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51节

  朱元璋点了点头,拿着电话听筒,摆出姿势,等到史官拍照结束后,才放下电话。

  “所以,你这次来又是和咱要银子的?”

  朱元璋本以为张天赐会点头,甚至心里连拒绝的说辞都想好了……

  比如大明实在没钱了,再等等石见银山,或者用徐本那快要秃顶的头发当理由也行。

  徐本:啊啾!唉?难不成是着凉了?还是哪个竖子在背后偷偷骂老夫?

  张天赐摇摇头:“陛下,先不说杜仲胶的产量,单说那铺设用的铜和要花费的银子,我大明现在能掏出来这些嘛?”

  “这次主要是给陛下一个样机,给陛下打个提前量。陛下可以召百官商议,到时候哪些区域需要率先铺设电话线,哪些区域可以向后拖一拖。”

  “毕竟,手里有了规划,这到时候办起事来才不慌张。”

  朱元璋松了口气,找文武百官议事而已,还好不是来要钱,不然朱元璋真是又要头疼了。

  “对了陛下,今日除此之外,还有一物,不过需要陛下出城去看。”

  朱元璋接过万福递来的茶水,看向张天赐:“什么东西?不知道作为皇帝,咱不能随便离城吗?”

  张天赐嘿嘿一笑,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可还记得,微臣给陛下画的大……呃,提过的火车吗?”

  朱元璋点头:“自然记得,你说此物食煤自动,可载千石而飞驰……等等,你这东西造出来了!”

  张天赐指了指南方:“就在城外,微臣简单的铺设了三公里,陛下可前去参观。”

  本以为朱元璋会兴高采烈,哪知道朱元璋突然面色变得阴沉起来,一拍桌大喊道:“把毛骧给咱叫过来!”

  没过一会,毛骧气喘吁吁跑了过来:“陛下……”

  话没说完,朱元璋便将手中的茶碗扔向毛骧。

  “张天赐造了火车巨物,他在城外铺了整整三公里,咱怎么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说!你这段时间干什么吃了!”

  毛骧顶着额头流下的鲜血,低头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微臣在帮陛下……”

  毛骧抬眼看了眼张天赐,又赶忙低下头:“将一些无用之物处理掉。”

  看见毛骧这谨慎的动作,朱元璋先是微微疑惑,随即反应过来。

  坏了,好像打早了。

  好像是徐本为了维持朝廷的开支,将他皇帝的开支给砍半了。

  朱元璋没办法,只能将地主那抄家得来的东西变卖。

  而这事又因为涉及到皇家威严,所以老朱只能让毛骧想办法,把这些东西偷偷处理掉。

  所以,毛骧这一阵一直在忙着帮自己赚钱,然后因此疏忽了城外铁路的建设?

  朱元璋面色一凝:“那铁路足有三公里之长,定需要铺设多日,你怎可能一点都没发现。”

  “天赐,告诉他,你这什么铁路铺设了多久!”

  张天赐在一旁看的都快笑出了声,尤其是朱元璋那突然沉默的样子,还真从没见过朱元璋这副神态。

  听到朱元璋问自己,张天赐觉得是时候给人生找点乐子了!

  “回禀陛下,铺设整条铁轨,耗时四个时辰!”

  朱元璋一拍桌子:“听到没有,整整四个时……多少?”

  张天赐眨了眨充满“纯真”的大眼睛:“四个时辰啊,哦,如果不算来回路程,那应该是三个时辰余五刻。”

  朱元璋先是震惊,随后又恢复了严肃的模样,指着毛骧说:“滚下去领赏吧。”

  随后看向张天赐:“等咱准备准备,唉,真麻烦,出个宫还要和一群官员说。”

