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421节

  “是是是,奴婢一定监督好品控。”

  闻言,郭真忙不迭的磕了几个头,保证道。

  这个时候,刘时敏上前来,在他的耳边小声的说毕自严等人来了。

  闻言,朱由校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

  “滚吧,回去干好你的事。”

  “奴婢遵旨。”

  闻言,郭真松了口气,连忙站起来向着校场之外走去。

  他决定了,回去就将军器监的匠人叫起来训斥。

  娘的,他一个不注意监督,怎么就把这种塞不进镇虏铳的东西给送到虎贲卫来了,还让不走运动的让皇帝给抽到了。

  转头看了眼急匆匆离开的郭真,毕自严几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得到通报之后,毕自言几人在校场上见到了正拿个铁挫磨子铳的皇帝。

  “发生什么事了,让你们四个联袂来寻朕。”

  当啷一声,将铁挫扔在桌子上,朱由校向毕自严问道。

  不过,他随即就看到了跟在陆文昭身后,那个用黑布袋套在脑袋上的人。

  “大白天的用黑布套头,装神弄鬼啊。”

  “启奏陛下,事关重大,臣等不敢擅专,特来请旨。”

  闻言,毕自严连忙上前,将他们的打算给朱由校说清,同时陆文昭去除了卫辉头上的黑布,让他跪在地上。

  这种事情,瞒不住皇帝。

  毕竟他们商议的时候,陆文昭这个锦衣卫就在边上。

  “你叫卫辉,北清河船厂的?”

  听完了毕自严的叙述,朱由校看向卫辉,表情有些奇怪。

  “卑职卫辉,参见陛下。”

  闻言,卫辉连忙跪地道。

  他是北清河船厂的账房,算是吏。

  点了点头,朱由校嘀咕道。

  “北清河船厂,李三才。”

  怎么又和这个姓李的有关,这厮的业务是不是也太宽泛了。

  带着几人回到旧衙门,进入自己的书房,朱由校从桌子抽屉里翻出了几封信件,让人递给毕自严等人。

  “朕这里有几份东厂和锦衣卫的奏报,你们看看。”

  “这是?”

  见状,毕自严几人不敢怠慢,连忙接过太监递来的书信,看了起来。

  “东厂提督魏忠贤。”

  “锦衣卫千户沈炼。”

  “锦衣卫从龙营百户丁修。”

  三个人,四封不同的奏报。

  一个内阁首辅、三个尚书、一个锦衣卫千户,将脑袋凑在一起读了起来。

  南直隶三人组,看似是合作关系,但实际上却是相互监督关系。

  为此,即便是三人一起署名送了封关于李三才的联名奏本,却还都各自又写了封单独报告给皇帝。

  文官们讲究个统一口径,分配功劳,但特务机构可不讲究这个,在办事能力之前,皇帝更看重的是忠诚,为此才有了这一幕。

  当然,三个人也只是小小的争功,将自己在查案中的作用强调了一下,没有敢写子虚乌有的事情出来。

  “魏国公世子盗铸银币。”

  “假借朕的名头搜罗民间女子。”

  “还有倒卖朝廷漕船。”

  等到在场五个人看完了信件后,朱由校终于开口了。

  “这个李三才,做了如此之多违法乱纪的事,朕恨不得将至千刀万剐。”

  “陛下,还没查实呢。”

  听到皇帝的话,周应秋小声的道。

  “。。。”

  听到周应秋的话,朱由校不由得斜着眼睛看了眼对方。

  “臣以为当刨坟掘尸,挫骨扬灰。”

  看到皇帝的样子,周应秋当即昂首道。

  “。。。”

  见到这对儿火爆的互动,毕自严不由的翻了个白眼。

  这个权刑部尚书,可真是没骨气啊。

  “陛下,臣以为,当派遣钦差,严查此事。”

  对皇帝拱手,毕自严出列道。

  “万历年间,神庙隐于宫内,天下久不知皇帝久矣,臣以为当借此案,震慑天下不法之徒,收万民之心。”

  “自朕登基,尚不闻何人可称青天。”

  看着毕自严,朱由校出声问道。

  “海忠介辞世久矣,如今何人可执牛耳?”

  “臣举荐天津知府袁可立。”

  闻言,毕自严当即道。

  “昔年,袁可立不避强权,任南直隶苏州府推官,连审御批大案,可堪此任。”

  “天津那边的一摊子事儿,还指望着袁师拿主意,不可。”

  听到毕自严推荐的人选,朱由校摇了摇头。

  袁可立在天津不到一年,还在推行新政,这个时候无法离开。

  “臣以为,可令李征仪复起,令他和右俭都御史吴亮嗣一起去查。”

  这时,周应秋开口推荐道。

  “昔年,李三才被劾去职,有人言其盗用皇木,就是李征仪与吴亮嗣去查的。”

  “那查出什么了吗?”

  听到这话,朱由校当即好奇的问到。

  吴亮嗣他知道啊,和东林素来不和,有机会肯定是要掀对方老底的。

  “回陛下,当时李征仪与吴亮嗣只能在京中调查,查不出什么的。”

  闻言,周应秋颇为“遗憾”的摇了摇头。

  “但现在既然东厂与锦衣卫已经查出了李三才可能不法,若是再令二人前去调查,想来是能有个结果的。”

  “这样啊。”

  遗憾的摇了摇头,朱由校突然灵光一闪,看向周应秋问道。

  “朕让那个杨涟,去做教谕,他现在干的如何?”

  “这。。。”

  听到皇帝突然问到杨涟,周应秋先是一愣,但随即就想起来是谁。

  皇帝要看看本事的那个倒霉蛋。

  “回陛下,杨涟如今是山东郓城教谕,听说他在当地总是和知县呛起来,官声颇为不堪。”

  “山东郓城?”

  听到这个名字,朱由校挠了挠头,他总觉得自己似乎忘了什么事。

  “传诏,令吴亮嗣为主使,再令李征仪复起,与杨涟一同为副使,一起去查此事。”

  “杨、杨涟?”

  听到皇帝的安排,四个高官的脑子当即就是一顿。

  对于朝堂上的党派,他们都是知道的,这让杨涟去查李三才,让东林去查东林,皇帝想做什么?

  “陛下,杨涟?”

  看着皇帝,周应秋试探的问道。

  “那,给他什么官职呢?”

  “和那个李征仪一样,都给升工科右给事中。”

  闻言,朱由校当即道。

  “朕记得,杨涟自称是以廉吏第一入京,那就让朕看看,他到底廉不廉。”

  “臣遵旨。”

  此时,周应秋已经知道皇帝这是打算干什么了,当即拱手道。

  皇帝这是要诛心啊。

  “臣。。臣等遵旨。”

  见到周应秋答应,其他三人也不好说什么,跟着一起应道。

  “陛下,那船厂之事。”

  这时,工部尚书徐光启出声道。

  “船厂啊,一起查一查吧,徐爱卿稍后给朕写个条陈,把船厂的事情都写清楚。”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同意道。

  “该是朝廷的东西,就要是朝廷的。”

  说着,朱由校看向人群最后的卫辉道。

  “这个卫辉就不错,所有的事都有账目,祖上还是船匠,就让他主导清查吧。”

  “臣谢陛下隆恩。”

  听到了皇帝的话,卫辉连忙跪地道。

首节上一节421/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