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198节

  说完,他沉吟了一会,便再次开口,“秦皇信神鬼之事,近日又招揽方士进咸阳,可派人再行刺探之事。”

  “那些方士进去就出不来了,再去恐怕也是羊入虎口。”

  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

  “总有松懈的时候。”

  旁边一人出声辩驳。

  老者再次说道:“方士之外,再行鬼神之事,各地奇异之事尽起,老夫不信那些遗老还能坐得住!”

  众人脸色皆都有所缓和,老者去了一趟下邳,回来之后便老神在在,多日不曾理事,如今再次出手,便要这天下流言四起。

  三人言市有虎,君王都会相信。

  那些庶民愚夫,又有多少人能够看清真相。

  有人仍有担忧,“此次殷从入咸阳,带走了大部分财物,咱们的钱粮来源有了不少缺口。”

  “无妨,拉拢一些旧臣便是。他们家底很多,又不想被那秦律的条条框框所束缚,秦皇一直巡查天下,也看出了这一点。

  开商业只是权宜之计,最根本的问题,他不敢触碰。”

  “什么问题?”

  老者冷笑,“一统天下自然威风,可是土地仍在我们手中!若他敢动这些东西,那不用我等出手,天下之人,皆会嗜其血肉。”

  堂中之人都是轻笑,这秦皇胃口很大,想着要把天下土地尽归己手。

  若行分封还好,各地氏族旧臣都是得利之人,大家还是老样子,各过各的日子。

  如今秦之律令悬在半空,郡守之下皆是旧臣,各地情况比之前六国时,差别并不大。

  秦之功勋之臣尚且想着能有分封之日,这些六国移民更是等不了多久。

  老者很清楚的看到了事情的根源,秦始皇在秦国故地施行的那一套,六国之人并不感冒。

  所以各地反叛不断,盗贼横行,因为这块腊肉,他秦始皇还没有分清楚。

  秦内部尚有诸多问题未解决,外部诸邦再兴战事,各地征召黔首民夫,大兴土木建设,国家钱粮皆由秦故土之人承受,相信国库之中存粮已经不多了。

  在这么下去,六国之地未乱,秦故土也将大乱。

  到时四方风雨,这个刚刚搭建起框架的宫殿,怎么阻挡!

  “秦之故地施行新律,黔首无不欢喜。若有朝一日,咱们这里也同样政策,怕是个无解的局面。”

  “秦律制定的再好,也得有人去推行,真以为有了报纸那东西,所有人就得全听他的。好话谁都能讲,真正做到时,哼!他恐怕也活不到那个时候。”

  堂中议论纷纷,坐在床榻上的老者闭目枯坐。

  自从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后,事情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若不是张良行刺的事情发生,他真的以为这位秦皇当真得了神人相助。

  习惯了使用神鬼之术,他对这些事情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

  只要秦始皇还是个凡人,就会有懈怠,就会有破绽。

  先前覆灭六国,如同风卷枯叶,当真是雷霆之势。

  可是治理如此大的国度,他一人的精力当真能够兼顾吗?

  那些没有根脚的吏员也能像他一样,兢兢业业,一心为了他的雄心霸业而辛劳吗?

  老者最懂人心,那是个飘忽不定的东西。

  “联络各郡县令,就是那种六国旧臣的县令,告诉他们,秦皇的政令畅通无阻之日,就是他们的死期,让他们想明白了再做事!”

  老者双眸再次睁开,带着些许寒芒。

  “如此做,会不会让那些人对我们生出厌烦。”

  “他们不会厌烦的,一但从私利中获得了好处,他们会更加的疯狂,咱们只是去帮他们一把!”

  有人笑着出声,对于老者的做法很是赞同。

  “事情做得隐秘些,所留钱粮,让这人暗中培植势力亲信。等到时机成熟之日,四方云集,天下仍旧是他们的天下,而不是一人之天下!”

  “主人放心,这事情我们做得多,自有心得!”

