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77节

  他口中喃喃自语,两个守卫将其夹带着,送入了一个马车厢内。

  轮子碾压在积雪上的声音吱呀作响,行了一会便变成了青石板路。

  不知道行到了何地,周围的喧闹声渐渐止歇。

  熏香的味道传入鼻中,脚下的凉意给了他寒冷的感觉。

  “莫非是秦皇?”

  肩膀被人推搡了一下,“前行!”

  这条路似乎有些漫长。

  “前方石阶,抬脚!”

  沧海君默默数着台阶的层数。

  三百六十一阶。

  双脚不再是石板,而是柔软的暖垫,周围的温度也在升高,似乎在融化自己就要冻僵的身躯。

  眼睛上的黑布被取掉,一瞬间的光亮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目光尽头,一人身着常服,正侧坐看什么东西。

  这人长出一口气,将手中之物放下。

  “沧海君?”

  “吾名沧海。”

  秦始皇看着远处的老者,微微叹息。

  “荆轲之事虽已过八载,朕现在思来也是心有余悸。”

  沧海君微微皱眉。

  “荆轲一人之勇,携六国之怨,仍未将你刺于匕下,实在可惜。”

  他声音嘶哑,尽量让自己保持字句的连贯,这算是对对面之人的尊重。

  秦始皇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沧海君的说法。

  “荆轲,是个勇士。一个前一刻还侃侃而谈的人,竟能在瞬间发力行刺杀之事,其机变胆识让人敬佩。确实是可惜了!”

  沧海君讥笑了一下,并未说话。

  秦始皇缓步走下坐席。

  “知道朕为何见你吗?”

  沧海君淡淡开口:“还能为何,嘲笑我等谋划是一场空欢?”

  秦始皇摇了摇头。

  “就算荆轲真的杀了朕,秦国灭燕也只在旦夕。丹以一时私怨,为一己之愤,行刺杀之事,无论成功与否,都是败局。”

  “如今说这些,又有何意义?”

  秦始皇笑了笑,“朕已过不惑之年,多少有些怀念往事。

  多少年过来,风风雨雨。时不时会忆起过往。

  有些想念故人,但他们都死了,或直接,或间接的死在朕之手。

  如今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勉强算是故人的人,朕想见见。”

  沧海君脸上讥笑不变,“如今相见,实在无甚好谈!”

  “朕知道当年荆轲来秦时曾等过一人,那人是谁?”

  沧海君摇了摇头,笑出了声。

  “哈哈哈!你在害怕!”

  秦始皇只是静静看着他,“朕知道,有人去了你那里,并且带回了一人。”

  沧海君脸上的讥笑之色不变,“我不知你在说什么。”

  “朕还知道那人张氏,名良。”

  秦始皇在沧海君身前五步止住了身形,面色淡然的看着这位曾为燕国谋划的幕后之人。

  他那张老脸瞬间的变化让秦始皇捕捉到了,“你很好奇,为何朕会知道此事。

  是不是觉得朕能一统六国只是残暴而已?

  朕不配残暴二字,那是大秦的军队带给你们感觉。”

  沧海君脸色涨红,嘶吼着向秦始皇冲来。

  侍立一旁的蒙毅身形一动,挡在了始皇帝面前,抬起一脚,就将临身的沧海君踹飞。

  “咳咳…”

  秦始皇只是看了此人一眼,便摆了摆手。

  “带下去吧,别让他死了,等捉住那张良,让他们在牢中相聚。”

  沧海君被两个守卫夹着,仍在死力挣扎。

  “赵政!尔死之后秦必亡!”

  “秦必亡!”

  声音渐渐远去,秦始皇摇了摇头。

  “阶下之囚,污了陛下耳目!”

  蒙毅脸上犹有怒气,对于这个所谓的沧海君,实在是没有丝毫的好感。

  “算是了却一件往事,可惜,他仍没有说出当年荆轲所等之人。”

  蒙毅皱眉,“陛下所虑,是那张良带走的人?”

  秦始皇点了点头,“后世所载,并无此人姓名,只知其力大,朕恐棋差一招。”

  “或可令阳武县令盘查治下,遇到可疑之人,必能擒获!”

