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30节

  御书房后室,朱元璋看着坐在面前的六人,分别是李善长、刘伯温、徐达、汤和、冯胜、邓愈。

  “你们都是跟着咱出生入死的兄弟,咱打算做一件事,也不打算瞒着你们,你们来帮咱参谋参谋。”

  朱元璋说着话,一旁的万福便将手中捧着的纸张分发给眼前六人。

  眼前六人,可以说是大明王朝智力和权谋顶尖的人物,除去众所周知的李善长和刘伯温二人,汤和和徐达皆是为人豪爽,却又心思缜密之人。

  而邓愈和冯胜虽然军谋出众,但是在政治谋略上却比李善长等人稍差一些。

  六人接过纸张,只简单扫了一眼,便觉得心惊胆战,即便是少理朝政,专心军事的邓愈和冯胜,也瞬间明白此事的危险性。

  “陛下,您打算……放弃儒家和孔家?”李善长双手微颤,不可置信的看向朱元璋。

  只见纸上写着强化君权自民之思想,放弃君权神授思想,去除儒家之遗毒。

  在计划名称之下,还分着五条具体的计划目标,分别是“将上天赐福朱元璋推翻元朝,转为神州亿万百姓之选择。”

  “否认继任黄帝正当性,承认以炎帝为首的正当性。”

  “去除儒家及孔家话语权,扶持百家实重现百家争鸣。”

  “强化中央集权,去除地主及地方官吏权利。”

  “实行一条鞭法以及摊丁入亩,去除士族等特权阶级特权。”

  这五条计划,可以说每一条都可以说是捅在儒家、地主、神权、官吏、士族的脖颈之上。

  这也是要将皇帝的,正义性和至高性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刘伯温微眯着眼,看着纸上计划的文风,对朱元璋问道:“这是张天赐提出的计划?”

  朱元璋嗯了一声,转头看向徐达和汤和:“你俩觉得这计划如何?”

  徐达汤和,骁勇善战,而且军事统筹之上更是大明最专业的人才。

  朱元璋将徐达和汤和叫来,明显就是打算防备计划实行时出现意外,造成大明内部动荡,要二人做好剿灭反贼的准备。

  这也就是为什么邓愈和冯胜也会在场的原因,徐达汤和年纪不小,一旦大明内乱,到时二人很可能分身乏术,所以邓愈和冯胜二人才会有资格参加这个级别的秘密会议。

  李善长长吐一口气,虽说李善长冠以儒家弟子的名号,但是实际上李善长更偏向于法家一脉,只不过儒家势大,李善长才会以儒家名号过日子。

  如果这五条计划真能成功,到时候他法家也可再现大秦光辉……

  只是,儒家统治一千余年,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破惑的。

  即便孔家出了不孝子,舆论上也只会把这不孝子的错误归结于个人,而不是儒家和孔家整体。

  “改革科举,以百家道、儒、法、农、阴阳、墨、杂、名、纵横、兵、医、小说、商十三家为主。”

  “定考儒、法、名三家,自选三家为学,共考核六家总合以分至上,入朝为官。”

  刘伯温念诵着计划中关于科举的改革,微微皱眉道:“这商家从何而来,未曾听过。”

  朱元璋思索片刻,缓缓说道:“张天赐将吕不韦、范蠡、白圭三人称作商家之首典,并且说商业是未来大明的四大重心之一,这才单立商家。”

  李善长立刻把握道朱元璋刚刚话中的重点,赶忙问道:“大明四大重心?不知是哪四大?”

  朱元璋敲了敲桌子:“纸上都有,看完再问。”

  李善长一听朱元璋说道纸上有答案,立刻低头翻阅起来。

  翻了两张纸,便看到后面写道“未来大明当以科技发展提升生产力为主,以经济与军事双重实力为辅,以教育万民为根,实现唐之文化、汉之武力、宋之经济、秦之百家。”

