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211节

  “尸位素餐的狗官郑叔清滚出来!”

  门外一阵阵愤怒的呐喊声传来,吓得门后面的郑叔清一阵哆嗦。

  “不要开门,一开门就中计了!”

  郑叔清对着拿着棍子准备打开门,以驱赶人群的皂吏们大喊道。

  此刻本应该在周边巡视的金吾卫们,就像是全都刚刚死了爹妈,不得不回去祭拜一样,鬼影子都看不到了。

  金吾卫人数那么少,长安城内的事务这么多,一时半会没人在京兆府衙门附近,也是很正常的吧?

  出现眼前这一幕一点都不奇怪,事实上,接下来的剧本要怎么走,郑叔清心里一清二楚。混在人群里的狗托,也就是张守那边找到的亡命之徒,已经打算借着混乱,袭杀朝廷命官,然后制造一起“官民冲突”。

  估计已经有监察御史写好了偏向性极强,控诉郑叔清滥用武力的诉状。

  只要现场见了血,马上就会送到圣人手里。最后事情会闹得越来越大。

  只不过,知道对手的剧情怎么走是一回事,能处理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郑叔清的状况,现在总结一下就四个字:束手无策。

  金吾卫那一段好好看一下,不会白说的,后文会有重大关联。

201.第178章 仕宦当作执金吾

  201.

  郑叔清几乎是被那些“上访”的陈年旧案苦主们,堵了一天衙门。

  一直到将近宵禁前的半个时辰,金吾卫的士卒才姗姗来迟,将那些人群驱散。随即金吾卫的人也跟着离去。

  什么叫弹性执法,被他们这些人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郑叔清也没话说。虽然这些烂招确实很下贱,却也在朝廷政治斗争的基本框架内,哪怕是李隆基知道了这件事,也不会说什么。

  要怪,就怪京兆府衙门自己不给力。正因为从前积累了太多的麻烦事,现在被别人找麻烦,倒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话说回来,京兆府衙门现在固然是焦头烂额,但金吾卫如今的状况,却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两家似乎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

  金吾卫确实是大唐开国便有的禁军之一,但它和“南衙十六卫”的其他兄弟单位相比,却具有天子禁军与朝廷禁军的双重身份。

  也就是说,皇帝有命令的时候金吾卫听皇帝的。

  皇帝如果说让朝廷中枢指挥金吾卫,或者没有明确表态,那他们就听宰相的。

  不过一千人编制而已,金吾卫就是个被政治势力随意摆弄的工具人!

  他们在开元末年和天宝年间的政治地位与处境也都非常尴尬。

  说到亲近,李隆基的亲军是龙武军,带有“私人卫队”的性质,任免皆由李隆基一人,无须中书门下省通过。

  说到实力,金吾卫就一千人而已。不止是它,因为府兵制的衰落,兵员来自府兵的南衙十六卫,编制规模也跟着一砍再砍。

  而军队的实力,首先就看编制大小。很显然,金吾卫编制不过大唐边军两个营(一个营五百人,设营主一人),算不得什么强军。

  说到精锐程度,金吾卫里面的人多半都是官宦子弟家不读书的弃子,武艺稀疏平常。也就平日里看起来还像是那么回事,兵员素质大概是沾了母亲都是靓妹的光,一个个帅气逼人的。金吾卫的盔甲也很精良美观,所以往那边一站,看着确实人模狗样。

  不过颜值也就是他们唯一的优点了。

  左相张守让金吾卫故意放开京兆府衙门周边的防卫,他们也只能照办。

  这一招,就是逼迫郑叔清主动辞官谢罪!

  要不然,以这一位的脸皮厚度,只要基哥不将他罢免,他就敢一直赖在京兆尹的位置上不走!

  ……

  然而,正当长安城内局势风起云涌之时,终南山中的狩猎队伍,倒是红红火火,一片热闹又和谐的气氛。

  基哥带头玩耍自不必提,他每天都要打马球,射弹弓,骑马,好像又回到了当年还是临淄王时的峥嵘岁月。

  “好,那一球打得好!”

  这会正直上午,李隆基在场边看人打马球,李亨的三子李纵马飞驰,打出了非常刁钻的一球。看着这一幕,基哥大声呼喊叫好,李亨的那几个儿子,如李(即李豫),李系等人,都是在马上鼓掌。

  李隆基的其他几个儿子,如李琬、李、李等人,也都在场边面带微笑看着。

  起码这一幕,明面上看是极为和谐且充满活力的。

  不过在场众多皇子皇孙们心中是如何做想的,基哥不想知道,也不关心。

  现场只有忠王李亨一人面色平静,完全谈不上高兴,当然也说不上忧愁,似乎有点“喜怒不形于色”的意思。

  老神在在的像个异类一般。

  李隆基瞥了李亨一眼,心中不喜。一想到忠王妃韦氏的事情,心中更是觉得恶心。

  他对着高力士招了招手,压低声音说道:“让忠王张罗今晚的宿营与饭食。”

  不一会,高力士去而复返,对着李隆基深深一拜。果然,碍眼的李亨已经领命而去,已经走远了。

  碍眼的人走了,李隆基心情顿时转好,眯着眼睛看着马球场上正在挥汗如雨的皇孙辈分们,一时间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弹指之间,他也要到行将就木的年纪了。

  时间过得好快,人间的岁月好短,可恶,为什么不能长命百岁啊!

