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48节

  “陛下,拿下石见和佐渡之后,大明便可以暂时缓解贫穷的局面,但是缓解并不是治愈,我们必须在通货膨胀之前,迅速将资本转化成生产力。”

  “只有生产力提高,我大明才能容纳更多的资本。”

  朱元璋点点头:“咱也是这么想的,你那关于经济的书,咱也是天天读。”

  “只是!咱觉得亏!你帮朝廷研发那么多神工机械,转头又要把成品和技术低价销售给这群商贾,咱怎么想怎么觉得亏。”

  张天赐没想到,朱元璋居然是因为觉得很亏,才一直不愿意推广技术。

  也是,朱元璋佃户出身,省钱已经刻在血脉中了,让他把到手的东西交出去,那只能用更大的利益来换。

  “陛下,也不是白给商贾啊,人家商贾也是需要用钱来买的。而且咱们年年都会收商贾的专利费,月月也都会收商贾的商税。”

  “大明现在还得靠着这群商贾,而您前些日子给商税提到了四成,不少商贾怨天尤人,显然是不信任朝廷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看向张天赐:“那就只和信任咱的合作,天底下商贾万万千,难不成咱连几个信任朝廷的商贾都找不来?”

  朱元璋都这么自信了,张天赐他还能说什么,只能起身告退。

  等张天赐离开之后,朱元璋叫来毛骧。

  “四月份了…也差不多种完了吧?”

  毛骧单膝跪地,抱拳行礼说道:“回禀陛下,眼线回报,南方的私户地主,皆以春耕结束,北方则预估十天之内结束。”

  朱元璋点点头:“北方的还差一点,也差的不多,十天八天的就不等了,把这群蛀虫都给咱带回来。”

  “徐本那个老头天天找咱要银子,现在就差掏咱的内帑了,实在是烦人。”

  “这回你上报抄家的时候,出两本账,给徐本那一本多分一点。”

  毛骧领命:“是!”

第91章 佃户、地主、二十万亩

  春耕,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不仅影响到秋收,更影响到老百姓能不能过个好年。

  作为名单上二百一十三人之一的金地主,此时正坐着四人抬的敞篷轿子,手中端着紫砂的茶壶,摇摇晃晃的看着在自己田里耕作的佃户。

  作为周围十里八乡有名的地主,他老金自称也是个心肠软的大善人。

  周围十里八乡哪个人不知道,在他家当佃户,他只收三成的税,硬是比当地其他的地主,要少收一成。

  这一举动,自然是让周围百家佃户对他感恩戴德,就连旁边他的死对头,二百一十三人之一的彭家,也不得不跟着他一起降租,只为了避免手下的佃户闹事。

  每当金地主路过一处田地时,地里干活的佃户,都必须向着他跪下来,并且口中大喊:“金大善人老爷万福。”

  直到金地主走了之后,这些佃户才能抬起头,然后再拍拍身上的土站起来。

  接着便是继续插秧的插秧,刨坑的刨坑。

  下跪喊万福,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归根结底,让这金地主能这么猖狂的原因,主要还是得怪老朱。

  别看老朱也是佃户出身,可是坐上皇位之后,老朱居然沿袭了历朝历代,对佃户的限制律法。

  老朱规定,佃户见地主要行“少事长之礼”,也就是说无论这地主多大,哪怕只是个三岁的孩童,佃户都应该将对方当做自己的长辈对待。

  虽然表面上看,这律法也没有允许,地主让佃户去喊金地主“万福”。

  可是大家懂得都懂,很多事真到了地方之上,那律法再好不还是人家地主和县官说的算么。

  张天赐也不知道老朱当初这么规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是指望叫佃户一句叔叔舅舅,那佃户就能赏你死去的娘亲父亲一块席子,一块埋尸的地方?

  张天赐摸不透朱元璋的想法,不过因为从来没有到地方上工作过,张天赐也从没认为这有什么大问题。

  四月十五日,最后一名名单上的地主也结束了春耕。

  毛骧大手一挥,上千名锦衣卫倾巢出动!

