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105节

第242章 一个烤馕和招贤纳谏

  赶路的日子总是无聊的,楚王殿下自打跟李绩隐晦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后,后者就陷入了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中。

  这也不能怪李绩,实在是按照以往的经验但凡楚王越说越兴奋,或者作保证时一本正经,那么这就代表着事情会朝着大家最不希望的方向开始发展:楚王殿下,又打算“兵出奇谋”了……

  六日之后,商队平安无事的抵达了龟兹城。

  只不过在入城时,却发生了一段不大不小的插曲。

  那守城士卒在收取城门税的时候,在见到李宽等人的时候,脸色明显不大好看,甚至故意用手中的武器去戳驮货的骆驼,口上骂骂咧咧,声称“唐人不得入内。”

  哪怕李绩的亲卫得到示意,将一包银钱塞到对方手里,并用蹩脚的高句丽语言跟对方解释他们是来自高句丽的行商,可对方却依旧是一副趾高气扬的傲慢态度。

  最终,在李绩拿出双倍的城门税后,他们这一行人才得以安然入城。

  “看来西域这片土地,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啊,军队不能到达这里的国家,其国人在这里,似乎连腰杆子都直不起来。”进入龟兹城后,李宽开始打量城内的店铺,最终找了一家看起来不错的客栈,将商队的货物和人员安置下来后,他又和李绩挑了一家生意红火的食肆,两人刚一坐下,李宽便发出了这番感慨。

  “殿下,您真要……”李绩直到现在依旧心心念念的,就是楚王到底是不是又要打算跟上次活捉颉利那般,来一个不光是敌人,就连自己人都害怕的“出其不意”,可是这一回,千泉城里可没那个叫唐俭的倒霉蛋了。

  "什么真要假要,见机行事呗。"李宽一边说着,一边跟店里的伙计招了招手,示意对方将炙羊肉送来,在伙计离开后,楚王殿下这才看了李绩一眼:“李公,本王今日也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孙子兵法,本王看过,但是本王看过之后,转眼其实便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故而本王打仗,就一个字,快!做决定快人一步,下狠手快人一步,风紧扯呼,也是快人一步。

  当初不管是在朔方城外,还是大破定襄城时,包括回来夜袭沙钵罗,本王几乎都是临场作下的决定在本王看来,战场之上,所谓的天赐良机,就是迎面而来,眨眼又错过的微妙时刻,你抓得住,打得赢,那这就是一种战争天赋,可能本王就具备这样的天赋吧。”李宽说完,自顾自的抓起一块羊肉,塞入了嘴里,一通大嚼后,直呼好吃,然后他又朝伙计招了招手,指了指隔壁桌上的烤馕,然后伸出了三根手指。

  “……”李绩看着眼前的楚王殿下,饶是他身经百战,见惯了腥风血雨,还是被眼前少年的一番真心话给震撼到不能自己,良久,等楚王拿起烤馕,掰开之后往里塞肉的时候,李绩不由再次问道:“可是楚王殿下,您这么拼命,又是为了什么呢?”

  造反?

  呵……李绩回想起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说句良心话楚王殿下真回长安造反,活下来的概率都比这一路的四处征伐高得多。

  “本王要说为了大唐百姓你可能觉得太笼统,事实上本王是为了他们,为了他们不再受异族欺凌,为了他们即使只是升斗小民,外邦之人也不敢轻易折辱。

  当然,除此之外,本王也是为了我的皇祖父了却从前心病,为了让我爹那个昏君能混上一个‘天可汗’的尊号,还为了让我的兄弟们知道,只要有我这个二哥在,他们这辈子完全可以安心当自己的逍遥王,至于我大哥,我得让他坐在这太子位置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还有我的娘亲,我要她以我为荣,而我的姊妹们,我先前也说过:我要让她们明白:大唐,不需要靠女儿家和亲来换取和平。

  最后”李宽说到这里,神情变得格外肃穆:“我要九泉之下的皇祖母知道,她亲手养大的宽儿,从来就不曾辜负她的期望,本王这一生,不光要活得肆意张扬,经年不负好时光,我更要让所有人知道,太穆皇后亲自养育的孙儿,在那战场之上,是何等的骁勇远比她的几个混账儿子英雄豪杰得多,且距离我那最最骁勇,巾帼不让须眉的姑姑,也就只有一线之差而已。”

  “殿下……”李绩眨了眨眼睛,他的语气里带着些许酸涩,但很快又被他暗中收敛,只见他突然干笑道:“老夫是真没想到,您的想法竟是如此的……如此的……简单……”

  “这人呐,心思太活泛,活得就累。”李宽将一个塞满了肉的烤馕递到了李绩面前:“李绩,其实本王知道你是一个顶聪明的人,而顶聪明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考虑成败,而是计较得失,但是本王希望你这次跟着本王去千泉城耀武耀威,能够想法简单些咱们此行,就是效仿冠军侯当年,将西突厥和西域三十六国的高层给一锅端,端不掉也得狠踹一脚,踹得让他们趴在地上直不起腰,踹得让他们以后见着咱大唐的旗帜就感觉到疼!

