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室遗孤的咸鱼日常 第89节

  突然想起些什么,朱高炽问道:“不知常乐伯,可愿意主持下月的会试?若那些儒生士子得知是你主持,定然会兴奋不已。”

  明朝的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

  通过院试的高等考试则为秀才。

  秀才参加乡试,通过后为举人。

  全国举人汇聚一堂,取其前三百,为贡生。

  贡生们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答辩结果大臣们共同评分,通过者则为进士。

  进士共有三甲,一甲三人,由高到低分别是:状元、榜眼以及探花。

  朱高炽常年主持会试,因此才会造成大多官员,皆出自于他的门下。

  此番他想将主持会试的工作交于朱乐,无非是想给朱乐铺路而已。

  但对于会试,朱乐却没有丝毫兴趣。

  所谓的科举,无非是考些四书五经以及八股文。

  他就搞不懂了啊。

  通过考这些东西,真的能为国选材?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尤其是八股文。

  这东西是朱元璋搞出来的,明朝中发展完善。ba

  所谓的八股文,无非是从“四书五经”中取题,答题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不允许自由发挥。

  不仅如此。岐

  就连答题内容的句子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⑥

  如此古板,不思变通,选出来的人才大多都是书呆子。路

  当然,八股文也有好处。③

  才学上佳者,精通八股文后,诗赋皆可随手拈来。死

  但总体而言,八股文还是弊大于利!⑷

  让朱乐去主持如此枯燥的会试?这不是搞笑吗?㈡

  单是想起那些儒生士子,摇头晃脑的背诵四书五经,他就会觉得一阵头疼!

  「马兄就别害我了啊!”朱乐将头摇成了拨浪鼓。

  虽不知朱乐为何拒绝,但朱高炽并未勉强。

  他一直牢记朱棣的话。一切都要慢慢来!

  翌日,尚书房。

  “太子,昨日传来战报,瓦剌军已开始大规模袭击我军的粮道!”

  “此举,是瓦剌主力倾巢而出的征兆啊!”

  “此时撤退已来不及,臣建议速速增兵!”

  “不错!山东尚有二十万备倭军,可供使用!”

  “荒谬之言!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备倭军赶到草原,仗都打完了!”

  “依臣看,我军大败已不可避免!此时,应已突破重围为上!”

  “太子应写信力劝陛下,哪怕是舍弃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等精锐,也要尽快突破!”

  朱高炽才刚到来,内阁学士们以及六部官员们,便争抢前开口。

  说到最后,众人齐刷刷的跪下,异口同声道:“事关陛下安危,太子不可再犹豫了啊!

  若是昨日。

  朱高炽见到此番景象,必定会六神无主。

  可从朱乐那得知,一切不过是朱棣的诱敌之计后,他不惊不慌,反而一脸从容。

  让众人起身后,在众目睽睽戏下,他便提笔奋书。

  见状,众人以为朱高炽在写劝皇帝突围的奏疏,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他们看来。

  只要朱棣不再和瓦拉军纠缠,靠着明军的精锐,应该突破不难。

  半响后。

  朱高炽书写完毕,便让一旁的太监宣读:

  “父皇在上,儿臣朱高炽百拜叩首。”

  “闻父皇大破瓦剌,状我大明国威,儿臣情难自己,涕泗横流。”

  “此次北征,父皇运筹帷幄,决胜于敌前,满朝文武无不敬佩。”

  “于国而言,此次大捷,草原各部必在我大明国威下,瑟瑟发抖。”

  “于民而言,此次大捷,边关百姓不再为瓦剌所苦,必为父皇歌功颂德!

  “父皇之智,儿臣不及也。”

  “望父皇保重龙体,以创大明盛世!”

  “父皇在,日月山河便在!”

  “敬佩之意无以言表,儿臣朱高炽,顿首、顿首、再顿首!”

  听完这些,众臣难以置信。

  这那是劝突围的诏书?明明是恭贺大捷的诏书!

  杨士奇、杨荣、杨浦三人,是铁杆的太子党。

  他们此刻似乎已看到。

  明军大败,朱棣收到这封奏疏后,怒不可遏的景象!

  大败反倒恭贺?这不是冷嘲热讽吗?

  “太子!万万不可!此奏疏只会惹得陛下震怒!”三杨同时跪地,连忙劝阻。

  他们就搞不懂了。

  朱高炽行事向来稳重,今日怎么会想干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难道真的不想干了吗?

  以前太子辞位,众人都认为是以退为进。

  可如今这封奏疏,让众人不得不考虑是不是真的!

  念及至此。

  其余太子党的人,同样跪地劝道:

  “太子此举,会让父子生嫌,不仅自断大位,还正中汉王下怀!

  “我等跟随太子多年,望太子三思而后行!”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我等的性命,可都在太子的手上!”

  “太子若真心想辞去储君,也不必用此方式。”

  “太子爷!别忘了,皇长孙还在皇上身边呢!”

  “如此行事,岂不是置皇长孙于险地?”

  看着这些人急的不行,朱高炽自信一笑,道:“诸位勿慌!如今我明军看似凶险,实际是大捷将至!” 闻言,跪地的官员们纷纷叹息。

  大捷将至?

  红衣大炮丢了,粮道也快让人给断了啊。

  这还能是大捷将至?

  傻子才信呢!

  “咳! ”朱高炽早有所料,轻咳一声后,模仿起朱乐的语气:“我有三问,凡请诸位回答!”

  “太子请说。”三杨首先回话。

  朱高炽也不耽搁,当即将朱乐的三问,复述了一遍。

  言罢,他突然觉得这个情形有些熟悉。

  仔细想想。

  前段时间,他的儿子朱瞻基,不同样如此吗?

  每每遇到难题,朱瞻基就会找朱乐寻求答案。

  得到答案后,又会来到他的跟前,如现在这般,模仿朱乐的语气神态,强行装了波逼!

  朱高炽渐渐明白朱瞻基了啊。

  虽然一切都源自于朱乐,但这种“我比你们懂得多”的感觉,当真舒适,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鸣瑟一笑后,朱高炽将视线投向众人,等候众人的回答。

  而听完朱高炽的三问后,这些人当即陷入沉思。

  与当时的朱高炽一样,他们脑子里也不断浮现几句话: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陛下既要强攻,又不动用精锐?

  为什么不过是一场战斗失利,明军就士气大跌,自乱阵脚?

  为什么就连红衣大炮这种国之重器,也能轻易毁之?

  见众人思考的差不多了,朱高炽才解开谜题。

  他再次模仿朱乐的语气,胸有成竹道:“一切无非一个‘诈'字!无论是强攻失利,还是自毁红衣大炮,甚至后面的节节败退, 都是父皇的诱敌之策!”

  “原来如此!”杨士奇首先恍⑼、‘④捌○【er驷⑶3¨◎遴⌒、⑤$ZHUaNQUn:然,感慨道:“陛下所思,我等不及也!”

  “太子能看破其中奥妙,我等同样不及!”杨荣紧随其后。

  “如此看来,我明军确实即将迎来大捷!我的心终于落下来了啊!”杨浦大声笑道。

  言罢,三人又同时看向朱高炽,满是赞赏之意。

  朱棣的诱敌之策,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但朱高炽远在千里之外,仅仅通过军报,便洞悉了这一切。

  两者若拿来相比,还是太子更胜一筹!

  “汉王经常嘲笑太子,说太子不懂军事。此时想来,此言简直是班门弄斧!

  众人深以为然,点头赞同。

首节上一节89/4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