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闻言,重重点头。
将这份奏疏放在一旁,在看另一封。
这是户部侍郎傅友文的,户部核算出了朝廷对道路重修,扣除驿站收入之后,净结余还有五十余万两白银。
“要不要修北疆长城,你判断。”
朱元璋漫不经心的低头喝茶。
朱雄英沉思片刻,开口道:“五十万两白银,要应付接下来有可能的各地方天灾人祸,还需要拨一部分去国库,能投入到北疆的大概三十万两,加上北元余孽的劳力,绰绰有余!”
朱元璋开怀大笑:“批!”
朱雄英道:“好!”
批这种奏疏不是简单的是和否,行或不行。
得将理由条陈清楚,这样地方官才清楚前因后果。
其实….这只是朱雄英这初学者的认真。
好比刚进入公司,刚开始的员工都积极向上,满脸写满了热情。
可一旦工作久了,就会逐渐退去,直至彻底没有,成为意义上的老油子。
朱雄英亦是如此。
他是初学者。
这若是给朱元璋来批,朱元璋直接一个字:“杀”!
简单易懂,都不需要理由。
因为朱元璋认为,他杀人,不需要理由。
皇帝要你死,你就得死。
就那么简单。
此刻,
朱雄英给出自己的批阅意见,朱元璋暗暗点头。
不错,说的有理有据,这小子成长之快,有些超乎朱元璋的意料。
朱元璋将茶盏放在书桌上,微微抬头,揉了揉腿脚,双目却突然被墙壁上硕大的宣纸给吸引了。
他仔细盯着良久,似乎有些熟悉。
“大孙,你这是画的啥?”
朱雄英抬头望去,随口道:“哦,大明的各地方地图,是师尊差我带回来的。”
朱元璋点点头,难怪如此熟悉。
等等!
咱老爹画的。
啥?
咋会是咱爹画的?
朱元璋懵逼了。
如果他记得没错,老爹这五十顿年,都是待在龙虎山上的啊,没怎么出去,甚至是没出去。
以前在朱家村,更加没有出去了,一辈子都被锁在了那小山村里头。
这….这情况下,咱爹是咋知道大明大概模样的。
而且画的还那么真实,朱元璋甚至亲自走到过一些地方,与地图上无异。
“乖乖,爹他老人家,这些年到底在搞啥东西,咋什么都懂。”
朱元璋低喃着,极为感慨。
随着越是了解,他发现自己越是不了解老爹了。
老爹跟个百事通一样,啥都知道。
真就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可这宝….露的也太多了吧!
朱元璋再次打量地图,随后忍不住道:“不对啊!宁波卫外面这些虚线是啥?”
朱雄英看了一下,开口道:“按师尊话来说,是航线海岛等海外情况。”
朱元璋有些吃惊:“这些,你师尊咋知道的?他老人家又没出过海。”
朱雄英道:“我也问过,师尊说看了很多史书,结合秦汉唐宋以来番邦入朝朝贡的史料,去推敲出来的现在海路情况,未必会准确。”
朱元璋愈加吃惊。
他知道这背后,是多大的付出,他突然有些心疼起来老爹朱长夜了。
朱元璋忍不住问道:“他老人家,为啥画这个?”
第112章 朱元璋的震惊,老爷子最近举动很反常!
朱雄英眼中带着厉色,咬牙道:“师尊说过了一件事,对咱们汉人来说极为耻辱之事,是国朝….在东海上的耻辱!”
当朱雄英听到朱长夜诉说有关日本,随后他就开始自己查看史书,这几日看到老爷子送来的史书,多次读到过关于日本海国的国书。
洪武初年,倭国遣使来访上朝大国,言辞颇不恭敬,其国书上说:国比中原国,人比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洪武二年,因为倭寇入侵大明东南海岸,朱元璋派杨载出使日本,国书言辞激烈。
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杨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
但是这封国书,到了日本国王良怀手里之后,居然直接杀了五位明使,把正使杨载等人关了三个月。
洪武十四年,明使再次出使倭国。
良怀国王回的国书,更是让人咬牙切齿: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
顺之未必其生,逆者未必其亡也!
当朱雄英看完了大明和倭国的外交政策之后,他恨不得直接让大明挥兵东出沿海!
