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252节

  汤和恼怒道:“莫提了,他们要有这心,咱做梦都能笑醒。”

  “诶?雄英,你若不嫌弃,要么认咱当干爷爷?咱也疼你,如何?”

  朱元璋破口大骂:“你可拉几把倒吧!你不配!”

  汤和:“……”

  朱雄英:“……”

  “呵!莫将主意打到咱大孙头上!你不配!”朱元璋继续狠狠示威。

  两老头,每每在一起就喜欢斗嘴,朱雄英也习以为常。

  汤和无语的道:“成吧,咱没这福分,不过小子,你爷爷开年之后就寿礼了,你打算送个啥?可莫忘了才是!”

  朱雄英笑着道:“这哪会忘呀?”

  “都准备好了,保管是这天下最独特最别致最好的寿辰礼!”

  朱元璋和汤和都愣了愣,然后相视大笑:“你就吹吧!啥玩意儿咱没见过?拿出来瞧瞧。”

  朱雄英笑着道:“保密,等年关后再给你,现在给了,寿礼我给啥?”

  “啧!”朱元璋咂摸咂摸嘴,心里痒痒的。

  这小子,竟让人急的抓耳挠腮,啥玩意儿啊,搞的咱都热血沸腾咯。

  朱雄英看着朱元璋和汤和,开口道:“现在,各路藩王叔叔入京了没?”

  朱元璋微微有些沉默,提到藩王,脸色微不可察的变了变,道:“应当快了吧。”

  ……

  与此同时。

  在徽州府境内,一列列马队,车队,从偏僻的官道上迤迤而行。

  官道上下了雨,这一伙人皆披着蓑衣。

  车队中间,有两个轿子。

  后方的轿帘被掀开,一个眉宇英武的少年,正好奇的打量着沿途的风景。

  坐在他旁边的,则是一个半目微微眯着的胖子,胖子年纪不大,坐在轿子里却如山一般。

  “大哥,你不看看江南风光?”瘦弱却精壮的少年推了推旁边暮气横秋的胖子。

  胖子摇头:“没啥好看的,困。”

  这一对兄弟,是为燕王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嫡次子朱高煦。

  朱高炽本来跟着朱长夜修仙,是因为近日老爷子的调令,才从应天府离开,前往北边来接兄弟姐妹们,一同前往应天府。

  朱高煦看着胖如猪头的大哥,心里却有些埋怨:“如此大好河山,大哥居然不感兴趣,废了!”

  这么想着,朱高煦便继续朝外欣赏江南河山。

  这么大的山河,若是父皇都给拿下来,啧啧!

  朱高煦目露向往的炙热光芒。

  前方的轿子的帘子也被掀开,徐妙云望着沿途的风光,道:“王爷,下雨了。”

  朱棣半阖双目,道:“不要拉下帘子,好好看看,这些江山,都是本王当初跟着常遇春打下来的!”

  徐妙云噢了一声,道:“王爷,过了徽州府,年关前后,就能抵达应天了,老爷子还有半个月才寿礼,咱们来这么早,会不会让老爷子不高兴?”

  朱棣摇头:“不会,年关人少,沿途人少,现在来,才最不会劳民伤财,老爷子最关心这个。”

  “这不但不会让老爷子不高兴,反而会让老爷子心里舒坦,老爷子一辈子最爱惜的就是百姓,他很在意这个。”

第143章 燕王进京!

  朱棣已经将朱元璋的心思琢磨透了,所以来京的时间点,他都拿捏的别有用意。

  他看着徐妙云道:“老爷子喜欢端庄节俭的儿媳,你见到老爷子,尽量不要奢糜,头上的插花之类的,都给卸下来吧,现在就卸下来,免得入京之后招人口舌。”

  徐妙云点头:“好!”

  “对了王爷,咱们去京师那么早,要不要回娘家看看?”

  朱棣蹙眉:“你要是想本王早点死,就尽管去徐府。”

  徐妙云心惊胆战:“妾身失言了。”

  说话间,外面,一批快马踏着泥泞的道路,急促奔袭而过。

  雨水,溅了临窗的徐妙云和朱高煦一身。

  朱高煦顿时下轿,拦住那匹快马。

  “站住!”

