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29节

  孟哥利特张了张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三万多人……其实我们这些人口,在这里已经算很多了……”

  朱棣先是一愣,随后叹息一声。

  他想象过阿尔维加王国很小,但是没想到这么小。

  才三万人?一个县城?还是一个小县城!

  一个小县城就敢自称王国?

  都不如大明南洋的巴布亚野人能打……

  朱棣无奈的说道:“那你们什么时候能把港口修好?总不能我大明的船队,一直停在海中央吧?”

  孟哥利特低着头,小声说道:“里斯本的港口更大。”

  朱棣斜眼瞥了他一眼:“我现在拿下里斯本,那你还有什么用?”

  “让你负责大明将士的吃穿用度,是在给你们阿尔加维王国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不然我大明什么都做了,那还要你们做什么?”

  孟哥利特立刻换上一副灿烂的笑容:“王子殿下放心,我们这就召集全国的民夫,为大明修建港口!”

  朱棣不太满意的点点头,阿尔加维王国一共也就三万多人,抽调能抽调多少?除去维持社会运转的基层,能抽调的人顶多也就一两千人。

  回到小艇上,朱棣向海中央的广州舰队主船驶去。

  登上主船,朱棣看向汤和问道:“汤叔叔,我们真的不借此为由,向葡萄牙进攻?”

  汤和微微摇头,对朱棣说道:“皇子殿下,您可知道为何要师出有名?”

  朱棣皱了皱眉,疑惑的说道:“难道不是为了让军队保持士气?”

  汤和微微一笑,对朱棣解释道:“皇子殿下说对了一半。”

  “我们来此可不是为了抢劫的,是为了日后统治整个欧洲游做好基础的。”

  “如果只是来抢劫一番,那我们连阿尔加维王国都不用来,直奔葡萄牙王国的里斯本去开两炮就好了。”

  “可是如果我们若是想要以最小的代价统治这里,那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当地的居民,对他们的当权者产生质疑,要让当地的老百姓认为,他们的当权者都是白痴蠢货。”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没有选择追上去击沉他们,也是为什么要在阿尔加维修建港口的原因。”

  朱棣此时才缓缓作揖行礼:“汤叔叔,愿闻其详。”

  汤和笑了笑,见朱棣对战略上这么感兴趣,便继续说道:“我的第一步棋,便打算同时下在葡萄牙王国的里斯本和阿尔加维的拉各斯这两个港口。”

  “除了所谓的运送物资,更重要的是将印刷设备放置到岸上,然后开始源源不断的印刷,关于葡萄牙王国高层的腐败和愚蠢。”

  “如果运气好,或许还能让葡萄牙王国主动来攻击我们,届时我们也有正大光明统治葡萄牙的理由。”

  朱棣先是沉默,随后问道:“汤叔叔,可是这里的百姓,他们不识字啊。”

  汤和微微摇头,一脸无所谓的表情:“百姓认不认识字不重要,这些报纸的真正受众,其实只有那些当权者!”

第236章 老朱家的好血脉

  汤和这招,可谓和后世美帝的和平演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区别在于,美帝的和平演变主要集中于平民百姓和精英。

  而汤和的这招,其实是短局中的恐吓。

  让这个国家的当权者以为自己的地位不稳,然后让他们主动做出各种混招。

  到时候无论是大明主动出击,还是等待对方先动手,大明都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为什么道德制高点这么重要?因为大明的目的并不是劫掠,而是统治。

  想要统治,那就要让社会变得更加平稳。

  要让社会变得平稳,那就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真的平稳。

  另一种则是“比混乱的现在平稳”。

  汤和虽然有赫赫战功,但是对于治国这些东西可不懂,因此才能出此下策。

  先让葡萄牙王国乱起来,再平定葡萄牙王国的内乱,让社会恢复到之前的水准。

  这样老百姓就会认为新王很会治国,外加上一点免税一点优惠,拿捏底层百姓随手便来。

  不过朱棣也给汤和带来了一个坏消息,那就是这个国家的农奴和奴隶太多了。

  阿尔加维王国的奴隶都能有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等到了人口几十万的葡萄牙王国,奴隶的比例不知道还要提高多少。

  汤和发愁,葡萄牙王国的若昂一世国王也在发愁。

  大明突然来到欧洲,直接让若昂一世稳定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邻国关系,开始鼓励民间下海航海的计划直接落空。

  大明的船太先进了,根据手下的汇报,以及菲德格尔男爵的描述,大明的铁甲战船先进无比。

  连风帆都没有,却能从遥远的东方航行到欧洲,简直就像是神明在推着大明舰队前进一样。

  面对这样的代差,若昂一世也曾想过和大明合作,学习大明的先进技术。

  但是从菲利普的口中却又得知,大明已经和阿尔加维王国站在一边。

  是打着帮阿尔加维王国复国的名号,对葡萄牙实行占领目的邪恶帝国。

  这个消息,又让心有雄心壮志的若昂一世觉得备受打击。

  自己才刚刚统合国内的商人阶级,准备开始南下大航海,去寻找马可波罗口中的神秘东方。

  没想到船还没准备好,神秘的东方自己就上门了?

  还是带着火炮和钢铁战舰自己上门的,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是来帮助阿尔加维王国复国的!

  若昂一世心有雄心壮志,不可能任由大明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而不做任何反应。

  既然大明要来攻打他们,那葡萄牙王国也要用武力向大明证明,自己可不是任人欺凌的猴子!

