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21节

  他们手中的陶罐虽然没有点燃,但是喷溅出去的酒精,却成为火焰最好的引路指南。

  大火在人们的身体上,借着酒精和风势,轰的一声燃烧起来。

  而其余的火焰,则顺着酒精的蔓延路线,将众奴隶隔绝了开来。

  人群瞬间爆发出惊恐的呼救声,跑在最前面的努力老大这时听到了身后的吵闹声。

  疑惑的才停下脚步,等他回头看去,脑海中只剩下一个符号:

  “?”

  县衙内。

  整装待发,准备好灭火的锦衣卫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嘴里暗暗骂了一句:“不会是行动取消了吧?怎么还没有任何消息?”

  不远处的房顶上,一名锦衣卫一手拿着信号弹,一手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奴隶。

  只见他低头看了看手上的信号弹,又用望远镜看了看底下乱做一团的奴隶,头上同样浮现出一个问号:

  “?”

  应天城,锦衣卫诏狱。

  蒋无家无业,又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便一直住在锦衣卫诏狱。

  每每回到诏狱,幽暗狭小的环境,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腐臭味,以及从地牢中传出的淡淡哀嚎声,都能让蒋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每次感受到这些黑暗扭曲的事物,蒋都能感觉到,自己空洞而虚无的灵魂,被一点点注满。

  这种精神上为蒋带来的绝对欢愉,是任何名妓都无法带来的感觉。

  今天晚上,蒋刚刚躺下,打算休息一会,等后半夜上海县的消息传来时,好备足自己的精力。

  刚刚躺下,床头上的电话铃便响了起来。

  铃铃铃铃,蒋刚刚闭上的眼睛,瞬间睁开!

  怎么回事?蒋心底暗道一声:难不成是上海县的埋伏,出了什么意外?

  是锦衣卫暴露了?又或者是锦衣卫内部出了什么叛徒?

  接起电话,蒋的表情先是从阴沉和冷静,逐渐变成了疑惑和不解。

  “什……什么?他们自燃了?”

  “是内乱?不是,什么叫摔了一跤引发的惨案?”

  “你这么说,我怎么和陛下汇报?”

  “行吧……”

  撂下电话,蒋长叹一声,最后犹豫半天,还是使用另一台直通皇宫的电话。

  电话刚刚拨通,另一头便传来万福的声音:“蒋大人,陛下刚刚睡着。”

  蒋嗯了一声,随后说道:“很重要的事,是上海县的事!”

  万福那边沉默了片刻,随后便传来一阵脚步声。

  过了一会,两个人的脚步声传来,朱元璋接起电话问道:“怎么回事?”

  蒋皱了皱眉,实在不知道今晚这事要怎么和朱元璋汇报。

  最后就连蒋,也只能磕磕巴巴的,对朱元璋说起今晚上海县发生的事。

  朱元璋先是睡意朦胧,随后一脸的疑惑,过了许久才长叹一声。

  “所以,准备了这么久,我们要对付的就是这些玩意?”

  “摔了一跤,然后他们自己就把自己给全军覆没了?”

第222章 朱元璋被限制的权力

  第二天白天,下了早朝之后。

  张天赐来到御书房,看着朱元璋一脸沉思的模样,觉得有些疑惑。

  上前偷偷和万福太监问道:“怎么回事?陛下这是怎么了?”

  万福太监叹息一声,微微摇头后小声对张天赐说道:“这个,陛下受到了一点打击。”

  打击?张天赐想了想,最近所有事都很成功啊,有什么可打击的。

  汽车的车身都开始设计了,克拉玛依到应天的铁路也修建了四分之一。

  因为基建开始,钢铁制造业大幅加快进步速度,四省沿海也一直在建造船支。

  就连最难的纸币推广,现在做的都很不错,民间将近八成的白银都被回收到银行。

  这么多捷报传来,还有什么梦打击到朱元璋的?

  难不成……是因为自己太牛逼了?让朱元璋发现了自己其实很菜?

  “怎么回事?具体说说。”

  张天赐摆好一副等待吃瓜的表情。

  太监万福小声对张天赐说道:“陛下在上海县做足了准备,就等上海县的内部奴隶和外部匪徒里应外合,然后抓他们和人赃俱获。”

  “没想到情报没出问题,但是……我也不好评价。”

  随后,太监万福将自己知道的情况慢慢说了出来,听的一旁的张天赐一愣一愣的。

  卧槽,这么刺激?

  城内因为一个奴隶摔了一跤,整个奴隶黑帮自我团灭。

  城外的匪徒更离谱,首领居然饮酒纵马,从马背上头朝下摔死了!

  这个世界这么离谱吗?