  好了,正事说完了,这肉馕你要不要尝尝?本王按照咱们关中肉夹馍的做法给弄的,你要不要试试?”

  李绩缓缓接过烤馕,大口咬下,一阵咀嚼吞咽后,他点点头:“味道确实不错。”

  “呐,吃了本王亲手塞的馕,这往后,你可就是本王的人了。”楚王殿下依旧是那个楚王,只见他双手托举脸颊两侧,笑嘻嘻地看着默不作声的李绩,大言不惭道。

  不得不说,楚王殿下这招贤纳谏的本事永远是那么的简单粗暴且粗糙。

  “唯!”李绩笑了笑,随即又咬了一口馕,好似那涉世不深的良家女子,三言两语间就将真心托付。

  “哈……哈?!”楚王殿下这下是真的被整不会了,他有些呐呐无言地看着慢悠悠开始品鉴异域美食的李绩,口中喃喃道:“难道说……本王还是个厨艺方面的小天才?你李绩堂堂将帅之才,就被本王一个肉馕给收买了?这事儿要是传回长安……我家那个昏君,怕是要气得原地打转哦……”

第243章 抵达千泉城

  李宽并没有在龟兹城过多停留,甚至他都没去见隐居于此的义成公主。

  他和李绩仅仅只是在城中逗留了两日,便重新跟着大部队出发,结伴前往千泉城。

  而这一回,光是赶路,就得花上一个多月。

  楚王殿下不知道的是,在他即将抵达千泉城的时候,李二陛下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笑得比哭还难看的原高昌国王,今大唐外臣鞠文泰和他的儿子智盛,以及对方呈到自己手中,那接连三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玺印……

  李二陛下现在脑瓜子都是嗡嗡的……

  “你说……”好半天,他才回过神来对文泰道:“朕那逆子,让你前往长安受封?”

  “陛下……”文泰一听李二陛下说这话,当即就跪倒在地,哭丧着脸道:“您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啊?!”

  虽然这话本来就不是李二陛下说的,可是,那楚王殿下是您儿子吧?

  这家信……呸……圣旨……呸!在途中了解了那八字玺印真正含义的文泰,现在也不好说李二陛下手里是什么玩意儿了……

  “……”而李二陛下思念儿子的心,在文泰说出这番话之后,也达到了顶峰。

  小兔崽子……朕等你回长安……等你回长安!

  -------------------------------------

  “李绩,你有没有觉得背后一阵凉飕飕的?”当李宽即将抵达千泉城时,没来由的,他的身上突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这让他一时之间倍感不安。

  怎么回事?本王这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给盯上了吗?

  “楚王殿下,老夫感觉一切都好啊。”李绩有些诧异地回头望向李宽:“您可是身体有什么不适?”

  “没事,可能是错觉吧。”李宽闻言摇了摇头。

  他身边的李绩则是将目光望向不远处的千泉城:“长途跋涉近两个月,咱们总算是到了啊……”

  “是啊,咱们大展身手的机会,终于是来了啊……”李宽闻言也点头道。

  “……“听到这话的李绩默默扭头看了李宽一眼:他很想知道,楚王殿下还要如何大展身手,才算对得起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但让李宽李绩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刚进城找了家客栈准备住宿,就被人找上了门。

  “楚王殿下,李兄,别来无恙。”当窦师纶一脸笑呵呵地出现在两人面前时,着实是吓了某人一大跳。

  “窦叔?你怎么在这里?”李宽看着一身胡商打扮的窦师纶,他的脑袋上此时写满了大大的问号。

  “楚王殿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随我来。”窦师纶说着,又看了李绩一眼:“李公,非是我不愿让您知晓其中隐秘,只是此事牵涉甚大,您还是……”

  “我明白,”李绩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点头道:“窦公还请放心,您出现在这里的事情,老夫定当守口如瓶。”

  “感激不尽。”窦师纶闻言笑了笑,随后便向李宽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哎呀……窦叔……李绩如今可是本王的良臣……”李宽现在还真不觉得有什么必要背着人家李绩的。

  “楚王殿下,此事牵涉甚大。”窦师纶还是那句话,见李宽不打算买账,他又道:“将李公牵扯进来,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

  窦师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宽也只得点头应道:“那好吧……李公,那我去去就回,你……”

  “楚王殿下还请放心,老夫就在此处安心等候。”李绩忽然觉得这些天里跟着楚王受的罪,如今想来似乎也没那么让人觉得不值得。

  “我的意思是,看好本王的货物,可不许贪污。”

  “……”李绩抿了抿嘴,楚王这人……真他娘的……一言难尽!

