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万岁! 第65节

  郑渊急忙撕开一看,仔细阅读后,发现里面的内容却是有些不忍直视。

  昨日天门关两位主将出关迎敌,与北炎阎罗二将商谈下,展开七轮斗将局。

  斗将局一共四胜三负。

  胜场除了第一场外完胜以外,别的场次阵亡都在一人以上。

  而侥幸活下来的将士,只要有一口气在,最后都被救了回来。

  虽说如此,但负局更是惨烈,将士们几乎尸骨无存,那些北炎将士以命搏命的打法,一开始确实有用。

  但后来天华一方的将士也被激起血性,以同样的方式回击,故此双方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传令,从斗将局活下来的将军各赏白银万两,锦丝布百匹,均升衔两级!”郑渊叹了口气道。

  “陛下,那战败身死的将士呢?”林公公小心翼翼问道。

  “身死战场的将士,无论输赢,无论表现如何,皆赐恤银千两,良田十亩,且都授予‘为国捐躯’的牌匾,并在其家乡竖立丰碑,将其事迹刻于碑上,供后人铭记。”郑渊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家中若有孤儿寡母者,则由朝廷供养,每年年关,当地县官都必须登门看望。”

  “陛下仁慈!”林公公由衷的说道。

  “对了,北炎那些阵亡的军士,都是怎么处置的?”郑渊随口问了一句。

  “除了第一轮的三人略有仁慈以外,其余场次都是胜者赐银升官,败局表现突出者满门抄斩,表现不利者夷三族!”林公公说道。

  “视百姓如驭牛马牲畜……”

  纵使是敌对国都的兵士,郑渊都难免会生出些许的怜悯。

  北炎的严酷律令,放在整个丰平界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但也就是这种条例之下,北炎皇朝才能肆无忌惮的侵略他国,吞并土地,从而壮大自身。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天华就会和北炎正式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战……

  “陛下,据兵部的人说,那唐易……”林公公欲言又止。

【厌世小说中转 站二99 2 85 9 3 87】

  “唐易怎么了?”郑渊皱眉问道。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武状元他好像被两位将军有意冷落,多次请缨却不让其上阵拼杀。”林公公笑道。

  “二位老将军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人,故意放着唐易不用,显然是另有他意,或许……等到唐易这把利剑出鞘之后,怕是整个天门关都会为之震惊。”郑渊微微一笑,毫不在意道。

  唐易的潜力,在之前兵部举办的武试中就得到了一致认可,虽然还不到三十,但是根据当时展现的蛛丝马迹来看,他已经无限接近玄宫列阵的境界了。

  即使在高手如云的军中,这种境界的存在也是少数。

  更别说唐易如今还这般年轻,日后成就定不会只限于此。

  这也是郑渊一开始施以援手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看着如此一位武道奇才蒙尘,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适。

  “对了陛下,城西的老街已经被工部拆除,按照陛下的吩咐,那些十岁以下的乞儿和身体残缺之人都被安排上了餐食。”林公公笑道:“这些餐食一人一份,不多不少,刚够果腹,且要当场吃完,不得带走和浪费一粒粮米。”

  户部此举的意思很明显,是防止有心怀不轨之徒,钻了此善举的漏洞,白白占了便宜。

  “如此甚好。”郑渊心头一宽。

  时隔多日,这个计划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而且户部的这些官员办事还是非常牢靠,没让他操什么心,条条严密的规矩定下,几乎杜绝一切贪腐的可能。

  “不过……户部的主事托老奴问一声,那些手足健全,但是甘于行乞的成人要如何处置?”林公公问道。

  “手足健全却甘于行乞的成年人?”

  郑渊眉目一挑,向林公公问道:“你觉得这类人要如何处置?”

  “这种懒人,活着也是浪费米饭!”林公公脸露不屑:“不如……”

  林公公手掌成刀,往脖子上一横,意思再明显不过。

  不过郑渊还是留有余地,冷冷说道:“让京兆伊将这些人聚集起来,他们在城里找份足以安生的活干。”

  接着他思虑了一下后,又补充了一句:“可若是这些人还是懒得做个正常人,那就全部赶出京都,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对于这种好吃懒做的人,他自然也不会留情,所以这些人再这样不思悔改,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死路一条。

  “遵旨。”林公公微微一笑,点头称是,显然是非常赞同此举。

  “对了,朕给户部出的这个主意,京都里可有人说什么反对的话?”郑渊忽然问道。

  “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事,自然是无人反对,纵使有些弊端,短期内都还不是问题,若真有问题出现,到时候再改改规矩就行。”说到这,林公公却不禁露出一丝犹豫:“有件事老奴不知当讲不当讲……”

  “何事?”郑渊疑惑道。

  “陛下听后请勿动怒。”

  林公公摇头笑道:“只不过是民间一好大喜功之徒,在人前宣称此法是他向户部提出的,而且此人说的像模像样,不少人都信了,而且有传言……就连柱国公的幼女慕容花姻都有意见此人一面。”

  “哈?”郑渊脸皮抽动,露出一个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世上居然还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当初他让户部不要公开这事的实际提议人,是不想让古玉堂连想到他的真实身份,却没想到会有人因此冒领善功。

  “户部有人出面解释吗?”郑渊问道。

  “陛下,当初此事只有户部尚书叶常一人知晓,您又下了封口令,所以户部众臣也都以为这条善举是此人提议的……”林公公赔笑道。

  “呵呵!”郑渊干笑两声,表情非常无语。

  “陛下息怒!”林公公连忙道:“老奴这就派人将此子捉拿,让刑部严加审讯!”

