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淡淡道:“夏之白呢?他就没给本王个解释?”
朱亮愣了一下,很干脆的摇了摇头,道:“目前没听说夏之白有什么动静,殿下,要不还是让我亲自走一趟吧,一来探探夏之白的情况,二来也看看这些盐商究竟在搞什么鬼。”
朱棣眼神有些踌躇。
他并不怎么想跟夏之白过多接触。
对这个人,他心里有些犯怵,也实在拿捏不住。
就在这时,突有一名护卫跑了起来,道:“殿下,夏之白的那名随从送过来了一封信。”
朱棣道:“拿过来吧。”
他伸手接过信,大致的看了几眼。
“这夏之白还真是够狂妄的,什么都不解释,就给本王写了八个字,劳动改造,重新做人。”朱棣把这封信,用力的拍在桌子上,冷哼道:“你们来说说,夏之白打的什么心思?”
朱亮跟张玉面面相觑。
他们哪能理解得这些?
姚广孝微笑着道:“贫僧倒是猜到了一二,夏之白是想让殿下网开一面,让他们一条生路,他保证这些人不会对殿下生出仇恨,也绝不会再做贪赃枉法的勾当。”
朱棣瞪了姚广孝一眼,冷声道:“你猜到了?你给我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姚广孝哈哈一笑,道:“夏之白是一个明白人,知道殿下的性格,嫉恶如仇,眼里不容沙子,做事一旦下了决心,就不会留任何余地,他之所以还敢这么做,定然是因为他有信心将这些人‘改造’。”
“我若没猜错的话。”
“这些盐商送过去的子弟,多半没有参与太多族中事,也很少做为非作歹的事。”
“他们读过几年书,识得一些字,这是夏之白目前缺少的。”
“这些盐商的确有些小聪明,知道‘投其所好’,也知道如何去‘雪中送炭’,若是这些人不清白,夏之白是决然不会留的,当初夏之白主动将账簿送给殿下,其实就已能看出来了。”
“夏之白看的很远。”
“根本不是这些盐商能企及能算计的。”
“所以这些盐商,最后放弃了挣扎,主动向殿下自首,同时交上所有钱财,只为给家族留一点血脉,唯有自身干净清白,夏之白才有可能收留,这个道理,我能想明白,这些死到临头的盐商,一定也能想明白。”
“而这就是夏之白愿意留下的原因。”
“他写这封信。”
“主要是告诉殿下,这些人跟过去的盐商,彻底划清界限了。”
说着。
姚广孝看向朱亮,道:“朱千户,是你负责查处的盐商,你把逃出去的这些人,给殿下说一下吧。”
朱亮点点头,拱手道:“殿下,从各方收集到的消息,逃出去的那些人,都只有十几岁,最大也不过十七八,一直在家里养尊处优,并没有对外有太多走动,的确算得上清白干净。”
“但也不绝对。”
“末将收集资料尚浅,不一定收集完全。”
“请殿下恕罪。”
朱棣摆手,“既然夏之白想留,那就随他好了。”
朱棣又道:“好了。”
“这些小事没必要太放在心上。”
“明日,一大早,记得派人在城中张贴告示,告诉全城的百姓,我朱棣要亲自行刑,处决这些作奸犯科的官吏。”
“同时也会当场宣布,将这些贪官污吏侵占的田地,重新归还给被侵占的军户、百姓,还会将一些剩出来的田地,分给在城中有一定时日的乞丐、流民。”
“我朱棣过去只是不察,并不是心里没有百姓。”
“知道吗?”
“我朱棣是同样爱民如子!”
“另外.”
