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47节

  可是就是两个没有问题的事,合在一起却有了问题。

  官方正经报纸不会报道这种事,但是那些地方小报知道这件事后,却开始大肆炒作。

  虽然老百姓都被这些地方小报的假新闻骗了很多次,但是内容刺激话题劲爆的地方小报,还是有很多的销量。

  直到这件事传到朱标的耳朵里,这件事便严重起来。

  化学院作为朱标眼中最值得信任的部门,一直是朱标权力结构中的禁脔。

  在朱标眼里,除了皇位排在第一,那第二便是化学院。

  作为少年郎,朱标自然希望化学院永远的高大上、伟光正,向社会传递绝对的正义形象。

  可是正阳子这个娶媳妇的操作,却在民间广泛传开,引得社会舆论议论纷纷。

  看着张天赐一脸无奈的跪在自己面前,朱标就觉得气不打一处来:“张师!你可是孤的老师!”

  “你现在这个表情,是觉得孤让作为师尊的你下跪错了吗!”

  张天赐摇了摇头:“此时你我为君臣关系,君主让臣子下跪,臣子自然无法拒绝。”

  “只是……太子殿下,那正阳子老道娶媳妇您觉得不爽,您让他跪啊,叫我来做什么?”

  “您放心,您便是给正阳子老道阉了,微臣都不会说一个不字!”

  朱标不耐烦的摆了摆手:“人家老道好不容易娶上媳妇,别耽误人家要孩子。”

  张天赐一脸疑惑的指了指自己:“太子殿下,您心疼正阳子,您倒是心疼心疼我啊!”

  “他犯的错,我来这跪,臣这可就不服了。”

  朱标一甩衣袖:“怎么不是你来跪!张师你别忘了,你不只是孤的师傅,更是科学院所有人的祖师!”

  “你可是千年诸子百家争鸣之后,唯一一个新学【科学】的祖师啊!”

  “你这态度……你不该管管自己的弟子吗!”

  张天赐挠了挠头发,仔细想了想,自己好像还真这么牛逼。

  那要是等几百年之后,自己是不是能和孔子、孟子、墨子、老子一样,留下一个什么子的名声?

  抬头看了眼生气的朱标,张天赐叹息一声:“太子殿下,便是我科学一脉,也没有管人结婚生娃的道理啊。”

  “而且从社会科学来看,这件事不违反任何律法,那就说明这件事是合理的。”

  “作为科学之祖,微臣更不能反对了啊!否则那不就是科学之祖打了科学的脸吗?”

  朱标咬了咬牙,恶狠狠的说道:“孤不管,孤认为科学院就应该正大光明,是完美的是无缺的!”

  “正阳子这么一搞,孤的完美的科学院就不复存在了!”

  张天赐想了想,现在正阳子娶妻木已成舟,那如果要是让舆论转向,那就要让老百姓转移目光不就行了。

  如果想让百姓转移目光,要么让热度更大的事件来掩盖,要么利用巧妙的方法,让百姓自己内讧起来。

  让整件事从【科学院对不对】,变成【你们谁的意见和我不同】。

  将想法告诉朱标,朱标微微皱眉。

  现在热度更大的事?那只剩下山西大案了!

  可是这事又不能现在拿出来说,至少也要等到解决之后再提。

  那就只能转移老百姓的目光了。

  第二天,应天报纸多了两篇文章。

  分别是民间的【名家弟子】陆一鸣和礼部侍郎薛平云的文章。

  二人在一张报纸的同一面上,陆一鸣认为科学院的正阳子为老不尊,实乃万世之耻。

  另一方礼部的薛平云却说,正阳子没有违反任何律法,法无禁止即可为,不存在任何错误,百姓也不应该过度关注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事。

第267章 合着你是在想橡胶啊!

  二人分别代表了两个立场,之间的辩论直接吸引走一大批百姓的注意力。

  勉强化解了危机,朱标这才觉得稍稍满意。

  此时大明名义上已经占领了南洋,但是实际论到政权上,南洋诸国还是算作独立小国。

  因为大明的官员,实在是太不够用了。

  迄今为止,大明才举行了两场科举,便是将所有官员都拉出来,也不够填补南洋诸国位置的空缺。

  为此,朱标和张天赐一起提议,将大明的科举改为一年一次,以方便大明未来填补官员空缺。

  实际上,别说南洋诸国,澳洲和美洲现在也就是没什么人口,不然就因为官员数量的问题,能让朱元璋头疼死。

  朱元璋大手一挥,正好现在全民识字率都上来了,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拉出来都利用起来。

  这就显示出一点封建时代的好处了,开国皇帝的权力无限大,说什么就是什么。

  让你老百姓识字,你们老百姓就得去识字,不认识就等着官府来收拾你吧。

  若是以后世那种全凭自愿,还要村干部循循善诱的态度,想要提高识字率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随着电话线的铺开,大明的信息传递效率直接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朱元璋第一天宣布,今年秋收之后再来一场科举,且之后年年秋收之后都会科举。

  这第二天,哪怕远在新疆的吐鲁番,都收到了应天要开始科举的消息。

  朱元璋看着各地传回来,做好准备乡试的消息,朱元璋轻松的伸了伸懒腰。

  “电话还是铺的不够多,居然隔了一天,各地才通知到位。”

  “若是我大明每一个乡镇都能铺上电话线……”

  朱元璋眯了眯眼睛,吩咐太监万福叫来张天赐。

  没过一会,张天赐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御书房。

  “陛下万岁,不知道陛下叫臣来有什么事?”

