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351节

  詹徽投出一抹深深的尊敬!

  大国外交这种事,平头百姓不会知道,甚至许多官吏也不会知道。

  这就意味着,今天朱雄英的举动,不会被世人熟知,他为大明做的事,将会一直如锦衣夜行一般。

  但詹徽还是矗立在原地良久,给予朱雄英最高的敬意!

  蓝玉拍了拍詹徽的肩膀:“走吧,有些事,要让老爷子知道!”

  “老爷子让皇太孙来,恐怕目的也就是如此!”(本章完)

第209章 咱误解了刘伯温!

  蓝玉望着雨中朱雄英离去的背影,幽幽一叹,对詹徽道:“太平日子不容易,咱过了太久太平日子了,现在咱才回过味来,原来咱大明,还不是想象中那么安稳!”

  “还有一拨拨强大的对手,原来一直在觊觎大明的锦绣河山!”

  蓝玉有些隐忧。

  詹徽面色也不怎么好,看着蓝玉,道:“走!去知会老爷子!”

  朱雄英走在应天大街,夜风冷冷,微雨依旧,几个身披蓑衣的百姓焦急朝家中赶着,还有三五个读书人边走边高呼着之乎者也。

  应天城的夜晚,依旧有许多百姓外出,而不必去担忧治安问题。

  这就是太平的大明!

  然而太平之外,大明依旧有许多对手,在对这东方强大的巨龙伸出贪婪的目光!

  阳光还算明媚。

  昨夜下了一场雨,今天天空湛蓝的如画一般美轮美奂。

  大清早,老爷子就背着手笑眯眯的走来,仔细的由上到下打量着朱雄英。

  那宠溺的目光,看的朱雄英一阵肉麻。

  “咋了啊?”

  朱元璋笑呵呵的坐在院子中:“昨晚干的不错!”

  朱雄英恍然,“老爷子,您都知道了?”

  朱元璋点头:“嗯,都知道了。”

  朱雄英笑笑,洒然挥了挥手道:“其实也就是那群蒙古人不经激罢了,换谁去都一样。”

  朱元璋眯着眼摇头:“不一样。”

  “也不是他们不经激,是你有本事,有本事就是有本事,不要谦虚!”

  “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国jia,任何国jia出使都不会派废物过来,除非你激到他们的痛处,不然他们会失口说那么多?”

  朱元璋抬头看了一眼朱雄英,道:“你小子,去之前做了不少功课吧?”

  朱雄英笑笑:“稍微想了一些。”

  朱元璋点头:“好孩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的不错。”

  缓缓地,老爷子眼中露出一抹愤怒,对朱雄英道:“你可知道这群使臣在奉天殿怎么和皇帝说的?”

  朱雄英不解:“咋了?”

  “咱皇帝问他们,他们国jia可太平,可有战争;他们回答的极其谦卑,说他们国jia尚且太平,也没什么战争。”

  “甚至还要求着大明护佑他们。”

  “一番放低姿态的话,让朝中群臣兴奋到了极点。”

  “百官都认为这是大明的国威,震慑到了万li之外!”

  “呵呵,殊不知,人家这是将咱大明君臣当猴耍呐!偏踏马的百官还能骄傲的起来!”

  朱雄英听着老爷子极尽讽刺自嘲的话,脸颊也隐约有些愠怒。

  他认真的对朱元璋道:“爷爷,这帖木儿汗国,绝对所图不小。”

  朱元璋哼道:“已经昭然若揭了!还踏马对咱说咱大明迟早也是他们的囊中之物?狗獠们的野心倒是不小!”

  “咱要是放开手脚和他们大干一场,咱敢保证,大明铁骑能将他们打的找不到牙!”

  “可咱不能!”

  老爷子眼中带着一丝憋屈。

  朱雄英都明白,也明白老人的心思。

  老爷子担心战争对百姓的危害,也知道战争对国力的损伤。

  他不能为了一点面子,为了吞噬更大的疆域,而随意发动战争,这是对一个国家的不负责任!

  朱元璋看着愠怒的朱雄英,问道:“生气不?”

  朱雄英点头:“有点,任何人听到一个国家的使臣在明目张胆羞辱咱汉家的君臣,也忍不了!”

  朱元璋笑道:“你小子,永远都抱着一颗赤忱之心!不错!这也是咱大明万万同胞都该有的决心!”

  “生气要忍着,要憋着。”

  “逞口舌之快有啥用?大国战争不是泼妇骂街,骂完了,屁事没有。”

  “咱男人之间的决斗,要么不动手,动手就要亡其国,啖其血!”

  “大孙!咱告诉你!咱大明这个王朝,历来都不是软弱怕事的,咱皇帝要建设的大明,以后一定是个硬骨头的大明!”

  “可现在,即便咱知道帖木儿汗国的目的,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咱不能学他们,更不能学成吉思汗那废物!”

  提到成吉思汗,朱元璋眼中露出浓浓的不屑,这是一代帝王对前朝帝王最大的蔑视!

  “咱说成吉思汗废,不是说他打仗不行,打仗他是好手,可为什么短短九十来年,元政廷就亡了?”

  “还是那句话,打天下容易,治天下坐江山难!”

