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昏君开始炼丹 第182节

430.第430章 女希使者

  430.

  那个征服了大隆的至经上国,已经派军队进入了骨海沙漠,正摸索着向大胤袭来。

  李顺听到这一消息,面无表情,看不出惊惧,语气平缓地说道:“不慌,该来的总会来。三位,朕知道你们女希族心怀故土,期望回归。但,当初,你们也是自愿离开,现在想要回来,请问朕为什么要接纳你们?或者说,你们能够给朕带来什么价值?”

  他打量着女希一族的模样,个个身材高挑,特别是那条蛇尾幻化的双腿,又长又白,与沙草灵化之后的模样完全不同,充满了肉感,使人想要抱之,枕之。

  女希三人组感受到李顺的目光,只觉得混身起鸡皮疙蛋。早听说皇帝好色,没想到这么不加掩饰。

  她们之中的领头人回复道:“民女久闻圣统皇帝宽厚仁慈,体恤百姓,不论是人,是妖都能平等对待,还请皇上理解我女希一族的无奈,给我们一条生路。”

  李顺收敛目光,拿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话不能这么说,你们所求的,可不是接纳那么简单。朕没有猜错的话,若是答应了你们,就得派兵接应你们走出骨海沙漠,否则你们早就自己入境了。”

  女希族代表们面露惊异,没想到这昏君能够想到这一层。他说的没错,如果能出来,她们早就自己出来了。

  李顺早就读取了她们的内心,继续开口道:“朕可不想让大胤将士白白牺牲,况且骨海沙漠不属于我大胤国土,其中的妖族强大异常,想要帮你们脱困,可谓困难重重。”

  女希头领道:“皇上英明,只要皇上愿意派兵帮助,民女三人愿意服侍皇上。”

  妖族的穿着本就大胆,身上裹着几片遮羞布,就敢招摇过市。现在,她一边说着,一边跪下,双腿完美折叠,胸前一道深不可测的沟壑。

  李顺拍案而起:“大胆!你们竟敢引诱朕!真当朕是无道昏君吗?”

  龙威之下,女希三人连忙俯首:“皇上恕罪!”

  李顺怒声道:“朕什么女人没见过,岂会受尔等的诱惑!要想朕帮助尔等,就得拿出诚意!朕有三点要求!女希族入境之后,全体族人必须向朕效忠,为朕抵御外敌,不得首鼠两端。”

  “朕知道你们妖族是仙族的附庸,若有仙族入侵大胤,尔等反复投降,朕岂不是引狼入室!故而,女希族必须以血誓效忠于朕!此为其一。”

  “其二,骨海沙漠危险重重,若要朕派兵相助,必然是要派术士。大胤正处在发展阶段,每一个术士的牺牲,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你们还需弄清楚骨海沙漠的势力分布,探明各个大妖的实力。”

  “其三,女希举族东迁,动静太大,容易引起妖族警惕,所以,朕只能分两次将尔等迁入,留在沙漠的那部分人要随时为朕禀报妖族和至经上国的情况。”

  李顺的三点要求提完,女希三人陷入沉默,这不是让她们来当奴隶么?在妖族不受待见,受到歧视,怎么回来了还要被人奴役?那为什么回来?

  女希头领左侧一位长着娃娃脸的族人,细细思索李顺的话,问道:“皇上,第一点,女希族对您效忠,能否受到平等对待?”

  李顺微笑道:“除朕之外,皆为臣属。”

  “第二点,皇上手下的势力能否抵挡妖族的围攻,顺利接应我们?”

  “朕手下有三只天灵,皆是人间巅峰。天术士更是数不胜数。不久之后,朕的势力还会更加强大。”

  李顺吹得牛皮,让女希三人眼睛重新恢复神采。她继续问道:“两批迁入,相隔多久?期间如有意外,留在沙漠中的族人岂不是会遭到屠戮?”

  她们知道,这第三条纯属扯淡,不过是李顺看上了她们在骨海沙漠中的价值,想要利用她们获取情报。这个昏君满肚子都是算计,还毫不遮掩。

  李顺道:“你们没资格与朕谈条件。中间相隔二十年,对于妖族来说,二十年也不长。但,我大胤需要这二十年的时间,来休养生息,整顿军备。朕既然接纳了你们,你们也不希望,我大胤灭亡吧?”

  女希三人道:“那是自然。如此,我们可以答应皇上的要求。不过,第一批迁入的人数,不能固定。我族愿将年老者留在骨海沙漠,族中少女必须全部入境。”

  李顺偷窥了她们的记忆,知道这已是底线,女希族付出那么多努力,只是为了族群延续,弃老保小,令人肃然起敬。

  “朕答应你们!”