  看完这一篇后,李善长还不满足,立刻又快速翻阅起来,只不过计划简短,只有寥寥不到十页。

第58章 日做万册书

  然而就是这单单十页纸,却让李善长双手颤抖,思想混乱。

  原本,大明立国,位高至宰相,李善长已经没什么长期目标了,最多也只认为,在他任内大明能和汉初一样,这已经算是他最高的期望。

  然而,在看到张天赐列出的计划之后,李善长这才明白过来,究竟什么叫发展,什么叫真正的目标。

  从设定五年计划开始,其中包含了普及义务教育,普及教育学校,争取五年内全国摆脱文盲。

  后有强军治贪,整治朝堂内的士族和地方的地主,以强富人民资产,以便开启资本时代。

  而后更有通过流水线和工业化,降低生产价格,提高百姓收入,达到基础内部经济循环。

  然后以此向外实行经济扩张,实现对大明周边的经济控制,达到不费一兵一卒控制其他国家的目的。

  军事,内政,民生,张天赐这十页纸不仅要一把抓,更要十年之内将这所有的目标都至少打下基础。

  而计划最开头的【去除黄帝尊崇炎帝】,李善长一开始只以为这是朱元璋打算曲线收拢权力,现在在看才发现,朱元璋是真的希望打造出一个融合了秦汉唐宋各朝代优点的顶级帝国。

  “你们,都是咱的心腹,都是咱不用担心,无需隐瞒的最信任的人。”

  “你们愿意跟着咱再次出征,打造一个比秦汉唐宋还要更加伟大的帝国吗!”

  李善长等人互相对视一眼,甚至就连孤臣刘伯温都站起身,对朱元璋行礼。

  六人齐声大喊:“愿随陛下左右!”

  如果没有这纸计划,那朱元璋说的话不过是做梦罢了。

  但是现在有了这十页的计划,李善长甚至认为,这计划中的图景是完全可行的。

  刘伯温这时突然说道:“陛下,既然计划是张天赐提出,那为何张天赐没有到此参与?”

  朱元璋一听刘伯温问起张天赐不参与的原因,立刻便变了脸色:“那小兔崽子相信咱,认为自己懂的都写到纸上了,再到现场也没啥意义,便没来。”

  “而且,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刘伯温疑惑地问道:“什么事?”

  朱元璋冷笑一声:“他正在研究怎么把能把一本书的价格,从百文打到十文。”

  工部,张天赐专属研究区。

  工部尚书赵?,看着张天赐指挥着匠人,将煤炭投进一个大炉子中,一脸疑惑的看向张天赐:“这边是蒸汽机?”

  张天赐点点头,赵?又看了眼大炉子,又问道:“蒸汽呢?”

  张天赐指了指炉子口的上方:“在水箱里。”

  “通过加热将水烧成蒸汽,然后蒸汽会顶开上方的阀门,随后推动后方的活塞。”

  “活塞运动,则可以带动后方的齿轮、曲轴进行运动,蒸汽机便可以带动机械替代人手了。”

  赵?哦了一声,恍然大悟的点点头,随后又问道:“那蒸汽岂不是都在活塞之前?到时堆积又该如何是好?而且活塞既然向前可动,那又该如何复原继续提供推力?”

  张天赐指了指活塞的位置,对赵?进行科普:“这内部就是活塞,活塞内部除了拉杆还有密闭空间,只要蒸汽推挤活塞,内部密闭就会压缩空气。”

  “在活塞推口旁边,是蒸汽侧漏室,蒸汽可以在这冷却,然后再回流回水箱之中,而上方的活塞也会因为外部压力减小而自动回弹,以此达到自动复原推进的原理。”

  赵?鼓了鼓掌,老头子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统筹,但是在工匠之中也是略懂一二,张天赐讲的也算简单,自然便明白了其中原理。

  张天赐这一套机械零件配合起来,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巧夺天工。

  只见蒸汽机随着加热之后,慢慢开始运动起来,然后便看到在精密的齿轮带动之下,一旁的流水线居然自己动了起来。

  一张无比长的纸张放在流水线上,上方有着一个固定金属印版的机械臂,随着蒸汽机启动,这印版正正好好每隔一段距离便会自动印下。

  张天赐指着这长长的一条纸说道:“这墨水便是之前我在杂造局研制的,具有速干,不掉墨,成本低廉等优点,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墨水挥发时会带有一点点的毒性,影响肺部,不过挥发之后也就不会再有毒性了。”

  “前方还有,是自动切纸,切好的纸张会直接运到更前方的书篓中。”

  “使用了特制的挥发墨水之后,便不再需要晾晒这个过程,所以可以直接收集,再由人工按照页数顺序组装成一套书。”

  赵翥捋着胡子,随手拿起一张纸,只见纸张上的油墨清晰,带着淡淡的刺激性气味。

  随手擦了擦上面的字迹,只抹出了非常淡的痕迹,赵翥不由得点点头。

  “通过这个流程生产出的一本书,价格在多少?”

