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81节

  想要收上来,就必须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合算。

  等到最终成果出来,看能不能亏死你。

  按照菜农一年也就赚个四五十两银子计算,大明三十税一的税率,税银一两五钱。

  这点儿银子,看够给衙门里的人发工资不。(本章完)

第278章 太仆寺是真滴有钱

  搞事这种事儿,当然是一轮接着一轮的。

  就在京中之人的都被吸引向饕餮署时,毕自严通过度支注意力司,将自己的手伸向了太仆寺。

  大明最富有的几个衙门里,一定有太仆寺的名字。

  因为太仆寺掌管着大明的马政。

  洪武永乐年间,大明的马,还靠民间养马供给。

  但从成化四年开始,太仆寺设立常盈库,用于储备用马价银。

  隆万变法时期,受赋税折银和白银货币化影响,太仆寺负责掌握的马政资源从实物管理转变为货币管理。

  隆庆封贡之后,北方互市放在了明面上,

  此时,朝廷向养马民户不再征收马匹,而是改为直接征银,然后朝廷拿着银子在榷场上买马,每年至少有二十万两白银的“市本”。

  从此,官营马匹生意成为了太仆寺常盈库的重要收入来源。

  根据记载,榷场中的上等蒙古马每匹八两银,中等七两,下等六两。

  而卖给民间,则是折价二十四两,翻个三倍卖出。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只言片语中,依旧能看出这卖买是有多么的赚钱。

  臣稽往牒,在嘉、隆间旧库积至一千余万,盛矣!迨万历十八年,西征、刘,借一百六十万。东征倭,借五百六十余万。二十七年为边饷借五十万,又为征播借三十三万。三十一年又为边饷动老库二十一万,马价三十万。三十二年又以年例借三十五万。先是二十九年,以兵饷不给,顿借百万,前后所借在计部已九百八十三万矣!《明神宗实录》,太仆寺少卿李思孝上疏。

  迩来国家多事,借讨纷纷,户工二部动去八百七十余万,见库存者仅一百万有奇《明神宗实录》

  崇祯初,核户兵工三部,借支太仆马价至一千三百余万。《明史兵志马政》

  趁着有皇帝在背后撑腰,毕自严直接派出了正廉署的缇骑和账房,核查其了太仆寺的账目。

  理由也很简单,你们太仆寺给皇帝的龙骧卫没能供的上战马,所以我来查查。

  为此,才有了刑部找度支司要人手查账时,度支司抽不出人手的事。

  缇骑直接封了太仆寺的常盈库,账房进入太仆寺,开始查账。

  同时,度支司的人还找上了兵部,令他们到各个马场点检马匹数量。

  这种有银子可捞的衙门,一旦查起账来,那真的是一抓一个准儿。

  太仆寺少卿周祚、朱一桂两人当场就让千户陆文昭带着缇骑拿下,送入了锦衣卫北镇抚司。

  而下面的小官小吏,更是抓了不知凡几。

  对此,毕自严也没有说什么。

  在皇帝不滥用厂卫的情况下,他不介意用锦衣卫的。

  毕竟,对于这些贪官来说,和刑部的大牢相比,还是诏狱这个天牢更好用些。

  缇骑围了太仆寺后,就开始对白银一箱一箱称重,而后送往宝泉局,铸成银币之后,直接入国帑。

  同时,毕自严还从度支司派遣了几个账房进入太仆寺,负责账目的核算。

  而随着毕自严带缇骑围了太仆寺时,同时还有一本举荐南京户部尚书汪应蛟为太仆寺正卿的奏本进了司礼监。

  看看手中毕自严的奏本,再看看弹劾毕自严肆意妄为的奏本,朱由校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明的这个时候,人越是做事,就越容易被弹劾。

  不过,若是皇帝和做事的人达成了共识,扛过了短期非议,问题就不大。

  就一句话,看不清形势的玩意儿,留在朝堂上也是祸害。

  “弹劾毕自严的那些奏本,批红都不用批了,全都掷回去。”

  在毕自严举荐汪应蛟的奏本上写下一个准字,朱由校转头对刘时敏道。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连忙答应道。

  将手中的奏本放下,朱由校又翻出了一本顺天府知府董应举与刑名司推官邓士亮的联合奏本。

  事情呢,很简单。

  京南有个叫刘承宇的大户,家中出了个举人,虽然没当官,但按照以往的《优免新例》,他家的两千亩田地是不需要交夏税的。

  但朝廷顺天府新政公布后,他家就需要缴税了。

  这刘承宇不服,组织起家里的佃户,同前去收税的乡官带领的民丁干了起来。

  双方一番械斗后,乡官的腿让人给打折了。

  事情被报给董应举后,董应举当即就令人点起巡检司兵丁前去处理,同时还找上了锦衣卫指挥同知许显纯。

  许显纯闻讯后,就是一愣,京畿地区,有这么胆大包天的大户吗?