第88章 难道是觉得,在下连吃饭喝酒的钱都没吗?

  “慢!”郑渊阻止道。

  “陛下还有何吩咐?”

  林公公脚步一顿,转身问道。

  “朕待会要出宫一趟,至于捉拿之事,等朕回来再说。”郑渊说着便走回御息宫。

  “是。”林公公似乎早料到郑渊会如此说,便静静地站在殿外等候着。

  御息宫内,月溪月婵将床榻收拾好,抱着凌乱不堪的床单正准备向外走去。

  可看到去而复返的郑渊,又不禁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陛下!”二人脚步一顿,满面嫣红,齐齐行了个礼。

  “替朕更衣。”

  郑渊说着便在梳妆台坐了下来。

  “是。”

  二女放下手中之物,随后乖巧无比的走上前去伺候着。

  …

  临近正午。

  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微风拂过,郑渊走在京都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心情无比宁静。

  哐啷哐啷。

  前方原本是一条被流浪乞儿占据的老旧街区,此刻却被拆除,不少手持工具的匠人,在卖力的干着工部下达建造善堂的命令。

  根据规划,这片街区的善堂共有五处,一处专门为分发食物的食堂,两处为流浪乞儿和天残地缺之人的栖身之所。

  而最外面的两处还未定下,等到建成以后,再行定夺。

  郑渊一身白衣,走马观花似得绕着街区走了一圈。

  发现这群‘土木老哥’都是干劲十足,即便是临近正午,都没有什么歇停的意思。

  “这位公子,你们读书人难道也对造房子感兴趣?”一名身材健硕,满头大汗的中年男人坐在木堆上调侃道。

  “老哥,现在已是午时,你们怎么到这个时候还不去吃饭?”郑渊上前笑问道。

  “公子有所不知,这座善堂朝堂下了严令,必须在月底前竣工,故此怠慢不得。”那汉子非常热情的解释道:“即便吃饭,也要分批去吃,等他们回来,我们就可以休息一会了。”

  “哦。”郑渊沉吟了一下后问道:“敢问大哥,这你们这行的薪酬,是否真如外界传言一般丰厚?”

  “确实还不错!”汉子脸上露出无法抑制的得意笑容,调侃道:“怎么,你也想来?”

  “老哥勿怪,在下只是有些好奇罢了。”郑渊答道。

  “相比京都其他人,我们这些吃皇粮谋生的人,确实不错。”汉子拿起肩头上挂着的毛巾,擦了擦脸颊的汗水:“而且听说今年工部改革,以后只要做的好,大家的工酬还会上涨。”

  “如此甚好!”郑渊心中了然。

  他明白前些时日下的一些普惠大众的条例,已经在各部合理的实施下去。

  木堆上的大汉见郑渊气质不凡,便问道:“公子来此,不会也是为了参加那慈善之会吧?”

  “慈善之会?这是什么!”郑渊疑惑道。

  “就是提议建造善堂,收留满城孤儿的那位大善人召集的一场捐赠会。”大汉向外一指:“只要有人捐赠,事后根据捐赠之物的价值,就能将自己的名字刻于善堂外的牌坊上。”

  郑渊顺着大汉所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老街的最外处,有一门近五丈高的石门牌坊。

  其上雕兽画禽,画纹精致,做工细腻,宏伟不凡。

  “此事是他说了算的?”郑渊转回头后,疑惑道。

  “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当初户部的官老爷可是当众接见了此人,这一幕不少富商名流都看见了,想来也不会有错的。”大汉道。

  “敢问老哥,那慈善之会在何处举办的?”郑渊皱眉道。

  “离此不远的临湖酒楼。”大汉指了个方向说道。

  “多谢。”

  郑渊答谢一句后,快步向那处走去。

  …

  临湖酒楼位于幽湖北边街边的一处路口。

  此时楼内人满为患,各类嘈杂声此起彼伏。

  这座酒楼不高共分三层,但胜在宽敞,占地颇广。

  此刻,有人站于大堂中间,对酒楼内的四方宾客喋喋不休说着什么。

  在身旁不远处,一名笑容繁盛的年轻男子看着一众宾客,嘴上露出极为自负的笑容。

  特别是当他的目光瞄向三楼处的一间雅室时,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窃喜,将嘴咧的老大。

  三楼雅间内。

  一名青衣丫鬟一边从窗户的缝隙向外打量,一边对屏风后的彩衣身影嘟喃道:“大小姐,这家伙一副尖嘴猴腮,油腔滑调的模样,怎么可能是提出建设善堂,以朝廷之力奉养乞儿的大善之人?”

  “这点我自然知道,但我出府来此,也不过是借着楼下此人,引出那真正向户部提议的那人罢了。”彩衣身影缓缓说道。

首节上一节65/1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