  张天赐摇摇头:“到时候让陛下定吧。不过这书也不会很贵。”

  “这一整套流水线,在纸张和墨水足够的情况下,能够生产将近一万册书。如果不算这一套流水线的价格,只计算纸张、油墨、人工、仓储的价格,一本书的成本只在十五文,算上运输应该在二十文。”

  “如果算上流水线的价格,那可就贵了。”

  赵翥惊讶的看向张天赐,不可置信的问道:“只有二十文?便是翻一倍,那也算得上便宜的离谱啊!”

  张天赐抚摸着流水线,感受着机器运转时,传到手臂上咣咣的晃动,嘴上露出笑容,眼神着迷的看向这流水线:“这就是工业化,这就是科技的魅力。”

  赵翥四处打量着,突然看到一旁还有一条流水线,不由得问道:“那一条流水线怎么没开始?”

  张天赐看向赵翥指着的流水线,随意的摆了摆手:“那不是制作书籍的,那是实验品,实验化肥生产用的。”

  “过了年,这化肥生产线便可以派上用场。到时候朝廷又能有一笔额外的收入。”

  “就是不知道…胡惟庸做的怎么样了。”

第59章 售卖流水线

  胡惟庸坐在府邸中,品着上好的武夷山岩茶,嘴里不时哼着曲子。

  “这暖气,倒是真的好用啊,没有碳粉的味道。”胡惟庸自言自语着,不时翻阅着手中的书籍。

  一名仆人这时走了进来:“老爷,八大商到了,希望能和老爷您聊聊关于化肥购买的问题。”

  如今已经是洪武年十月,距离二月开春还差三个月,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化肥的问题,那就要等到六月才能再卖一波了。

  做生意,除去本身成本之外,时间成本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让他们进来吧。唉…屋子太暖也有不好的点,这待时间长了就不愿意挪窝了。”

  胡惟庸的卧室很大,直接连着书房。

  来到书房,没过一会仆人便带着八大商人来到胡惟庸的卧室。

  “胡相。”八人之首,范商率先打招呼。

  胡惟庸点点头,算作是回应。随意挥了挥手,仆人便向着八人上茶。

  “你们来的原因,我都知道了。”

  “与其我说给你们听,不如直接眼见为实,怎么样敢不敢跟着我一起去看看这化肥是怎么做做出来的?”

  八人中最为狡诈的田商眼睛一转,笑呵呵的对胡相说道:“若是别人要带我们去,那我们肯定是不敢的,不过既然是胡相愿意屈尊带我们去长见识,我们岂能拒绝。”

  其他人纷纷迎合道:“是啊,胡相带路,我们还能不放心吗?”

  “我们哪个不是跟着胡相一起发家的?这要是不相信胡相,那还是人吗!”

  胡惟庸压了压手,呵呵笑道:“你们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老田,因为就他说话我最爱听啊,哈哈哈哈。”

  胡惟庸站起身,披上自己的裘皮大衣,八大商互相对视一眼,紧了紧自己的衣服,跟着胡惟庸一起出门,向工部走去。

  到了工部,胡惟庸亮出身份之后,一路上畅通无阻。

  一行人七扭八拐,随着越靠近张天赐的研究区,耳边传来的机械轰鸣声便越发响亮。

  “这是什么声音,宛如雷霆一般,却又带有节奏,好是古怪。”

  跟着胡惟庸走到研究区,正巧张天赐也在此看着磷化肥的颗粒化。

  见胡惟庸等人前来,张天赐笑着脸迎了上去。

  虽然哪怕在这个世界,胡惟庸也是必死无疑,但是那也是十年之后的事了,现在的胡惟庸可是朝廷上不可多得的敛财童子。

首节上一节30/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