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5节

  按理来说,陶成道于朝廷有功,得了封赏,入京第一件事应该是见朱元璋才符合礼制。

  奈何陶成道身为一个梦想飞天的人,实在是等不及要见那个能让自己飞天的男人,眼看拱卫司的力士不听劝,当即掏出匕首,竟然打算以死相逼。

  拱卫司的力士哪见过这场面啊,想了想,进入应天之后就算安全了,便派出一人去通知毛大统领,剩下的人陪陶成道先去见能飞天的那小子。

  走进工部,陶成道还没进门,就看到工部内涌起滚滚浓烟。

  “这莫非是冶铁?不对啊,冶铁怎么能是这黄绿色的烟雾?”

  陶成道话音刚落,就见一众官员抢着跑出工部。

  “天赐贼子,竟欲害我等!”

  “这么雅干什么,要骂就狠骂!张天赐,我彼其娘之!”

  “淦你娘,有毒你早说啊,你他妈居然自己带个头巾保护自己,我们不是人啊。”

  张天赐?陶成道记得这个名字,是那个承诺能让他飞天的男人。

  陶成道赶忙拦住跑出来的一位官员:“不知这张天赐在做什么?”

  那官员也是气急了,没看清来人,便气呼呼的说道:“张天赐那小贼,找一群道士帮忙炼制绿矾油就算了,我等又不是不认识绿矾油。”

  “可是这贼子今天要炼制的居然是浓缩的绿矾油!他用两片玻璃护住眼睛,包的和粽子一样,然后问我们为何不怕浓缩绿矾油的蒸汽。”

  “你说说,此子说的可是人话?”

  这时一个官员搭话说道:“以前绿矾油都是用胆矾制作,谁知道这小子怎么发现的,居然能用黄铁矿制作至纯的绿矾油。”

  “我现在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不行,我得去看太医!”

  “我也是,带我一个。”

  用黄铁矿制造绿矾油?绿矾油除了入药和除锈之外,还有别的用吗?

  陶成道刚打算以身犯险,进门看看张天赐在做什么时,就看到一个浑身缠满白色绷带,眼睛上带着两块透明琉璃的怪人走了出来。

  怪人解开绷带,不满的念叨一句:“高炉不行,难不成要封闭燃烧?可那岂不是要炸炉?”

  紧接着,两个道士咳嗽着跑了出来:“天赐小儿,你不是说没危险吗!你竟如此害我等贫苦道士!”

  “是啊,我等真是信了你的邪,居然会想着跟你干活,真是猪油蒙了心!”

  张天赐咧嘴一笑:“哎呀,没毒。”

  “什么没毒!”那道士破口大骂:“没毒你装备的这么齐全!”

  “嘿嘿,我惜命。”张天赐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随即看到堵在门口的陶成道:“这位壮士,您若是有冤该去找府伊,我这是工部,不负责伸冤。”

  陶成道上下打量着张天赐,悠悠开口问道:“你就是信中说,可助人升天的张天赐?”

  升天?张天赐想了想,突然瞪大了眼睛:“您就是陶成道陶万户?”

  “正是在下。”

  张天赐上前就抓住陶成道的双手:“哎呀,可把您盼来了,快请进……呃,要不我们还是外面聚吧……”

  说着,张天赐一摸兜,神情立刻难看起来:“罢了罢了,要不去我家聚一聚?”

  陶成道看出张天赐窘迫模样,当即哈哈大笑,爽朗的说道:“我有万户,哪需小兄弟请客。”

  “这位力士,不知应天最好的酒楼是哪?”

  拱卫司的力士想了想,自己一个月不过四五石粮食,没事研究最好的酒楼干啥?

  不过自己倒是常去醉春楼,虽然那是……但是只要不上楼,想来应该也算是装潢最好的酒楼吧?

  “陶万户,小的哪知道最好的酒楼是哪,这应天城各家酒楼都自称为最好。”

  “不过小的倒是常去醉春楼,那的姑……酒水不错。”

  力士想了想,感觉自己说的也没啥毛病,那的酒水确实好喝,软软糯糯的,白白嫩嫩的,酥酥麻麻的,一想起就觉得十分可口。

  就是两三个月才能和哥几个一起去一次,还是十分遗憾的。

  “哦?那还请力士带路。”

  “两位道长也在,陶某也不好落下二位,一起来吧。”

  随后,陶成道,张天赐和两个老道士,四人便一起到了醉春楼。

  皇宫。

  朱元璋一脸懵逼的看向底下正缩着脖子的毛骧。

  “你是说……你治下不严,手下的力士带着陶成道和张天赐,还有两个老道士去了青楼?”

  毛骧一句话没说,当一声便将头磕在地上。

  朱元璋皱着眉,看向毛骧:“这事……唉,大街上肯定都传疯了。”

  “别的当官的,都偷偷摸摸换了衣服再去。他们倒好,大白天穿着官服去……”

  “啧啧啧,不知道伯起是不是得气昏过去。毛骧,把这张纸送到安陆侯府去。”

  安陆侯府。

  “老爷!老爷你怎么了!”老仆看着晕过去的吴复,赶忙扶住即将跌倒的吴复。

  正巧,吴梦琪路过,听到屋子里传出惊呼,推门一看,却发现自己的父亲居然晕死过去:“爹!爹你快醒醒!”

  “我爹怎么回事?他怎么突然就晕过去了!”