朱雄英将这些话告知老爷子,老爷子只是淡淡的道:“东夷非北胡腹心之患,攻之白耗国力。”
朱雄英震惊的看着老爷子,反驳道:“洪武二年三月,倭夷寇苏州之崇明、太仓,洪武三年六月,倭夷寇山东,转掠温、台州等傍海之民。”
“洪武四年、五年,寇海盐澉浦杀掠人民,八月,明州卫指挥佥事张亿率兵反攻,中流失卒.…”
朱雄英声音越来越大,言语近乎于咆哮,脸色怒红,喝道:“爷爷,洪武十三年有倭船一十八只,围攻平阳金乡,死官兵二十三人!”
“去年!洪武十四年,正月,倭人于舟山穿山浦登岸,一路掠杀抢劫沿海百姓财物,七十余人伤亡!”
说到最后,
朱雄英眼眶赤红一片,直直的瞪着朱元璋,厉声道:“这是国耻!岂能一句攻之白耗国力就能揭过?!”
朱元璋默默垂下头,嗫嚅着嘴,最后哀声叹口气。
“你小子,说那么大声做什么?咱耳朵又没聋!”
朱雄英这才发现,自己刚才情绪有些激动了。
主要对这群家伙,加之朱长夜亦是仇恨,他情绪没办法平复下来。
明明大明国力这么强悍,为什么老爷子,却对倭寇永远不打?
朱雄英想不通!
从宋代开始,国人的造船技术就领先世界。
当年老爷子和陈友谅争夺天下的时候,鄱阳湖水战,陈友谅所部的水师战船,高达十余米,上下三层,每层可以跑马用来传令。
同时战舰之上包裹了铁皮,架设各种火器,火铳火炮,俨然就是这个时代的铁甲巨舰。在打败陈友谅之后,这些战船工匠还有图纸,都成了大明的财产。
而且现在大明的火力也不弱,虎蹲炮火枪都有,若是配备到船只上,小小倭奴何足为患?
朱元璋盯着朱雄英,开口道:“大明的心腹大患永远在北方,倭寇不过蛮夷之地,小岛之上才多少人口?”
“他们善于藏匿在沿海各岛屿,打不完,灭不掉,如同野草一样,总会死灰复燃。”
“当年隋炀帝三征高丽,耗费国力何其之多,生生拖垮了大隋的经济,为了这么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劳民伤财兴兵远征得不偿失。”
朱雄英想张嘴,可突然又有种无力感。
是啊,老爷子说的没错,而他则还是年轻人,热血为主。
可通过史书,
朱雄英能够明白,这群倭寇….
这群人是记打不记吃的家伙,也是一群最为丑陋血腥的人。
现在看起来,确实没有耗费太多兵力征讨他们的必要。
但朱雄英却不这么认为,特别是师尊朱长夜,和他说过许多倭寇的恶之后,更加不那么认为。
此刻。
朱雄英也不和老爷子争论,站在老爷子的角度来看,他的想法是对的,大明目前最大的危害,还是在北疆,所以大明将兵力和财力投入到北疆,这样的基本国防策略是没错的。
虽然朱雄英能明白老爷子的想法,但并不代表认同!
有朝一日,
要有可能,朱雄英一定要将这群人杀绝了!一个不留!
朱元璋看着久久不能平息的朱雄英,道:“大孙呐,你的家国情怀是好事儿,但咱真不能,投入太多不必要的财力在东海之上。”
朱雄英嗯了一声,兴趣不高的道:“爷爷,虽然朝廷关了海禁,可我认为,还是会有倭寇来东南叩关,总该要威慑他们一下的。”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不解的道:“此言何意?”
朱雄英道:“海上有太多未知的东西,譬如那红薯产物,师尊就说过是从海的那一边过来的,您老就没想过让大明出海游荡?”
“一方面可以见识各国家风土人貌,另一方面,也可扬我大明之国威技术之先进。”
朱元璋道:“你的意思,是大明建船出海么?可是钱何处来?”
朱雄英想了想,开口道:“驿站的收入,可以抠出一部分来,供给到造船上。”
朱元璋哦了一声。
朱雄英不解:“爷爷,哦是啥意思?”
朱元璋道:“哦就是咱听到了。”
朱雄英一脸无语,微微叹口气,便也不在这事上多争辩了。
无论如何,航海的种子先在老爷子心里种下去吧,朱雄英也不强求。
朱元璋微微看了一眼贴在墙上的地图,道:“大孙呐,你这地图,可以给咱带回去看一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