  “他成吉思汗一直在吞并,将兵峰推到西方甚至更远,可有啥用?治理不了,又有啥用?守不住又有啥用?”

  “为什么咱大明打任何一个国家都小心翼翼?又为什么打下交趾还需要这么多人呕心沥血的去治理?”

  “哈,或许你找个书生,他能义愤填膺的举着双手高呼,打仗打仗!大明大胜!咱大明不能受到一点侮辱!谁羞辱我们,我们就要灭国……”

  老爷子手舞足蹈,声情并茂,看的朱怀偷偷在笑。

  老爷子笑了笑,“这不扯淡嘛!大国战争又不是邻居打架!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一场战争,得不偿失的将咱中原财政打废了,百姓是夸你还是骂你?”

  “咱可不能有书生之见,一点委屈都受不了,一个强大的人,不是在乎你的拳头有多硬,而是在乎你隐忍之后爆发的力量有多强!”

  和唐太宗、汉武帝那样的帝王比,朱元璋的战略眼光不同。

  这和他的出生有关。

  唐宗汉武这样的帝王是贵族出生,他们考虑的是上层阶级利益,讲究的是贵族的侵略性!

  朱元璋小农出生,他首先要考虑百姓活的好不好,再会去考虑怎么发动侵略战争。

  治国是本,战争是表。

  朱雄英叹口气:“可我还是想干他们!”

  “尤其听到刚才您老说这群人将咱君臣当猴再耍,忍不了!”

  朱雄英搓了搓手,看着朱元璋道:“老爷子,你说咱能不能制造一场‘意外’,直接将这群使臣给留下来,然后撬出更多的信息?”

  “我保证能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元璋气笑了,白了一眼朱雄英:“你小子是在和咱扯淡呢?刚才说的话白说了呀?”

  “咱是大国天朝,天朝要有天朝的样子,恩德服人,方能四海归心!大国要有大国的气度!”

  朱雄英摇头反驳:“我不这么想。”

  “我觉得,我们不该讲究虚无缥缈的博大和宽容,你强大时这是一种美德,但是你弱小的时候,别人却不会记得,反而会嘲笑。”

  后世就是如此,在东亚文明数千年的岁月里,我们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的。只不过是停滞了百年,沧海一粟的时间,却被那些翻身的小国嘲笑落后。

  而当我们再次强大的时候,他们又莫名惊诧,好似见到什么了不得的事。

  人和国家一个样,都是记打不记吃的。

  “呵!你小子总能和咱说出一堆道理出来。”

  笑了笑,朱元璋柔声道:“咱和你说这些,只是想让你明白一个道理,不要逞一时之勇,短暂的退步和隐忍,也未尝不可。”

  朱雄英点点头:“哦,道理我都懂。”

  朱元璋道:“可就是忍不了?”

  “人家羞辱的是皇帝,是大臣,又不是你,要说愤怒,也是咱最愤怒,你跟着瞎胡闹个啥?”

  朱雄英笑笑,纠正老爷子道:“您是我爷爷啊,我觉得您最愤怒的,指不定现在您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

  朱元璋瞪大眼睛,洋怒道:“扯淡!咱有这么不堪么?这点委屈都受不得,还怎么做皇帝?”

  老爷子咂摸咂摸嘴,眼中露出一抹回忆,唏嘘道:“不过你小子,说的也有理。”

  “咱皇帝年轻时候和你一样,也是这种急性子,遇谁都不怂,但最后刘伯温给咱上了一课。”

  “那是咱,最后悔的一次。”

  朱雄英不解的看着老爷子,搀着朱元璋让他坐下,给他倒一壶茶:“咋了?”

  朱元璋叹口气:“元末的时候,在滁州路中书行省,陈友谅递来一封信,让咱皇帝给他称臣。”

  “满朝都愤怒,咱也是如此。”

  “可那刘伯温,偏硬着头皮对咱皇帝说,说北元军不成气候,也不足为惧,咱要让南边陈友谅不进攻咱,要安心将北元鞑zi给打了,就得像陈友谅诈降称臣。集中精力去攻打北元。”

  “咱听了暴跳如雷!好男儿战场上怎么能有投降这回事?诈降它也不成呀!”

  “于是咱,直接撵走了刘伯温。”

  说到这里,老爷子脸上都是后悔之色。

  “哎,事实证明,刘伯温是对的,那时候北元和陈友谅南北夹击,咱死了三万多义军,如果咱皇帝没找回刘伯温,大明可能就没了。”

  “三万兄弟啊!因为咱要面子,不肯投降,没了,都死了……”

  老爷子双眼有些红润起来尾。

  “孩子,事实证明,该认怂的时候,还是要认怂,该韬光养晦就要韬光养晦。”

  “如果以后你掌权了,你会发现你的每一个冲动决策,都会给你下面的人带来灭顶之灾。”

  “切记,不要逞一时英雄。”

  听了老爷子说的一番话,朱雄英愣住了,很长时间才点头:“明白了。”

  想了想,老爷子继续道:“孩子,你套出一句话,让咱有些担忧。”

  “他们说,他们的火枪,射程已经高达一里地甚至更远。”

首节上一节351/4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