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33节

  “小兔子崽子,不许嚎!你有个屁的一世英名,这四个字跟你有过关系吗?”老李渊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老了老了才算真正遇到对手,他板着手指头开始给孙儿数落对方的罪状:“你殴打兄弟(这里不光指李恪,还有和李承宗等人的恩怨),藐视朝臣(主要是裴寂),戏弄魏征(女装事件)、恐吓常何(为了随意出宫这事儿没少干),没事儿还要骂上你父皇几句昏君,还有时常来朕这儿捣乱,扰得朕耳根不清净。你说说”

  李渊说到这里,满脸嫌弃地看了自己的好大孙一眼,随后继续道:“这桩桩件件,林林总总,单抡哪一样都能让你青史留名,可你要有什么英名,嗯,乖孙,听皇祖父的话,你现在就带着人把颜家抄了吧。”已经知道孙儿在谋划什么的太上皇善意地提醒道:“因为除开宫里的存档,负责记录的史官那,往往也会留存一份的。”

  “皇祖父,”意识到事情无可挽回的楚王殿下,此时双手环胸,开始绝地反击:“孙儿怎么觉得,您对孙儿有一股奇怪的怨气呢?”

  “兔崽子,你在说什么?”李渊闻言瞪了李宽一眼,只觉眼下还要撒泼打滚的李宽有些好笑。

  “哦!哦!!!”谁知李宽像是发现了什么一般,拍着脑袋起身大叫道:“是不是因为那次孙儿跑来跟您挤一个被窝,耽误了您繁衍龙嗣的人生大计,所以您记仇记到了现在?”

  “啥?”李渊张大嘴巴,顿时笑不出来了,太上皇只觉得头顶有什么乌黑的东西正当面迎头浇下来。

  “祖父,您别否认了。”李宽抿着嘴,不满地看着李渊:“大丈夫,当敢作敢当。”

  “你……”李渊竟然一时之间不知道回什么好,好半天他才反应过来今日殿中屏风也没撤!

  颜术还在屏风后头呢!

  “好哇你个竖子!”察觉到真相的太上皇立马绷不住了,他一个茶杯就朝好大孙砸了过去:“你个小兔崽子,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让皇祖父遗臭万年?

  怎么的,你缺个伴儿啊?”

第62章 流言四起

  面对祖父的迎面嘲讽(贴脸开大),楚王殿下的发挥一如既往的稳定:“皇祖父,有没有一种可能,孙儿是在尽孝呢?倘若孙儿要是不够‘出众’,不让您和父皇黯然失色,那么武德贞观两朝的史书,该有多无趣啊……”

  听完孙儿的话,李渊愣住了。

  不得不说,李宽辩解的角度,是他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在一阵沉默过后,先有逆子再有逆孙的太上皇,忍不住仰天长叹道:“或许当初朕就不该在晋阳起事,兵出陇右……”

  或许当初自己入主长安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就已经开始转动,让自己最终沦落到了如今这步田地。

  眼下,自己也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了,而唯一能哄自己开心的孙儿,还是个妥妥的昏君苗子……

  可怜的太上皇,甚至一时都不知道该上哪儿去找谁说理去。

  “皇祖父,”李宽听着太上皇好似深闺怨妇一般的台词,不由叹息道:“您这辈子可以后悔很多事情,可您最不应该后悔的,就是这件事。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可郁郁久居人下?”李宽在劝人这方面,显然是没什么天赋的。

  “怎的?你要学吕布?”李渊再次被某竖子的言论逗笑:“二郎可不是你的义父。”

  “唉!祖父,不要开这种奇怪的玩笑。”李宽睁大眼睛,瞪了一眼老不正经的皇祖父,随后道:“皇祖父啊,您放宽心,不管什么时候,孙儿肯定都会向着您的。”

  “哟!”李渊闻言似笑非笑地看了李宽一眼,随后指了指先前被他丢在地上的茶杯:“你就这么孝顺皇祖父的?没事就跑来气气朕?”

