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16节

  至于这些人将报纸拿去卖多少钱,也是有规定的。

  京中一份不得超过五文,毛利三文钱。

  至于说会不会有人拿着朝廷的报纸再版刻印。

  京城的人不会这么做,脑子有毛病啊。

  每月初十,二十,三十出一版京报,雕版大规模印刷,数量管够,不够现场给你印刷。

  宣政司估算过,只要不缺纸张,半天就能印出十万份。

  而如果用抄写的,一份下来成本能给你干到爆炸。

  用活字印刷,质量却又无法保证。

  至于说和朝廷一样,用雕版。。。

  雕版不要时间的啊,等到刻好雕板,下一期的朝报都出来了。

  宣政司有三经厂支援的雕版师父,有内务府的造纸厂做后盾,用一条托拉斯产业链,逼的别人没办法在其中掺上一脚。

  而京外,谢谢,管不到。

  至于百姓们对于朝廷专门所出京报的接受度,那也是不需要怀疑的。

  新闻、报纸这玩意儿,早在唐朝就有了。

  发展的巅峰期,是在宋朝,当时开封城猛人们所经营的花编小报,没少做编排皇帝宫廷秘史、传播禁闱花边新闻。

  根本就不怕掉脑袋的。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这帮人整了个大活儿。

  趁着民间对蔡京的怨气很大,为了迎合民众的心理预期,也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需求。

  小报假冒宋徽宗赵佶的口吻,发布了一条贬斥蔡京的诏书。

  说蔡京是: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

  此外,还说蔡京及其党羽,已经被皇帝统统严肃处理,逼的蔡京在开封多次公开露面,方才让开封的百姓相信,他没让宋徽宗给办了。

  但到最后,以蔡京在开封的能量,也没弄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那个损种整出来的。

  而到了明末,这手段又被人给拉了出来。

  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陈新甲家丁泄露与后金议和的消息,弄的满城皆知。

  再往前,还有杨涟上书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满城士子追捧的事儿。

  报纸这东西就是造势的神器。

  只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给我来十包,这是银子。”

  从袖中排出二十个银币,刘丁瑜对宣政司的文书道。

  “好嘞。”

  那文书一一清点了银币,提笔写下一张领取十包报纸的凭条交给对方。

  拿过凭条后,刘丁瑜转身就走,一点停留的意思都没有。

  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特别是对他这种大客户。

  他买的京报,可不是在京城售卖的,而是有专人运输到周边的几个州府去卖的,一份十文,他毛利八文。

  “这银子真是好赚。”

  看着那一次买十包的人走远,洪承畴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是个曾今干过走街串巷卖买的人,对这些街头巷尾的交道,很是清楚。

  京报这东西,就算他们数次扩大生产规模,但就没充足过。

  “不过,朝廷又要杀三个贪官的消息,想来是能让京中的百姓们高兴上一阵子了。”

  想到这期京报中,关于锦衣卫查补完毕的三个贪官的信息,洪承畴摇了摇头,向后面走去。

  这期的京报告发售没出什么幺蛾子,他不需要在这里盯着了。

  “陛下让六部推举左都御史,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在京城的时间少,对皇权与臣权的争斗还没有足够的了解。

  这个问题,洪承畴想了许久,也没想清楚。

  而与此同时,随着朝报的发售,宣政司的官员们,也开始了周期性的工作。

  敲锣打鼓,走街串巷的宣传朝廷新政。

  以及,在市井繁华之处,为百姓宣读京报。

  五枚铜钱,对于高门大户来说,肯定是不多。

  但对于很多的贫苦人家,特别是那些干苦力的人来说,还是太贵了,都快能买一斤盐了。

  这些脚上没穿鞋的人,是皇帝皇帝需要团结的对象。

  也是宣政司工作的重点。

  “上个月,度支司又查出了三个贪官。”

  城墙下,一份特别印刷出的大字报备贴在城墙上。

  大字报的前面,正有一个穿着缁衣的人大声的向周围的百姓们宣读。

  “皇帝爷爷已经批了,这个月底,就要将这三人在菜市口砍头,大伙儿到时候可以去看。”

  “好!”

