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37节

  第二天,辰时。

  张天赐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己的东宫小教室。

  昨天还只有一张桌椅和朱标一个学生。

  今天怎么就多了这么多人?

  老朱安排的?还是……

  宋濂这时站了起来,对张天赐打了声招呼:“张大师,昨日闻听大师新论,只觉得天地迷茫,思绪内似有雷霆隐而不发,在下便想着和殿下来此同学。”

  “至于其他人,也是在下向殿下提议,皇子儒徒一同来学。所谓公生明偏生暗,张大师应该能懂我的意思。”

  张天赐当然能听懂,看着台下其他人好奇的眼神,一时间觉得有些有趣。

  都说老朱最重视家庭,可是这兄弟倪墙的裂痕,还是朱元璋亲手制造的。

  偏爱一子,偷偷加餐,这自己要是其他皇子,自己也受不了。

  “行吧,不过人多了,总不能和以前一样随意。”

  “为了保证教育质量,维护教育环境,以后本课堂上增加两个环节,即每日课前点名,每十四天共同考试。”

  “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儒徒皇子太子,只有学的好的第一名,和学的不好的最后一名。”

  “接下来,我说听没听懂,我希望你们一起回答听懂了。”

  “听没听懂!”

  诸多皇子儒徒们对视一眼,怯生生乱糟糟的回答道:“听懂了…”

  “大声点!你们早上没吃饭吗!”张天赐突然咆哮道。

  诸多皇子儒徒虽然年纪不小,但说到底还是年轻人,被张天赐突然的咆哮声吓了一跳,再加上又是在课堂中,条件反射般一起大声回答道:“听懂了!”

  宋濂在一旁暗暗感叹,张天赐这看似没意义的课前点名和共同大声回答,居然有着约束学生,加强老师在教室内权威的作用。

  再一看这教室内惨白色的墙壁,以及那些故意画的十分严肃,视角也在紧紧盯着学生的先师画。

  宋濂只能暗自叹息一声,为儒徒和皇子们祈祷,希望张天赐不要比自己还严厉。

第71章 为下一代铺好路

  张天赐原本的计划,除去给朱标教授现代思想之外,也不过是让朱标能仁慈一点,把爱分给百姓一点。

  可是今天宋濂突然插手,让张天赐有了一点新的想法。

  无论第二代皇帝是朱标还是朱棣,又或者是朱允,未来削藩是必然的。

  大明皇室的内斗,张天赐并不在乎,你老朱家就算死绝了,张天赐也不见得会掉一滴眼泪。

  可是作为封建时代的皇家,他们的内斗是不可能无视百姓的,一旦削藩没有搞好,那么最后承担代价的还是老百姓。

  既然这件事和老百姓有关系,那张天赐就不能不管了。

  能够阻止大明这一代皇室内斗,只有两个办法。

  向外分封到更远的地方,或者统一皇家的内部思想。

  看着这群还略显稚嫩的皇子,又看了眼其他宋濂的儒徒,张天赐疑惑的看着手上的名单。

  现在是洪武四年末,方孝孺就已经出生了?历史上他有这个时间就进入皇权机关吗?

  “方孝孺!”张天赐突然喊了一声方孝孺的名字。

  方孝孺今年十四岁,正是青葱少年的模样,看性格也是唯唯诺诺,和后来朱棣对着干的模样丝毫不像。

  看着方孝孺迷茫的样子,张天赐说道:“以后我点名,答应就站起来喊到。懂了吗?”

  “方孝孺!”

  方孝孺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到!”

  张天赐满意的点点头,作为后来朝廷上最强硬的嫡子派,张天赐不介意再给方孝孺的思想中添加一把火。

  “以后你就是我们这堂课中的学习督察,皇子们学习不好,我不会去问宋濂,也不会去问太子,我只会去问你,你懂了吗。”

  紧接着,不等方孝孺回答,张天赐便自顾自的说道:“你先坐下吧。今天我们讲,内部斗争中【派别】和【路线】的区别。”

  “派别,就是以利益聚集起来的团体,主要表现为,以地域、利益、姓氏等在外因素团结起来,且十分排外的政治群体。”

  “而路线,则与派别不同,路线者是以思想、理念、梦想等内外因素团结起来的群体,具有包容性和同化性。”

  “在这两种内部斗争中,路线斗争最为严酷,相比于派别斗争中出现的因为利益而调停的情况,在路线斗争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不过,因为路线斗争的特殊性,几乎所有同路线的个体,都能做到对首领绝对的信任,以及对同事的绝对信任。”

  “统治者需要做的,并不是要调停路线斗争,而是让两条路线的人学会宽容,让二者明白自己之间的斗争会引起多少黎民百姓的伤亡。”

  “让两条甚至更多条路线斗争的团体,以不同的角度给出意见,并以此来管理国家,这才是统治者应该做的事。”

  “而派别斗争,那就不用多说了,不过是为了银子为了升官,各种贪污受贿的官僚,这种斗争对于朝廷和百姓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肥了宗族和个人,遇到了最好直接掐灭。”

  “既然说到这了,那我顺便说一下,如何让朝廷内部减少派别斗争,让争斗的人转变为路线之争。”

  “我认为,如今大明官吏选拔是粗糙的,应当在科举之后,当官之前。在设立一道考试。”

  “这道考试不用太难,只需要验证考试者的思想路线,然后统治者或当权者引导这部分人进入到适合的团体中。”

  接着,张天赐将公务员考核和入党考核的流程和内容,一点一点磨碎了讲给在场众人。

  除了朱标之外,宋濂、其他皇子、儒徒们无不诧异惊愕。

  张天赐居然连画题的范围和具体内容都举例说了出来,这足以在朝堂上大封奏折,然后换取升官发财的完美方案,居然就这么被张天赐拿来当教材,教给了皇子皇孙?