  李隆基心中一阵阵的唏嘘惆怅。

  他已经拥有了天下,什么都是他的,唯独时间不是他的了!

  正在这时,一个金吾卫打扮的军官骑着马飞驰而来,被人引到李隆基跟前。那人当着基哥的面,将某一块白色玉佩交给高力士,并说出了“长安首富”四个字。

  听到这话,高力士恍然大悟,随即拉住那人问道:“方重勇可是被抓到了金吾卫衙门?”

  “回高将军,确实如此。”

  “一旁等候听命。”

  高力士摆了摆手,将那位金吾卫军官支走,随即走到李隆基面前,将方重勇的那一块西域奶白玉交给这位大唐天子。

  “这不是几年前河西大捷的时候,赏赐给方重勇的么?怎么会在这里呢?”

  李隆基疑惑问道。

  很多事情,他并不是很清楚,都是高力士在打理,他只问一个大概。

  “回圣人,方重勇在河西的时候,在做一些生意。其中,长安的王氏父子,占据了很大一头。”

  高力士不动声色的说道。

  这里人多眼杂,好多机密的事情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果然,李隆基心领神会,微微点头。他想了想,压低声音问道:“方重勇从里头拿了多少?”

  “回圣人,他只拿了朝廷俸禄而已。”

  听到这话,基哥一阵错愣,随即反问道:“那他图个啥?”

  不止是他不清楚,就连高力士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的。

  高力士对李隆基叉手行礼道:“回圣人,奴也不知道,但是他没有拿确实是真的,账目都很清楚。”

  “也是,当年他一个孩子,拿着那么多钱,又能做什么呢?”

  李隆基微微点头,似乎有点理解了方重勇的想法。

  如果没有自保的实力,那么就不要抱着装满金银财宝箱子到处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个成语已经是如雷贯耳了!而想要在河西那边自保,所需要的便是军队!

  方重勇一个十多岁孩子,他哪里去变军队出来,他又哪里养得起军队啊!

  “朕听闻,现在长安城内斗得很厉害啊。”

  李隆基忽然说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来。

  高力士回道:“确实如此,京兆府尹以科举舞弊为理由,抓了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而京兆府衙门过往那些未破案件的苦主,正在堵衙门找郑叔清的麻烦。”

  “嘿嘿,斗得热闹,就是好看啊。要是不斗,可就没意思了。”

  李隆基兴致盎然的摸着下巴上已经发白的胡子,丝毫不觉得这些破事有什么好奇怪的。

  政治斗争嘛,都是这些鸟事,李林甫和张守现在已经算是克制的了。

  “左相是行伍出身,办事暴烈了点……”

  高力士不动声色的建议道。

  “确实啊,方重勇是给朕办事的,虽然现在已经回来了,但是当年闯出来的商路没断。

  怎么能因为跟右相斗权,就抓他到金吾卫衙门呢,他又不是右相的人。”

  李隆基微微点头,略带不满的说道。

  “圣人所言极是。听闻方重勇辞去官职以后,准备参加这次科举……”

  高力士继续在一旁添油加醋。

  这便是他们这样贴身宦官的厉害之处了,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某个人的好话或者坏话,皇帝自然就会对那个人产生对应的印象。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方全忠家的这个小郎很有意思嘛!哈哈哈哈哈哈!”

  李隆基像是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他拍着手对高力士说道:“他想玩,朕就陪他玩。这次就点他当状元了。”

  这踏马也行!

  高力士吓得一抖,已经有点搞不懂如今的李隆基,做事到底是怎样一个思路了。对方现在的思维,就好像返老还童一样。

  做事不如从前稳重,反倒是有些“看乐子不怕事大”的心态。

  “圣人,科举乃是为国选才,制度所在……”

  高力士小声建议道。

  李隆基百无聊赖的摆了摆手说道:

  “能在沙州安安稳稳当四年刺史,还把那里搞得夜不闭户,商路通达,这能叫无才么?

  他已经在河西证明过自己的本事了,科举的事情,朕也知道,你们也知道,到底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不是明摆着的么?”

  听到这话,高力士连忙吓得伏在地上请罪!

  李隆基将他扶起来继续说道:

  “方重勇做官的本事很大,做事的能力也很强,但他考试的本事一点也没有。

  朕这次就想看看,他这个会折腾的家伙,能闹出什么乱子来。”

  李隆基嘿嘿冷笑道。

  张倚之子张居然到处宣扬他已经科举中第,这都还没考呢!当看到李林甫送来的卷宗后,李隆基差点暴怒,直接将张倚罢官。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因为张倚固然是有私心,可是李林甫也不是什么好鸟,张守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听闻当年张守在河西为政一方的时候,就默许手下丘八明火执仗的劫掠来往胡商!

  那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首节上一节211/8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