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77节

  这一天,特使荀风尘仆仆带来的喜讯后,苏曜却是哭笑不得。

  自己本来想给朝廷省钱,让他们集中精力在内政上,没想到最后这皇帝老婆居然自作主张给他增兵来了。

  荀则笑呵呵回说:

  “这都是陛下的一片心意,特意嘱咐臣等务必确保西域军需充足。这三万边军业已开上路,预计下月便可抵达。”

  “至于花费一事,殿下更是无需担忧。”

  “您这一仗打开来以后,朝野之间一片沸腾,西域开发公司股价暴涨,续多百姓都纷纷要求增发股票,以享殿下西征红利。”

  “哈哈,原来如此。”苏曜大笑。

  没错。

  战场上的缴获非常丰富,战场下洛阳交易所中的收获更是被无限放大。

  有了之前增发股票的甜头,朝廷趁机顺应民心,再次增发股票。

  这一次,早早就派人驻守在洛阳的各地世家们也纷纷出手申购,来自全国的资金钱粮不断的向洛阳城中涌入,给这座千年古都带来了充沛的活力。

  朝廷资金之充裕,甚至都开始大兴土木,首先破土动工的就是洛阳城池及南北两宫的扩建工程了。

  后方带来的消息让苏曜又欣喜又振奋。

  虽然万年这次给他增兵让他多少感到有些多余,但在自己离开后,后方大本营中发挥出的主观能动性依然让他感到高兴。

  这正是他希望见到的事情。

  自己带来的改变,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帝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起来。

  最后,苏曜千言万语化作一句:

  “陛下,奇观误国啊!”

第974章 京师大扩建,苏曜再出征(合章)

  奇观误国?

  在理解苏曜的话语后,本来浑身放松,一脸笑呵呵的荀突然间肃然起敬,回说解释道:

  “殿下所虑极是,不过如今朝廷扩建京师和宫室却也并非只为奢靡享乐。”

  荀正色道:“自天下平定以来,四方来朝之使络绎不绝。旧时宫室已显狭小,难以彰显我大汉威仪。尤其是殿下西征,组建西域开发公司后,天下商贾云集京师,坊市拥挤,扩建城池实乃势在必行。”

  这倒也确实。

  东汉洛阳城乃是在周秦故城基础上营建而成,但汉明帝为了彰显东汉政权的正统性,有意在都城的营建过程中“象天设都“,置两宫一市,皇宫规模并不算小。

  但是,洛阳城池本身的规模却不大,仅占地10平方公里,远不如西汉长安的36平方公里面积。

  这一点,在东汉定都初期百废待兴的时候自然是绝对够用,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到了中后期洛阳城中已无平民百姓可以安居,城墙外密密麻麻的全是“违章”建筑。

  因此,在历史上,魏国后来就对洛阳城进行了一次扩建,一口气扩增十倍,达到了约100平方公里的面积,甚至超过了隋唐长安城的占地。

  如今,洛阳城由于苏曜的活跃不但没有毁于战火不说,甚至还因天下太平和其种种政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

  再加上苏曜新政后,增设的各部衙署和诸多官办作坊、学堂等等,城池中早就已无可用之地,扩建洛阳城的需求自然也就更加迫切了。

  “尤其是殿下此次大胜,十余位西域国王将入京朝贡,并且遣子为质。这些属国人员的安顿也就成了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故而,朝廷准备专门设立一个“四方馆“,用于安置各国使节和质子。“荀继续解释道,“此外,陛下还计划在扩建后的洛阳城西市附近,设立一个'万国商馆',专门供西域及海外商贾贸易居住。“

  “如此说来,扩建倒也有理”苏曜听得微微点头。

  其实,他本来也就是随口一句,对于后方洛阳城的扩建自己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见,倒不如说,他其实也早有这个打算。

  只不过一想到各种拆迁的麻烦,还有工程的耗时,这件事的优先级实在也排不到其他事情的前面。

  倒没想到,自己走了以后,万年她们倒有魄力自己先干起来了。

  不过嘛,这其实也是苏曜自己还在后世的思维里没走进来,对如今皇权力量的认识不到位。

  确实,秦汉时皇帝的集权能力远不如后世明清,但是其皇权神圣性却远远过之。

  像什么后世大宋拆迁难皇帝只能蜗居一隅的事情在如今秦汉皇帝看来简直就是你也配称皇帝?