  “孙儿那是陪您活动活动筋骨!”李宽摇头晃脑地解释道:“我发现我爹手里的准头可比您高多了,先前拿十几根蜡烛砸我,就没有落空的。”

  “哼!”李渊听到孙儿吹捧儿子,当即就不乐意了:“你爹的弓箭还是朕教的,朕会没有准头?朕不过是念在你还是个孩子,否则,哼哼。”李渊说着,拿起案几上的另一个茶杯,随手一掷。

  “啪!”

  随着一声脆响,隔着二十步的距离,李渊这次看似随意的一掷,结果却是精准命中了先前滚落在地上的那只茶杯。

  两只茶杯顿时化作一地的碎片。

  “祖父!厉害!”李宽这次也不得不佩服的朝李渊竖起大拇指。

  本来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确认爷俩之间不会因为先前的争论冲突而生出嫌隙,但眼下,李宽仿佛才意识到最重要的一件事:“祖父,您教教我啊!教教我!”

  “呵,想学啊你?”李渊一边用手指随意地的敲击着案几,一边用下巴示意李宽起身去殿外:“先蹲一炷香的马步,蹲得住,祖父就教你射箭!”

  “谢谢祖父!”李宽闻言兴奋地站起身,大步冲向殿外,随后在广场上开始有模有样地扎起了的马步。

  “呵……这臭小子,倒还真不含糊。”李渊笑着饮了一口茶,随后站起身,进了内殿,在一面墙上取下两张自己珍藏多年,如今却只是装饰的宝弓。

  如今“廉颇老矣”的太上皇,一边轻轻用衣袖擦去弓胎上的灰尘,一边感叹岁月易逝,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这副老病之躯,还能不能教出一个身怀绝技的神箭手来。

  很快,李渊心中的感慨和疑问,在李宽接连拉坏两张宝弓,差点误伤路过的宫人之后,便尽皆消弭于无形。

  “祖父,这不怪我啊……”太上皇看着满脸无辜的孙儿,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

  “你个竖子就不能收着点了力气?!”李渊一巴掌拍在孙儿脑袋上,语气暴躁又带着几分无奈:“接着扎马步去!”

  尽管头疼孙儿的一身蛮力,但李渊何尝不知只要好好引导,这竖子将来甚至都有望成为射雕手,(指箭术高超、可以射雕的能手)而值得一提的是,上一个享有这个称号的人,恰好是李宽的外公,隋朝大将长孙晟。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宽的血脉里,不管是父系还是母系,都藏着神箭手的天赋,值得被重点培养。

  而李渊之所以让孙儿扎马步,原因很简单:射箭首先要讲究的,就是下盘要稳,所以练就一身腰马合一的马步功夫,其实很有必要。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李宽没能再碰过弓箭,反而是开始专心练起扎马步。

  至此,楚王殿下每天早早跑到弘义宫,到了傍晚才拖着肿胀的两条腿慢慢挪回甘露殿,不叫苦也不叫累。他这般惊人的毅力,着实是让暗中关注他的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吃惊不已,当然,更多的是欣慰。

  尤其是李二陛下,他终于可以安心处理朝务,而不用每每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抽身休憩片刻时,就又要不自觉地担心自己的后宫会不会因为某竖子而变得鸡飞狗跳。

  而就在这段李宽安心跟着太上皇学艺的日子里,朝堂之中,又有人整出了幺蛾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宫外开始流行一个说法。

  三皇子李恪,自幼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更重要的是为人谦逊知礼,外貌更是生得“英果类父”,有那“龙睛凤颈”一说。

  当然,这么不要脸的话,传播开来以后,肯定是没人敢站出来认领的。

  但是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的把目光投向了最近消停下来的某王爷。

  这让最后才得知此消息的楚王殿下简直暴跳如雷。

  “他们放屁!这些好词儿我拿来夸自己还差不多,我能让给小恪?!”弘义宫内的广场之上,面对前来送信的李泰,得知事情经过的楚王殿下不由暴跳如雷:“是哪个混账东西瞎了眼,把本王这等皓月不放在眼中,反而去看上小恪这个小虾米了?!”

