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115节

  “殿下,我觉得两位大将军说得有道理。”姜盛作为在宇文擎加入之前楚王殿下的头号死忠,他的立场,永远都是在替李宽这个家主考虑。

  “臭小子,你别以为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就可以飘到天上去了,还想着独自前往金山祭天,怎么,老夫这个姑丈就这么被你看不起?这么一桩在后人面前露面的事儿你不打算带上我?!”柴绍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宽,嘴上丝毫不曾客气。

  “殿下,我愿随您赴死!”薛万彻作为一个莽夫,一句话,便已经足够表达自己的态度。

  “楚王殿下,老夫也想凑凑这个热闹。”李道宗笑呵呵地看着李宽这个如今被他认为皇室之中最为出色的晚辈,觉得自己以前真是看走了眼。

  “愿为君往,愿随君死。”苏定方同样没有半句废话,但是相较于薛万彻,他这表忠的言辞还是显得有文化的多。

  “契何力这一生直到遇见殿下,才算遇到良主,金山祭天之事,吾愿随同!”契何力单膝跪倒在地,向李宽庄重行礼道。

  “阿史那思摩愿随殿下前往金山祭天!”出乎意料的,作为降臣,也是最倒霉的那个降臣,阿史那思摩也和契何力一样,跪地宣誓效忠。

  “我说思摩啊,本王待你可没契何力那般好啊……”本来是个挺热血沸腾的时刻,但是楚王殿下看见阿史那思摩跪倒在自己面前,总觉得这哥们儿要是有个中原名字,估计得姓吕名布字奉先。

  “楚王殿下,草原上的规矩,强者只会被更强者击败,而作为胜者,永远值得被人追随。思摩是您进入草原后的第一个敌人,更是从头到尾都败在您手里,却仍被您仁慈地饶恕了性命之人,有些仁慈,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有些仁慈,终究会迎来回报。思摩今日的效忠,便是回报!”阿史那思摩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如果说今日之前,他还有些不情不愿的话,在李宽说出自己打算率领八千骑前往金山祭天之后,他便明白这位楚王与颉利可汗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楚王更值得被效忠!

  无论是个人的勇武,还是强硬的作风,对部下的仁慈,楚王都远胜颉利可汗。

  “阿史那贺鲁,愿为楚王殿下效死!”或许是阿史那思摩的表态让与他抱有想法的阿史那贺鲁也放下了某种顾虑,这位当初被乙毗射匮“加钱附送”的番臣,如今也彻底被楚王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执失思力,愿为楚王殿下效死!”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跟风表态有些不够真诚,执失思力想了想,突然沉声道:“我以狼神子孙的名义起誓,今生今世,愿为大唐楚王效死而终!”

  他此话一出,引起的震动可谓不小。

  在场的武将,都与突厥人打过交道,当然知道执失思力此番立誓的含金量,不亚于当初那姓“司马”的老头儿指着洛水起誓。

  当然,后者因为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那真是全家老小一个不留的全没了。

  而执失思力这些人,虽然不知“洛水之盟”的典故,但是敢以狼神子孙的名义起势,这般决心,也算是坚如磐石了。

  阿史那社尔作为最后一个在场没表忠的番臣,事实上,他一直都在悄悄观察楚王殿下对他们这些人宣誓效忠的反应,但很快他便绝望的发现:对方压根就没什么反应,没有惊讶,没有怀疑,也没有感动。

  就在他觉得自己等人不被对方重视的时候,只听李宽缓缓开口道:“本王其实先前就想说,本王欣赏你们几个,故而此番金山祭天,就只是祭天而已,本王不会掘人祖坟,也不会在祭天仪式上羞辱两位可汗……”李宽说着,看着几位番臣脸上出现错愕随后又转为感激的神情后,当即画风一转:“可他娘的这话听着矫情啊!要不,你们就当本王没说过?”

  “……”阿史那社尔真的很难评价楚王这人,你说他混账也好,蛮横也罢,但这人,从来都是嬉笑怒骂写在脸上,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说爆发就爆发,对人对事的态度,基本也是连装都懒得装。

  或许率性而活之人,总是最容易俘获他人好感吧。

  “楚王殿下,”阿史那社尔单膝跪地:“吾愿以阿史那家族子孙的名义起誓,此生为您誓死效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宽总觉得这帮蛮夷是今日限定的气氛组。

  几个意思?

  他娘的我们是去金山祭天,又不是本王马上升天?

  你们一个个都整的这么悲壮干什么?

