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4节

  看的出来,这英国公不是个抬轿子的好人选,一点儿都不稳。

  待走到半路,突然,路边窜出来几个人,行礼道。

  “臣杨涟左光斗参见殿下。”

  杨涟、左光斗等一众人本来还在从文华殿去乾清宫的路上,哪想到半路就撞上了抬着朱由校过来的轿子。

  “来的挺早啊。”

  冷哼哼了一声,朱由校连平身都没说,只是示意张维贤继续走,别停下。

  跟在朱由校身边的方从哲等人闻言,面面相觑。

  这是怎么了?

  大行皇帝驾崩,臣子来的早了还有错了?

  对此,只有刘一的眼睛中闪过一丝不安,但官场,在帮别人之前要先保证自身,在这个多事之秋的时候,还是自扫门前雪吧。

  而听到皇帝的那声来的挺早啊,左光斗和杨涟两人到是没什么,但惠世扬等人明显就是心中有鬼,心里咯噔一下。

  明末三大案中,移宫案是最诡异的一个,也是发生的最仓促的一个。

  这群没节操的大臣,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急智。

  方从哲让李可灼给泰昌献药,这明摆着是讨好皇帝,在朝中东林渐盛的情况下,先别说再继续待在首辅位置上,能保证自己安稳退休就行了。

  哪想到,李可灼的药直接把泰昌皇帝给吃死了,这种情况下,方从哲此时已经是麻的不能再麻了。

  而东林呢,此时也有些麻,这投资了二三十年的皇帝,这才一个月,人就把自己给玩没了,成本都没收回来好嘛?

  至于将要登基的太孙儿,谁认识啊。

  一个满打满算15岁的孩子,在皇帝健在,天天看太子不顺眼的情况下,谁闲的慌么,去烧太孙儿的冷灶。

  于是,仓促之下,这群人就和王安定下了移宫案的剧本,手动给在宫内搓一个敌人出来李选侍。

  但现在这情况,这个剧情是不是不对?

  剧本上不是说李选侍扣留嗣君,他们前来营救吗?

  这怎么人质自己跑出来了?

  王安呢?

  一群人跪在地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杨涟这个二愣子出声问道。

  “你们不是说宫内有奸人作祟,扣留储君吗?奸人呢?”

  而另外一边,在一众重臣的簇拥下来到文华殿,接下来,就是走皇帝登基流程了。

  朱由校端坐上方,下面的朝臣开始商议。

  泰昌皇帝朱常洛,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定庙号光宗。

  朱由校的年号定为天启。

  然后就是什么在位不足一年,用半年补上之类的,这些全部通过。

  对于这些,朱由校满心的吐槽,这段剧情很拖沓的好嘛,就不能跳剧情么。

  上午八点,礼部尚书孙如游上书,考孝宗皇帝崩于五月辛卯武宗皇帝即位于次日壬辰之例,乞速登宝位,以定天下以安人心。

  朱由校准其所奏。

  上午九点,一道道令旨开始下发。

  令旨谕兵部、卫官军戒严中外。

  谕报讣于诸藩。

  谕命妇免哭临祀。

  因为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的尊谥尚未举行,所以先只是草草的封太子妃郭氏、皇帝生母王才人为皇后。

  同时,内阁首辅方从哲、阁臣刘一、韩上书,大行皇帝宾天,遗体存放位置要挑个地方。

  现在神宗的三月孝期未过,乾清宫前殿有挂着万历皇帝的牌位,坤宁宫又挂着孝端皇后的牌位,泰昌皇帝的梓宫(棺材)只能放在仁智殿。

  朱由校准其所奏。

  少傅兼太子少傅英国公张惟贤携公侯、驸马、伯、文武百官、军民耆老等人上一进表,朱由校推之不受。

  上午十点,少傅兼太子太傅英国公张惟贤携公侯、驸马、伯、文武百官、军民耆老等人上二进表,朱由校推之不受。

  上午十一点,少傅兼太子太傅英国公张惟贤携公侯、驸马、伯、文武百官、军民耆老等人上三进表。

  这次,朱由校表示,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从所请。

  同时,为了表彰内阁首辅三人和五部尚书、张维贤等人准备登基事宜辛苦,赐几人银币若干。

  同时,内阁上奏,令张鼐等八人将大行皇帝的遗诏带着前往各省开读。就是告诉天下人又换皇帝了。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二,丙子日。