  秦始皇皱起眉头,“六国故地,朕实不能信任。”

  蒙毅深以为然,也有些无奈。七国混战多年,大秦所收容之人,早已涵盖天下贵族。

  其中关盘根错节,已无法斩断。

  大秦士卒虽凶猛,但面对这样无形的人情网络,便有些无能为力。

  陛下有斩尽所有六国旧贵族之心,却不能不顾及朝野各个势力的反应。

  昌平君之事未远。

  “陛下可更改路线。”

  秦始皇摇了摇头,“不行!”

  王守阳告诉过他,历史偏差越大,后世记载就会越来越偏离。

  没人能够知道这种偏离会达到什么地步,他只有顺应记载,才能尽量减少某些事情的偏差。

  能够记载于后世史书的事情,都不是小事。

  压力来到了蒙毅身上,作为中车府令,他需要的责任就是负责秦始皇出行的安危。

  始皇帝执意不更改行程,自己这个侍卫头领要操心了。

  “臣请多加守卫,以防万一!”

  秦始皇深深看了他一眼,想到了蒙氏一族的下场,心中多了些怜惜之意。

  赵高指鹿为马,将朝中之人尽数收归门下,这些忠于大秦的人,下场皆都惨淡。

  “尽力安排就是,大秦之路漫长,毅卿尽力便可。”

  “唯!”

第80章 大秦的老将开始凋零

  蒙毅回到家中便找到了蒙恬。

  这位兄长武将出身,但其机智不在他之下。

  要不然现在的手中书写之物也不会被叫做蒙恬笔。

  “陛下之意,就是要将那张良捕获。若是如此,可派疑兵在前,引其出洞。”

  两人对坐,桌案上摆着棋盘,上面黑白棋子错落,两方棋力相当,胜负一时难分。

  蒙毅思索一会,将白子落下,“陛下东出,为的便是威慑六国旧贵,如有疑兵,反而会被人耻笑,不可能采纳此法?”

  蒙恬摇了摇头,苦笑不已,“你既已知陛下心意,应当想到破局之策了。”

  “唯以力破之!”

  蒙毅再下一子,“此次东行,陛下,诸公子,朝中重臣,几乎是半个朝堂,我心绪难安。”

  蒙恬点了点头,“陛下今年诸多举措,已经逼急了一些人,若是有人借着东巡之时行刺杀之事,大好局面恐会重归之前。”

  蒙毅点头,棋局胜势开始朝黑棋偏移,白棋一角之地已成死势。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一法度衡石丈尺,将天下商贾尽数得罪,从此买卖不能缺斤少两,断寸少尺,这就是断人财路!

  车同轨,将喜好阵势的贵族全都得罪,除了天子,没人可以乘坐宽度超过两驾的马车。

  这让平时出入皆都宽车大马的贵族如何接受,没了马车的差距,谁能知道我是贵族!

  书同文字,更是将六国读书人尽数得罪,自己用了多少年的文字,你一句话就给尽数抹去,让我们六国的文人学士的学问如何传扬。

  六国之民,皆都只认本国文字,秦篆写的律令他们可看不懂!

  蒙毅知道这些都是利于统治的举措,也是功在千秋的伟大构想。

  但这个世界从来对第一个开拓者不怎么友好。

  谁都不知道刚刚开辟出来的新路前方,藏着什么猛兽。

  一招不慎,便是直面生死的局面。

  他思索良久,才将白棋放下,“公子将闾已与甘氏联姻,陛下有意让其离开这处旋涡,日后甘氏之势定然会朝东北偏移。”

  “蒙氏一族自大父由齐入秦已历四世国君,你我又得陛下眷顾,无需担心前路。”

  蒙恬明白蒙毅的想法,朝中少了一方势力,其原本的空位定然会被其余氏族瓜分,他不意参与这场盛宴。

  “父亲近日身体有恙,你我皆要跟随陛下东巡,家中无人照料。”

  蒙毅叹了口气,父亲为大秦南征北战多年,身体受损严重,如今年纪渐长,旧疾频发,恐时日无多。

  蒙恬点了点头,眉头皱起,“我会安排好此事,你无需分心,专心安排陛下东巡之事便可。”

  棋盘之上,白棋渐渐挽回败势,以损一角代价,换来胜局。

首节上一节77/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