  张天赐看向朱元璋,心想怪不得他今天看起来很郁闷。

  把这种人当对手,要是张天赐都得郁闷,更何况是朱元璋呢。

  不过再怎么不满意,反正抓捕他们也就是当做一个调出【胡惟庸造反】的引子。

  原本的历史中,胡惟庸是经过了朱元璋好几年的放纵,最后才有了不臣之心。

  而且很可能这个不臣之心还是朱元璋刻意引导的结果,更有可能是完全捏造的谎言。

  但是现在的胡惟庸,仅仅当上了左丞相不到两年,就主动开始选择造反。

  张天赐推测,胡惟庸现在的心态,很可能是因为蝴蝶效应的原因。

  随着大明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胡惟庸作为保守老时代教条的人,自然是对新时代的到来充满了恐惧。

  郊区轰鸣作响的火车鸣笛,一天就能印刷出上千上万本书的印刷厂,让大明整体产量提高五成的氮磷钾化肥。

  穿越千里瞬息对话的电话,还有近期应天城内突然爆火的自行车。

  这些都让胡惟庸觉得目不暇接,难以接受。

  俗话说得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胡惟庸在六部的各项事宜中,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作用,反而对六部的各项新事宜感到迷茫。

  又因为胡惟庸身居左丞相之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胡惟庸越发偏激。

  现在朱元璋准备收网,但是因为这件事荒唐的结尾,导致很难说服六部百官。

  别看现在六部百官,对张天赐和朱元璋的相处,都是和和气气。

  那是因为朱元璋的大部分行动,都没有涉及到他们的切实利益。

  但是现在朱元璋想对丞相之位下手,这可和什么政务改革不一样了。

  虽然在官位上,丞相之位确实压了他们一头。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想,这也代表了他们的晋升通道还有一级,权力的触手还能长得更大。

  六部的百官并不在意胡惟庸死不死,但是六部很在意有没有丞相这个位置!

  可以没有胡惟庸,但是绝对不能没有丞相之位!

  但是这样一来,朱元璋就和文武百官的利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因为朱元璋需要的是从丞相手中,拿回对六部的官员任免权。

  如果这次上海县事件闹得很大,在配合胡惟庸和白莲教合作事件,那么朱元璋就可以顺水推舟的取消掉丞相之位。

  可是现在上海县事件,以这种稀里糊涂的情况收场,反而影响到了朱元璋收拢权力的计划。

  张天赐沉思一会,心想可能这就是朱元璋让自己先停一停,有关人口普查一事的原因。

  因为朱元璋的计划出现了纰漏,而他又没办法再以强硬的态度对待百官,所以才会找来自己。

  一想到这,张天赐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朱元璋现在看起来权力没有被限制,但是实际上却处处受限。

  因为张天赐并不是直接对朱元璋的皇权开刀,而是利用朱元璋大格局,通过经济发展需要安稳的环境这一点,来让朱元璋自缚手脚。

  张天赐在门外等了一会,朱元璋应该是批完了早朝后递来的奏折,派人让张天赐进御书房面谈事宜。

  张天赐走进屋内,作揖行礼,朱元璋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张天赐感慨万千。

  冯胜徐达汤和出征了,刘伯温患病,李善长卖房子卖地和儿子做起了生意,身边同一个时代走过来的老人越来越少,面前现在能用的却仅剩张天赐。

  “上海县的情况,你都知道了吧。”

  朱元璋喝的还是以往的碎叶子大碗茶。

  张天赐瞥了一眼茶碗,没什么兴趣尝这茶苦,便回过头对朱元璋说道:“回禀陛下,万福公公为微臣详说了此事。”

  朱元璋叹气一声,随后对张天赐将自己心底的计划,以及因为上海县事件导致难以取缔丞相之位这一事说了出来。

  能看得出,朱元璋现在是真的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所以才和张天赐掏心掏肺。

  要不是大明现在经济指数连年升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需要更多的官员管理民间。

  他朱元璋还用思考这些难题?

  早就提起长刀,谁不同意谁就是胡党,来一个杀一个就完事了。

  哪至于像现在这样被动。

  张天赐听完朱元璋的讲述,心想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

  不过朱元璋现在这个事还确实难办,因为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环境,所以朱元璋不能随意动六部。

  不能随意动六部,那就不能大刀阔斧的对丞相这个位置开刀。

  怎么看都好像走入了一个死循环。

第223章 内阁制度的坑

  看着张天赐陷入沉思,朱元璋也意识到,敲掉丞相之位是真的难。

  想到自己现在被经济发展,而在权力上受困,朱元璋就忍不住在心底暗骂:

首节上一节121/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