  先前那个沉闷的压抑感一扫而空。

  他们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一次议事,前路似乎更加明朗了一些。

  六国民众自然厌倦了各国之间的战争,他们期盼着秦国统一之后,能够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

  可是一切与他们料想的似乎并不一样。

  繁杂严苛律令让人无法喘息,民风开放的六国民众在肃杀的秦卒面前非常的不适应。

  不断的征调让他们没了安歇的时日,就连一家人都要被拆分。

  这不是六国民众想象中的生活。

  有些人便想着还能回到从前,虽然衣食窘迫,但是自由无束。

  冬日的星空中的星辰格外的明亮,高悬的圆月渐渐西陲,东方的天际已经有了一丝的光亮。

  沉默许久的老者再次开口,“扶苏公子可有消息?”

  原本议论纷纷的厅堂中顿时安静下来。

  “自刺杀之后,其一直随始皇车驾而行,听说此次将闾公子大婚,便是其主持。”

  “这秦公子倒是个性格温和之人,平日喜好儒学,若能行分封…”

  “始终是个秦人,我不信他!”

  扶苏的名声很不错,这是天下之人公认的事实。

  场中谈论之语,在说到他时没了之前的戾气。

  始皇帝死而地分。

  可以是诸国复辟,也可以是二世分封。

  老者起身慢慢踱步到堂上。

  “是时候接触一下这位公子了!”

  “主人,把希望寄托在此人身上有些不智。”

  “总好过坐以待毙!”

  场中再次议论起来,这次老者只是默默倒了杯冷水,缓缓饮下。

第212章 如何分肉

  江水入海之处。

  身着长袍的扶苏脸上有些憔悴之色。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到了这处地方。

  绿色和蓝色的水体不断交融,最后冲向遥远的深蓝。

  “郡守,海风清冷,当心生病。”

  王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扶苏回头,见他看向自己,脸上带着关切神情。

  “哈哈,这都没下雪呢,倒不觉得多冷。”

  没想到王离却笑了起来,连带着几个勘察地势的堪舆师都悄然带着笑意。

  “郡守怕是忘了,历时已过冬末。”

  扶苏当即醒悟过来,这里哪会有雪花呢。

  温暖潮湿才是这里的气候常态。

  “这段时间事情纷杂,我还以为自己身处国都呢!”

  轻轻叹息一句,扶苏的目光看向了西北方,心中暗自说了声抱歉。

  但愿送去的礼物能够让将闾称心。

  “郡守,这次勘察过后,地形便基本确定。回去之后与匠人们绘制好图例,交于少府审核。相信春末咱们就可以开工了。”

  找到一个合适的大港建造之地是个体力活,江河汇流,地势复杂,加之草木繁盛,都是一些渔民小道。

  多日来的查找寻访之中,扶苏对于会稽郡沿海的居民生活也有了很多的了解。

  此地为古时吴国之地,人们日常交流多是吴语。楚国对于他们的治理完全是放任自流,很多人依旧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手段。

  操舟弄潮,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领,很小的孩子便在河海之间畅游。

  当然每年死于水中的人应当不少,所以扶苏巡查一遍之后,便让各沿海县邑统计因水而死的人数。

  禁止这些人下水是不可能的,一些常年以打鱼为生的人几乎常年生活在小舟上。

  简陋的木筏拼接在一起,随波而流。

  居于水中,加上湿润的气候,使得火焰在生活中很少出现。

  他们更喜欢生食鱼鲜,配上点米粥,便是一顿饱饭。

  扶苏问过这些人的来历,都是一些没有土地的黔首。

  为了不被饿死,只能下水讨生活。

  这几年因大秦士卒南下,这样的人在逐渐变多。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扶苏寄希望于港口的建设能够改变这些人的生活。

  他们对河海的熟悉,可以成为最好的领航者,为过往的船只寻找合适的航道。

  同时大秦最新执行的商业律令,也能为这些人提供一些谋生的手段。

  扶苏希望这样的人不要再增加,所以他对会稽郡的土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阻力来自自己的治下。

  从郡邑的属官,到各县属官,以及各乡里的三老、啬夫。

  一句话,这不是您应该关心的事情。

  从一个上位者公子,成为了一地郡守。

  扶苏对这句话是理解的。

  他确实不该关心一县,一乡,一里土地是谁在耕种。

  郡守应该关心的是今年的赋税是否按时缴纳了,劳役是否按时征发。

  这才是上位者应该去做的事情。

  扶苏的越界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

  他意识到了事情的根本所在。

首节上一节198/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