  尤其是苏曜和万年这对组合,一个战功赫赫,天下莫敢不服,一个宽仁爱民,百姓们们对朝廷政策是鼎力支持。

  因此,洛阳扩建一事非常顺利。

  “而且,”荀继续说:“陛下还已经下诏,扩建工程所需钱粮皆取自西域开发公司之利,不动国库分毫。且征发民夫皆给足工钱,不误农时,绝无强征之事。”

  说着,荀就拿出了扩建洛阳城的规划交给苏曜查看。

  这一下,苏曜也来了兴趣。

  当即两人就对城池规划展开了热烈讨论。

  苏曜展开规划图,眼前顿时一亮。

  只见图纸上洛阳新城呈规整的方形,以原有城池为核心向外扩展,东西南北各增设八座城门,形成“八达通衢“之势,占地面积也一口气扩充了五倍,达到50平方公里的占地,洛阳城的城墙也正式跨过洛河,成为一座跨河大城。

  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北角专门划出的“万国区“,规划了使馆、商馆、胡寺等建筑,俨然一副国际大都会的雏形。

  “有意思.“苏曜手指轻点图纸,“这万国区的设计,可是参考了长安城的胡人街?“

  荀含笑点头:“殿下明鉴。不过比之过去长安要更为完善,此处不仅设有商馆,还规划了学堂、医馆,甚至“他压低声音,“陛下有意在此设立'异域风情馆',供各国艺人表演歌舞杂技。“

  苏曜闻言挑眉,万年这丫头倒是把他在之前搞的那套娱乐产业学了个十足十。正想调侃几句,忽见图纸边缘标注着一行小字:“西域开发公司承建“。

  “这“苏曜指着那行字,哭笑不得,“公司还接工程了?“

  荀忍俊不禁:“殿下有所不知,自从您西征后,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不仅经营丝绸、瓷器贸易,还涉足建筑、运输,甚至“

  说着,荀从袖中取出一份简报:“公司最近还成立了一个'西域安保行',说专为商队提供护卫。“

  苏曜接过简报,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列着公司各项业务: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到新兴的驿站建设、道路维护,甚至还有“异域人才引进“这样的项目。最离谱的是最后一条:“代写家书,每封十钱“。

  “好家伙“苏曜扶额,“这是要把西域开发成集团公司啊。“

  荀正色道:“殿下开创的这套公司制度确实妙用无穷。如今朝廷用兵西域,军费大半出自公司利润。更妙的是.“他眼中闪过精光,“通过股票集资,既不动摇国库根本,又能让民间财富为我所用。“

  苏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真是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他原本只是想用公司形式解决远征军费,没想到万年和朝臣们举一反三,把这套现代企业制度玩出了新高度。看来等他回去,洛阳城怕是要大变样了.

  苏曜听得心潮澎湃,自己那好胜心也随之上来,于是对于洛阳城的规划建设也紧接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那便是号称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巅峰的隋唐洛阳城样板!

  苏曜铺开一张白纸,提笔勾勒出记忆中隋唐洛阳城的轮廓:“既然要扩建,不如一步到位。我建议采用'三城制'布局宫城、皇城、外郭城层层相套。“

  他的笔尖在纸上飞舞:“宫城位于西北高地,象征'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皇城环绕宫城,设三省六部等衙署。外郭城则划分一百零九坊,每坊以十字街分割,设坊墙、坊门,在必要时可进行封闭管理。“

  荀看得目不转睛:“这这格局比过去长安城还要规整啊!“

  “不仅如此。“苏曜又在图纸上画出几条粗线,“主干道宽度不得少于四十步,两侧设排水明沟。坊间道路也要保证十步宽度,确保消防车马通行无阻。“

  他特别在城北划出一片区域:“此处设含嘉仓城,储备天下粮赋。另在城南洛水畔设三大市北市经营日常百货,南市专营奢侈品,西市则为胡商贸易区。“

  荀突然指着图纸一处:“殿下在此处标注的'天街'是何用意?“

  苏曜嘴角微扬:“从皇城正门到外郭城定鼎门,修一条百步宽的御道。两侧栽种牡丹、石榴和樱花等,春来花开时,可命百官策马游街,与民同乐。“

  “妙极!“荀击掌赞叹,“不过.“他指着图纸东北角,“此处预留的大片空地是?“

  “太学与国子监。“苏曜解释说,“之前太学新设的算学、律法、工学和医学等学科就已经因为占地问题把部分学馆放到了城外,这次既然要建,那我就要在此建上一座占地千亩的学宫!”

