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70节

  主要是好奇,冶铁部、化学部和太医院,他们三怎么会没事混在一起。

  来到太医院,还没等进去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的呜咽和哀嚎声。

  听到惨叫声,张天赐心中暗想【卧槽,他们在做什么?尼玛诏狱都没这么吓人!】

  随着小御医的指引,张天赐来到太医院内部。

  只见太医院不知道什么时候进行了扩建,中间多了一大块空地。

  这空地上搭着一个用铁皮和木头制作的棚子,棚子周围都是卷起来的帘子。

  走近一看,只见棚子下面,摆着一个挨着一个的木床。

  这些木床上一个又一个囚犯,被牛皮筋绑在木床上,每个人都发出痛苦的哀嚎。

  “我不敢了,我都说,我就是蒙元人的内奸!”

  “求求你们问我吧,我什么都知道,你们问我什么我都说,给我个痛快吧!”

  “我不要喝甜水!我不要!”

  这些犯人发着听不懂的哀嚎声,赵留风这时满面春风的走了过来。

  “张少傅,恭喜解除禁足,今天怎么有时间来我这转悠?”

  看着赵留风满面春风的模样,张天赐指着那些犯人说道:“他们是怎么回事?”

  赵留风哈哈一笑:“哦,他们啊,他们是实验品。”

  “我想知道单质金属对人体有什么损害,便和锦衣卫以及刑部商量了一下,要来了几名死囚,拿来做一做实验。”

  “他们无不是犯了重罪,里通外国、奸淫掳掠什么都干。与其直接砍头,不如送到我这试验一下金属中毒后的人体反应。”

  “放心吧,我这都是小规模的搞,你看这只有二十个人,一点都不算残忍。”

  张天赐暗道一声,不愧是邪恶科学家,拿人做实验这事你是一点都不顾虑。

  那个一直喊着不要喝甜水的,不会是吃铅吃的痴呆了吧?

第131章 千刀万剐的货,实在是不够用

  “最近我听说太医院和化学部交往密切,我在科学院内也没有见到两位道长,却不知他们在哪?”

  赵留风指了指太医院中的休息室:“两位道长真有经天纬地之才,昨夜一直在做实验,这不刚休息下嘛。”

  “那个一直喊着不想喝甜水的,就是两位道长的实验品。”

  “两位道长一直好奇,人喝了硫酸会是什么反应,就跟我借给两位道长一个死刑犯,每天喂一口一成浓度的硫酸,再找我们太医院的顶级太医,看看什么药方能救人的命。”

  张天赐听的嘴角直抽,没想到两位道长居然也被赵留风给带坏了。

  不过好在这些实验品都是罪大恶极的犯人,用他们做实验,也不算是特别过分。

  “咳!注意不要太过分。”张天赐警告一句,也没有说完全禁止。

  开玩笑,现代医学的开端就是建立在累累尸骨上的,现在这群太医能用罪大恶极的死刑犯做实验,已经够人道了。

  最起码比大名鼎鼎的【圣伊丽莎白】和【克雷德穆尔】要强很多。

  “你们最近有研究新药吗?还是说一直在研究人体实验?”张天赐心想,就算有些事需要人体实验,也不能让太医院的人沉迷在实验中,不然万一这群太医走入岐路,大明的医学是不是要被耽误了?

  赵留风摇摇头:“哪来那么多死刑犯做实验,这些送过来的都是还都是查了七八遍案子,确认无误才送过来的。”

  “现在主要还是研究青霉菌的育种,我们之前向陛下请令,拜托锦衣卫从倭寇岛带回一些土壤样本。”

  “在配合我们从去过南洋的商贾手中买回的土壤样本,我们现在一共收集了十三种不同类型的青霉菌。”

  “如果想要提高产量,那么青霉菌的育种就是重中之重,所以目前大部分人手都在做这一件事。”

  “一些老一辈的老顽固,虽然不排斥青霉素,但是对于这种【纯净药】很反感,认为会破坏人体内的五气平衡。”

  “他们则一直想着将青霉素用到中医的药方中,想着能不能降低一些青霉素的副作用。”

  张天赐微微皱眉,青霉素的副作用,不就是恶心头晕吗,药效过去之后,自己便好了,哪还有什么副作用。

  见张天赐疑惑,赵留风笑眯眯的说道:“那群老顽固认为,青霉素的过敏也是一种副作用,是人体对纯净药的一种排斥反应。”

  “同时他们也发现,浓度越低过敏反应越轻。所以在想着能不能和传统药方互相配合,做到不会过敏的效果。”

  对于太医院那群保守派的想法,张天赐因为不懂药学原理,只能是任由他们保守派研究。

  因为太医院的研究实在是过于残忍,张天赐只是简单转了一圈,便匆匆离开了太医院。

  因为被禁足的原因,很多工作都堆在了一起。等转完这一圈后,已经到了中午。

  张天赐这时才整理了一下自己怀中揣的奏折,去皇宫找老朱。

  这次事件平息之后,进出皇宫又恢复了之前的轻松,只是门口之前熟识的守卫都被换了一波。

  来到御书房,老朱不知道在看什么表单,身旁则站着蒋。

  “微臣张天赐,参见陛下。”张天赐先是行礼,随后继续说道:“微臣有一份关于教育的奏折要上书。”

  朱元璋抬起头,目光从表格上抽离出来。

  看着张天赐现在老老实实的样子,呵呵冷笑了一声:“咋,现在知道怕了?”

  “说说吧,什么教育的事啊?咱不是每个县都搞了个学堂嘛?你觉得还不够?”

