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22节

  甚至就连老朱的后花园,都被老朱当成了试验场,各种花卉和树木都用上了磷肥,以实验磷肥效果。

  搞定了磷肥的实验室生产,张天赐决定等七天假期休完之后,将现代工厂的建设标准搞出来,顺便将秘方公开。

  上工第一天,张天赐按照流程将这件事上报。

  却不想当天早朝,胡惟庸突然又一次弹劾张天赐。

  “臣胡惟庸,要弹劾工部军器局三局大使张天赐!”

  “张天赐欲将朝廷肥地之方,公布天下,损民害商,还请陛下将此人拿下,以护民利!”

  早朝上,朱元璋没说什么,只是将这件事一笔带过。

  过了早朝,朱标将张天赐叫到东宫。

  “微臣张天赐,拜见太子殿下、皇太子妃。”

  张天赐瞅了一眼皇太子妃常氏常安若,只见对方样貌出众,不输后世那些网红明星。

  再加上常年体虚多病,更增添了一股病美人的气质,如此两者相加,也怪不得常安若一直体弱多病,朱标还能让常安若给他生三四个孩子。

  不过……估计没几年,常安若好像就要死了。

  常氏死后,建文帝为了政治目的,将常氏封为朱标的皇后,后来朱棣上位,又撤掉了常氏皇后的名头。

  在之后的历史,张天赐就记不清了。

  虽然张天赐只看了一眼,朱标却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现象:“爱卿可看出什么?”

  张天赐一愣,他又不是医生,他能看出什么?

  不过张天赐随即便明白朱标的意思,他这是吃醋了啊!

  纯纯醋坛子,瞅一眼都生气。

  张天赐想了想,只说道:“微臣不是太医,也看不出太子妃具体得的什么病,不过微臣建议太子妃要常运动,多吃肉蛋奶补充营养,不能挑食只吃蔬菜。”

  古代名家女子吃东西也会吃一些肉类,不过为了保持身材,吃的更多的还是素菜,就连零食都要受到管控。

  朱标闻言,也是点点头,看向常安若“安若,听到张天赐说的嘛,要多吃肉蛋奶,不要只知道吃青菜。”

  张天赐这时也补充说道:“只吃素菜会导致体内缺乏各种维持生命的元素消失,从而引起营养不良…”

  说到这,张天赐看了眼常安若的手臂,距离皮包骨只差一点。

  “如果长时间营养不良的话…”张天赐犹豫了一下,还是缓缓说道:“会短寿。”

  常安若咳嗽两声:“可是,那些得道高僧……”

  张天赐摇摇头:“第一,僧人不是不吃肉,只是不吃不净肉。第二,纯粹不吃肉的僧人,也会吃鸡蛋或者喝奶。”

  “至于那些武僧,则必须吃肉,不然只会活活练死自己。”

  常安若点了点头:“谢谢,我会注意,多吃一些肉的。”

  朱标这时回过头,将胡惟庸弹劾张天赐的折子递给张天赐:“你看看,感觉如何?”

  张天赐疑惑的接过折子,打开看了两眼,随后一翻白眼:“这纯纯是在胡说八道!”

  “我大明国土万千,难不成全靠朝廷?如此杯水车薪,想要推广全国,让老百姓都能吃饱饭,那要等到何年何月!”

  朱标则笑呵呵的说起胡惟庸:“他胡惟庸,也是一个大地主…”

  张天赐皱眉想了想,最后咧嘴一笑:“胡相可能是担心商人囤积居奇,既然如此……”

  “那秘方也送给胡相一份好了,让胡相带头搞,这就不怕商人翻天了。”

  朱标先是皱眉,随后瞪大了眼睛,看向张天赐的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

  “你要利用…你疯了!”朱标一拍桌子,直接站了起来:“不行!就算计成,你又该如何是好!”