  紧接着苏曜眼中精光一闪:

  “未来我要让这里成为全天下的学术中心!”

  荀听着就深吸一口气。

  在苏曜的规划中,这新洛阳城的规模恐将超过二十万亩的占地。

  其北抵邙山脚下,南跨伊洛两河,西接涧水,东至七里涧,规模之大,远超历代都城,如今的洛阳城在其面前不过撮饵罢了,整个旧城都将变成皇城。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份蓝图上,苏曜还设计了几个超高建筑,乃至一份具体规划了供水系统引谷水入城,在城中开凿数条人工河道,既解决供水问题,又可作运输之用。

  “殿下此议.”荀声音微颤,“恐需动用百万民夫,耗资亿万啊!”

  苏曜哈哈大笑:“你们不是已经让西域开发公司来承建了嘛?那就正好。“

  说着,苏曜又指着这份简易的图纸解释:

  “咱们这套工程可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先扩建外郭城和主要衙署,第二期再把如今洛阳城中的民用功能有序迁徙。”

  “至于工程款项,你们不是已经让西域开发公司承建了吗?城郭和官府建筑就交给他们,不够的话就发“建设债券”,以未来收入作保。”

  “至于内城中的工程咱们还可以再引入其他资本,采用'开发权招标'。让各世家商贾竞标某坊的开发权,建成后给他们一定年份的税收权归开发者所有。”

  “这”

  荀听得一愣一愣的,咽了口口水说:

  “殿下此策,实在是前所未闻啊!”荀惊叹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仔细端详着苏曜绘制的图纸,手指轻轻描摹着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如此一来,不仅朝廷省去了大笔开支,还能让民间资本为我所用,实在是妙计!”

  “只不过大量引入民间人士参与朝廷工程,若是他们偷工减料.”

  “文若无须担心。”苏曜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对于这些工程,自然要由工部监督,设‘工程监督司’,由朝廷主导,民间也可派人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每完成一个阶段,就公开账目,让所有人都能看到钱花在了哪里。”

  荀连连点头:“殿下深谋远虑,如此一来,既能防止贪腐,又能取信于民。只是……”

  他略一迟疑:“如此庞大的工程,恐怕将动用百万民夫,耗时数年才能完成。”

  “光靠民间资本是否足够?而且漫长的工期又是否出现什么变故?大批调动民力也恐将耽误农时”

  这确实。

  之前朝廷的扩建计划已经算是不小,但即便如此也需动员十数万民夫。

  而如今这个规划,一看就是百万以上的民力,虽然苏曜通过分包,但恐怕也很难全部都分包出去。

  要知道,当年朱元璋修南京,其28万民工修了整整28年才完成竣工,以如今大汉的建筑工艺,耗时只会更长,故而必须靠动员更多的人去赶工期。

  不过对此苏曜也早有准备。

  接着,他就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两套方子,分别是.

  “水泥和混凝土???”

  荀疑惑地接过这两份方子,只见上面详细记载着一种名为“水泥“的粉末制作方法,以及用水泥、砂石混合而成的“混凝土“配方。

  “殿下,这是“

  苏曜神秘一笑:“此乃筑城神器。只需将石灰石与黏土煅烧研磨,加入适量石膏,便可制成水泥。再按此比例与砂石混合,可筑成坚如磐石的城墙,其坚固耐久,远胜夯土。“

  “竟有此等神物?!”荀震惊不已,“若真能制成,筑城效率将提升数倍!”

  “正是。”苏曜点头,“我已命人在西域试验配方,待成功后便送回洛阳。届时城墙、宫室皆可用此物快速建造。”

  此物本来是苏曜准备用来在西域修路使用的,如今拿来筑城提高效率倒也是物尽其用。

  说着,他又取出一卷图纸:“这是新式脚手架和滑轮组的制作方法,配合水泥使用,可大大提高工程效率。“

  荀如获至宝,激动得手指微微发抖:“殿下真乃神人也!有此神器,洛阳扩建之事,事半功倍啊!“

  “还有呢,”苏曜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这次工程,正好可以把洛阳那些工学院的学生们都动员起来,理论结合实践,争取培养一批优秀的工程人才,为日后大规模的发展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最后,动员民力上嘛”

首节上一节877/9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