  若昂一世召集国内的商人力量,开始大规模建造船只,并且开始寻找工匠,研究大明的船只为何能不需要风帆。

  而阿尔加维王国在朱棣的催促下,居然硬生生调动了四千民夫,开始准备修建一个能够让大明船队停靠的港口。

  双方同时发力,全都是因为大明的到来而开始了各自的努力。

  汤和稳坐在广州号上,看着阿尔加维王国送来的情报。

  这些情报有说葡萄牙王国和英吉利合作,打算围歼大明舰队。

  也有的情报说葡萄牙王国内部管理混乱,此时就是最好发动进攻的时候。

  七八份乃至十几份情报摆在汤和面前,坐在汤和对面的朱棣却忍不住觉得头疼。

  “汤叔叔,这也太离谱了,这些情报有的说能打,有的说不能打,有的还说葡萄牙王国自己就会崩溃。”

  “这到底哪一份情报是值得信任的?”

  见朱棣唉声叹气,汤和咧嘴笑了笑:“皇子殿下,您这就觉得困难了?”

  “要知道,当年和陛下出征,最难打的并不是野战,而是攻城战。”

  “当时啊,每天一醒过来,便有几十份几百份的情报送过来,看的人都头疼。”

  朱棣微微皱眉:“莫不是负责情报的人叛变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冲突的情报?”

  他那个摆了摆手:“恰恰相反,这些情报虽然冲突,但是却都是真实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获得情报的人。他们有一些是在商贾群体中混迹,有一些是在和贪官污吏打交道。”

  “还有的则跟在被官府征调的民夫中活动。”

  “每个人处的位置不一样,他们看到的信息就不一样。”

  朱棣听到汤和这么说,便将情报摆到自己面前,仔细翻阅了起来。

  没过一炷香的时间,朱棣将情报向前一推:“所以汤叔叔的意思是,这些人并非是刻意制造假情报,也不是故意哄骗我们。”

  “只是因为他们身处的环境和圈子不同,如此才导致了每一份情报都是正确的,但是每一份情报又都是矛盾的。”

  汤和笑着点点头,没想到朱棣这么聪明,自己只是随便讲了讲朱棣就能明白自己是什么意思。

  紧接着,朱棣指着一份英吉利和葡萄牙合作的情报,以及另一份民间加税葡萄牙不攻自破的情报说道:“所以,如果这两份情报合起来看,那就是葡萄牙王国的上层打算和我们硬着对抗。”

  “为了对抗我们,葡萄牙王国选择和英吉利结盟,而为了建造足够和我们对抗的战船,葡萄牙王国选择大力加税来建造船只。”

  “原来如此,怪不得一份情报说葡萄牙和英吉利联合,十分难啃。”

  “另一份又说葡萄牙王国内部管理混乱,不攻自破。”

  “如果这两份情报出自两个上下层的内应,那就说明了为何会出现两份完全相反,但是又都正确的情报。”

  汤和内心看朱棣是越看越满意,朱棣简直就是天生的大将军,生来就是应该为战争而服务的。

  再看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他奶奶的,啥好事都让朱元璋一个人给占了。

  你血脉再好,也不能老大擅长治国,老四擅长打仗吧?

  况且老二老三的战略天赋虽然比不上老四朱棣,但是那也是和朱棣比。

  只要稍微努努力,朱和朱达到他汤和这个水平,那也是轻轻松松的。

  果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这还是老五朱的植物学天赋,老七朱的化学(炼丹)天赋没展示出来,不然汤和估计能气昏过去。

第237章 利益巨物科学院

  大明、山西、大同。

  一行人从山路上下来,身上满是灰尘和落叶,脚上踩满了黄土。

  队伍中两名风水先生走在人群中间,前头的侍卫手上举着“大明矿物勘探队”的旗帜。

  走进此地的一处山村,这里的老百姓一个个面色泛着土黄色,三十多岁的人脸上就长满了皱纹,看起来和后世五六十岁的老人差不多。

  领队走进村子里,看了看村民的茅草屋,见村中最老的老人先走了过来,便上前问道:“老丈,我们是大明矿物勘探队的,想在你们这借一口水喝。”

  那老头点了点头,瞥了眼那黄底红字的旗帜,只是沉默的去拿水,脸上却没有任何波澜。

  等了一会,老丈端着一盆水走了出来,众人上前一看,却见这水浑浊不堪,底下还有一层薄薄的泥沙,正随着水波的晃动跟着起伏。

  一个风水先生眉头一皱,刚想说话,便被另一名风水先生拦了下来。

  只见拦人的那风水先生对着老丈作揖道:“贫道字号林海居士,见过这位老丈。贫道有个问题想问问老丈,不知你们日夜喝此水,为何不去县城里,和当地的官员要水呢?”

  在明朝的初期和和中期,缺水贫水的地方,当地政府是有责任打井找水的。

  这林海居士这么问,自然就是想知道,为何这老丈还不去找县城的衙门帮忙,难不成是被北元统治太久,不信任大明朝?

  哪知道老丈摇摇头,对着林海居士说道:“村里的年轻人,都被县衙叫走了,说是要去开矿,反正出去两个月了,都没见人回来。”

  “地里的粮食,我们这些老弱勉强种了,可是水……就实在是没办法,挑不动。”

  说着,老丈指了指村子里唯一三十多岁的男人:“这是我大儿,要不是长相太老,怕不是也要被拉去开矿……唉。”

  山西大同,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煤矿基地,尤其是大同地区的煤矿储量十分丰富,经常会发现一些新的浅层矿点。

  当地县衙召集人手,齐心协力去开矿倒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但是召集人手也要看时间啊,两个月前?

首节上一节129/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