  “杀的好!”

  “贪官就该杀头!”

  听到皇帝要杀贪官,人群中立马就传出一阵阵应和声。

  给周围的人念了一会儿,这人实在是扛不住,将手中的铜皮喇叭递给身侧的另外一人,自己则是走到旁边,接过同伴递来的水壶喝了起来。

  “卢兄,这活儿也太苦了。”

  看着他喝水,另外一人不由得道。

  “裴纶,你发什么牢骚。”

  “给朝廷,给皇帝办事儿,这点儿苦都吃不了,你当什么锦衣卫?”

  闻言,卢剑星将水壶放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道。

  “而且满足吧,现在好歹俸禄是给够了。”

  是的,这个宣读京报的人就是没钱贿赂上官,无法承袭祖上世袭百户的卢剑星。

  不过,现在的锦衣卫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皇帝登基后,许显纯整顿锦衣卫,将一部分废物都给清到了恩荫千户所去,造成人手有些不足。

  而宣政司、度支司、东厂、锦衣卫本部、辽东等等地方,现在都急需用人。

  只要你满足晋升条件,升肯定是能升的上去的。

  但升到哪儿,就不是你能决定的了。

  卢剑星就是这么个栗子。

  本来升到了百户,又好运的在东厂当差。

  然后,他就因为在南海子监督搬砖的时候,人太过于木讷,对那些个犯官太过于宽厚,让魏忠贤看的不顺眼,一脚给踢回了锦衣卫。

  而恰好,宣政司这边的锦衣卫正缺少能走街串巷的人,卢剑星就被调了过来。

  “是啊。”

  闻言,他身侧脸有些胖乎乎的裴纶点了点头。

  “自从皇爷登基后,弟兄们的日子就好过了起来。”

  如果说卢剑星是因为木讷被踢走,那裴纶就是因为贪吃被踢走的。

  这厮在南海子盯着犯官搬砖的时候吃烧鸡,还吃的是独食,让魏忠贤抓了个正着。

  然后,他就和卢剑星一起被踢走了。

  “小道消息,锦衣卫内部开始挑人了,你听说了没。”

  转头看了下,发现周围人的注意力都在中间宣读京报的人身上,裴纶突然悄悄的道。

  “挑人?挑什么人?”

  闻言,卢剑星皱了皱眉。

  虽然相处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他发现这个胖子就是个小道消息收集器,各种消息都能提前知道。

  “皇上登基的时候,不是就有消息传出,锦衣卫要改编嘛。”

  贼眉鼠眼的看了下四周,裴纶小声的道。

  “据说已经定下来了,锦衣卫除了从龙营外,还要增设正廉、清风、饕餮三个营头。”

  “正廉、清风、饕餮?”

  听着裴纶说出的名字,卢剑星皱了皱眉。

  这一个个词语,都能明白什么意思。

  但作为锦衣卫衙门的名字,都是啥意思啊?

第216章 张问达要离京了

  当日深夜,大时壅坊中,张问达的府邸上,觥筹交错。

  明日,张问达就要离京,东林众人纷纷前来给他饯行。

  本来,大臣致仕后,就算是自由了,回乡前也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同好友告辞之类的。

  毕竟,这年头的交通环境,很可能这致仕后的一别,就是永别了。

  但张问达不一样,他上书乞骸骨乞的突然,皇帝批准批的突然。

  历朝历代,官员致仕朝廷都会赠官。

  宫里的太监来传旨给张问达赠官的时候,顺道通知了下,三日之后,锦衣卫的人来护送张问达还乡。

  前堂的宴会已经开始,令自己的儿子负责招待友人后,张问达同韩等人进了后堂。

  中午张问达乞骸骨的奏章方到内阁,司礼监那边就来人催促了。

  韩无奈只能批了个挽留,做最后的努力。

首节上一节216/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