  朱高煦冷喝:“溅了一身水,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好大的胆子!”

  朱棣听到朱高煦的声音,挥手让轿子停止,然后背着手走下去,冷漠的看了朱高煦一眼,这才和颜悦色的看着马匹上的骑士。

  “军人?”

  马匹上骑士抱拳:“圣旨,去滁州,不知阁下?”

  朱棣洒然一笑,爽朗的道:“北平,朱棣。”

  嘶!

  “卑职参见燕王殿下,卑职着急赶路,这才……”

  朱棣道:“圣旨是大事,兄弟毋需多礼。”

  他淡漠的看着朱高煦:“你该做什么?”

  朱高煦浑身发颤,看到朱棣那凌厉的目光,忙不迭抱拳弯腰,对马匹上的骑士道:“小子失礼,请阁下原谅小子。”

  那骑士受宠若惊:“燕王客气了,卑职着急赶路,这便走了。”

  燕王笑着道:“路途小心。”

  等那骑士离去,朱棣面色冷了下来,淡淡的看着朱高煦:“我怎么教你的?在京师,你狗屁都不是,收起你这可怜的嚣张!在有下次,滚回北平去!”

  “是!孩儿知错。”朱高熙连忙认错。

  朱棣望着那名骑士离去的背影,不知想些什么。

  都到年关了,父皇还发圣旨?

  什么人,让父皇如此重视?

  “继续赶路吧!”

  朱棣上了马车,对外吩咐。

  ……

  滁州府。

  某处不起眼的小院之中。

  很难想象,昌国卫副千户吴桢的祖宅会如此破败不堪。

  家里有一老母,一妻,一儿一女。

  临近年关,周围邻居都热情联络。

  这些年,吴桢很少回家,都是邻里乡亲的帮衬着一家老小。

  吴桢回来了,自然买了许多米面油肉给邻居送过去。

  大明的民风十分淳朴。

  邻居门受了礼,便又纷纷送些鸡蛋回来。

  老母亲坐在门头,和邻居们聊着家长里短。

  自家儿子虽然算不上多出息,但已经足够老人家吹嘘了。

  保家卫国,打匪打寇,那就是她老人家心中引以为傲的英雄!

  周围邻居,也对他老吴家十分尊敬。

  自吴千户回到滁州之后,家里门前就更加热络起来。

  周围邻居每天络绎不绝的来窜门。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闲暇起来,处处房屋内都升起氤氲烟火气。

  一匹快马,自前方急促奔袭。

  路两旁的乡亲邻居们都好奇的看着骑着马匹风尘仆仆的骑士。

  瞧这方向,好似朝老吴家去的呀?

  于是乎,很多百姓便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小心翼翼朝老吴家围过去。

  “圣旨到!昌国卫副千户吴讳桢,接旨!”

  屋内。

  听到外面的喊话,吴桢顿时一颤,手里拿着的鸡蛋都猝不及防的摔在地上,蛋清摔的哪儿都是。

  不.…不是吧?

  吴桢已经彻底没办法思考了。

  不是.…真是朱郎君.…这么牛的吧!

  吴桢此时正在厨房内,帮着妻子打着鸡蛋,中午烧了一份大葱炒蛋,一份蒸腊鸭。

  厨房外,一儿一女在跳绳。

  一切那么安逸。

  当传旨军户的声音在门外猝不及防的高亢响起,吴副千户手里的鸡蛋应声落地,摔个粉碎。

  妻子张氏埋怨道:“好容易下几个蛋,被你霍霍.…”

  她喋喋不休的才说了两句,突然愣住,脸色惨白:“老吴,你莫不是在东南犯了什么事,才逃回来的?”

  张氏脸色惨白如纸。

  外面的圣旨她听的清楚,按老吴这性子,他能让皇帝亲自下圣旨?

  这,压根不可能!

  而且好说不说的,为什么今年军中给他放回来过年了?

  为什么前几年,都不能回来?

  张氏是个妇道人家,很多道理都不懂,但眼前这事,太诡异了。

  她眼眶顿时就红了。

  “老吴,你,你你,究竟犯了什么事,咱….咱去投案,去自首,咱不能不清不白,不能连累了两娃呀!”

首节上一节252/4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