  -------------------------------------

  和李绩开过玩笑之后,楚王殿下便跟着窦师纶骑上骆驼,来到了城内一处偏僻的民居外,随后两人下了骆驼,在一个黑纱蒙面的老人的带领下,进入了一间小院内。

  “楚王殿下,”站在院中目送老人离开的窦师纶忽然道:“老夫人临终前留给您的那支金钗,如今还在吗?”

  “在的。”李宽闻言点点头,随后从怀中取出那枚金钗:“喏,在这里。”

  “殿下收好,一会儿有大用。”窦师纶见到这枚金钗后,只是轻轻点了点头,随后便主动领着李宽来到葡萄架下纳凉。

  “窦叔儿,咱们这是要等谁来啊?”眼下这副情形,李宽算是看出来了:敢情祖母在这也有人啊?

  “殿下,安心等待,等见过了那人,回头老夫再与您细说。”窦师纶说完这些,便开始闭目养神。

  不多时,一阵沉闷的脚步声传来,随后,李宽就听见门口有一个洪亮声音传来:“窦师纶,你最好没有骗我,家主大人真的来到此地了?奇怪,大唐皇帝不是让李世民当上了么?怎么还……家主!”

  李宽都还没看清来人的样子,就见对方那如山岳一般的身影猛地跪倒在地,那人低头对李宽恭敬行礼道:“窦氏家臣,宇文擎,见过家主!”

  “啊?!”看着眼前之人,李宽觉得自己脑子都有些不好使了,但他还是习惯性的说道:“这位壮士,快快请起……”

  “谢家主!”宇文擎的声音里带着丝丝哽咽。

  “窦叔儿……这怎么个情况啊这……”李宽直到此刻才算彻底看清那宇文擎的模样:九尺巨汉,黑发碧眼,虽是一身胡人打扮,但观其容貌,鼻梁格外挺拔,瞧着不似汉人。

  “当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临终以前,曾经将一支天子亲军交给了老夫人,他的本意是希望老夫人在他死后,依然能够得到他的庇护,可没想到宇文邕一死,其子宇文即位后不久,便不思进取,暴虐无道,荒淫不堪,老夫人见之不忍,几次进宫苦心劝告,皆被这位表哥给挡了回去,后来宇文禅位其长子宇文阐,次年病逝,继位的宇文阐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被外公杨坚给夺去了皇位……”

第244章 祖母……祖母!

  窦师纶说的,都是一些老黄历,李宽听了半天,也不觉得多新奇。

  “那这位宇文擎是……”李宽现在基本上已经猜到了对方的来历。

  “宇文擎的祖父,便是北周武帝留给老夫人的那支亲卫的统领刘艋,其人颇为骁勇,因为在跟随北周武帝讨伐北齐时,数次护卫有功,被北周武帝赐姓宇文。”窦师纶的声音不大,但是却充满了对那位宇文艋的赞赏:“宇文艋将军的忠勇,可称世上无双!”

  “我祖父已经故去多年,现在说这些做什么。”听闻有人夸赞自家祖父,宇文擎也只是洒脱一笑,只是眼中那一闪即逝的哀伤,瞒不过旁人的眼睛。

  “皇祖母将那支亲卫,放在了西域?为啥?”李宽记得没错的话,当时皇祖母好像都还没出阁,为何那时她便有如此远见?