  张天赐呵呵笑了笑:“有什么不敢说的,就是给陛下递一把刀罢了。”

  “插进胡相心中的刀可太多了,也不差我这一把。”

  “若是胡相能稳住心神,不和商贾搅和在一起,或许他把这件事办好,还能留一条命呢。”

  朱标还是皱眉,连连摇头:“不行,你有大才,不可置身险境。”

  “不过你的想法不错,我来和父皇提吧。”

  张天赐无所谓的摆了摆手,随后从袖兜中掏出两张图纸。

  “有了这两样,太子殿下就不用担心微臣的命了。”

  只见两张图纸,一张图纸上画着一个古怪的机器,另一张图纸上画着好似火铳的武器。

  朱标皱眉问道:“这是?”

  张天赐露出嘿嘿坏笑,小声对朱标说道:“能杀的骑兵,人仰马翻的神器!”

  “这是弹簧生产工艺图纸,这是简易马克沁图纸!”

  “能一息发射三百发弹药的,骑兵克星,马克沁!”

第42章 “他们”不愿意

  制作马克沁所需要的前沿科技并不是合金技术或者冷却技术,而是从未被人关注过的弹簧技术。

  对于任何一位穿越到古代的穿越者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弹簧,而不是合金。

  弹簧,可以说是现代所有机械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点。

  拉伸弹簧,压力弹簧,扭转弹簧,弯曲弹簧…自动化,机械复位,减震,无数个领域都有着弹簧的参与。

  可以说,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四项发明,纸张,火药,弹簧,塑料,分别代表了人类不同年代不同的科学技术。

  张天赐浪费了一个时辰,给朱标解释弹簧的作用。

  在得知了弹簧居然有如此多的妙用之后,朱标立刻大手一挥:“无论要多少银子,必须把这个弹簧搞出来!”

  如果张天赐是用什么汽车,火车,飞机减震给朱标解释的话,那朱标还不一定会听。

  主要是张天赐解释的好,他举的例子都是轿子用了弹簧不颠簸,马车用了弹簧更省草料。

  火铳有了弹簧,就能一直发射子弹,不再那么麻烦。工部有了弹簧,就能做出半自动的铸件机器,能更加省力铸造刀兵。

  种种大饼之下,朱标很快听的热血澎湃,恨不得张天赐立刻将这弹簧和那些描述中的机器搞出来,然后打造出千万兵刃,到北方草原和蒙元人较量个高低!

  张天赐得到了批准,便兴高采烈的回工部和陶成道开始规划新厂房要建设在哪。

  而朱标则笑容逐渐收敛,慢慢长叹息一声,听的常氏觉得十分疑惑。

  “咳咳咳…咳咳,夫君。我观张天赐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报国之心,夫君叹息什么?”

  朱标听到常氏疑惑,苦笑着握紧常氏的手:“就是因为张天赐太厉害了,所以我才叹息。”

  “心黑有才之辈,朝中李善长胡惟庸之流。有才廉洁之辈,朝中刘伯温宋冕之流。”

  “可是,有才、心黑、廉洁三者皆有者,只有张天赐一人。”

  “算计胡惟庸,劝导李善长也就罢了。同时还能搞发明创造。人心他懂,技术他也懂!简直可以称为全才!”

  “这样一个人,真的是一个妻子一群子嗣就能控制住的?”

  常氏若有所思的想了想,随后开口说道:“陛下和夫君都害怕张天赐?可是他肩不能抗,又无军权,怕他做什么?”

  朱标摇摇头,无奈的苦笑道:“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不过正是因为不知道,才会觉得更加恐惧。”

  “张天赐看似一直在参与到各个政局派系之中,实际上…他却从来没有参与进去过,一直以来都是以局外人向内指点。”

  “如果能让张天赐被搅入到各方派别的政治斗争中,或许……父皇能放心一些。”

  常氏微微皱眉,随后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朱标说道:“夫君的二弟朱,不是一直不想娶王保保的妹妹嘛?”