  “殿下,”袁天罡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道:“臣方才算了一卦,咱们此行,虽然危险重重,但胜在有贵人相助,最终定能逢凶化吉啊。”

  “你们几个赶紧起身,”李宽先是温言让几个跪在地上的番臣起身,随后便转过头一脸嫌弃地看着自家的神棍:“还他娘的贵人相助,还他娘的逢凶化吉?”

  “臣的卦象不会有错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袁天罡还是有足够的自信的。

  “公瑾呐,”李宽压根就不理会袁天罡的辩解,转头就找上了张公瑾:“这你不替本王激情开骂?大敌当前,竟有人拿卦象说事,骂他!”

  “……”张公瑾闻言黑着脸扫了一眼满腹委屈的袁天罡,他总觉得楚王是在内涵自己当年斥责李二陛下造反前想占卜的旧事,虽然两者不能拿来作比较,但是张公瑾还是选择“从心”而论:“殿下,虽说这求神问卦之事属于是多此一举,但如今这卦象卜都卜了,而且也算得上是吉卦,咱不妨就姑且相信?”

  讲真,张公瑾是真的不想接这个话茬,但眼下形势严峻,能够借袁天罡这个“道门高修”的卜卦来稳定军心, 未尝是件坏事。

  “可我他娘的哪来的贵人相助哇?”听着张公瑾含蓄的劝解,李宽叹了一口气,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总觉得自家的罡子是个乐子自己如今被群狼环伺,就连去金山祭天都得先杀开一条血路,所以哪里还会有什么贵人相助?

  楚王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为此事感到惆怅的时候,遥远的长安,已经有一支连绵数十里的大军正从城门驶出,尉迟恭 、程咬金、牛进达、张亮等大唐名将也皆在其中 ,而最最醒目的是,在中军之中,一杆金黄色的龙纛正巍峨耸立,皇旗迎风烈烈,昭昭煊赫四方!

第270章 西北砍王限时返场

  可怜我们的楚王殿下,尚且不知自家老爹正在赶来的路上。

  “本王决定了,临行之前,咱们来一波大的!”在放走肆叶护可汗的第二天,楚王再次召集众人,表达了自己打算来个“敲山震虎”的想法。

  “殿下,你别拉一波大的就成。”李绩见楚王又要作妖,当即便出言调侃道:“老夫说句心里话,这前朝郡主,也不是那么好遇上的……”

  “哈哈哈……”众人闻言顿时发出一阵了然的欢笑声。

  楚王殿下在西域捡了个前朝郡主的事情,如今早就人尽皆知了。

  “本王在这跟你们讨论打仗的事情,严肃点!”李宽嗔怪地瞪了一眼自己的一众“不良臣”,随后找上了其中一位“不良人” 袁天罡 :“我说罡子,话说你吃饭的家伙什,那些个算命罗盘,能当司南(指南针)使吧?”

  “殿下……可以是可以……但是……”袁天罡现在真的是十分的后悔先前跟上楚王的节奏,胡乱口嗨。

  这不,现在报应就来了。

  “那行,你稍后跟本王出城一趟,随本王会上一会所谓的联军!”李宽说着站起身,做了一个扩胸动作:“本王总觉得,好不容易来一趟西域,不好好跟这帮家伙交手一场,那真就白跑这么远了!”

  “不是……殿下……”窦师纶只觉得自己的内心此刻再度变得灰暗一片:“咱们当初来这,也只是为了掳走西突厥的可汗,好随您去今年祭天啊……”

  “可现在人家拉帮结伙儿,各种不服,非得跟本王在这里碰上一碰,本王能够拒绝吗?”李宽做完扩胸运动之后,开始高抬腿:“也不知道本王的盔甲改的如何了。”

  最近楚王的个头儿确实蹿高不少,原先的那套盔甲,已经有些不合身了。

  “殿下,我去给您备马!”宇文擎作为楚王殿下的忠诚良将,在这种时候自然不会拖后腿,说完这话后,便装作看不见李靖等人投来的“注目礼”,转身便出了大堂。

  “那我去给您将盔甲搬来。”姜盛见有人抢了自己的活儿,这哥们偷偷看了一眼愤怒的父亲,然后硬着头皮来了这么一句。

  果然,他话音刚落,姜去的一只大脚便踹了过去:“就您能啊?!”

  “唉!姜公,休伤本王爱将!”楚王殿下属于没活儿都得硬整的主儿,见姜去要教训儿子,当即大呼小叫到:“姜盛,你有没有点眼力见儿啊?赶紧跑啊!这要是换做是本王,我爹刚抬脚,本王就没影儿了!”