  等到下午接近天黑时,一套乱七八糟的流程才算走完,朱元璋这才带着自己的五个大儿子和马皇后,身后又跟着二十多名文武官员。

  两旁还有上百名既负责仪仗,又同时兼职安保的士兵保护朱元璋的安全。

  坐在马车中,朱元璋一脸无语的和身旁的马皇后说道:“咱当年也是从最底层干起来的,又不是只会在营帐里出主意的军师,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咱看还是那群百官吃饱了撑得,这么大阵仗,耽误多少老百姓做生意啊。”

  马皇后笑了笑,轻轻握着朱元璋的手,安抚道:“从你那皇宫出来便是正阳门,做生意的哪有来这的啊,耽误不了老百姓的。”

  或许是因为马皇后说的在理,朱元璋也只是哼了一声,没再继续去抱怨。见朱元璋不在那抱怨,马皇后便微微打开车窗旁的帘子。

  往外一看,正看到不远处张天赐和陶成道,带着一众工人在那等待朱元璋。

  一拍朱元璋的手背:“到了到了,别再这副要吃人的样子,张天赐和陶成道二人常在朝中走动,自然是受得了你这脾气。”

  “可是他们身后跟着的匠人,哪有接触你的机会。”

  “人家都是来给你大明做贡献的,你平时吓唬张天赐就算了,总不能现在还吓唬老百姓吧。”

  朱元璋咂吧咂吧嘴,觉得马皇后说的也有道理,便轻咳一声,摆出和善的姿态下了车。

  下车之后,又是一套烦人的礼仪。

  先是百官拜服,然后等史官拍照。

  随后又是朱元璋近距离参观火车,还是要等史官拍照。

  最后朱元璋带着儿子和媳妇站在火车前,还是要等史官拍照。

  一直搞到太阳已经要落山了,张天赐这才亲自上手,启动火车。

第97章 “蒸汽”侯怒揍史官

  老式的蒸汽火车上,装满了密密麻麻的阀门和管道。

  朱元璋只是看了一眼,便觉得头眼昏花,心想这东西真是常人所能操控的?

  好在大部分的阀门和管道,都是在火车外面。

  只需要启动之前检查一遍,火车行驶过程中便不再需要对这些外部的阀门,进行额外的操作。

  加热蒸汽机的第一步便是使用木材引燃煤炭,等到煤炭被引燃,将水箱加热之后,张天赐便打开水箱上方的排气阀。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将水箱内部已经被加热的空气排出,否则被加热的空气会进行膨胀,让水箱内产生高压,反而会降低加热水箱的效率。

  等张天赐感觉差不多之后,便打开行驶开关,随着蒸汽正式进入活塞中,活塞推动着连杆,连杆再带动车轮,开始缓缓移动起来。

  朱元璋和文武百官看到火车启动以后,无不站在原地,惊愕的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在运转时,发出的哐哐声。

  行驶了大概四五十米,张天赐又关掉了送气开关,断掉了送往活塞的蒸汽,随后又和助手韩玉成搬动了安装在前方四个独立车轮上的制动器。

  看着刚刚开了没几米的火车居然又缓缓停下,朱元璋和文武百官觉得有些疑惑,心想难不成是蒸汽火车坏掉了。

  不等有人上前询问,张天赐便拉响了上方的汽笛,随后对后方的人大喊:“注意躲远点!”

  看周围没人,张天赐又下车打开了锅炉下的排水阀,将水中沉底的杂质和水垢喷出。

  巨大的蒸汽冲击,让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惊叹科技的造物,滚滚翻涌的带有杂质的白色水蒸气没过一会便消散在空气中。

  抓住喷射蒸汽这个契机,史官又把相机掏了出来,对准正在喷射的蒸汽拍照。

  “绝了!绝了!老子要在史书上留名了!”史官刘振咧着嘴角,止不住的往上扬。

  “千古第一史官,第一个实物实景记录的史官,哈哈哈,这个名字爷留定了!”

