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68节

  第四天,老朱依旧拒绝和朝堂内所有人交流。

  早朝虽然停了,但是好在每天还是能在晚上的时候将奏折送进去。

  张天赐也递了好几封进去。

  几个部门的尚书急得转来转去,却又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时候,变数出来了。

  胡惟庸突然被朱元璋叫进皇宫里了!

  等下午胡惟庸出来的时候,可谓是满面春风。

  高兴的脸上,就差写下【我升官了】这几个字。

  “本官…不,应该是本相,正式被陛下任命为左相,诸位同僚,今夜翠风楼一聚,还望诸位能给本相一个面子。”

  诸部尚书还没问出个所以然,胡惟庸便哈哈大笑着自顾自离开。

  张天赐听说这件事后,眼底的忧虑更重了。

  经过自己的引导,大明的开国功臣现在都十分低调……除了常茂,他还在诏狱待着呢。

  朱元璋让胡惟庸当上左丞相,比历史上要提前四年,那是不是说,即便今日税收案结束了,日后胡惟庸案还是会发生?

  你老朱能不能不要破坏大明的工业化环境!政治的动荡对经济和工业的影响有多大,你老朱心里没点数吗!

  当夜,胡惟庸三次派人来请张天赐到翠风楼一聚,张天赐也拒绝了胡惟庸整整三次。

  老朱应该不舍得杀自己,但是如果自己参和进胡惟庸案子,那被老朱抓起来教训一番,还是很有可能的。

  张天赐以为自己不和胡惟庸掺和,就不会被老朱抓进牢里教育。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就带着一队锦衣卫,将张天赐的住处给包围了。

  “你是?”张天赐躲是不可能躲的,毕竟这是应天皇城,他也没地方躲。

  不过打听打听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张天赐还是要做的。

  “在下蒋,锦衣卫中所千户。”

  “陛下有令,带张少傅到诏狱里走一遭。”

  张天赐叹息一声,老朱这是打算给自己一个教训?趁机报仇?

  和吴梦琪交代好,第七天别忘了将韩老的遗体下葬,随后便跟着蒋来到了诏狱。

  诏狱和一般的牢房建设大不相同,整体采用半地下式牢房,仅有一个拳头宽的窗户用来通风换气。

  整个诏狱可以说是冬冷夏热,内部阴气极重,进入时需要先通过地上的检查厅卫,经过全身检查后在进入半地下的牢房内。

  和其他牢房最具有特色的,便是诏狱不供伙食,只能让家里一日一送。

  若是家中无人,或者家里没有钱打点门卫,那便只能一天两个馒头,三天一顿剩饭来吊命。

  对于这些规矩,张天赐可不打算遵守,要么你活活饿死我,要么你给我整吃的,反正张天赐是不会让吴梦琪来这种地方。

  不过刚过检查厅卫,张天赐便感觉到了异常。

  自己居然没有被检查,就这么直接走进来了。

  走进自己的专属牢房,虽然破旧但是和其他席地而坐的官员相比,自己的牢房居然还有一张床。

  刚一坐下,一名锦衣卫力士便带来一笼食盒。

  打开一看,虽然都是普通的菜品,但是和其他人的硬馒头相比,已经算得上人间美味了。

  “张少傅,陛下有吩咐,苦您几日,事后自可出去。”

  蒋说完,便转身离开。

  张天赐一边吃着饭菜,一边听着隔壁审讯室传来的哀嚎和惨叫,思考着老朱给他下狱的原因。

  莫非是……因为胡惟庸?

  为了让胡惟庸更加飞扬跋扈,所以老朱便给胡惟庸传出一个,他更加重要的假信号,这才把自己给下到诏狱?

  那这也太作了!万一自己感染了鼠疫怎么办!

  一只老鼠透过木栅栏,看着直立起来,看向张天赐的饭盒。

第128章 皇遁:九族剥离之术!

  果不其然,胡惟庸在得知张天赐被锦衣卫拿下之后,行为越发自信和猖狂。

  因为传统六部被朱元璋抓捕了大量官员,朱元璋直接让胡惟庸去提新任官员的名单。

  胡惟庸得知此事后,虽然激动,但是却没有被巨大的权力冲昏头脑。

  大部分胡惟庸推举的官员都是清清白白的,只有几名重要职位而又容易被忽略的位置上,胡惟庸才推举了自己人。

  在此期间,胡惟庸还结识了御史涂节,见此人能说会道,态度也十分恭敬,胡惟庸便将其拉入自己党羽之下。

  等到事情的第七天,朱元璋终于现身宣布,第二日上早朝。

  胡惟庸这几日除了安插自己的党羽,便是一直在结交各大勋贵。

  不过开国勋贵不知为何,皆将胡惟庸拒之门外,甚至连李善长对胡惟庸闭门不见。

  这也就导致了,胡惟庸最好也只能接触到侯爵,这也让胡惟庸对这些开国重臣开始有些不满。

  “我堂堂左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居然这么不给我面子!”胡惟庸一拍桌子,恶狠狠的痛骂了两句。