朱棣目光扫视殿内,最终视线落到了姚广孝跟张玉身上,在沉思了一阵后,还是把目光放在了张玉身上。
朱棣道:“张玉,你等会回去替我写一份奏疏,将夏之白来到北平,遭到丘福刁难开始,写到本王察觉到北平军纪的涣散,继而才有了这次的北平彻查。”
“记得把这次彻查的情况写清楚一些。”
“要把本王的秉公灭私,不徇私情给写明白,还要把这次彻查的结果写的详尽一点。”
“尤其是本王杀了多少武官,砍了多少为非作歹的将士,还有清点出多少被侵占的田地,主动全还给了军户百姓,还给流民乞丐分了田地,这些‘仁义之举’,你得给我一五一十的写清楚。”
“不能有一点遗漏。”
“至于后面的百姓称道夸奖,这个你可以随意发挥。”
“本王不是独占功劳的人。”
“你们记得给自己在上面添几笔,说一些你们功劳,这些你们自己看着办。”
张玉等人对视一眼,也咧嘴笑了起来。
这次的风波不小,燕王的王府,一下空出了不少空缺。
燕王这是想让他们给填上去。
这时。
朱亮突然道:“殿下,我们这次还收了不少的钱粮,要不也一并写上去?”
朱棣不满的瞪了一眼,没好气道:“不会说话,你可以不说,净出些馊主意,那是我北平的钱,跟朝廷有什么关系?给朝廷知道了,这钱还能留到我手里?”
“抄家来的钱粮一个铜子都不能写上去。”
“那上面只能有田地!”
张玉点头。
他自然明白朱棣的心思。
就是向朝廷邀功。
燕王事情做了,做的还很漂亮,百姓人人称道。
在这种情况下,陛下总不能还揪着殿下过去的错误不放吧?
随即。
张玉道:“殿下,如今处于秋收的尾巴,不少武官的田地里,还有一点没收完的粮食,这些粮食是我们自己收起来?还是直接作为殿下给百姓的恩赏,赏赐给分到那些田地的百姓?”
朱棣道:“给百姓分了吧。”
“一点残余的晚粮,本王还不至于抠抠搜搜的。”
张玉点点头。
朱棣想了想,还有没交代的,确定没有了,也是摆手道:“天色不早了,你们早点回去休息,明日随本王将这出戏收尾,一定要给我打起精神,把这次的弄得风风光光漂漂亮亮的。”
“本王也想感受一下与民同乐。”
“哈哈。”
四周响起一阵哄笑声。
连日的阴霾,随着这阵阵大笑声,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翌日。
天色放晴。
雨后的天空,犹如被净洗了一般,干净空灵。
一尘不染。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香气。
一大清早,北平的各大城门前,各大集市口,就张贴出了一张告示。
随着告示内容被广而告之,沉闷许久的北平,终于迎来了一次民意的爆发,街头小巷无数人穿梭着,将告示的内容,兴高采烈的传至了整个北平。
燕王下场,严惩不法!!!
(本章完)
172.第172章 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第三更)
172.
秋月刑杀。
这是华夏最古老的传统之一。
从夏商开始,华夏就已延续着这个传统。
吕氏春秋云:‘孟秋之月,以立秋.是月也,修法制,决狱讼,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盈。’
这个传统历经上千年,依旧不曾有太多褪色。
只是当朝并没有完全遵从,至少当朱元璋起杀心的时候,这个所谓的传统,也只能为帝王强权让路,不过这次朱棣处决贪赃枉法的官吏,正好处于秋季,倒也算满足了传统。
当告示张贴出去,消息豁然传开。
北平作为昔日的元大都,城市的街巷是很宽敞的,但如今四面八方不断有百姓涌来,再宽敞的街道,在此刻也都被挤得水泄不通了。
而且还陆续有百姓赶来。
前来的百姓不为别的,就想看看有没欺压过自己的官吏被杀。
若是有便是这几年最畅快的事。
如今的北平万人空巷。
西城。
夏之白并没去看。
朱棣其实邀请了,但思索一二后,夏之白还是拒绝了。
杀人的场景没什么好看的。
伸头一刀罢了。
顶多四周百姓见了血,变得狰狞疯狂些。
当然殷红的鲜血,给人的冲击感,还是十分强烈的。
夏之白没去,黑娃倒是去了。
答鲁等人也没去。
这种杀人的场景,他们见过太多了。
元代时贵族杀人官府杀人,元廷败逃后,百姓互相争抢间没少死人,大明入主天下后,同样没少在这块地界上杀人,他们作为少数部族的,经历过太多血腥场面了。
他们根本就不想去看这些。
马涛等少年都醒过来了,他们昨晚睡得并不好,不时为屋外的狂风惊雷惊醒,即便用凉水洗了脸,依旧显得有些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