  朱元璋看张天赐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忍不住笑骂道:“好你个张天赐,现在连作揖都给咱省略了是吧。”

  张天赐赶忙作揖行礼:“臣昨夜过于劳苦,以至于殿前失仪,还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随意的摆了摆手,没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追究。

  “咱找你来问问,这世界上哪里的铜产量最多,咱打算给大明一村一乡,全都铺设上电话线。”

  “好让咱的政令,能最快最准的传递下去。”

  张天赐想了想,如果是想通知政令,那搞电话线不如搞广播。

  原理都大差不差,不过是去掉接收端的选择器,让接收端直接接收而已。

  不过即便是搞广播,想要村村都通知到,那也需要大量的铜。

  张天赐看向朱元璋身后的世界地图,指了指南美洲最西端的一长条。

  “这里,这里有世界五分之一的铜储存量,他的邻国也有大量的铁矿和其他金属资源。”

  “不过……这些地方的资源开采都需要一些难度,虽然我大明有开采的能力,但是前期的投资却是不少。”

  朱元璋很无所谓的摆了摆手:“炸山开矿而已,倭寇岛那咱还屯了大量的硫磺,都是从火山口和附近开采出来的。”

  “你做的无烟炸药成本高,那就用咱的黑火药。”

  “威力不够那就用数量来凑,总能炸开矿山的。”

  想了想南美洲的环境,张天赐觉得这办法也行。

  美洲大陆,天府之国。

  北美洲一大块平原,南美洲地下不深的地方全都是矿藏。

  按理来说,北美洲铁储量低,没办法进入铁器时代还是情有可原。

  可是南美洲这是怎么回事?无论是粮食还是金属,整个南美洲那是一点不缺。

  而且虽然大部分铁矿开采都不算简单,但是也不是所有铁矿都很难开采,还是有一部分铁矿是直接裸露在地表上的。

  如果说,和资源无关。那就只能说明,南美洲的人种本身的就不行。

  一想起南美洲的人种问题,张天赐便想起曾经被百姓上街抵制的“阿连德”。

  为了吃的奋起反抗没问题,可是问题并不出在阿连德身上,而是阿美莉卡的粮食禁运导致的。

  既然阿美莉卡是让智利人吃不上饭的元凶,那你们这些百姓不去抵制阿美莉卡,你抵制阿连德有什么用?

  尤其是,当时的智利知道阿连德是一个好总统,也知道背后都是阿美莉卡在搞鬼。

  难不成他们希望,让阿美莉卡的敌人下台,就能换回智利人吃饱饭?

  只能说,智利后来无论是饥荒还是通胀,又或者是黑帮肆虐官方腐败,都是智利人民自己选择的结果。

  既然智利的马普切人和阿塔卡马人守不住自己的矿石,那自然就是【神器更易,有德者居之。】

  听到智利的铜矿丰富,朱元璋眼睛都瞪圆了。

  纵观华夏历史,从未缺过钢铁,却真的缺过铜。

  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居然能藏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铜,这如何能让朱元璋不震惊。

  哪怕现在铜已经脱离了货币的属性,但是其在工业上的用途,反而开始大量增加。

  以至于朱元璋不得不将回收回来的铜币,全都交给工部冶炼成纯铜,用在发展工业上面。

  澳洲的铁,朱元璋是知道的,但是智利的铜,朱元璋还真是第一次知道。

  张天赐站在一旁耸了耸肩:“陛下可别怪臣藏拙,臣可是给陛下指过好几次,只不过是陛下自己没记住而已。”

  朱元璋冷哼一声:“回去给咱编一个册子,哪里的物资丰富都给咱详细标记上。”

  “到时候,咱缺啥,就去海外打下来!”

  张天赐叹息一声,随后无奈的说道:“微臣接旨。”

  朱元璋这时又皱起眉头:“也不知道天德和儿怎么样了,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

  张天赐算了算日子,这出海也就半年,朱元璋居然开始想自己的老兄弟和二儿子了?

  只听朱元璋继续说道:“也不知道他们找没找到橡胶树,唉,没有橡胶树汽车没办法落地,真是耽误事。”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张天赐又嘴角一抽。

  合着你是在想橡胶啊!

第268章 基多王国

  朱元璋想着橡胶,徐达这里正好开船来到智利。

  看着远处海岸内陆密密麻麻的丛林,徐达叫来太医院和农业部随船出海的官员,让他们在船上固定的高倍望远镜上观看。

  “你们看看,有没有和橡胶树一样的。”

  “咱们现在在基多王国的附近海域,若是有差不多的,咱便下船看看。”

首节上一节147/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