  “二哥……”李泰苦着脸,他觉得自己之所以变得早熟,全赖自己有个脑子九成九新的哥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前几日你不在,我是亲眼见到杨妃跑来找母后哭诉的,她说什么这是有人要害三哥,我当时就听了一耳朵,可我对此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我跑去找了大哥……”

  “你为什么不来找我?”李宽瞪了一眼弟弟,他也觉得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起来。

第63章 被激发的斗志

  “二哥……”李泰有时候真的很头疼说话永远抓不住重点的李宽:“这是重点吗?”

  “这怎么不是重点?”李宽顿时不乐意了:“你和小恪,从来都是我这个二哥给罩着的,只有我罩不住的时候,大哥才好出马。

  他是太子啊,若是时常偏心我们,导致风评变得太差,那怎么得了?

  所以,你们最好少给大哥添麻烦,否则将来他被你们连累,导致太子之位被废,然后咱爹逼我上位,你看我不打断你们两个的腿! ”

  “……”李泰看着侃侃而谈加之疯狂脑补的二哥,他真的很想说二哥你想多了。

  父皇就算是跟皇祖父一样,造人造到六十岁,也不会考虑二哥你的。

  毕竟你傻,父皇可不傻。

  “后来呢?”看着还在发呆的弟弟,李宽的神色颇有些不善,想了想,始终怒气难的楚王殿下毫不犹豫地抬手给了弟弟一记板栗:“事到临头才想起我来是吧?说,到底是了什么事,不然你不会跑来找我。 ”

  “唉……”李泰眼下都没心情伸手去捂被敲得生疼的脑阔:“后来……后来我去问了大哥,大哥在得知此事后,一脸严肃地嘱咐我:千万不要将这事儿跟你说。因为那些话本就是捕风捉影的流言,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否则一旦有人较了真,那最后吃亏的,一定是三哥……”

  “好吧,”李宽点了点头,他此时已经基本猜到了事情的发展方向:“闲话少说,你直接告诉我,朝堂之中,是哪个傻蛋较了真?”

  “咱爹……还有咱舅舅……”李泰抿了抿嘴,看向李宽。

  “舅舅回来了?你细说。”李宽此刻已经收回了马步,开始原地抬高小腿,恢复有些僵硬的肌肉。

  “咱爹不知听了谁的谗言,请了相师要入宫为三哥看相!”李泰话说的很有水平,这里面的那个“谁”,大家心知肚明。

  作为太子的亲舅舅,长孙无忌自是不能允许外甥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受到任何一丝丝的威胁。所以生来血统便格外尊贵的李恪,或许很早就成了对方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旦有机会,长孙无忌肯定是不会放过他的。

  “唉……”李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这帮不让人省心的大人……”

  当下有了决断的李宽朝弘义宫内大声道:“皇祖父,孙儿今日有事,这就先回了,明日我再来!”

  “赶紧滚蛋!”正在殿内考虑今晚要不要喝虎骨酒大杀四方的太上皇,被孙儿一声虎吼吓得一哆嗦。

  “也不知道这老头儿又在饱暖思什么。”李宽小声嘀咕了一句,随即和弟弟走出了弘义宫。

  “人现在在哪儿?”李宽一边活动手臂,一边开始思考如何拯救弟弟李恪。

  “在太极殿吧。”李泰挠了挠脑袋,“长乐说她会帮我盯着,若是地点有变化,她肯定会派人来通知我的。”

  “长乐都看着比你靠谱,”李宽没好气地伸出手在弟弟脑袋上乱揉一通,随后问道:“进宫看相的是谁?”到底是哪家的术士这么勇?