  女希三人明显松了口气,想要起身。

  李顺却上前将她们摁住,道:“接下来,请你们履行一开始的承诺。”

  女希三人看着李顺强壮的身躯,纷纷脸红起来,不是说不受勾引吗?

  呸!昏君!

  一个时辰后,李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这三位的身份可不简单,都是女希族高层人物,能够被派出来探路的,首先修为要高,修为高,则代表出身高,出身高,所以她们才能代表女希族做决定。

  他这是为国牺牲,女希族都是女人,俗话说,想要进入女子的心,先要进入她们的身。

  刚刚他就是用自己的勇武,睡服了三人,看看她们见自己离去,恋恋不舍眼光,就知道他有多卖力。

  李顺回到上书房,沙草和元香正在等候。

  莎草见李顺回来,急忙问道:“皇上,谈得如何?”

  李顺示意她安心:“朕和她们进行深入交流,已经谈妥了条件。”

  莎草重重舒了口气,放心道:“那便好。”

  李顺见她这么关心自己曾经的族人:“既然如此关心,为何不和她们见一面?”他本意是想要沙草和他一同会谈,却被她拒绝了。

  莎草摇头,神色黯然:“我已化灵,这在女希一族是禁忌。我知道结果就好,从此便没了心结。”

  李顺不懂她们的风俗,道:“那便好。沙草,朕将那些灵编为一军,任命你为万灵军统领,你可愿意?”

  莎草感激地看向李顺,郑重道:“愿为皇上效死!”(本章完)

431.第431章 新式科举

  431.

  圣统七年秋,皇帝于西郊举行祭天大典,并连发十二道旨意,布告天下,正式开启术士改革发展之路。

  在此之前,李顺早已与朝臣展开了历时两个月的激烈讨论。

  大部分朝臣都已被李顺的理由说服,明白了未来的危机,并愿意全力辅助皇上改革。还有一小部份顽固大臣,依旧反对,他们不是不懂,而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

  他们多以老朽不堪,小辈亦不争气,无法适应变化,而变化会使他们失去权力。

  这一次,李顺改了性子,没有以武德服人。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没必要再让自己手上沾满鲜血。他又不是杀人狂。

  大势所趋,无人可挡。

  认知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在改革过程中,他们只要不搞破坏,有人盯着错处,唱唱反调,也能及时的查漏补缺。铁血手段使得多了,百姓会处于恐惧之中,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

  人心向背,自有公道。

  此次祭天大典极为简陋,李顺没有准备三牲,而是别开生面的用稻谷、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祭品,寓意:“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而参加大典的人,除了文武百官之外,还有术士,连风烛残年的诸葛相卿都在诸葛宣怡的搀扶下前来。

  方戟来到诸葛相卿身边,激动道:“老哥,我们的时代来临了!”

  诸葛相卿虽已修为尽废,却依旧以自己身为术士为荣,更何况他的经验和学识,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他眼含热泪道:“是啊!我可以看见未来,我们术士一脉将会何等辉煌了。”

  李顺的十二道旨意,一是确定发展术士一道为基本国策,承认并抬高术士地位。在百姓心中,术士逐渐等同于士人。

  二,天书监正式开学,面向全国招收学生,只要通过测试,品德良好都可以录取。

  三,颁布新法,为解放生产力做准备。

  四,统一修炼界,以三年为期,将所有修炼者与修炼门派纳入朝廷的掌控之下,如有不听朝廷指令的修炼者,一律予以消灭。

  五,改革官制及推行新式科举,包括但不限于工农商与术士等学科。新式科举从四年一考改为一年一考。

  六,大力建设新式学堂及书院,公私皆可,广招学生,用以配合新式科举。另外,术士一道的传授,除家传之外,不允许私人开设学堂。若有在册的术士个人想要招收弟子,需要到理道院备案,方才准许。

  七,规定只有在理道院备案的修炼者才可在大胤自由活动,否则一律视为旁门左道,轻则入狱,重则身死道消。

  八,大胤所有修炼者,其首要身为是大胤子民,有爱国爱民之责任,凡有叛国之举,天下共击之。

  九,大胤律法设用于全体国民,一切社会活动以律法为准绳,若有恶意破坏律法公平的行为,等同谋逆。

  十,大胤设定三级战争警示,一级为最高指令,一旦启动,全国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全部交由朝廷调派,大胤子民有责备配合朝廷征战。

  十一,凡境外修炼者在大胤违法犯罪,一律依照大胤法律惩处。

  十二,大胤与人为善,愿与倾向我国之友好人士结交,有境外修炼者受到其国迫害,非有违天道,残害人族之大罪者,大胤愿提供庇护。

  这十二道旨意一起发出,天下震动。与此同时,李顺所派出的官员奔赴各地组织改革,并于当月,开启第一次新式科举。

  第一次新式科举,因为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朝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标准。