  张天赐轻咳一声:“学堂是够了,可是老百姓的识字率呢?”

  “商业越来越繁荣,再加上农学院在育种,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壮劳力进入市场,摆脱土地的依赖。”

  “如果不打好扫盲的提前量,那只会造成严重的矛盾,工人和商贾之间会出现不信任和血腥冲突。”

  “这类事情都不用多,只需要出现几次特别恶劣的事件,就足以引起一地的动荡!”

  朱元璋听着似乎不是很上心,全大明千万人口,全民扫盲那得费多大的力气?

  而且就算派人教,老百姓也不一定愿意啊。

  实际上,后世全民扫盲的时候,也曾有过这种问题。

  老百姓不愿意学,外加那时候繁体字又过于复杂,种种原因下来,几乎导致了全民扫盲的停滞。

  直到后来教员和周先生提出了简化字体,外加让政委和指导员,挨家挨户的和百姓说清认字的好处。

  外加都是免费认字,这才经过二十年扫清了文盲。

  张天赐不觉得老朱会简化字体,那就只能先搞出全民扫盲,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提出简化字体这个想法。

  老朱手指敲着桌子,看着张天赐写的关于扫盲的利害关系。

  思索片刻后,老朱还是摇摇头:“这件事若是真能做成,那咱老朱和孔老夫子并肩而论也不在话下。”

  “不过啊,天赐,你这有点过于理想了。”

  “先不说这件事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单单说那些读书人,你认为他们愿意那些原本是底层的老百姓,突然认字,和他们站在同一个位置上吗?”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传承,除了土地之外,知识也是重要的一环。”

  说着说着,朱元璋突然轻笑一声,笑声中满是嘲讽的意味:“若是那读书人,真的尊崇孔老夫子,那他们就不会选择性的忽略【有教无类】这个词。”

  “从古至今,你见过哪个读书人,真的下到田野之间,去教授老农如何认字?最多也不过是去县城屈尊,博一个好名声罢了。”

  朱元璋一席话,让张天赐冷静了下来。

  在思考全民扫盲的时候,张天赐一直在借鉴后世的经验。

  殊不知,在后世那一场百年屈辱战中,大量的传统士子都被清理了出去。

  这也就导致,张天赐过度的关注百姓和商人之间的矛盾,却唯独忽略了士子阶级。

  想要全民扫盲,除了简化汉字,统一发音之外,还需要解决最大的士子阶级。

  否则一切行为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第132章 大明毒士:不用族谱用前途

  朱元璋将张天赐写的奏折放在一旁,对张天赐说道:“咱家标儿不是想做个不一样的皇帝嘛,这事就留给他去做吧。”

  “咱现在有另一件事,正好想看看你是什么看法。”

  “咱的那些亲戚,以及六部尚书,你觉得咱该怎么办?”

  说着,朱元璋将表格递给了蒋,蒋又将表格递给了张天赐。

  表格上密密麻麻记载了几十项犯罪记录,张天赐敏锐的发现,除了老朱的亲戚之外,还有一类人也在表单上。

  开国六国公、六部尚书以及开国侯爵的那些亲戚。

  这些人的亲戚洋洋洒洒满天下都是,凑起来又有四千多人。

  其中关系复杂盘根错杂,找出一个偷税漏税的,就能连带出三五个藏匿田产的。

  这要是杀一圈下来,整个朝廷的官员几乎就没有亲戚了。

  怪不得上次大清洗总感觉差点火候,被清洗的人除了前元的官吏,就只有民间的商贾。

  张天赐本以为老朱这是又要包庇自己的亲戚,没想到老朱一直没动手的原因,居然是查出了这么多人。

  这可不好下手了,这些人中,可是有很大一部分是武将的亲戚。

  属于是你动手了,担心武将起异心。

  但是如果你不动手,看着他们又觉得恶心。

  张天赐皱眉,心中叹息,老朱真会给自己找事,这事确实不好办。

  见张天赐迟迟不说话,朱元璋淡漠的说道:“虽然证据咱都有,但是如果直接动手,估计也起不到什么威慑的效果。”

  “咱打算抓几个典型,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回去管吧。”

  看着老朱揉太阳穴的模样,张天赐微微皱眉。

  杀鸡儆猴可不是一个好主意,毕竟很多官员的贪污问题,并不是因为欲壑难填,很多是因为有了一次之后,被人握住了把柄。

  最后演变成,即便是不想要也不行,只能一步步迈入深渊。

  这群皇亲权贵的亲戚,他们收了好处,吃了红利,其中利益都不知道复杂成什么样。

  即便是他们自己想收手,恐怕其他利益链上的人,也不会同意。

  “陛下,微臣觉得不可!”张天赐立刻将自己心中所想,讲了出来。

  一阵分析,说到最后张天赐说道:“这次不能只抓典型,还要给这群官员勋贵一个教训。”

  “全抓是不可能的,这样搞不好会闹出造反。”

  “只是杀鸡儆猴也不够,反而会放纵他们那些亲戚,让他们以为朝廷怕了他们。”

  “想要让勋贵和权臣感到疼,那就只能疼在他们身上。”

  “微臣建议,为勋者削一级,享受俸禄减半。为权者,削三级,终生不得升迁。”

  “唉,可惜。要不是害怕朝廷没人干活,真想全都抓进牢里。”

  听到张天赐最后一句吐槽,朱元璋呵呵一笑,你这可比直接让他们滚回家种田还要残忍。

  一辈子不能升迁,熬资历做功劳都改变不了现实,而这一切全都是因为自己有个亲戚,牵连到自己。

首节上一节70/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