  老仆摇着头:“我也不知道啊,有封宫内传给老爷的信,我递给老爷一看,老爷便晕了过去。”

  “信?”吴梦琪立刻注意到,地上掉落着一张纸。

  吴梦琪赶忙捡起信,只看了一眼,便是先面色通红,随后又急转发白,着实被气的浑身发抖起来。

  “怎么了?为何这么吵?”吴复的妻子,吴梦琪的母亲采式走了进来。

  看到母亲进门,吴梦琪突然眼含泪水,扑到母亲怀里。

  吴梦琪自小早熟,性子孤傲,突如其来的哭泣让采式一脸的疑惑:“怎么了女儿?谁欺负你了?”

  “母亲,女儿……女儿命苦啊。”

  采式疑惑的接过信纸,只见上写着【陶成道、张天赐、两道士。四人白日宣淫,张天赐着官服,入醉春青楼,大醉而归。】

  “娘!娘!你怎么也晕了!”

第29章 倒欠一个月俸禄?

  要说这古人最在乎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义气,有人说是活着,还有人说是理想。

  但是曾有伟人说过,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这个问题在讨论之前,一定要看是哪个朝代,哪个人物,哪个地区这三个要素。

  你要笼统得说,这古人最在乎的是义气!那洛水之誓的司马懿可就有的聊了。

  你要说的是活着,那一张假诏书就能骗死的扶苏,估计能唾你一口。

  你要是说理想,那世修降表的家族可就要和你聊聊了。

  这大明洪武初年,应天府的人是个什么状态?

  是朱元璋为去蒙元百年遗毒,恢复汉家衣冠,强行推行了不知道多少看似荒唐的政策。

  商贾不得穿丝绸。街头两路的生意者,不得穿薄纱戴饰品。百官皆以污名自愧。

  尤其是那青楼的姑娘,更不许穿的花花绿绿,搞得若隐若现,以防止官员不思朝政,就想着去青楼。

  虽然朱元璋设立了御史这一职位,每天百官下班之后,这群御史还要加班,偷偷摸摸穿着便衣,到各大青楼去看看有没有进出的官员。

  一旦有哪个官员被抓到,轻则身败名裂,罚款半年俸禄。重则是革职除名,记录在案。

  自从有几个不信邪的官员被抓了之后,这朝廷内是人人自危啊。

  为什么危?难道不是管住自己下半身就行了嘛?

  非也,你能管住自己的下半身,但是有人会用聪明的头脑,假扮成你,去帮你管不住下半身。

  一般这种都是浙东和淮西的低阶官员们,互相陷害的小手段。

  正常来讲,是御史们发现有人出入青楼,然后记录,随后叫人抓捕,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可是这些陷害的人懂啊,他们的目的也不是真的陷害你革职,更重要的是搞臭你的名声,让陛下不再信任你。

  当张天赐拒绝李善长的拉拢时,淮西集团下层的官员就想着出个办法,陷害一下张天赐,以避免此人异军突起,一路高升后加入浙东集团。

  然而谁都没想到,他们还没动手呢,张天赐自己就去青楼了,而且是满大街的人都看到了,还是大白天去的。

  更过分的是,他还穿着官服去的!

  这下可好,第二天一早,满朝都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景象。

  浙东集团是一言不发,淮西集团那些大官一个个都在疯狂弹劾张天赐。

  一群二三品的大官,去弹劾一个军器局的九品小官?说出去都让其他州府的人笑话,这不一句话就能撵走的事?还用拿到朝堂上弹劾?

  毕竟这群人是大官,张天赐数次初入皇宫的事,早就在官员内部传遍了,现在谁不知道,张天赐也是陛下眼前的一位红人,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擅自撵人?

  所以,最好还是通过间接下手的方式,这样皇帝也抓不到把柄,自己又能去掉一个祸患,岂不美哉。

  谁料,朱元璋居然笑呵呵的看着在场弹劾的官员,一点烦躁或者愤怒的情绪都没有。

  这下就让这群淮西集团的官员懵了,老朱怎么不生气?不生气就算了,皱皱眉都没有,甚至还一直笑!

  见朱元璋脾气不对劲,百官弹劾的声音是越来越小,直到彻底没有声音之后,朱元璋呵呵笑了笑。

  “伯起,你对这是怎么看?”

  文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个九品芝麻官的去留,不都全凭你的喜好嘛?至于问一个侯爵嘛?

  哪曾想,吴复噗通一声单膝下跪:“张天赐目无王法,知法犯法,真乃大明百官之耻,历代官员之侮辱!臣请诛张天赐九族!”

  嘶!~~~

  安陆侯!过了!就去一趟青楼而已,还是白天去的。

  谁不知道青楼白天不接客啊,顶多去了摸摸手摸摸腿的,至于诛九族嘛?

  户部侍郎安文偌轻咳一声:“安陆侯,大明律法有奖有惩,张天赐便是有罪,却又罪不至死,你口出狂言上来就要诛九族,可有将大明律法放在眼里!”

  “我要弹劾你!”

  吴复冷哼一声,扭过头不看那文官。

  朱元璋坐在最高处,终于是忍不住心底的笑意,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看着台下一众低着头,不好意思抬头的武将,朱元璋满意的微微点头。

  别说,张天赐这小子还真好用,不是主动出计谋,就是被动搞点事,总是能给自己惊喜。

  “好了,张天赐也是不知道那处是青楼,所谓不知者无罪,但是毕竟为朝廷命官,不可轻易放过,以免后来者效仿。”

  “罚俸半年,以示警告。”

  户部的人掐指一算,一月初张天赐罚俸半年,一月末的时候领了一个月俸禄,今天又被罚了半年,回去得让那小子吐出来一个月才是。

首节上一节15/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