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243节

  李信顿时理解了这个所谓的“很久很久以前”是多久了。

  能够被记录在石壁上的图画,都是以千百年做基础的。

  “那些人再没有回来过,没人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

  李信盯着地上那简单的图案,对于老者画出的海岸线和自己脑海中的舆图对比了一下,发现相差不大。

  “老族长可知道这海何时结冰,何时海冰最是厚重?”

  老族长指了指太阳。

  这时天上的日光很温暖。

  “太阳升到那个高度时,海冰最坚硬。不过也是风雪最盛的时候,海上的冰会有裂隙,掉进去便回归了大海的怀抱。”

  李信大致能够推测出这老者所说的太阳高度是什么时间。

  大概是二月份左右。

  想来也是如此,海水升温缓慢,降温也是如此。

  如今只是仲夏,仍需在此地待个半年才能执行自己的计划。

  既然有如此长时间的等待时间,倒让李信没了急切的感觉。

  就算着急也没办法,天时不在。

  趁着这段时间,李信打算调查一下周边生活的部落状况。

  顺便看看此地有什么能够为大秦所用。

  这一路沿海而行,已经算是经过了四季,对于海洋和陆地的记录也需要整理一番。

  海狼这一什并没有立即返回,他们需要帮忙建设营地,顺便带回一些有价值的物品。

  白色的熊皮是最好的选择。

  这片荒原的特产不多,毛皮确实是其中一项值得称道的事物。

  除此之外那边有海中的鱼鲜海兽,是可以让中原人开眼的事物。

  其他的便没有可以称道的东西了。

  行走了这么远的路途,李信渐渐意识到中原实在是天赐之地。

  摇了摇头,甩出了远离故土的心绪,他开始专注眼前的事务。

  作为第一个到达此地的大秦队伍,他觉得留下碑石纪念一下。

  然后便找来正在修正条石的海狼。

  这里找不到树木,只能找大型的石头来当作屋顶的横梁。

  听了李信的想法,海狼道:“留个秦字吧。”

  “也行,等营地建好,便找个大点的石头来,立在营地正中。”