  朱标疑惑的看着常氏:“提这个做什么……你是想…”

  常氏点头:“此法有三点好,一者,缓和朱和父皇母后之间的矛盾。二者,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也是出名的奇女子,可谓是文武双全,与其嫁给厌恶她的朱,不如嫁给性格更平和的张天赐。”

  “三者,王保保有雄元之心,不会因为妹妹嫁给王室便和大明突然交好。相反,如果将观音奴嫁给一个九品芝麻官…可能会影响到王保保的一些想法。”

  朱标听后深深思虑起此事的可靠程度。

  胡惟庸府邸,胡惟庸看着从皇宫中送出的密信,一脸疑惑。

  打开密信,只见是朱元璋写的亲笔信,要求胡惟庸办理化肥厂,以胡惟庸的名义广聚天下商贾的力量,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出去。

  胡惟庸收到信,眼珠转了转,嘿嘿笑了笑,并没有将信交给李善长看的打算,而是默默将信纸放到火烛上燃烧殆尽。

  第二天,张天赐和陶成道在工部挑选匠人和管理人员,两名老道士也被纳入其中。

  而胡惟庸则开始秘密召集所有势力,叫曾经那些给他送过礼的商贾们聚集起来。

  “诸位,我这有一份不掉脑袋的生意,各位可有兴趣?”

  胡惟庸的话让在场商人无不疑惑,不掉脑袋的生意?那全天下岂不是到处都是?

  这生意掉不掉脑袋不重要,赚不赚钱才重要啊!

  “胡相,要不您说的再明白一点?小的都是勉强认识个字的粗人,您说的太深,这不是难为我们吗?”

  乔家商人显得有些不可耐烦,胡惟庸咧嘴一笑,让小妾端着一个银制的托盘走上前来。

  小妾只着薄纱,胴体隐约诱人。银制托盘用了张天赐的羊毛毡打磨工艺,整体光彩照人,足以当做镜子来用。

  胡惟庸一摆手,托盘上的罩子被小妾拿开,只见一颗一颗水稻大小的白色颗粒,摆在托盘上,堆成了金字形。

  常商常老板皱眉问道:“能被胡相看中的东西,一定不一般。还麻烦胡相给我们这些俗人解释解释,这神物有什么用?”

  胡惟庸哈哈大笑两声,随手捏起两颗白色颗粒,对着众人说道:“诸位应该听说过枯坟鬼火吧?”

  曹商人点点头:“听过,不过是磷火罢了,只能糊弄糊弄乡下人!”

  胡惟庸将手中两粒白色颗粒放在桌子上:“此物与磷同出一源,却截然不同。”

  “磷火只能燃烧,而这磷肥,却能让三石一亩地,变成一亩地六石!”

  胡惟庸话音刚落,引得在场八名商贾,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能让产量翻一倍的神物?这岂不是说,能让大明的粮食也翻一倍?

  孔商立刻意识到不对,赶忙问道:“不对啊!这天下粮食要是翻了一倍,我等粮食生意……”

  “你们的粮食生意就会大特!”胡惟庸立刻打断了孔商的话:“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是你想没想过,那朱元璋不过是泥腿子翻身,他若是不多打几块地下来,他也怎么好意思写自己进入史书啊?”

  范商点点头:“我能理解胡相的意思,这老朱家得了天下,他不退下,战争不可能停息,我等的粮食也自然不愁接盘的人。只是这……”

  胡惟庸瞥了范商一眼:“有话直说!”

  范商唉了一声,赶忙说道:“只是这,我们愿意,朝廷愿意,百姓也愿意,可是……“他们”却不一定愿意……”

第43章 七九七工作制?朱元璋你比资本家还黑心!

  自古以来,变法与政令向下传递时,最大的阻碍,从来不是什么老百姓不配合。

  几乎九成九的政令和变法无法推行的主要原因,完全是因为上下层的割裂。

  是地主阶级的国中之国,是底层官员的欺上瞒下,是朝中官员的缺乏监管。

首节上一节22/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