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室遗孤的咸鱼日常 第219节

  他手中的钢刀,险而又险的停在了陈谓的头发上。

  众人同一时间扭头,寻声看去。

  只见一身着白衣,气宇轩昂,眉宇间带有几分威严的少年,缓步从大殿外走了进来。

  “老师? ! ”于谦首先惊呼道。

  “长乐侯?”

  “朱乐?”

  “七八三”百官们异常意外,下意识的喊道。

  前几日,朱乐平叛归来时,他们都在城门外迎接,自然认识。

  之所以意外,是朱乐自封爵以来,哪怕发生天大的事,也从未上朝。

  可今日,却来了!

  还是在异状频现,满朝文武人人自危时,来了啊!

  而在朱乐出现的刹那。

  朱瞻基大惊!

  他跟朱乐接触,用的是刑部侍郎马京的孙子,锦衣卫百户马基的身份。

  区区锦衣卫百户,怎么可能有资格参加早朝?

  如果让朱乐看见他,岂不是无法自圆其说,从而造成他以及朱棣的身份暴露?

  这件事很严重!

  万一朱棣因此怪罪,也绝对会本就情况不容乐观的太子党,雪上加霜!

  没有任何犹豫。

  趁众人的视线都在朱乐身上,朱瞻基蹑手蹑脚,从百官后方绕开朱乐,悄悄离开了大殿。

  谁知,一只脚才刚跨出大殿。

  “大侄子!好圣孙,你这是要去哪啊? ”朱高煦的声音骤然响起。

  闻言,朱瞻基直接被吓得跳起,用尽全身气力,“嗖” 一声的窜出大殿,瞬间就没了影。

  朱乐晚了一步。

  回头查看时,后方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朱高煦手持钢刀,来到朱乐的身旁。

  “哼! ”冷哼一身后,朱高煦不屑开口: “见本王发飙,居然直接就跑了?什么好圣孙?完全是胆小如鼠!” 朱乐瞬间恍然。

  好圣孙自然指的是朱瞻基,他也没想到,朱瞻基会被朱高煦给吓跑C 原本朱乐还想着。

  如果见到朱瞻基,一定要好好安慰一下人家。

  毕竟历史上朱瞻基的两个皇后,都成了他府中的侍女。

  “贤弟你可算来了啊!”朱高煦一把抓住朱乐的手腕,指着陈猾道: 见到汉王这一副告状的模样,陈谓以及其他百官们,顿时一头黑线C 好歹朱高煦也是汉王,竟如此不要脸,向朱乐打小报告? 众人此刻就想问问朱高煦。

  你这堂堂王爷,难道就不要面子的吗?

  猜到了众人内心的想法,朱高煦当即嗤笑一声。

  “贤弟,他辱骂我!说我六亲不认、千古罪人且祸国殃民!”

  面子?

  现在谁跟朱乐情谊最深厚,才最有面子!

  他不告状,能体现出和朱乐的情谊吗?

  他不告状,能让朱乐帮自己出气吗?

  又有面子,又能找回场子。

  就算再给朱高煦一次机会,他也会这么干!

  对于朱乐的出现,朱高煦也丝毫不觉得意外。

  早在两人决定共同推进开放海禁时,朱高煦就知道朱乐会上朝。

  理由很简单。

  朱乐不上朝怎么推进海商,怎么驳斥那些反对者?又怎么共同分担骂名和其中的风险?

  反观朱乐。

  进入大殿后不久,他就在寻找马老头的身影。

  结果并未发现。

  朱乐倒也不意外,毕竟马老头说了,可能随圣驾北巡。

  而听到朱高煦的告状后,朱乐回了一个“安心”的眼神。

  嘴角嗡着淡淡的笑意,他缓步走向陈谓。

  见状,陈谓不由吞了口唾沫。

  朱乐名声在外,才高八斗。此刻能正面面对,他也不知道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惧怕。

  一时间,竟全身都在颤抖!