  “……”李道宗等人听闻楚王此言,再看着眼前的闹剧,当即只觉得陛下摊上楚王这么个惫懒货儿子,也着实是心累无比……

  总之,在这个小插曲过后,楚王殿下最终还是全副武装的带着五千骑兵出了城。

  这其中,有两千重甲部曲,三千唐军精锐。

  而为了不被战马奔跑乏力而拖累影响行军速度,皆是一人三骑。

  李靖和几位大将军需要在城中做好了大军离开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故而不能随楚王同去。剩下的,诸如姜去、李绩、宇文擎、姜盛、苏定方、袁天罡、契何力、执失思力、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阿史那贺鲁这些家臣心腹,则皆随楚王一道去了如今西域盟军的大本营横亘在丝路之上焉耆镇。

  而李绩在出城之后,看着眼前这些满脸兴奋的家臣们,他总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混进来的异类。

  不得不说,就这样的武将阵容,可能除了稍显拉胯的罡子,剩下的人随便拉出来一个,单独统领这支五千人的骑兵队伍,那都是绰绰有余。

  “殿下,老夫可是有言在先,咱们就是去打打前站,关键时候,您得听老夫的话,不可恋战……”出了高昌城,李绩便反复对楚王耳提面命,告诫他切不可冲动行事。

  “我说李公啊……”全身披甲,威风凌凌的楚王殿下,现在的心情就好比准备即将大闹天空的孙猴子:“您好好看看咱们的阵容,怎么好意思说出这种没骨气的话?这一次去焉耆,本王必须要让对面知道知道,大唐的军队打仗,从来都不靠人多!”

  “好!”宇文擎这个莽夫,率先为楚王这番话喝了一声彩。而在他的带动下,整支队伍也加入了欢呼当中“好!好!好!”

  不得不说,楚王殿下这个人身上,多多少少是带点黑帮教父的气质的。

  你哪怕给他一支正规军,他都能将其变成一个匪帮:“很好!兄弟们!走!本王带你们去砍翻西北!”

  “我王威武!我王威武!”一众将领和手下甲士,尽皆抽出腰间的兵刃,举在空中挥舞着。

  “……”李绩看着限时返场的“西北砍王”,他觉得窦师纶的确是个聪明人 ,而自己这个笨蛋,也不该主动揽下这么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看住楚王?

  楚王是老夫看得住的吗?!

  窦师纶这个老东西……怕不是早就预料到眼前这一幕了吧……

  可不管李绩心中是否有着千般怨怼,这该走的路还得走,该砍的西域蛮夷,还得砍。

  楚王殿下就这样率领一干部下,带着五千骑,风驰电掣一般纵横在这西域狂沙之中。

  而此刻异族群雄汇集焉耆镇,注定要率先开始瑟瑟发抖……

第271章 我王危矣

  “这个竖子……这个竖子啊……”李二陛下自打出了长安城,就时不时的从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亲卫云起怀中,拿过一个紫檀木的盒子。

  盒里装的,尽是楚王寄回来的家信。

  如今李二陛下时不时地就会打开看看,然后,目光再一转,望着西北的方向,开始念念有词:“你个小兔崽子……要不是朕此番披甲,无法系上新束带……哼!”

  云起作为楚王殿下曾经的助教,这一路他听着李二陛下反复念叨着对楚王的“思念”,不知为何,这位当初被楚王用鼻屎命中了很多次的年轻俊后生,突然就生出了一种“我王危矣”的感叹。

  楚王殿下啊,臣也只能默默为您祈祷,愿您能够活蹦乱跳的回到长安吧……

  “陛下!”就在此时,玄甲军的统领翟长孙突然打马来到李二耳边,恭敬递上一封书信:“前方收到楚王殿下准备寄回长安的家信……”

  “呵……”李二陛下接过信封,同时冷笑一声:“这小混账,怕不是又给朕下了一道御旨吧……”

  “……”作为天子亲卫的统领,翟长孙是深知李二陛下的性格的,他知道如果楚王殿下真的不被李二陛下看重,后者根本就不可能对其一贯保持纵容的态度,甚至事到如今,知道儿子被困西域还不忘去金山祭天,当爹的因为不放心,还打算亲自前往救援。陛下的这份厚爱,也算是当世罕有了。

