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室遗孤的咸鱼日常 第352节

  别看漕运总兵,手底下有十万漕军。

  但漕军只是维护0.1漕运的军队,实际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可水师提督则不同。

  不仅手握兴建的水师,还关乎海商以及海运!

  万一陈It有异心……

  看出朱棣的心思,朱乐撇了撇嘴,道:“陈璜为漕运总兵多年,若他有异心早就反了!我观此人性格正直,心怀社稷天下,绝无 可能造反。”

  对于朱乐的话,朱棣向来是信服的。

  且朱棣也很少听见,朱乐会如此评价一个人。

  “好!我会向陛下建议!”最终,朱棣选择同意.

第315章红薯?竟有如此神奇作物?【求追读】

  水师新建即将完成,水师提督的人选也已敲定。

  朱棣暗自估计。

  大约数月后,陈琦就可以带着装备虎蹲炮的大明水师,横扫沿海海盗,维护海商以及海运。

  那时,铳骑也应该扩建训练完毕。

  就可以……

  北征了!

  当然,朱棣可以很清楚,朱乐不赞成当今皇帝亲自率数万精锐北征漠北。

  因此,这事他决定等一切敲定后,再和朱乐提。

  反正一句话。

  这次北征,谁也拦不住他!

  担心被朱乐看出的自己的小心思,朱棣话锋一转道:“我前几日翻看你所撰写的《本草纲目》,其内有这样的记载:'甘薯补虚 ,健脾开胃,强肾阴,食之长寿,乃薯种良药',这甘薯是何物?为何我从未听过?”

  朱棣虽不信长生不老之说,更不迷信丹药方士。

  但在看到《本草纲目》中,关于甘薯的记载时,也17不由有些激动。

  在他看来。

  《本草纲目》是出自朱乐之手,其内的记载必定有一定的真实性。

  可有如此药效,甚至能食指长寿的药物,他却闻所闻味!

  不止是他。

  因此事,朱棣召集了众多朝臣,以及太医院的人。

  最终众人都是摇头,表示不知。

  “哦,甘薯啊?这东西又叫红薯。”

  朱乐看穿了朱棣的心思,道:“红薯确实对身体有益,但也仅此而已!想要通过吃红薯达到真正的长寿,这是不可能的,最多也 就是延长几年的寿命。”

  朱棣并未觉得失望,毕竟他也知道,若红薯真的能让人长寿,那岂不是成仙丹妙药了?

  不过要是能延长几年的寿命,那也不错啊!

  当皇帝的,谁不想多活几年?

  “小子,红薯如此的药物,你有吗?”朱棣开始挤眉弄眼道。

  “准确而言,红薯并非药物,而是粮食。之所以《本草纲目》内有记载,只是因为它具有药理。”朱乐答非所问。

  “粮食?”

  朱棣一愣。“不错,红薯耐旱,不挑地。南方温度适宜,可达一年两熟。北方就算大旱时,也能一年一熟。”朱乐解释道。

  耐旱!不挑地!

  南方甚至能达到一年两熟?

  这些关键词,瞬间勾起了朱棣的兴趣。

  若真的如此,这无疑能大大解决大明百姓的饥荒问题啊!

  “这红薯亩产量如何?可否果腹? ”朱棣认真询问道。

  “亩产数十石,若徒土地肥沃,温度适宜,亩产百石也并非不可能。”朱乐详细解释:“至于果腹?红薯小者如臂,大者如拳! 不仅能果腹,还能饱腹!”

  听完这些,朱棣已是瞠目结舌。

  明初是时只要农作物为小麦、水稻。

  北方②种小麦,亩产⑨量为两石左右④。南方0种水④稻,亩③产量不到十⑤石。⑥〃④“

  可此刻。

  朱乐竟说,红薯的亩产量,竟能达到数十石?乃至百石?

  这等产量,不知高出小麦、水稻多少倍!更何况,红薯的适应性还极强,根本不挑地!