  礼部、鸿胪寺、教坊司、锦衣卫都已经做好准备。

  先是礼部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告诉上面的人,人间天子又换了。

  而后朱由校先穿着孝服在大行皇帝几案前设酒果祭拜。

  祭拜完后,朱由校当场换上衮冕。

  而后,又穿衮冕服去奉先殿祭拜,告诉老祖宗,朱由校当皇帝了。

  然后,就是穿着衮冕服疯狂祭拜。

  到神宗皇帝几筵前行五拜三叩头大礼祭拜。

  到孝端显皇后几筵前行五拜三叩头大礼祭拜。

  到孝靖皇太后神主前行五拜三叩头大礼祭拜。

  到大行皇帝几筵前行五拜三叩头大礼祭拜。

  到恭静端懿温惠郭元妃神主前行四拜礼祭拜。

  最后到昭肃恭和章懿王才人灵位前行四拜礼祭拜。

  一番祭拜下来,拜的朱由校是头晕眼花,他是真的苦,今年一年,先后死了一个皇后和两个皇帝,再加上他的亲娘和嫡母,合计五个人要拜。

  祭拜完后,朱由校继续穿着衮冕服在文华殿后等着。

  文武官员则是穿着朝服在文华门内外等着。

  待到都准备好之后,各部执事奏请升殿,然后朱由校坐上龙椅。锦衣卫鸣鞭,百官进内,行五拜三叩首大礼。

  然后百官再出去,到承天门(现天安门)外等候。

  接着翰林院官给诏书盖印,讫序班举着诏书在殿中转一圈,然后鸿胪寺请命,让颁诏翰林官将诏书交给礼部官,礼部官受诏书置于案上云盘内,从殿左门出。

  而后,礼部官捧诏到承天门上开读,读完之后,将诏书迎至礼部颁行天下。

第5章 打扫卫生

  傍晚时分,因为登基的事情忙活了一天之后,朝臣已经离宫。

  现在,是解决内部问题的时候了。

  仿佛是为了衬托此时皇帝的心情一样,下午还晴空万里的天空,此时已经阴云密布。

  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雷鸣,大马金刀的坐在正殿门口的椅子上。

  看着下方跪着的一票太监、大太监、宫女、锦衣卫,朱由校随意的翻看着手中的奏章,一句话也不说。

  终于,在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太监要撑不住的时候,朱由校方才开口了。

  “骆思恭。”

  “臣在。”

  闻言,早已跪麻了膝盖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连忙出声应到。

  “先帝驾崩那夜,你在哪儿呢?”

  将手中的奏本丢在桌子上,朱由校一脸阴沉的看向骆思恭问道。

  “回陛下,臣。。。臣当天夜里在家,一夜未出家门。”

  闻言,骆思恭赶忙回答道。

  “在家?好一个在家。”

  闻言,朱由校冷哼一声道。

  “锦衣卫为天子亲军,先帝病重,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不谨守皇城,侍奉御前,反倒回家去睡觉了?”

  “臣知罪。”

  闻言,骆思恭连忙叩首请罪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皇帝也一样。

  很明显,现在皇帝的第一把火烧到了自己的头上,这个时候还是缩着脖子的好。

  对于骆思恭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朱由校是相当的不满。

  这厮不能说忠心耿耿吧,起码也是个骑墙派,典型的墙头草随风倒。

  不过这骆家算是自己的家臣,祖上骆胜随兴献王就藩湖广,嘉靖入关的时候,骆胜之子骆安从龙有功,接掌锦衣卫,在锦衣卫里也算是世代掌权了,处理起来不能像处理王安这个家奴一样简单粗暴的弄死,然后盖个随皇帝而去的遮羞布。

  一手在桌面上敲打着,看的骆思恭心头直跳。

  好一会儿,朱由校才出声问道。

  “朕听闻,万历爷征朝鲜之时,你曾奉诏在朝鲜收集情报,为大军耳目?”

  “回皇上,却是如此。”

  有些搞不懂皇帝的思维逻辑,骆思恭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到。

  “当时,臣率领锦衣卫在朝鲜弄弄情报,我们弄到过倭奴的行军路线图,还焚烧过倭奴的粮草。”

  “不错,倒是个有能力的。”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对他的能力做出了肯定。

  很多人对锦衣卫的映像大多都是特务组织,觉得这就是和东厂一起专搞自己人的组织。

  但却是忽略了锦衣卫的本质,在从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组为锦衣卫时,就已经奠定了这是一个情报刺探组织的基础。

  埋钉子、插暗哨,是锦衣卫最长做的事情,毕竟他们的职责是护卫天子,察查谋反等诸大案。

  而在历史上,也就到了魏忠贤手里,锦衣卫才算是真正沦为了清理朝臣的工具。

  要知道在万历末的征朝鲜之役后期,明朝得到丰臣秀吉去见天照大神的消息比日本本土还要早。

  更有说法,天地会的前身,就是失去了中央统帅的锦衣卫分部。

  “廉颇老矣,尚能食斗米,肉十斤,披挂上马。卿居于京中二十余载,不知腰间宝剑是否锋利?”

首节上一节4/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