  随即,就带着五十缇骑,并巡检司的三百兵丁,去将刘承宇家给抄了个一干二净。

  武装抗税,没问题。

  比比谁家的武装比较硬就是了嘛。

  在收税的这个过程中,官府要面对三个问题。

  偷税漏税欠税,这个是饕餮署的事儿。

  至于说武装抗税,这个就是巡检司的事儿了。

  顺天府刑名司对这个案子已经判了,刘承宇全家流放琼州。

  刑部在对卷宗进行复核后,给改了地方,流放辽东。

  仔细的看完了案件卷宗后,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思考了一会儿后,提笔在卷宗上写了起来。

  【首犯论死,全家流放辽东】

  写完之后,朱由校就将卷宗放在了一侧。

  出人命了,一个都不杀,闹得玩儿呢。

  好不容易批阅完了今日的奏章后,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看向刘时敏问道。

  “南海子的大仓建起来没有?什么时候能建好?”

  “回皇爷,甲字号银库已经建好了,最少能存亿枚银币。”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立刻就回答到。

  “粮库则是万石一仓,正在挖隔火沟。”

  对于南海子的大工,皇帝非常的关心,五日一报工程进度。

  “其他的衙门呢?给官员的官邸呢?什么时候能用?”

  闻言,朱由校皱着眉头问道。

  “回皇爷,六部衙门的院墙已经扎起来了,如今正在给屋子上大梁。”

  “至于说官邸,地基已经打好,就待外地运输的木料了。”

  “想要初步能住人,估计要等到明年九月。”

  “告诉魏忠贤,保质保量,尽快建好六部衙门,人不够就从京畿招工,尽快。”

  “奴婢遵旨。”(本章完)

第279章 毕自严的《度支奏议》

  顺天府联合锦衣卫,将武装抗税的人直接给摁了,后续更是给办了个加急,直接上到御前了。

  【首犯论死,全家流放辽东】

  看到皇帝对刘承宇抗税一事的批复,毕自严无奈的摇了摇头。

  皇帝在杀人这件事上,从来不说什么虚话,说杀你就杀你。

  从内心讲,毕自严是不愿意杀人的,但有的人自己找死,那就怪不了他了。

  这么想着,毕自严继续低头,开始书写自己的《度支奏议》。

  每次变法,必然是要有一个提要纲领的。

  王安石变法,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这篇奏议,以扬为抑,褒中有贬,透过所谓的“百年无事”,揭露出了朝廷面对的困局,从吏治、教育、科举、农业、财政、军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这才有了后来设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实施了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免行法等等。

  而张居正变法的提领,则是分前后阶段。

  文中点明了宗室、人才、官僚、军备、财政收入等问题。

  而第二封奏疏,则是在隆庆二年,徐阶回家之后,张居正所上的《陈六事疏》。

  从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六个方面,提领了后来的“江陵柄政”。

  而现在毕自严正在写的《度支奏议》,就是在阐述自己将要对大明进行的经济体系改革的蓝本。

  这些日子,他让度支司收了太仆寺的常盈库,闹出了不少的议论,他要用这本奏章,将这议论给平息下去。

  “阁老,今年的夏税,出了不少的议论。”

  就在毕自严写的入神之时,户部尚书袁世振带着顺天知府董应举、饕餮署少卿李长庚和锦衣卫贴刑千户田尔耕走了进来。

  “议论?有什么议论,无非是什么鱼肉士绅的话罢了。”

  闻言,毕自严放下手中的毛笔,不屑的摇了摇头。

  “陛下的皇庄皇店都交税了,他们比皇帝陛下还尊贵吗?”

  说着,毕自严示意文书给几人上茶。

  将自己书写的度支奏议草论递给袁世振后,毕自严坐在椅子上道。

  “简税制、宽税基、严征管。”

  看到毕自严所书的三组,九个字,董应举摸着自己的下巴看向毕自严。

  “这是你对当年张江陵一条鞭法的总结?”

  “对。”

  点了点头,毕自严出声道。

  “第一条,简税制。此举是为了给百姓减负,将四差银、田亩、徭役都总编为一条,再加上陛下所言的摊丁入亩,定下明确的收税名目,多少田亩就纳多少税。”

  “我们三人,都是做过百姓父母官的,对那些个士绅豪右也是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够侵占小民田亩数万,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首节上一节281/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