  “你小子……不是在开玩笑吧? “艰难的吞了口唾沫后,朱棣难以置信。

  “你认识我这么久,你见我开过玩笑吗?”朱乐反问。

  朱棣瞬间语嚷。

  确信朱乐没有开玩笑后,他又埋怨道:“如此好的作物,你小子怎么不早点你拿出来” 自朱棣登基以来,饥荒频繁。

  永乐元年,北畿、山东、河南及凤阳、淮安、徐州饥荒,饿死百姓万人

  永乐二年,苏、松、嘉、湖四府饥荒,饿死千人。

  永乐四年,南畿、浙江、陕西、湖广府州县卫十四饥荒,同样饿死千人

  永乐五年,顺天、保定、河间饥荒,饿死百人。

  永乐十年,山东饥荒饿死千人。

  这些,都是一条条人命啊!

  若朱乐早拿出红薯这等神奇作物,这些人又何至于被饿死?

  埋怨只在一时,朱棣很快就冷静下来。

  朱乐为国为民做的已足够多了,岂能为此事埋怨?

  若这一切923真要有人担当罪责,那也是他这个皇帝!

  “并非我不愿拿出来,而是我也没有。”朱乐的话语响起。

  “什么,你也没有? ”朱棣张口结舌。

  这是他第一次,从朱乐的口中,听到“没有”这个词!

  一时间,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具体而言,应该是有过,却又没了。”朱乐有些尴尬道。

  见朱棣一头雾水,他才细细解释:“前些年,我有红薯的种子。但红薯种子皮厚、坚硬,不易吸水,因此难以发芽。最终,这些 种子全都死了。”

  “你不是说,红薯适应性极强,栽种容易吗?”朱棣不解道。

  “红薯的栽种,一般不用种子,而是用红薯藤杆插,如此更易成活。我只有种子,没有薯藤,因此只能选择用种子栽种,无奈失 败了。”朱乐叹气道。

  这事发生在他去交趾前。

  知道红薯的重要性,他还让孙若微负责此事.

第316章我们挖的不是红薯,而是国运!【求追读】

  无奈运气不好,那些栽种的红薯种子,竟没一颗发芽。

  明白这些后,朱棣扼手惋惜。

  若能得到如此神奇作物,那将是大明万万计百姓之福!如此失之交臂,让他这个皇帝都心如刀割!

  此时孙若微正好到来。

  听到朱乐的话后,她纳闷道:“公子说的是红薯吗?刚开始我认为,是宅院附近的土地水分不足,还特意将那些种子,在其他多 处地点种植。可惜的是,依旧没有发芽。”

  她的此番话,瞬间浇熄了朱棣心中的希望。

  “其实我也不大确定,毕竟当时种的地方太多,我只查看了其中几处。”孙若微又补充道。

  “此言的意思是,或许有发芽的种子,但你遗忘了种植处,并没有查看?”朱棣又是眼神一亮。

  孙若微点了点头。

  但对此,她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大部分的种植地,她都检查过。

  “若微丫头……”

  朱棣忽然换上一副和蔼可亲的笑容,道:“你好好想想,还有几处种植地没有查看?这可是关乎万万计百姓的大事!

  听到这个称呼,孙若微当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可她不明白,那些红薯种子,怎么就关乎万万计百姓了?

  见她一脸茫然的样子,朱乐又将红薯的重要性,详细解释了一遍。

  当初让孙若微负责红薯种植时,他只说很重要,却没有为何重要。

  “如此说来,红薯岂不是能养活不知多少百姓? ”听完后,孙若微目瞪口呆。

  早知事情重要到如此程度,她说什么也会将种植地,全部查看一遍!

  可如今过去这么久,她早已忘了。

  “大概范围呢? ”朱棣再次追问。

  “京郊宅院三里地内吧,尤其是秦淮河畔,我在那种植的最多!”孙若微笃定道。

  朱棣心事重重的返回皇宫,满脑子都是红薯的事。

  这红薯的价值,胜过万两黄金。

  若真的能推广种植,不仅能养活百姓,还能个大明财政带来不少收入。

  虽然在朱乐的努力下,国库的收入项目多出了不少。但说到底,此刻大明依旧是以农业税为主!

  将手中的画卷拿出,朱棣细细观看。

  其上,花的正是红薯。

  朱棣有⒐寻找之心,朱肆乐便亲手捌画了此画,用二于寻找。4≈∈⑶,㈢【⊥0⌒‰⒌〕

  可问题是。

  京郊宅院三里地内,这范围实在太广!若是寻找起来,不知要找到何时!

  若是最终能找到红薯,那自然没问题。

  若不能。

  如此耗费国力人力之事,未免有劳民伤财之嫌!

首节上一节352/4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