  营地建在被风的山坡,呈圆形,下半边埋在地下,上面搭建石块,最上面用条石做梁,屋顶则铺上兽皮防水,最上面是铲的苔草,用来保温。

  建造营地的这段时间李信将带来的物资整理了一下。

  所剩的物资已经不多,留够了自己和帕特,须林三人一月所需后,便将其他的尽数让海狼带回。

  半月有余,一片小小营地便建立了起来。

  四周用石头垒起,如同是一个堡垒一般。

  大门是由浮海边浮木捆绑在一起的栅栏门,海狼特意留了门轴,卡在石头做的门框里。

  正中的小院里正中立着一个不规则的四方条石,上面用小篆刻了一个秦字。

  李信用木炭将其描成了黑色。

  这段时间不断有周围的部族来到这里。

  都想知道传言中来自南方世界的人究竟是何模样。

  到最后营地里已经拿不出可以赠送的物品,海狼便提议支起大陶罐煮些肉食,也算待客之道。

  燃料便是四周的苔草,一大堆的干草才能勉强煮熟一陶罐的肉食。

  这些来访的部族人倒也不在乎什么礼仪,对于能够大吃一顿也很欢喜。

  同时他们来此也带了不少东西。

  除了常见的毛皮,还有珍贵的木材。

  海上常有浮木,被这些人收起,当作打造帐篷的建材。

  这些日常被当作柴禾的东西,被这些困在风雪中的族群当作了最珍贵的物品。

  最让秦士门喜欢的还是那雕刻着图案半人高的海象丫。

  这东西是此地部族人最主要的生产工具。

  他们中的大部分武器,皆都是此物做成。

  让李信意外的是他们还拿来了一块巴掌大小的金块。

  海狼等人看得目瞪口呆。

  问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他们部族的人在荒原里捡到的,觉得新奇就收藏了起来。

  海狼顿时激动了起来,心想着回去路上得好好看着地面。

  李信将这些礼物都收了下来。

  并将其全都封装,当作送给陛下的礼物。

  海狼带着队伍离开了营地。

  年过而立之年的大男人难得动情。

  像个女人似得抱了李信很久。

  八什的秦士见什长如此模样,也都真情流露了。

  弄得李信肩头湿了一片。

  帕特和须林也被熊抱了一顿。

  只不过脸上却带着笑容。

  因为这些人能够将他们的消息带回部族。

  让族中的人安心。

  营地恢复了冷清。

  但李信内心火热。

  他觉得需要自己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些部族人茹毛饮血的生活。

第263章 呼伦贝尔

  夏季的草原是美好且难以适应的。

  新来此地的儒家之人吃不惯这里的饮食,不习惯拿着干牛粪当作燃料去煮肉。

  夏季的蚊虫更多,也让人烦不胜烦。

  但这一切对于自告奋勇来此地的吏员来说都要去勉强适应。

  东胡郡新立,虽有自治之权,但仍有大秦官吏来此协助治理。

  这是必须要做出让步的条件,作为郡守的必勒格只得接受。

  一些保守派仍然认为将东胡纳入大秦的版图是件愚蠢的事情。

  这也是必勒格重新掌握东胡的阻碍,唯有与大秦合作,他这个部落的首领才能坐得稳当。

  纵马在草原上飞驰,他终于又来到了父亲去世时的那个湖边。

  湖面波光粼粼,草长莺飞,美不胜收。

  一个儒士装扮的人随在身侧,共同驻足在此地。

  “老族长便是在此地魂归?”

  “是的。”

  必勒格点了点头,对于身边这人很尊敬。

  此人便是东胡郡兼御史,名唤做李瞻,是大秦廷尉李斯次子。

  “如此景色,也不负老族长戎马一生了。”

  “父亲若知如今草原景象,必然无比欣慰。”

  必勒格看着远处的壮美景象,也是一番感慨。

  他的语言愈发熟练,已经听不出多少口音。

  有了部族首领带头,那些草原贵族们便开始了争相学习。

  没办法,若想在南北贸易中获得优势,必须懂得一些中原雅言。

  “没来草原之时,便听闻此地辽阔壮美,心向往之。不曾想,如今真的来了此地,这一待恐怕便须五年了。”

  李瞻能够当这个东胡郡监御史,全赖李斯的力荐。

  长兄在三川郡任郡守,他自幼便陪在父亲身边,以尽孝道。

  自小弓马娴熟,文武皆备。

  “我见监御史马术娴熟,不比草原人差。”

  “哈哈,在中原时,父亲常在秋日带我等去上蔡狩猎。牵黄逐猎,常有收获,这马术便是由那时练就。

  不过现在有了这马蹬,御马之术简单了许多,怕是人人都可成为骑术高手了!”

  马镫出现后,在草原快速传播。

  先是用绳子,后来便成了木棍,如今更精致的是用木头雕刻,简单的装置,让学习马术的难度大大降低。

  同时那些马背上生活多年的游骑更加如鱼得水,骑射,长杆等诸多战术如春笋般冒出,战斗力直线上升。

  这些改变让草原的治安管理工作变得困难,一些马贼出现,时常劫掠商队。

  去年便已经出现这个问题,甚至有一个百人部落被这些人屠灭。

  这让新上任必勒格威严扫地,发誓要彻底铲除这些马贼。

  几月下来,并未见成效,冬去春来。

  大秦将东胡郡的事情敲定后,便派了些人过来。

  除了吏员,还有诸多儒生。

  这是秦始皇的意思,既然儒家之人以礼为重,那便先让东胡这片土地上的人先学学中原之礼。

  李瞻对于这群马贼看得很清楚,这些人背后肯定有人扶持。

首节上一节243/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