  就在翟长孙思考该如何开口替楚王找补两句时,李二陛下此刻已经打开了信封,他在粗略扫过一眼信上的内容后,叹了一口气,随后将信塞进信封,交给了身边抱着锦盒的云起。

  而接过“楚王的罪证”,并且小心保管的云起,看着锦盒之中已经堆积到快要冒顶的信封,他的心中不知为何生出了一种戚戚然的感觉。

  楚王殿下啊,臣……臣也不知道说啥好了……

  “这小子还算有点志气,”李二陛下见翟长孙还在身边,当即忍不住炫耀道:“他在信上说啦,让朕放宽心,他会把朕的马槊放在那祭天的桌案上,让突厥人的祖先和西北大地的鬼神都看看,天子兵刃是何等的锋芒毕露……哼!朕还需要他替朕来长脸啊?!不过说起来,臭小子这回算是良心发现了,嘿,知道吗?他这回没盖他的‘楚王印’!”

  “……”楚王殿下用传国玉玺欺负李二陛下的敬天顺德玉玺,早就是朝中公开的秘密了,大家现在对楚王的心情也很复杂:你说人造反了吧,人家在前线那么拼命,传回的战绩更是一次比一次骇人。但你说他没造反吧……

  呵……现在这朝堂之上随便拎出来一个人,在他耳边喊一句“楚王至矣!”闻者又有谁不惊慌失措,两股战战的?

  包括身为太子的李承乾,如今上朝的时候,发现群臣看自己的目光是越来越心虚了……

  而在民间……起初还疯狂造谣楚王,宣扬其劣迹的几大世家们,在楚王一战平定襄,后生擒颉利可汗后,意识到这小王八蛋很可能大胜归来的几大世家家主们,现在是拼了老命宣传楚王的英勇事迹,为啥?

  因为这位要是不开心,还手握重兵,那是分分钟能要了他们的老命的……

  “唉……”一念至此,翟长孙不由长叹一口气。

  楚王啊楚王,天下谁人……不识君呐……

  “你叹气做什么?是觉得朕的儿子还不够孝顺?!”李二陛下有一点很霸道,那就是楚王他可以揍,也可以骂,但旁人要是在他跟前对李宽言行冒犯,那比冒犯了他还严重。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翟长孙苦笑一声,连忙解释道:“臣只是感叹楚王殿下竟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几乎将整个西北异族全打了个遍,还未逢败绩,这实在是让臣觉得难以置信啊……”

  “朕的儿子,做到这些不是理所应当的吗?”李二陛下闻言抖了抖眉毛,如今的他,早已是丝毫不记得当初收到战报时,自己是何等的震惊与动容了。

  “啊……对对对……”翟长孙知道不能跟陛下抬杠:“理所应当,理所应当……”

  -------------------------------------

  “咱们这次去焉耆,就只办三件事:砍人,砍人,还是他娘的砍人!”楚王殿下在抵达焉耆之前,已经清理了无数波斥候和前来试探的小股骑兵,本来李绩见如此情形,数次劝他退兵,可都被他强硬地挡了回去:“本王先前几次与敌方大战,打的都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眼下也是时候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本王要打谁,无所谓奇袭不奇袭,反正来了你就挡不住!”

  “彩!”宇文擎最近又开始拿起了书本,这个“彩”便是在跟苏定方友好交流下获得的新知识点。

  “你小子能不能别添乱?!”李绩发起火来也是很可怕的,宇文擎见状抿了抿嘴,有些尴尬地扶了扶自己的头盔。

  “殿下,咱们这一战,打的没有意义啊。”李绩叹了一口气,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一旦他们进入焉耆镇,很可能就难以脱身了。

  “怎么会没有意义?”李宽闻言诧异地看向李绩:“我说李公,你不会还没看出来吧?”

  “啊?看出来什么?”李绩闻言一阵错愕。

  “我举个例子啊,”李宽拿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姜盛和苏定方:“假设他俩准备干仗,双方都已经蓄势待发,这个时候,苏定方先上去给了姜盛两拳,打完就跑,如果您是姜盛,挨了两拳您追不追?”

  “不追。”李绩回答的斩钉截铁:“老夫怎知他在逃跑的路上有没有留下帮手埋伏?”

  “唉!就是这个道理!”楚王闻言笑道。

  “……”李绩忽然觉得,自己又被这小子给骗了:“殿下您的意思是,咱们狠狠地照着这帮蛮夷脸上来上两拳,然后趁对方对是否追击我等犹豫不决的当口,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高昌城,接着大军一路向东,前往金山祭天?”

  “本王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楚王殿下已经将《孙子兵法》着实忘得就剩个书名了,但这不影响他理解其中的精髓:打仗嘛,虚实相接,随机应变才是正理呀。

首节上一节115/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