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2节

  “我现在便叫来太医,若是你说的是假……那你可就是欺瞒皇族的罪名了。”

  张天赐咽了咽口水,中医怎么看这件事,他还真不知道,万一中医不知晓此事,那自己这不是无缘无故就入狱了?

  等待了片刻,中医院院使急急忙忙赶过来:“皇后娘娘,微臣来迟,还望娘娘恕罪。”

  马皇后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无妨,叫你来只是为了问你一件事。”

  院使大口喘着粗气,急忙点头:“娘娘请问,微臣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马皇后缓缓说道:“这位张大使说,他年轻时曾遇民间散医,那散医曾说未满十八而孕者,百损其一,他说的可是正确?”

  院使疑惑地看了看二人,心想就为了这点事?就这点事,把自己叫过来?

  不过院使心底敢抱怨,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只说到:“微臣不认识那散医,那散医说的却是保守,未满十八而孕者,乃是百损其三,而二十以上者,这才百损其一。”

  卧槽,百分之三的死亡率?这比后世的大流行病可厉害多了,大流行病也才百分之二的死亡率。

  要知道,那可是疯狂变种,席卷了整个世界的流行病,如果古代女子怀个孕就有百分之三的死亡率,那岂不是说,每个女人每次怀孕都相当于感染一次流行病?

  马皇后闻言微微皱眉,没想到太医院居然真的有关于此事的记录,想到这,马皇后立刻瞪向院使:“既然早知道,为何不早说!”

  院使吓得立刻跪在地上,哆哆嗦嗦想了半天,也没蹦出一个字。

  马皇后叹息一声,心想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即便太医院提出这件事,很可能朝廷上也不会受用,甚至可能会以此作为把柄,将政治斗争的矛头转向太医院,从而缓和两派之间的矛盾。

  此时朝廷上,淮西和浙东两个最大政派,二者既斗的难解难分,又不是那么想争斗。

  不想争斗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二者都害怕,斗到最后变得两败俱伤,反而被皇权吃了渔翁之利。

  可以说,整个朝堂局势复杂的如同一张乱网,而还有民间的儒派和法派也在影响着朝堂。

  而在儒派中,又有公羊派,礼派,理派,等十余种政治派别,只不过目前是理学最占上风而已。

  马皇后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怪不得朱元璋那么认可张天赐的实力,却很少召见张天赐。

  这张天赐只要一出场,必然能指出一项帝国弊端,还都是无法解决的弊端。

【厌世小说中转 站一9 37 九 2 92 66】

  要不是张天赐确确实实是乞丐出身,马皇后都要以为,张天赐是明教和白莲教派来祸害大明的内奸了。

第23章 大明的盐,兵不配吃

  张天赐聪明,识时务,倒也算是一位合格的良配。

  不说是绝顶良配,最起码也算是过了及格线。

  至于吴梦琪和吴复父女之间怎么想,马皇后想着的心也慢慢冷了下来。

  作为一国之母,断不会为一家一姓而影响一国运途。

  昨夜朱元璋一直表现的有心事,马皇后当时便问朱元璋在想什么。

  而当时朱元璋只说了句:“张天赐此子,智可越伯温百室。”

  马皇后听的云里雾里,便问道:“张天赐做了什么,能让你认为张天赐比刘基和李善长还要聪明?”

  朱元璋当时看了眼马皇后,却没有继续说。

  朱元璋没有继续说的原因也很简单。

  去除相权这件事,可不能和马皇后说,因为此变革必然搅得腥风血雨,若是被马皇后知道了,她肯定不会愿意朱元璋这么做。

  回到现在,马皇后因为突然得知女子早孕影响居然这么大,心情当即便落了下来,连忙摆手让二人退出去。

  张天赐和院使一同出门了,互相对视一眼,张天赐率先说道:“下官军器局九品大使张天赐,拜见太医院院使先生。”

  院使赵留风同样回礼:“在下赵留风,张同僚年纪轻轻便得皇后娘娘召见,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张天赐笑了笑,突然掏出小本本和炭笔:“赵院使,下官这曾得一项民间郎中的传授,此物名助产钳,可用于难产孕妇时助产。”

  “下官自然知晓,这生产也不是太医院的责任,可是下官实在不识得皇宫内的接生婆,还望赵院使帮忙传播一二。”

  张天赐一边说着,一边画出助产钳的样貌。

  助产钳的构造很简单,就是两个顶端是圆环,略带一些弧度的火钳。

  可是别看此物简单,却是让欧洲的孕妇死亡率直接降低了百分之十,为十八世纪的欧洲增加了大量人口,间接的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化进程,给无数资本家增加了更多更便宜的打工人。

  想要发展生产力,人口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廉价资源。

  如果那些因为难产死去的孕妇本来没有死,这么多死亡婴儿的基数之下,诞生一两个改变世界进程的天才也是很有可能。

  接过张天赐递来的图纸,赵留风仔细看了看,随后夸奖道:“若是真有用,那也算张大使有功,到时我必为张大使向陛下请功。”

  这时万福走了过来:“张大使,陛下约见,还请跟我来吧。”

  张天赐点点头,跟赵留风拜别之后,便跟着万福前往御书房。

  此时朱元璋正一边吃着白面馒头,一边看着下方递来的申请表。

  见到张天赐进来,朱元璋露出笑容说道:“哈哈哈,你这个孩子搞得申请表倒是不错,对了,你是怎么想出让他们以口语填写申请表的,这看起来倒是舒服多了。”

  张天赐作揖行礼:“微臣不过灵光乍现,偶然想到而已。”

  朱元璋点了点头,喊了句赐座。

  这回给张天赐上的座椅,是带着靠背的座椅。

  “你先坐一会,我看完这些申请表在与你谈。”

  张天赐这一等,就等到了将近中午。

  朱元璋放下最后一份申请表,看着正在低头不知道在本上写写画画什么的张天赐,便走了过去。

  张天赐此时想的极为认真,完全没听到朱元璋正站在自己身旁。

  “除去海盐和察尔汗盐湖,河南叶县的岩盐矿区似乎也可以利用起来。”

  “岩盐提纯似乎要用到活性炭和硅沙,好像还有棉花。”

  “一点点滴漏有些慢,怎么才能制造一个负压机?”