  你张天赐就一点升官的想法都没有吗?

  升官加爵?张天赐对物欲还真没那么大的需求。

  名声?张天赐虽然想青史留名,但是也没有那么执着。

  那么到底是什么一直在驱动张天赐,一次次从内心深处渴求改变历史,甚至在脑海深处一直想着推翻封建王朝?

  是前世国家越来越好的扶贫政策,让张天赐在孤儿院也能正常学习考大学。

  是学习中读到那些真的不在乎自身利益,愿意为了整个群体而主动牺牲的英雄史诗。

  是自己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困难时,那一个个愿意帮助自己一把的人。

  是看纪录片,被冻死也不曾闭眼的上甘岭英雄。

  是学校门口,愿意给自己这个贫苦学生抹掉零头的早餐摊老板。

  是自己贫穷时,能看出眼底自己眼底渴望,借着尝水果的名义,送给自己两个苹果的阿姨。

  是互联网上,那一个个或许贫穷或许富裕,却能站在统一的战线上,和境外势力做斗争的同志。

  张天赐真的很想很想,现在就一举大旗,呼唤万千同僚将这个封建的旧社会推翻。

  可是张天赐作为名校的高材生,他也深刻的明白,过于激进只会让老百姓受难。

  现在才十四世纪,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大航海时代才崭露头角,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刚刚停歇,东方的大明也才刚刚成立。

  生产力不够,民众认知水平不够,商业环境也不够。

  或许等到死亡,张天赐也没有举起大旗的机会,但是张天赐愿意为下一名有心挥旗的人,铺好一条畅通无阻的路。

  台下的皇子儒徒看着张天赐,张天赐则用淡漠的眼神回望着他们。

  “至于考试的内容,我暂定为五科,分别为《申论》《逻辑》《分析》《判断》以及《政思》。”

  “这些考试内容将不在考验考生的专业技能,而是考验这些考生会不会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分辨他们究竟是真正的读书人,还是只会读书的腐儒。”

  “好了,我教的也差不多了,虽然距离下课还有半个小时,但是也不在乎这点时间,直接散了吧。”

  “回去做一做功课,明天搞随机分组的辩论赛。”

第72章 未知的国运

  朱标这时合上记录的本子,站起身来问道:“张师,什么是辩论赛?”

  张天赐呃了一声,不等说话,便听宋濂在后面说道:“辨者,争彼也。论者,议也,应当是互相争彼互相议论的一种比赛,倒是和古时名家群论百家的情况有些相似。”

  张天赐点点头,辩论这玩意还真是古代的名家首创,主要讨论的就是事物绝对的本质,和客观上的意义。

  张天赐给诸位皇子们定下了一点规矩:“我那有沙漏一个,每次漏完需半盏茶的功夫,各位到时分成两派,每次发言需要控制在半盏茶内。”

  “具体的辩论内容嘛,则选定今天的教学内容,便考各位【作为一国之才,是能力更重要还是人品更重要】。”

  “获胜队伍内,我认为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的第一名,到时候单独来找我,我给他开个小灶,教一些不教给别人的东西。”

  “比如,能让普通人都能轻易预测国运的《国运论》。”

  ……

  “小兔崽子,知道咱为啥罚你吗?”朱元璋手指敲着桌子,面前摆放着上午上课时说过的《国运论》。

  张天赐一脸无奈,带着包括朱标和宋濂在内,课堂内所有人跪在御书房。

  “呃……是因为微臣私藏宝书,没有献给陛下,所以受罚。”

  朱元璋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嘿,你个小兔崽子,别以为咱听不出你话里骂咱的意思。”

  “咱是怪你藏书吗?你就算写了造反的书,你只要不拿出来,咱也不会罚你。”

  “咱生气的是,你既然要搞什么比赛,那就正儿八经的搞,奖励整点黄金象牙的不就行了,非要搞什么能预测国运的书。”

  “你这书拿出来,咱的其他儿子还敢赢吗?他们若是赢不了,心里不会有别扭吗?”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你这是报复咱,算计咱的儿子,还是你真的蠢到,不知道这么做会让咱儿子们内讧?”

  张天赐摊摊手:“陛下,我是真不知道啊,我就想着添点彩头,也没想那么多。”

  “更重要的是,微臣家里很穷啊,没有陛下说的黄金和象牙。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我写的那些书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别以为咱不知道,你给吴复家的白糖方子,让他们家赚了多少钱!”

  张天赐尴尬的笑了笑:“那也是人家的,我就一个上门女婿,哪能和老丈人家要钱。”

  “而且老丈人家也不是没有儿子,就像您一样,有好东西不都给了儿子,哪有先给女……呃,当臣没说。”

  张天赐一句话不仅仅真情流露,更是直接捅了朱元璋的肺管子。

  确实,现在无论民间还是勋贵家,还秉承着好东西先给男孩的观念,按理来说皇帝家这么做也不算错。

  可是这事做得说不得,怕就怕有人以此为借口又宣扬什么昏君啥乱七八糟的的口号。

  要知道,现在除了外患,内忧的白莲教也是一大祸患。

  朱元璋坐回位子上,哗哗的翻着张天赐写的国运论。

  这本国运论是用国富论和资本论中的一些观点拼凑出来的,属于是缝合怪级别。

  然而对于朱元璋来说,就算是后世的缝合怪,其中简明要义的思想也足以让朱元璋震惊。

  “算了算了,跟你计较反倒显得咱小气。”

  “标儿,你跟张天赐这小崽子学可得聪明点,别被他坑了还不知道。”

  张天赐呵呵笑着挠挠头,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多虑,微臣坑谁也不能坑太子殿下。”

首节上一节37/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