  “道门高修,袁天罡。”李泰说话的时候,言语间很是恭敬。

  听到弟弟的话语,李宽不禁眼神一眯:此人他当然有印象,千古奇书《推背图》就出自此人和其师弟李淳风之手。

  当然,此人之所以今负盛名,自然不是因为还未曾出世的《推背图》。

  袁天罡之所以发迹,还得感谢一个人,那便是李渊。

  大业元年时,袁天罡曾为三个人看过相,这三人分别是:杜淹、王、韦挺,他给这三人看相的结果虽各有出入,但却有一个恐怖的总结:“三位二十年后,至少官居三品!”

  后来时间如白驹过隙,二十三年后,等李渊入主长安,做了皇帝,先前找袁天罡看相的三人还真就先后平步青云,官居三品。(此三人后在武德六年先后被发配,直至武德九年又被重新启用,这些细节袁天罡都曾预言到,甚至还预估了几人的寿数。甚至此人后来还曾预言过武则天会成为天下之主。)

  神棍袁天罡,至此一战成名。

  如今的袁天罡,名声在外, 隐约之间,已经有了道门领袖的气象。

  但今日,他注定是要折戟沉沙的。

  因为一战成名的袁天罡,会在今日过后,被一个竖子反复折磨,此后人生,厄运连连。

  说话间,李宽李泰兄弟俩,便来到了太极殿外的广场上。

  “小泰,我忘了一件事。”李宽看着正在朝自己招手的妹妹长乐,语气有些懊恼道:“来这之前没,我该先去武德殿一趟,我记得那里有把丈八蛇矛,挺适合我。”

  待会儿没有趁手的兵器,如何镇得住场子?

  “二哥,你咋不说‘取我方天画戟呢?’”李泰看着此时还有心情开玩笑的哥哥,没来由的,他为此刻在殿内如履薄冰的三哥感到一阵担忧。

  “干嘛要这么严肃?”李宽白了一眼弟弟:“一个臭牛鼻子而已,居然有胆子掺和皇家的事,你看我待会儿办不办他就完了!”

  已经做好准备,打算待会儿真实袁天罡的楚王殿下,一边想着进殿以后的措辞,一边开始努力回忆李二陛下心爱的长剑到底是放在殿中何处。

  思索间,李宽张开双手,敞开怀抱,接住了直接从台阶上往自己怀里跳的妹妹长乐:“乖乖待着,不管待会儿发生什么,长乐你都不许进去。”

  屈指弹了一下妹妹的额头,见对方扁着嘴满脸委屈,李宽想了想,又踢了一脚身边的弟弟:“小泰,你也别进去了,就在这陪着长乐。”

  “啊?”心里想着待会儿如何策应二哥的李泰,突闻噩耗,顿时满脸不情愿。

  “听我的,”李宽瞪了弟弟一眼,随后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长乐还小,待会儿要是动静闹得太大,你就带她走,记住没?”

  “哦……”没法拒绝二哥的李泰,只能点头应下。

  “二哥!我不小了!”一旁的长乐挥舞着小拳头表示抗议。

  “你八十了在我这都是妹妹。”李宽拿手指点了点长乐的额头:“乖啊,听二哥的话,不然下次二哥出宫,就不给你带礼物了。”

  “好吧……”小姑娘不愿意惹二哥生气,只得不情不愿地和情绪同样低落的四哥李泰一左一右蹲坐在太极殿外的台阶上,无聊生闷气。

  “殿下……”太监云裳见小魔王袭来,尽管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硬起头皮上前拦上了一拦:“陛下正和诸位大臣在殿内议事……”

  “滚开!”李宽仅仅只用一个眼神,就迫得云裳身体瑟缩的让开了道路。

  “记住,若是待会动静大起来,你记得带长乐公主和四皇子赶紧离开,若是被我知道你没办到,当心腿给你打断!”在反手警告了一句云裳后,楚王殿下在即将跨入太极殿的大门时,回头看了一眼不远处台阶上,正相互依偎的两个小小的身影,他的斗志,在这一瞬间彻底昂扬起来。

  开什么玩笑!

  我李宽的弟妹,除了我,谁都不可以欺负!

  有人不信,那就试试!

第64章 相命

首节上一节33/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