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27节

  而这个时候,如果他这个外人能和皇家真真正正的做上一笔生意,那就代表了在这个野蛮环境下,拥有了一份来自皇家的背书。

第232章 船底防锈漆

  李敏虽然不像赵?一样,为人老成做事刚正,但是在性格上,还是继承了赵?的正直。

  主打一个,你们在外怎么把利益分化好我不管,我也没能力管,但是在我分内的事情上,别想让我开一个口子。

  陶凯在李敏身上吃了瘪,却也不会就此罢休。

  而是继续思考起来,是不是可以通过什么其他的办法,和常家或者徐家搭上线?

  最不济,和蓝家搭上线也可以啊。

  毕竟自己小舅子给自己分析的,那是有理有据,而且还不犯法,便是查也不怕朝廷来查。

  唯一的问题就是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日后那不还是财源滚滚?

  陶凯一边想着,一边低头思索,完全没注意到张天赐蹬着自行车从他附近路过。

  张天赐一脚捏住刹车,回头看向思考想事的陶凯,心底觉得有些疑惑。

  你一个搞外交的,跑到工部门口做什么?

  调转车头,张天赐追上陶凯问道:“陶尚书,好久不见啊。”

  陶凯忽听耳边有人和他说话,直接给他吓了一个激灵。

  刚打算开口怒斥对方,却见说话的人是张天赐,陶凯嘴才张到一半,便将嘴里的话又活活咽了回去。

  “是张少傅,您今日……唉?您骑得这便是自行车?”陶凯本来打算寒暄几句,目光却被张天赐坐下的自行车给吸引了过去。

  因为骑自行车本就不雅观,外加还要自己用力,在五品官员之上,其实是没什么市场的。

  但是今天见到大明最被恩宠的张天赐,居然都会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这却让陶凯动了一些小心思。

  张天赐看到陶凯刚说了一句话,便陷入了沉思,不由觉得有些疑惑。

  “陶尚书,你没事吧?”

  陶凯回过神来,连忙摆手道:“没事……没什么大事。”

  张天赐点了点头,看陶凯这样不像是来工部搞事的,那自己就放心了。

  至于陶凯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那就是人家的私事了,他张天赐可没兴趣参与进去。

  张天赐抱拳打算和陶凯拜别,陶凯却拦住张天赐,换了个口风对张天赐问道:“张少傅,实不相瞒,在下有一件事十分困惑,闻听您是我大明最智之人,还望少傅能为在下解惑。”

  面对李敏,陶凯自称是我,面对张天赐,又换自称为在下。

  将自己小舅子的分析原原本本和张天赐说出,听的张天赐是啧啧称奇。

  这真是每个时代都有引领风骚的人,这种利用官方背书,以此为名声来扩大市场的法子都能想到。

  这不就和后世一些企业家一样吗。

  不过该说不说,这种法子还确实有效。

  因为无论是中外古今,只要不是朝代末年,那官方的背书还是在合作中值得加分的。

  张天赐闻言笑了笑,看向陶凯问道:“哦,所以你来工部,是希望给你那小舅子找个门路的吧?”

  陶凯装作被看穿害羞的样子,假装尴尬的挠了挠头,对张天赐抱拳说道:“嘿嘿,还是张少傅聪明,一眼就看出在下的目的,可是这不是……失策了么,没想到一点门路都没找到。”

  张天赐见陶凯这态度,便明白陶凯是希望在自己身上找到什么门路。

  想了想陶凯之前的政绩,无论是办事的效率还是办事的结果,都可以说是不错。

  目前也没有什么查到陶凯贪污受贿的风声,既然如此帮陶凯也不是不行。

  不过张天赐也不是老好人,白白帮忙的事是不会做的。

  但是张天赐对于物欲又没什么要求,也没什么好需要的。

  左右思索之下,张天赐想到了一个好去处。

  一个能让自己放心,又能让陶凯和官方合作,还能避免技术外流风险的活。

  “陶尚书,说实话,很多生意你是参与不进去去,因为很多大宗生意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这盘子里的蛋糕就被分完了。”

  听张天赐的话,陶凯十分认同的点了点头,本以为自己知道消息已经够快了,没想到这汽车还没一个实物呢,这皇家、常家、徐家就给生意分完了。

  若是事事都如此,那他们这种老百姓还做什么生意。

  只听张天赐继续说道:“不过,我这倒是有一个好活,目前还没开始,也就是说一个入局的人都没有。”

  “若是你有兴趣,可以想办法入局研究研究。”

  陶凯微微一怔,一个还没有人入局的行业,听起来倒是好,没有竞争没有分润,整个市场上只有自己,听起来倒是不错。

  可是这也同样意味着风险和投入,因为科学院搞得东西都是新东西,都是需要创新和投入的。

  一旦研究失败,到时候恐怕只会血本无归!

  可以说,和工部合作是吃剩菜,但是和科学院合作,却能做分蛋糕的人,二者相对应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不同的。

  见陶凯犹豫不决,张天赐无所谓的说道:“陶尚书还是要快点想好,不然……”

  陶凯长出一口气,似乎下定了决心:“张少傅但说无妨!”

  听到陶凯松口,张天赐心里嘿嘿一笑,这科研经费又有着落了。

  “大明现在已经处于航海的前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船体防锈的问题?”

  “现在的船身可都是金属,日积月累在海水侵蚀下,什么桐油什么油脂都没有用。”

  “目前化学部正在研究一个新东西,一种造价便宜,干燥速度快,能够防止金属生锈的表面漆料。”

  “你觉得这个生意如何?”