  “见……见过长乐侯!”最终,陈谓硬着头皮施礼。

  文人对于朱乐,还是敬佩的。

  哪怕朱乐和朱高煦拜把子,甚至此刻有帮朱高煦出气的意思,依旧如此。

  “安心,我从不以名声压人。你既为言官,谏言是权利。我不会因为这些,就迁怒与你。”朱乐淡笑道。

  闻言,陈谓长舒了一口气。

  可他还没来得及感谢,又听朱乐话锋一转,眼神凌厉道:

  “谏言本无错,可如果为了自身名誉而谏,那就不是谏言,而是沽名钓誉!这种人,按照太祖皇帝的性格,当直接腰斩!”

  腰斩两个字入耳,众官员面色骤变...

  陈谓也瞬间面色苍白。

  他们此时才想起,别看朱乐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但实际手中不知沾染了多少献血。

  交趾屠杀叛军、百姓,筑京观一事。哪怕现在想起来,众人也觉得惊惧!

  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朱高煦当即大笑道:”不错,应该腰斩!”

  在说这话时,他心中一阵佩服。

  不亏是他的贤弟!

  这才刚⒉出场,只㈨不过四用了一句话,0就震慑住了④满朝文武叁!wu』{㈥⊙○si!)

  “开海禁违背祖训,我朝以孝治国,我之所以谏言是为国为民,何谈沽名钓誉?”回过神来后,陈谓回道。

  他知道自己和朱乐将有一番辩论,因此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朱高煦武将出声,在口舌之辩上,毫无战斗力。

  可朱乐?

  盛名无虚士,辩论起来的战斗力,必定是天花板级别的!

  如此,陈谓自然不敢有得任何掉以轻心。

  “好一个为国为民!”朱乐骤然大笑,“沿海百姓衣不蔽体,国库财政捉襟见肘。你对这些全都视而不见,何谈爱国爱民?

  “国为父,百姓为民。父慈子爱,善事父母者为孝,国家需给百姓做出表率……”陈猾当即将刚才言论,又说了一遍。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0.1话。

  违背祖训破坏孝道,百姓学习后,必为利谋国,天下大乱!

  “完全是一派胡言!”朱乐大声呵斥:

  “你既然将国事比作家事,那么请问。父爱子,子尊父,若父为国,子为民。谁在前,谁又在后?”

  “……自然是父在前,子在后。”略作沉吟后,陈谓回道。

  无父哪来的子?无论是从孝道考虑,还是根源考虑,父皆在前。

  “既然如此,若父不爱子,子又何必尊父?国家对沿海百姓的困苦视而不见,又何谈爱民?”朱乐又问。

  陈谓瞬间沉默。

  朱乐的这话,根本没办法反驳,因为本就超出了讨论的范畴。

  现在说的事违背祖训,对父母长辈的不尊重,而非父子之间的关系。

  虽明白这些,但将国事比作家事,加以讨论的人,却是陈谓.

第130章 朱高煦:不愧是我的贤弟,与我英雄所见略同!【求追读】

  朱乐之所以绕开孝道,讨论父子之间的事,也是想否决国事既是家事的观点。

  “不能混作一谈,长乐侯所言,是父子之间的关系,而我所言,是孝道!善事父母者,为孝!”半响后,陈谓最终回话。

  “你的意思是,不谈父对子,只谈子对父? ”朱乐反问。

  “不错!”陈谓硬着头皮回话。

  “虽蛮不讲理,但我们就来谈一谈孝!”朱乐又道:“寸板不可下海,这是太祖皇帝的祖训,没错吧? ”

  “自然!”陈谓秒回。

  “为何? ”朱乐又问。

  “太祖皇帝大德,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巩固海防,抵抗抵抗倭寇!”

  “这并非最根本的原因。”朱乐缓缓摇头,“那我再问你,为何太祖皇帝要巩固海防,抵抗倭寇? ”

  闻言,陈谓下意识的皱眉。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无奈,既然朱乐已开口提问,他若回答不上,那就是落入下风。

  “为国为民! ”陈谓吐出这四个字。

  “那太祖皇帝留下祖训的根本原因,是为国为民,那我们应该遵守字面意思,还是遵守最根本的原因? ”朱乐再问。

  17 "……”

  陈谓哑然,明白了朱乐的意图。

  果然,朱乐很快又说道:

  “既然善事父母者为孝,我朝又以孝治国。”

  “此刻明知,太祖皇帝留下祖训,根源是的为国为民。”

  “可海禁之下。”

首节上一节219/4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