  犹如过境的蝗虫一般,开始对着名单上所有的地主进行抄家。

  因为有了先前的准备,一开始便撒出去的探子们直接展露身份,拿着皇令,带着刀兵,将这群全部地主控制起来。

  等到这二百一十三名地主入京之后,朱元璋便开始清点这些地主侵吞的土地。

  这不清点不知道,一清点吓一跳!

  只是区区二百一十三名地主,居然侵吞土地多达二十五万亩的土地。

  更让朱元璋愤怒的是,这二十五万亩的土地之中,只有不到一千亩是需要交税,其余二十四万九千亩,全都被挂在了一些有功名的前朝秀才举人头下。

  这些挂着所谓“秀才”“举人”名头的人,一部分是当年元朝时期,金国和南宋区域的遗老。

  元朝虽然没正式科举过,但是金国和南宋的旧地区,却有地方性的科举。

  在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或许是因为缺乏管理天下的人才,金国和南宋地区的秀才等人的功名,朱元璋便搁置一旁,打算等考过洪武科举的人多了,在不承认这些人的身份。

  但是朱元璋哪能想到,当年一个小疏忽,居然让他少了这么多税收。

  而这些还是暴露出来的,仅仅是四个省,二百一十三名地主。

  这要是放到全国……只怕大明十之五六的税收,全都进了这群人的口袋!

  朱元璋震怒,自然满朝文武噤声。

  借着这个机会,朱元璋顺势对着都察院一顿狂喷,说他们除了看住朕,别的什么都看不住!

  如此一来,拱卫司改制成锦衣卫的事,便被朱元璋以合情合理的方式推到了台前。

  宣布成立锦衣卫的当天,朱元璋便开始顺着那些挂靠土地的前朝秀才,开始向上搜查。

  这一查不要紧,大大小小牵连了应天三十多名官员。

  虽然这些人的罪过都不大,但是老朱现在可是在气头上,直接大笔一挥将这些人全部下狱。

  张天赐知道后,也没去找老朱,而是直接通过朱标找到了马皇后。

  愤怒之下的老朱,只有马皇后能治住。

  “还请皇后娘娘告诉陛下,如此牵连上几千人,若是因此全部处死那未免也太过浪费。”

  “不如全部放到皇庄,让他们和老百姓一起工作,每日统一回到集中区生活,通过劳动来感化和改造他们。”

  “若是有大罪但不至死者,可携刑具上街,告明百姓原因,让其接受百姓唾骂后在进行判刑,如此一来也能震慑其他官员,让其他官员进行自省自查。”

  马皇后虽然仁慈善良,但也不是愚善伪善。

  这个办法能对百官起到震慑作用,又能保住一部分官员的命,可谓双全之法。

  马皇后手中有了主意,自然以最快的速度来劝老朱。

  经过一阵“友好和谐”的交流之后,朱元璋气呼呼的坐在御书房的椅子上,马皇后则苦笑着看着朱元璋。

  “重八,你都多大岁数的人了,又何必在为自己徒增杀孽呢?”

  “天赐孩子这个办法就挺好,通过劳动改造这些人,虽然刑满之后当不成官,但是也能安安稳稳当个老百姓过日子不是。”

  “最起码,他种一亩地,你也能有一份税。”

  马皇后好说歹说,可算是保住了一大半官员的性命,至于剩下那些比较严重的……

  张天赐也没办法了,自求多福吧。

  三天之后,侵吞土地的地主全部夷三族,那些前朝秀才同样夷三族。

  涉嫌此事的官员轻者剥去官服进行游街和劳动改造,重者夷三族。

  至于那些被侵吞的土地,朱元璋则分给了那些无辜的佃户。

  同时朱元璋也修改大明律,取缔佃租关系,转为将佃户和地主的依附关系改变为合作关系。

  按理来说这件事应该在民间地主阶级那闹得很大,可是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民间地主对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反应,张天赐推测可能是跟刚刚杀了三四千人有关。