  如何?这可太好了!

  日后大明要下水的船,那是必然几十几百的下水,如果他的小舅子能掌握先发优势,那岂不就是市场上的龙头?

  原本只想吃蛋糕,没想到自己成了做蛋糕的?

  “张少傅大恩大德,在下没齿难忘,还容在下准备几天,届时必不毁约!”

  陶凯的个人人情,张天赐没什么兴趣,唯一让张天赐感兴趣的,就是陶凯的投资。

  虽然每年户部和老朱都会给科学院投资,但是谁又会嫌项目经费多呢?

第233章 为家乡谋福利

  不过几日,陶凯便带着自己的小舅子,来到了科学院的化学部。

  刚刚迈入科学院的大门,陶凯便感觉到不愧是大明境内最重要的地方。

  看看这地上铺的水泥路,再看看这水泥路边被圈上的花坛和草坪。

  真是高雅和简洁并存的设计思路。

  跟着张天赐来到化学部,只听得内部先是寂静无声,没过一会又传出滋啦滋啦的声音,砰砰的爆炸声,以及实验人员的惨叫声。

  听到前两个声音,张天赐没什么反应,但是听到后一个惨叫声,张天赐却开始皱起眉头。

  叫来登云道人,张天赐呵斥道:“不是说了要注意实验规范吗?怎么还能听到惨叫声。”

  登云道人刚刚是小跑过来的,此时正擦着头上的汗:“这……没办法,实验总是会有一点危险的……”

  张天赐叹息一声,也不打算继续追究。

  科学院四个部门,就化学院月月都要发一笔赔偿款,也就是现在制定了实验流程标准,赔的能少一点,不然每个月还要赔的更多。

  “正阳子呢,怎么没看到他人?”

  “不会又去研究铀了吧?”

  登云道人摇了摇头:“没有没有,上次我和他……他自己昨晚放射粒子路线的实验之后,他就没做别的了。”

  张天赐疑惑的问道:“那他人呢?”

  登云道人挠了挠头:“额……刑部大牢,正阳子又被锦衣卫抓住了,是蒋亲自判的案子。因为多次去曲楼做不正当的事,这次就罚的重了一点,要两个月才能出来……”

  张天赐深吸一口气,随后微微摇头。

  算了,没救了,毁灭吧,自己这张老脸在锦衣卫和刑部已经丢尽了。

  不是研究放射物质就是去勾栏听曲,也不知道这两个有什么好让人上瘾的。

  难不成,是因为一个是设人一个是被设的原因?

  站在张天赐身后的陶凯和他的小舅子互相对视一眼,只觉得这化学部确实和传说中的一样离谱。

  这么大岁数的人还这么精力充沛,化学部果然有点东西!

  将这些杂乱的想法抛开,张天赐对登云道人问道:“船底防锈漆的三个材料,除了氯化橡胶,其他的都制备到什么程度了?”

  登云道人看了眼站在张天赐身后的陶凯和他的小舅子,心想这两人应该就是化学部的财神爷吧。

  登云道人轻咳一声,站直了腰板说道:“氧化亚铜和焦油沥青已经能在实验室制备了,目前工业制备的方法还要在在实验实验。”

  听到实验室制备成功,张天赐回头笑着对陶凯说道:“正好,前路已经为你们淌好了,就差二位入局了。”

  陶凯虽然听不懂什么氯什么氧,但是一听这个名字就感觉十分专业。

  对着张天赐一抱拳,陶凯认真的说道:“张少傅愿意让陶某参与其中,实在是万分感谢,恩不多言,日后张少傅能有用得上在下的地方,还请尽管开口。”

  一旁陶凯的小舅子也抱拳对张天赐说道:“张先生大恩大德,草民贺云霆没齿难忘。”

  对这二人说的话,张天赐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多放在心上。

  什么大恩大德,真到了涉及利益的时候,这些东西可靠不住。

  自己和陶凯的合作不过是利益相同,张天赐希望给化学部找一找投资的甲方,陶凯希望入局赚大钱。

  二人互相利用互相合作,至于场面上的话,听一听就好。

  双方的合作很快的敲定了下来,陶凯的小舅子贺云霆以个人的身份对化学部的技术进行投资入股,事成之后享有二十年独家使用权。

  贺云霆拿起合作合同,脸上一直不苟言笑的表情终于是稍稍松懈了下来。

  “姐夫,咱们天台县终于能富起来了。”

  看着贺云霆脸上露出笑容,陶凯也是松了一口气:“是啊,也不求多富裕。”

  “把路修一修,最好修到能直达杭州,这样咱们县还能更富裕一些。”

  张天赐听二人说话,先是一愣,随后不解的问道:“你们……是为了县城?”

  陶凯一脸疑惑又理所当然的表情看向张天赐:“不然呢?”

  “陛下涨了俸禄,缺钱还能申请养廉银,若不是想着为家乡做点贡献,我又何必亲身带头,为我这小舅子找生意呢?”

  贺云霆在一旁也是笑着说道:“张先生当是误会了,我贺家虽然不是名门望族,但是自认一地豪强还是算的上的。”

  “当初陛下收买天下土地,我贺家也是义不容辞全部卖与国家。”

  “如今家里没了来源,金山银山自然是要吃空的,所以我贺家才会选择做生意。”

  “为了做生意,草民我也是在民间和一些商贾调查过的,草民发现厂子越多的地方,当地百姓便越有钱。”

首节上一节127/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