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60节

  听完朱标的分析,朱元璋和张天赐一齐看向朱标。

  朱元璋是心想,标儿居然这么聪明,大明第二代高低也能冠上一个【高】字或者【宣】字的庙号。

  而张天赐则微微皱眉,朱标现在已经自己推演出,关于解放女性提高生产力劳动力的思想了?

  这……比我这个穿越者还牛逼啊!

  与此同时,倭岛正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奴隶人口大普查】。

  为了保证倭奴不会动不动就造反,耽误了挖矿的效率,隶属于大明朝廷的倭奴,享受到的条件也算是不错,每日三餐也能和监狱的囚徒打个五五开。

  而那些民间隶属于商贾的倭奴,那就只能祈求老天爷,自己的主子是一个心善的商贾了。

  不过,华夏有一句古话,可能这群倭奴没有听说过,那就是“无商不奸”!

  (防杠:无商不奸是清末出现的成语,这里作者提前使用。)

  (科普:无商不“尖”最早在互联网的记录是02年,06年出现系统性讲述无商不“尖”的小作文。而在此之前的“尖”商中的尖,代表的是“顶级”“最高”的意思,并没有米斗多尖的意思。上世纪90年代的所用,都是无商不奸,所以无商不“尖”作者认为是一种自我洗白而发明的。)

  (另谈商贾:明清时期,能保证自己绝对不奸的商人,是有牌子给他们房门口。上面写:真不二价,或者一言堂。以此表明价格都是一样的。而放这种牌子的很少,因为大多数商贾不守诚信,如果放了牌子反而会受到更严重的惩罚。)

第113章 常茂!你怎么敢的!

  随着时间推移,等到八月时,倭寇岛的人口统计已经完成了一半。

  因为北天皇逃跑,南朝怀良自尽,倭寇岛此时已经变成了百家割据、群寇无首的状态。

  有皇权衰落,便有时代之子乘势而起!

  这场混乱之中,足利义诠之子足利义满便借着大明打乱倭寇岛局势,顺势而起。

  因为蝴蝶效应的堆积,足利义满的命运此时已经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和前世历史不同,足利义满并没有走上统一倭寇国的道路,而且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化中,变成了割据一方、自立一国的诸侯。

  此时大明军队的威名和大明商贾的残忍,已经传遍了整个倭寇岛。

  那些原本闲散在县城周边的倭寇,纷纷抛弃土地,拥挤进城市之中。

  而一些倭寇中的“有志之士”,则想尽办法给明军传递情报,希望大明早日天兵一到,他们好喜迎王师。

  吴良对这群倭寇的作为只有一种态度,那就是无聊。

  这全金属炮弹制作起来最便宜,打完之后还能回收,成本也不算高。

  另外你倭寇的城墙薄的和纸一样,谁需要你的情报。

  吴良每率军赶到一个城市,便派出一名倭奴去传话,半个时辰的时间,要么排队站好,打开城门喜迎王师。

  要么破城之后男奴女杀,左右脸上被印上,代表最下层倭奴的标志!

  没错,这个烙印的办法还是朱标想出来的。

  朱标在张天赐的天竺教计划上改进,让倭奴管理倭奴,给倭奴分化等级。

  一级的倭奴除了没有男人“尊严”之外,其余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

  二级倭奴脸上印一个最下级的螺旋标志,这个标志是用烙铁蘸着植物染色剂,一辈子都要留下颜色和痕迹。

  三级倭奴,也就是最低级的倭奴,左右脸都有巨大的螺旋标志。

  另外朱标也发现了商贾私藏女倭奴的情况,朱标深知人有觊觎之心,只能和张天赐好说歹说,双方各退一步。

  为了说服张天赐,朱标将倭寇死伤两百万的数据给张天赐看了之后,张天赐这才选择退一点点。

  张天赐和朱标互相妥协之下,经过审核长相过关的女倭奴可以留下一命,也算是给未来大明境内完全去除奴隶制开一个口子。

  汉人不能买卖和奴役,但是被官府认证过的异族可以。

  因为倭寇岛的事,整个大明朝廷反而忙碌了起来。

  其中就以户部的徐本最忙也最高兴,毕竟倭寇岛人口将近八百万,给所有倭奴制作户籍也是统治的必要条件。

  而从倭寇岛运回的银子,也是白花花的流入户部的口袋中。

  倭寇岛后世石见银矿最巅峰时期,一年生产两百吨银矿,而按照此时的效率来看,大明的开采效率完全比后世倭寇的效率更高。

  毕竟当年倭寇岛使用的也不过是吹灰法来生产银矿,而我大明使用的则是工业化!

  因为粉碎机和研磨机的原理十分简单,早在一个月前周恒、王威二人组就已经研究出了初代。

  当粉碎机和研磨机问世之后,最高兴的还不是机械部,而是冶铁部。

  有了快速粉碎和研磨的工艺,冶铁部的效率更上一层楼!

  为了不让技术外传,银子都是在倭寇岛进行初步煅烧,后续的提纯工作则交给大明来做。

  当初步冶炼过得银矿运到大明之后,第一步便是粉碎、研磨成粉末。

  随后将粉末和氰化钠反应,等到反应完成之后,直接使用过滤法,去掉杂质获得氰化银。

  接下来就简单了,可以使用置换法提纯,或者使用电解法也可以获得高纯度银。

  随着工业化一步步推开,白银的生产成本越发降低。

  而白银的增加也让老朱越发自信,无数学校拔地而起,守卫边境的军队也越来越多。

  海军的蒸汽大船,陆军的马克沁和野战炮,没有的给配上,有的翻个倍!