  身旁的家仆也在一旁奉承着胡惟庸:”嘿,老爷您别气了,他们这是不知时务,等您站稳了脚跟,他们自然会来巴结您的。“

  胡惟庸冷哼一声,也没多言语。

  第二天,也就是税案第八天。

  张天赐从诏狱被放了出来,但是却又被朱元璋下令,在家禁足,不许外出。

  这种种异常情况,让张天赐忍不住叹息一声,看来历史改变之后,老朱的心态也变了。

  工业化的开始萌芽、以及资本主义的初步崛起,让这个原本走上前朝老路的朱元璋,开始觉得惶恐和不安。

  老朱想过改变,但是面对自己的儿子,老朱又不想和自己的儿子闹到老死不相往来。

  朱标显然被张天赐带歪了,想走一条不同的路,但是因为父子之间“严肃的爱”,又让朱标几乎很少和朱元璋吐露心声。

  朱元璋知道自己儿子有了新的目标,但是却不知道儿子的新目标是什么。

  想要大动手脚,又担心给以后儿子登基之后造成阻碍。

  这么一想,老朱确实也不好过,实在是太纠结了。

  张天赐无奈,即便是能理解老朱的心情,但是对于老朱的这种做法,张天赐还是不能接受。

  因为这是二人之间根本性的矛盾!

  在老朱眼里天下是他老朱家的,怎么折腾都是他老朱家的家事。

  但是在张天赐看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如果没有条件来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那就小火慢炖一点一点改变。

  老朱这种行为明显就是既不能翻天覆地、再造乾坤。

  又影响了大明起步阶段的发展势头。

  张天赐越想越觉得头疼,自己为了保住性命,从来不和朝中官员结成党羽。

  即便是恩师单安仁,张天赐除了过年也再不会联系。

  可是这么做虽然保住了命,让老朱放心他没有能力颠覆老朱家。

  但是遇到现在这种大清洗,又让张天赐手中没牌可打,没办法和老朱做到相互制衡。

  张天赐无奈自嘲一笑,看来除了朱元璋,自己也挺纠结的。

  这么多天朱标也一直没有消息,那应该是朱元璋将朱标也给限制了。

  张天赐摇摇头,既然担心也改变不了什么,不如正好趁这个机会静下来,梳理一遍大明还缺什么。

  早日让大明越来越富,扶持起民间资本,才能让老朱家的话语权越来越薄弱。

  通过民间的力量,反向去引导大明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张天赐想要做的事。

  科学院这边,陶成道放下手中的扳手,看着眼前只要一启动就会松懈的螺丝,手指敲击着莱特飞机的外壳,不知在思索什么。

  周恒和王威二人,此时正待在属于自己的机械间。

  自从张天赐需要的粉碎机和研磨机,被二人做出来之后,他们二人便在没有接到张天赐的任何指导。

  但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怎么可能因为没有引导,就停下手中的研发?

  一次无意间,二人看到了蒸汽船的建造过程,二人瞬间从蒸汽船的螺旋桨中获得了灵感。

  既然螺旋桨运动起来可以通过和水产生反作用力,从而让船只向前航行。

  那是不是说螺旋桨不动的情况下,可以将水向前推?

  那是不是就可以不再依赖重力和阶梯结构,只通过机械的力量,就能让水平地而起?

  再看冶铁部、化学部和太医院。

  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掺和到了一起。

  太医院常常会和冶铁部去要纯度极高的单质金属,听说是用来测试这些金属对人有什么影响。

  化学部也参与了进去,正阳子和登云道人这两个老头,对活人喝不同浓度的三酸,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也很感兴趣。

  唯一比较闲的,应该就是农业部。

  这群种了半辈子地的大叔老头,没有张天赐授课之后,一个个都闲不下来。

  自从知道找到不育株,就能人为控制植物的生长后,这群人就开始到处寻找不育株。

  保守一点的会到农田中,先和各个老乡打好招呼,等到开花的季节再去田里找。

  激进一点的,例如郭老舍这种,则会按照四季节奏,跑到野外去寻找各种雌雄同蕊植物的不育株。

  对于佃户出身的朱元璋,他最关注的还是农业的发展,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了最担心这群农业部的人。

  毕竟农业部的人整天往外跑,就像不着家的汉子一样,让朱元璋这个“妇人”天天担心。

  朝廷内的大清洗已经结束,或许是张天赐的影响,或许是马皇后的劝阻,这次范围仅限于应天的中层清洗。

  算上民间的商贾,外加上官吏,仅仅只波及到了两千人。

  这两千人大部分都是和老朱皇亲有勾结的商贾,而官吏则是朱元璋的在清洗前元官员。

  例如张天赐曾经待过的杂造局,上上下下二十多名基层官吏都被换了一遍。

  而在这次大清洗中,损失最严重的,则是户部和兵部。

  户部和兵部七品以上加起来也就一百多人,而被波及到的也不过二十人。

  真正承受了巨大清洗灾难的,则是从七品至从九品的官员。

  官员加上商贾,这两千人全部都被老朱判了个九族剥离。

  砍下的人头凑一凑,也到了万人水平。

首节上一节68/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