  而随着地主藏租一案的正式结束,胡惟庸这时也松了口气,心想:【八大商没有被牵连进来,那么自己应该也是安全的。】

第92章 榨干倭岛

  洪武五年六月,几十艘大小不一的商船率先向倭岛前进。

  当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关键一战,便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风,改变了整场战局。

  而那场阵风也给后来传播最广的宗岗版三国演绎中的赤壁之战,添加了故事素材。

  而故事中神乎其神的阵风,在现实中却是朱元璋率先了解了当地的气候,有准备的和陈友谅打了一场。

  也是这场战争,让朱元璋了解到信息的重要性。

  和陈友谅的战斗中,朱元璋和陈友谅双方数次想要直接炸毁对方的首船。

  在当年鄱阳湖战场上,策反与反策反、内奸与反内奸的较量,如同暗流涌动,无声无息地在双方阵营中蔓延开来。

  双方地下工作者之间的较量,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间的腥风血雨,却只在史记中留下【某某欲策反其兵,未成】这短短一行字。

  朱元璋作为那场水战的亲历者和总指挥,自然是明白大海上信息就是一切这个道理。

  如果等到船只修缮完成在派探子去倭岛,那不知会耽误多少事。

  而这些提前开始和倭岛进行贸易的商船,就是朱元璋最先的探路军。

  “陛下,第一批前往倭岛的船已经有回来的,微臣让他们描画的详细的海图,同时咱们跟着一起去的探子,也矫正了以往关于石见和佐渡的地理位置。”毛骧将矫正后的海图和地理志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信件后仔细阅读起来,过了片刻后抬头问道:“这两个宝地,派人深入去查了吗?”

  毛骧低头称:“已经派人深入探查,佐渡地区名义上归属于武田家族,但是实际上他们只是将佐渡岛当做中转站,管理并不严格。”

  “石见地区归属于山名家族,当地管理十分严格,微臣认为,当地家族可能已经发现了银矿,只是不想被倭岛首领发现,所以一直只进行小规模的开采。”

  朱元璋嗯了一声,心想当地人发现并且小规模开采,倒是很正常,毕竟这是人家祖祖辈辈待的地方。

  不过朱元璋可不愿意拖延的太久,因为越往后拖延,大明以最小代价拿下两地的计划越难成功。

  此时倭岛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南方光严天皇和北方长庆天皇正处于微妙的对峙阶段。

  这几个月大明突然开始和倭岛进行贸易,虽然获得了很多倭岛的信息,但也增加了南北天皇之间的矛盾。

  很简单的道理,二人之间本就在争夺正统,这时的大明却突然介入。

  当大明商人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其中一方进行贸易时,另一方自然就会被对手越落越远。

  好巧不巧的是,大明重点关注的佐渡和石见地区,都属于南天皇的势力范围。

  而为了探查消息,在锦衣卫的要求下,大明的商人自然是常与南天皇的地区做生意。

  如此一来,北天皇是夜不能寐,只觉得自己的政权危在旦夕。

  因为大明除了陶瓷丝绸茶叶之外,还有无数工业提纯的便宜食盐,以及最为重要的,新式冶铁法生产的低价刀具和铠甲。

  有了大明装备的武装,南天皇自然膨胀了许多,数次派人对北天皇的辖地进行挑衅。

  而北天皇也担心南天皇在大明的帮助下迅速变强,目前也正在快速积聚力量,打算在南天皇崛起之前,直接开战。

  两者开战不要紧,朱元璋最担心的是,影响到石见地区和佐渡地区的开矿问题。

  你们俩打起来了,我大明的矿工该怎么办?难不成要我们连那些矿工的家人一起养活?

  叫来张天赐,听完朱元璋的疑惑之后,张天赐有些不敢置信,这还是老朱的性格吗?

  你居然还想着给倭岛的矿工发工资?你不是疯了吧!

首节上一节48/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