  张天赐泄出杂质之后,接下来便是真正的启动了。

  打开送气阀门,滚烫的蒸汽再次涌入活塞。

  这次使用的活塞不再是一开始发明的第一代活塞,而是经过陶成道改造的双层双口堆叠活塞。

  当蒸汽从中央涌入,双相活塞阀会短暂的将其完美的封闭在其中。

  随着蒸汽的增加,活塞阀继续运动,打开通向第二层的左端活塞口。

  蒸汽顺着暴露出的左端活塞口涌入第二层活塞,从而推动第二层的活塞进行活塞运动。

  这时第二层的活塞在运动时,又会将右端内部的空气通过和第一层活塞相连的右端通气口,将蒸汽挤压出去。

  如此再来一次反向的运动,一个往复式活塞便能在一股蒸汽的驱动下进行往复运动。

  随着活塞的运动逼近极限,火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然而就在火车快要到达极限时,张天赐只能和助手韩玉成关闭送气阀门,将多余的蒸汽从烟囱排出。

  至于为何要停止蒸汽火车,很简单,再不停止铁轨就到头了,要是第一次火车运转直接就脱轨飞出去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等到火车停下,张天赐又等了一会,提前被告知不要跟随太近的朱元璋等人,才姗姗来迟。

  “此物出!大明兴!”朱元璋终于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哈哈大笑着拍了拍张天赐的肩膀,对张天赐说道:“爱卿,咱要给你封侯!封蒸汽侯!”

  张天赐翘起的嘴角缓缓放下,随后后退一步,躲开了朱元璋的手,又作揖道:“恕臣不能接受!”

  朱元璋一愣,和一旁同样兴奋的文武百官对视了一眼,疑惑的问道:“怎么,你是觉得封侯不够?”

  张天赐摇摇头:“不是,蒸汽侯这个名字爷太难听了。”

  “微臣可不想在史记上留下这个名字。”

  文武百官先是沉默,随后哈哈大笑,左丞相汪广洋差点笑得背过气去:“天赐,你若是觉得难听,推脱便可,事后再找陛下商议嘛。”

  “你倒好,直接说觉得难听给拒绝了,这理由千古未有,你看那史官不正记着吗?”

  嗯?张天赐向刘振方向一看,好家伙,真就奋笔疾书呢!

  【洪武五年七月廿一,张天赐创制蒸汽火车。】

  【此物非马,食非草料,乃煤炭也;排气非污秽,乃煤气耳。】

  【火车动则金属相击,节奏有序。上与百官观之,皆大骇而喜。】

  【上欲封张天赐曰“蒸汽”侯,天赐耻其名之不雅,固辞不受。】

  史官刘振写着写着,就突然感觉好像有人在盯着他。

  抬头一看,朱元璋和文武百官全都齐齐望向他,不等刘振反应过来,便感到后背掀起一阵飓风。

  “老登吃我一脚!敢把蒸汽侯三个字写在史记上,我就揍死你。”

  史官刘振笑呵呵的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只是淡定的说道:“你确定不要我记?”

  “这到时候传到民间,在被民间乱传一通,伤了你的名声无所谓,伤了陛下的名声,你来承担这个责任吗?”

  刘振这么一说,张天赐顿时想到传到后世的“野史”。

  例如黄月英是司马懿假扮的,某某皇帝当街强上大臣,某某大臣又当街强上皇帝等等……

  一想到这,张天赐便打了个冷战。

  史书确实不能改,但是今天这口恶气也必须出。

  对着刘振就是一顿胖揍。

  要知道张天赐每天都会抽空练枪,不说体能,单说这臂力就不是刘振能反抗的。

  刘振被打的不能还手,却也一声不吭,只想着到时候再史记中报复回来。

  好在朱元璋也知道分寸,看了会热闹之后,便笑呵呵的呵斥住手。

  等刘振再从地上站起来,冷哼一声,在笔记上又添加一行文字。

  【百官闻之哄笑,天赐闻史官秉实而记,羞怒不堪其辱,怒而殴打史官!】

首节上一节51/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