上炙热均匀,内外都被烤透了。

  新鲜茶新鲜烤,然后煎茶会友,绝妙的享受。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是:炙茶、碾茶、罗茶、煎茶和酌茶。至于其他的前置准备,如备器、选水、取火、候汤这些程序,自然有家仆给李林甫准备好。

  这位大唐左相是从灸茶这一步开始的。

  “本相已经跟韦坚谈过了,他愿意接替京兆尹这个职务,本相也会从中运作,推荐他为京兆尹。至于户部侍郎一职,不知你有何想法呢?”

  李林甫将烤好的饼茶拿下来,用竹子做的“碾茶器”碾成细小的颗粒状,看上去不粗不细异常均匀。

  唐代封建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常常对某些“高雅的礼节”,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与热爱。从而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最典型代表就是李隆基酷爱音乐舞蹈,并精通此道。

  很显然,李林甫煎茶的技术,是很过硬的。毕竟,他也年轻过,他也官职低微过,也侍奉讨好过别人。

  李林甫停下手,看着坐在高脚凳上一言不发的郑叔清不说话。

  “一切单凭李相做主。”

  郑叔清躬下身,深深一拜不起。

  李林甫连忙将其扶起来笑道:“本相承诺之事,定然是要作数的。只不过,户部侍郎非同小可,本相也不可徇私推荐你上位。

  所以呢……”

  “李相不妨直言,属下洗耳恭听。”

  郑叔清十分紧张的捏着自己的袖口,眼巴巴的望着对方说道,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户部一个尚书几个侍郎,每个人分管一摊互不重叠。你从未在户部历练过,所以即使担任户部侍郎,也不可能做那些寻常事务,可明白这个道理?”

  李林甫将山泉水倒入一个紫砂(茶釜)中,然后放到风炉上煮沸。

  这一步表面上看很简单,其实里头大有文章。

  水分为三沸,当烧水出现“鱼目”气泡、“微有声”时,即为第一沸;再加入适当分量的盐花来调味。当釜边水泡像泉涌般上冲时,即为第二沸。

  用勺子取出一瓢放在一旁,一面以“竹夹”在茶釜中心循环搅动,并用“则”(一种量器,用竹、铜等材质制成匙或箕状)量好茶末倒入紫砂中。

  等待片刻,茶汤如奔涛溅沫,则为第三沸,此时将先前取出的第二沸倒入沸水中止沸,使水停止滚沸。

  这些动作李林甫一气呵成,略有些得意的看着郑叔清,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等待的时间里,他正在培育汤花。

  汤花薄的称为“沫”,厚的称为“饽”。细轻的称为“花”,乃是最妙的一种。

  培育好了“汤花”,才能酌茶,也就是用瓢将茶舀进碗里。

  第一次煮开的水,有人形容说“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这种舀出来的的第一道水,也被称之为“隽永”;

  以后舀出来的第一、二、三碗,味道差些;

  第四、五碗之外,“非渴甚莫之饮”,权贵们对此便已经是非常鄙夷了,渴死都不喝。

  酌茶时,应令沫饽均,以保持各碗茶味相同。煮水一升,又有“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的说法。

  一“则”茶末不要,只煮三碗,才能使茶汤鲜美馨香;其次是煮五碗,最多不能超五碗。

  “请用!”

  李林甫将放在银碟子上面的白瓷茶杯整体的推到郑叔清面前,这是第一碗茶。

  它好像不止是一碗茶,又好像就只是一碗茶。具体如何,全看郑叔清的政治智商了。

  “属下……任凭李相安排便是。”

  郑叔清咬着牙说道,端起茶杯,忍受着略有些高温的茶水,将其一饮而尽!

  应该是好茶,只是喝的时候太烫,品不出味道来!

  “这个户部侍郎,不做别的,专门为中枢理财,并供给河西的战事。你有没有信心接手呢?”

  李林甫收起脸上的笑容,轻声问道。

  “属下愿意!”

  郑叔清压住内心的激动,几乎是低吼一般的说道。

  走上这一步,基本上就是快车道了。户部侍郎干得好就是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再往上就直接拜相了!

  只要能走到这个位置,他离李林甫,就差两步而已!

  而且户部,是个很容易干出成绩,也很容易干出乱子的地方,全看个人本事如何。

  在这里可不是南郭先生那样能够当混子的!

  “这几天,你草拟一份理财的疏奏,如果写得好,本相会将其转交给圣人,然后推荐你为户部侍郎,这样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要不然,圣人肯定还会介意你此前拒绝担任京兆尹的事情。”

  李林甫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果然芳香四溢。

  “此法倒是稳妥……”

  郑叔清面有忧色的说道。

  朝廷的理财,其实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用好收上来的赋税,让这些赋税可以科学利用,不会折损在运输的途中。

  这是郑叔清想干的事情,他觉得自己也可以胜任。

  另一个方面,概括为两个字,就是:捞钱。

  总之,在不引起兵变、民变的前提下,放开手脚捞钱就对了。

  当然了,捞的那些钱,要合规合法。要通过制定简单规则,便能达成目的,不会大费周章。

  听起来很简单,但这种事情就好像是不同时代的人一起做同一个问答题,而且还是有多重答案的问答题。

  容易做的题目,前人早就做过了啊!

  而那些不容易做的,容易得罪人的,要么没人肯干,要么因为制定与执行的官员被保守势力反扑而罢官,导致人亡政息。

  这种敛财,他不会啊!

  “你是有什么难处么?户部侍郎这个职务,如果你有难处,本相可以推荐其他的人选,然后重新跟你安排一下更低的官职,反正这些都随你,本相是无所谓的。

  像是王他们,就对这个职务很有兴趣,本相不会让你为难的。”

  李林甫慢条斯理的说道,又给郑叔清倒了一杯茶,这便是第二杯了。

  郑叔清有种预感,李林甫喝完这三杯茶,估计就要送客了。

  “属下这便回去准备一下。”

  他站起身对着李林甫深深一拜,转身便走。

  “这个职位非同小可,勉强上位,很有风险。耽误了圣人的大事,你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想明白以后,明日再来回复我。”

首节上一节45/8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