  为了不坐吃山空,也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张天赐和朱标二人开始联手,推动大明民间工业化的进步。

  先是学生一代,关于自然物理和自然科学的书籍成为了学生的必读物。

  以北孔儒家为首的儒教徒主义者先是坚决反对,随后又被张天赐联合八大商,带动整个民间的资本,利用报纸的舆论力量,大肆抹黑儒家和儒学,将这群儒教徒定义为“绑架孔子”的反贼。

  因为舆论和资本的力量,儒教徒的反对暂时被按压下去,随后没老实多久,儒教徒又开始联合官僚阶级,开始发动猛烈的反扑。

  朱标得知之后,直接暴怒!插手官场,你孔家是打算造反吗!

  朱元璋一直观察这件事,心想朱标也到了接触政斗的年纪,便没有多做插手。

  而朱标也是第一次参与政斗,虽然聪明,但是却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最后还是张天赐以掀桌子的方法,帮朱标缓解了极大的压力。

  什么是掀桌子?

  那就是你不让学生学习自然科学,那我就大肆宣传,自己已经向陛下提意见,完全封禁儒家!

  张天赐自然只是说说而已,朱元璋就算收到,也不会同意张天赐的要求。

  而张天赐这么做的目的,就和新文化运动中的钱玄同一样,通过宣扬“废除汉字”等暴论,转移保守派的注意力,从而让新文化的推广畅通无阻。

  果不其然,招式不在新,有用就行!

  张天赐一席暴论下去,整个官场和民间的舆论瞬间关注到张天赐个人身上。

  而朱标则趁着这段宝贵的时间,快马加鞭的给所有官办学堂增加了自然科学的书籍。

  等保守派回过头,这才发现自然科学已经完成了推广的第一步,大厦的地基已经建成,他们此时已经无力回天。

  而朱标这边,对于保守派的报复也没有停止。

  以朱标的想法,这件事利好大明,那官员就应该站在自己这一边。

  而那些在政斗中,选择站队儒家的……要么滚到倭寇岛去挖矿,要么在大明边境劳动改造。

  仁慈是给自己人的,政敌可不配享受任何仁慈。

  只是,在这场政斗中,让朱标为难的是,自己发妻常安若的弟弟,常茂居然也参与到这场政斗之中!

  “你说,他堂堂国公,参与孤和文官的政斗做什么!而且还是站队文官,给北孔站台!他疯了吗!”

  “天赐,你说孤…该怎么办啊。”

第114章 装病

  “这是殿下的家事,微臣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张天赐微微摇头。

  朱标对自己的妻子常安若的感情是有目共睹的,就连后纳的吕氏,也不过是为了政治目的才娶回家。

  而常茂可是朱标的小舅子,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张天赐哪能参与到这种无聊的事情中。

  “孤那小舅子,简直愚蠢至极,真以为站队北孔,便能博得一份孝顺的名声?”

  “被人利用而不自知,他本就是庶出的身份,爹不过是看在岳父战功的面子上,才让他有了国公之位。”

  “为人骄傲不明事理,还总是贪得无厌!妄图为妾母博得一个浩命夫人名头……他那生母过得还不够好吗!他还不知足!”

  张天赐站在一旁尬笑着,这话他是跟着吐槽不好,沉默应对也显得敷衍,只能反问道:“那殿下认为,该怎么对待常国公?”

  被张天赐这么一问,朱标顿时沉默下去。

  过了许久,朱标眼神骤然变得寒意深深:“若是从未和张师学过唯物之学,孤恐怕是会选择当做看不见吧。”

  “可是如今孤以明白,权者之事无小事?若是今日孤包庇了常茂,日后也会有其他权臣妄图以血缘和孤谈条件。”

  “权臣有了例外,那便是最大的祸患,孤……”

  “罢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不若削了国公之位,滚回去当大头兵吧。”

  “反正他本身也是率兵莽撞,不尊兵法。留之高位,后患无穷!”

  张天赐倒吸一口凉气,这惩罚可不轻了。

  按理来说,夺了一切权力,让常茂滚回家养老便是极大的惩罚,可是今天朱标不仅要剥夺权力,还要让他当大头兵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

  难不成小朱已经觉醒了资本家的本质?

  嗯,不愧是朱元璋的血脉,剥削起来是一个德行。

  “张师,你先回去吧。这事孤会和父皇去说的。”

  张天赐作揖行礼,沉默的离开了皇宫。

  至于后来朱标是如何说服朱元璋,剥夺常茂的国公之位,这张天赐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朱元璋第二天早朝之上,便下令剥夺了常茂的职位。

  或许是对常遇春的愧疚,朱元璋并没有将常茂贬为大头兵,只是将他贬为带兵总旗。

  本来这件事就应该这么完了,从朱元璋只是贬为总旗就能看出,老朱还是念旧情的。

  只要你常茂好好表现,不说从回国公,让你封个侯还是没问题的。

  哪知道,常茂居然直接在早朝之上闹了起来,一边说自己母亲有多好,一边又说自己父亲当年立过的功。

  朱元璋是什么脾气?那是吃软不吃硬!你越刚,他老朱便越刚。

  宁可未来后悔,此时也不能让你站在咱的头顶!

  不等常茂说完常遇春的功绩,朱元璋直接以藐视朝廷,扰乱早朝等名头,直接下到了锦衣卫隶属的诏狱。

  大明的监狱系统分为四处,分别是刑部监狱、大理寺监狱、锦衣卫诏狱、衙门短监。

  而只有锦衣卫的诏狱,是完全独属于朱元璋个人的。

  这一下可好,不仅仅是吓得常茂说不出话,百官也直接被震慑到。

  你将常茂下到刑部监狱,那是公事公办。

首节上一节60/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