  “可以利用手风琴的原理,制作一个牛皮的纯封闭的吸风器。”

  “有点太麻烦了,哦对,可以利用心脏的瓣膜,制作双口单向的真空器啊。”

  “不过这个瓣膜要什么材质呢?”

  朱元璋在一旁皱了皱眉:“天赐,岩盐有毒,你不会不知道吧?”

  张天赐扭过头,发现朱元璋正低着头看向自己,赶忙站起来作揖行礼。

  朱元璋摆了摆手:“咱看你又开始研究岩盐,你不会不知道岩盐其实有剧毒吧?”

  张天赐挠了挠头:“陛下,不应该啊,您不知道岩盐已经可以食用了吗?”

  张天赐丝毫没有意识到,他这一句话,即将带走数万人的姓名。

  古人并非没有意识到岩盐的利用价值,实际上早在汉朝,就有对岩盐进行过滤的尝试。

  一直到元朝,岩盐的过滤方式已经趋于完善,只不过大量的岩盐和过滤方式,都被掌握在商贾,也就是私盐贩子的手中。

  他们采集大量的岩盐,利用木炭和棉花进行过滤得到无毒嗯卤水,在稀释出可以使用的食盐,在进行向外的出售。

  如今福建广州山东等沿海地区,除去私闯海禁的张士诚旧部,还有向倭寇和高句丽卖盐的盐贩子。

  张天赐将这一切告诉给朱元璋,朱元璋一边听着,手却紧紧握成拳头。

  “你怎么…不早点告诉咱!”

  张天赐一脸懵逼:“陛下您不知道?我还以为你早就知道了。”

  “别说是售卖给国外,就是应天也有岩盐啊。”

  “那官盐,虽说五文钱便能买一斤,省一省够吃一个月。”

  “但是买不到啊,别说老百姓了,便是微臣去,如果不穿官服,也买不到官盐。”

  朱元璋越听心底的火越气,大明一共四处海盐制取地,三处内裤地下盐水制取地,每年万万斤盐,足以供应老百姓随便吃。

  却想不到,即便便宜成这个样子,老百姓还是吃盐困难。

  “哦对,陛下这一提醒我还想起来,头几天踢王老二家买盐,那老头说好第二天给我钱,到现在都没给我。”

  朱元璋咬着牙,看向张天赐:“什么意思?你还倒腾盐?”

  张天赐赶忙解释:“陛下误会了!”

  “微臣哪敢当二道贩子啊,完全是盐商不知道听了谁的话,定下了奇怪的规矩。”

  “说是,百姓一月半斤盐,当兵的半年一斤盐。意思就是不卖给当兵退伍回来……”

  看着朱元璋通红的眼睛,张天赐说话声越来越小。

  【阿弥陀佛上帝保佑真主和玉皇大帝赐福。王老二,天下的百姓和士兵,我只能帮你们到这了。】

第24章 白盐风波前的宁静

  “毛骧!给老子滚进来!”

  朱元璋一声咆哮,没过一会,毛骧跌跌撞撞跑了进来。

  进屋之后,毛骧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浑身瑟瑟发抖。

  看着张天赐和朱元璋,毛骧心里暗骂,这他娘又出了什么事?

  “毛骧,咱听说,咱大明的盐,多到堆成了山,可百姓还是买不到。”

  “咱还听说,给咱大明流血流泪的士兵,给咱老朱家卖命的士兵,居然不配买盐吃?”

  朱元璋一脚踩在毛骧脑袋上,狠狠地碾压着:“你他娘的,都查了些什么!”

  “你要是干不了!就他娘别干!滚回家掏大粪去!”

  毛骧脸和地面死死贴着,嘴巴根本张不开,只能呜咽着发出声音。

  随后,朱元璋一脚将毛骧踢开:“给咱查!无论是谁!无论是谁!”

  “查不清楚!咱诛你九族!”

  毛骧咳着血,门牙都掉了半颗,却还是单膝跪地,嘶哑着说道:“陛下放心,臣定然查个水落石出。”

  朱元璋一挥手,毛骧退步下去。

  转头,朱元璋看向张天赐:“咱不希望,查到最后发现你在骗咱。”

  张天赐立刻举手竖起三根手指:“陛下,微臣愿意以父母之名,后代之命,向陛下发誓。”

  “微臣一言一句,皆为真实,若有虚假,微臣天打五雷轰,祖坟炸稀烂,生孩子没屁眼!”

  张天赐一番毒誓发出来,听的朱元璋是嘴角直抽。

  不过也因为张天赐的毒誓,朱元璋的心情也不像刚刚那么愤怒了。

  “你这么发毒誓,就不怕老祖宗怪罪你?”

  张天赐心底暗笑【咒的是前身的亲戚,跟他这个穿越者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穿越前张天赐就是孤儿啊,听说还是父母主动遗弃,放到孤儿院门口的。

首节上一节12/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