  这听着也……着实有些吓人了啊……

  “当时宇文那个混账王八蛋,杀害了自己的王叔宇文宪,后又更是寻到机会,将我不肯交出兵权的祖父下了死狱,是老夫人想尽办法救出了我的祖父之后,便想办法让他带着亲卫逃离。

  恰逢其会,当时宇文宪被宇文诛杀,为了保住宇文宪的血脉不断绝,老夫人便让我祖父率领那支千余人的亲卫将宇文宪刚出世的小儿子也带出了长安,接着我们便北上再西行,算是一路颠沛流离,最终来到了这里。

  而老夫人为了安众人之心,更是暗中将我们的家眷通过商队护送至此,后又出资出力,派了不少家臣来此,帮着我们再次安定了下来。可惜的是,宇文宪的幼子,在十岁那年病死,老夫人花费如此之大的代价,终究是没能保住宇文宪的最后一丝血脉。”宇文擎说到这里,神色有些唏嘘。

  “后来,”窦师纶见他神情萧瑟,便主动接过了话茬,为李宽解释道:“老夫人并没有忘记这些人,此后每一年,都是中原的商队来到这里,以走商的名义,给与他们大量的银钱和物资,为的就是帮他们持续站稳脚跟,获得生存下去的权利。

  直到殿下您出世,在平阳昭公主……身故以后,老夫人才决心加大力度发展西域的势力,为的是将来如有一日,您若陷入纷争,留守长安城的家臣会想办法将您救出,而这里,便是您其中一个安身之所……”

  轰!

  李宽忽然觉得脑子里面有一道白光划过。

  难怪……难怪……

  难怪在姑姑去世以后,颓唐许久的皇祖母在某一日见自己在她跟前玩耍,忽然上前一把抱住自己,口中不停的唤着:“宽儿……宽儿……我的宽儿……”

  自那以后,祖母便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重新变得精神焕发起来。

  除了偶尔依旧会在花园中发呆以外,剩下的时间,只要见到自己,她常常会用一种宠溺的目光看着自己。

  而自己,那时候似乎总爱借此机会,跟祖母讨要玩具或者零嘴,祖母则是无有不应。

  只是当时李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祖母重新振作以后,陪伴自己的时间却少了许多。

  原来……从那时起,祖母就开始为自己的将来作打算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注1)

  “祖母……”李宽没发觉自己的声音已经变得沙哑:“祖母不是病死的,她是累死的……她是累死的!对不对?!”

  李宽一边说着,一边狠狠地瞪向窦师纶:“武德六年,我姑姑病逝……隔了一年,我祖母就走了……她不是病死的,她是累死的!她是因为我这个心安理得享受了她所有疼爱,所有庇护,却直到今时今日才明白其中真相的混账孙儿,活生生的把自己给累死的!”

  李宽一直都觉得祖母逝去多年,自己自强自立已久,时至今日,九泉之下的皇祖母见此情形,一定会感到很安心。

  可他哪里知道……哪里知道……原来……原来祖母早就将所有最糟糕的结果计算在内,她的所有布局,都是为了让自己这个孙儿能够在最黑暗的动乱中活下来。

  “楚王殿下……”窦师纶闻言轻轻一叹,他强忍心中酸涩,用一种好似梦呓一般的声调低声道:“老夫人当初的布局,可不仅仅只有眼前这些啊……”

  “家主,”宇文擎见李宽此时已经泪流满面,他也不禁红了眼眶,对于窦氏,他向来尊敬无比:“老夫人可能也想不到,您能有今日之气象如今整个西北,从戈壁到草原,从吐蕃到高句丽,所有的番邦君主都在您的铁蹄之下战战兢兢,人们口口相传您的英勇和强大,这些,足以回报老夫人对您的疼爱了。”

  “可我祖母要的……不是我万夫莫敌,不是我功彪史册,不是我……不是我……”李宽说到最后,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他垂头低声哭泣道:“她只是要我这一生平平安安而已啊……你说……我拿什么回报祖母……拿什么回报……”

  在这一刻,李宽彻底卸下来所有防备,泪水打湿他的眼眶,一片朦胧之中,他好似又见到了那个在陇右老宅,抱着自己看星星讲故事的慈祥老人,天晓得,天晓得他有多么愿意付出自己今朝拥有的一切只为回到过去,祖母走后,他便觉在这世上失去了依靠,可事实上,祖母虽已故去,可她对自己的爱,却化身成为世人眼中那一张张强大的底牌,一直隐秘地守护着他的一切。

  “祖母……祖母……呜呜……”此刻的李宽,不再是那个让东突厥闻风丧胆的恶魔之王,不再是让西域三十六国国主寝食难安的王师统帅,他现在只是一个在多年之后明白了当年真相,故而愈加思念祖母的孩子而已。

  “楚王殿下……”窦师纶忽然沉声道:“您既然记得老夫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您平平安安过完一生,可如今您是否已经忘了自己身处何地?这里是千泉城,西突厥的汗庭!眼下我们身边危机四伏,您难道还只顾眼前自己伤心,不去思考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局面吗?”

  窦师纶在说完这番话后,便沉默了下来。

  他在等待李宽自己平复情绪。

首节上一节105/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