  考试题目和考试方式都有些奇葩。

  比如,农科选才,参加的秀才只要笔试能够懂得二十四节气,分得清五谷六畜,知道一些简单的农学常识就算过关,但,特别增加了一项实操科目,也就是要秀才们亲自去耕田。

  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穷酸腐儒,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第一关就倒下了。过了第一关的人大部分是寒门、农家或者耕读传家的小地主的孩子,这不意外,那些官宦大地主的孩子虽不全是无知之辈,但根本不会来考农科。来参加的大多是屡试不第,碰运气的秀才。

  令人意外的是在实操上竟也毙掉了不少人。

  主考官看得直摇头,穷人养骄子。这些人都是家里的希望,大部分人就算住在四面漏风的茅草屋里,也是大少爷的待遇。

  最终,各省农科的录取率成为了新式科举最低的存在,其上的工科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顺看着这个数据,无奈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啊。”他说到做到,新式科举,乡试录取的所有举人皆实授官职。

  那些继续挤在道德文章赛道的秀才看到这一幕,肠子都悔青了,并下定决心,明年也去试试运气。

  一时间,各地关于工农商等非圣人之道的学科书籍著作被一买而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秀才专门去给农家耕田的奇景。不过,明年的考试内容可不会这么简单了。

  面对如此情景,一些大儒发出尖锐的批评,圣统皇帝有违祖训,打压圣人之学,侮辱圣人之道,是千古罪人。

  这些怂包不敢正面和李顺硬刚,只敢在背后暗戳戳地叫骂。

  李顺虽然听不到,但他布在民间的密探可不会不管,抓了几个典型之后,此风才压下。

  但,也有赞美李顺英明之人。

  师有田便是一个。他是南方某省,乡试农科的头名,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货真价实的本事。

  他本就对工农学很感兴趣,考取秀才之后,便无心科举,一直醉心于田间地头,研究农业生产,还翻阅了大量古籍,准备著出一本集古今农学之大乘的书来。

  本以为这一辈子都和当官无缘了,随着李顺的官制改革,并在地方设立农业属,让他产生了兴趣。

  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本省的乡试,在填写了一些在他眼中宛如幼儿算数的题目之后,成为农科头名,还被派往一县农业属为属长。

  从七品,虽是小官,但却比让他当宰相还要开心,也让他看到了圣统皇帝改革决心。(本章完)

432.第432章 东都

  432.

  师有田决定做点什么,便将自己著写的《有田农政全书》进献给了皇帝。

  这本书经过层层传递到达李顺手中之时,已经被署上了无数名字。当然,作者未改,但每一个经手的人都会在奏折上标明自己的名字,意思很明显,他发现了这个人材。

  此来逢君之喜,他们知道皇帝不拘一格用人才,一定会重视此人。

  李顺接到书后,翻看了几下,确实是一本好书,里面记录了许多实用的农业的知识。

  这倒提醒了李顺,虽然几千年著写各行各业书籍的人都有。但,相较于那些为四书五经校注的人来说,就少得可怜了。

  既然自己用考试的方式选取人才,那么必定要有标准,编订一些基础的考试材料就很有必要了。

  李顺颇有兴致地回复了师有田的折子:“爱卿心系农业,朕心甚慰。此书,朕可代为刊印,传阅天下,使世人皆知卿名,明卿之义。爱卿为一县农业署长,望代朕安民,兴旺农业,使百姓衣食无忧。朕盼望之,心心可念。”

  李顺的回复送到师有田的手中,看了之后,北面而拜:“吾皇万岁,臣愿效犬马之劳。”

  皇帝懂得他的心,他献此书不为升官发财,只为天下苍生。

  李顺没有升他的官,是执政这么些年得到的经验,拔苗助长不是好事,从这人的字里行间,可见其纯粹,颇具理想主义。然而,当官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官场杀人不用自己动手,甚至都不用见面见血。

  他已经是个相对成熟的帝王,懂得因人而异,先让他历练一下,若能理解为官之道,又能保持本心,再委以重任。

  圣统七年九月九日,东都海城,府尹张茂跪在皇帝的龙撵面前,满头是汗,紧张不已。

  最近,他忙得连轴转,半个月都没有回家一次。自从海城升为副都之后,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原来是从四品,连升三级,成为了正三品的大臣。压力也随之而来,先不说迁移令下达之后,各地陆续而来宗室、外戚和世家,这些人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安置起来,劳神费心。

首节上一节182/2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