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122节

  刚要开口教训,就听门外呼唤。

  “亭长!县令有请!”

  门外走来一个游徼,见到刘邦正在训儿子,顿时乐了起来。

  这位亭长当真是好福气,不仅娶了个富户女子,这年龄还没他儿子大。

  “何事?”

  刘邦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县令有急事,让你前去商议。”

  此人眼睛中透着精明,刘邦知道可能是要催促自己赶紧办事了。

  两人来到县府,便见大堂之上,淳于越来回踱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县令,泗水亭长到。”

  淳于越立即换上了笑脸,“亭长,可曾醒酒。”

  一股浓郁的酒味扑鼻,淳于越却是丝毫没有介意。

  “清醒着呢!县令莫慌,季已有定策!”

  听闻此言,淳于越焦急的神情缓和了不少。

  今日一早,萧何便上报,有乡民要求耕种之物。

  言语之中颇多玩味,让淳于越很不爽。

  昨日联合刘邦和吕公,今日萧氏便开始发难。

  推脱之后,便立即命人去找刘邦。

  他的承诺已经兑现,也该刘邦出力了。

  “此事好办,此物是谁负责存储,便让他们找谁要就可?”

  淳于越缓了缓心神,“可是我已问过那仓吏,他们将那些东西分给县中大户,皆都劈成柴火,已经付之一炬了!”

  听到此言,刘邦就更不慌了,立即道:“季请令捉拿焚毁朝中耕种要器之人!”

  淳于越眯起了眼睛,“当真要捉拿!”

  刘邦笑了:“县令,既然别人已经登门请战,我们不得不断臂求生!”

  那几个大户可是自己好容易争取的,如今事态紧急,便只能拿他们开刀了。

  “先请这几户主事之人过来,此事或有转圜。”

  刘邦拱手领命。

  萧何家中。

  曹参正拿着抄录而来的报纸,仔细看着上面每一个字。

  “何兄,此书开文章先河,定能以文传世。”

  萧何则是不认同这个说法:“以始皇帝威名,他所做任何事都会流传后世,文章不过小道尔。”

  曹参点头,“看着上面所述,大秦要开商业,何兄可有意入局。”

  “暂且观望,秦不喜商贾,开商业也可能是为了缓和与天下商贾的紧张关系。”

  两人都已读了很多遍那报纸文章,揣摩了很多遍其中的意味,但是每次相聚,都会再拿出来,细细看过。

  “何兄,这天下当真有神人吗?”

  “我也不知……”

  两人默然无语,若这世间真的有神人相助始皇帝,那他们在这沛县苦苦周旋,都会是枉然。

  “昨日刘季那厮订婚宴席,我观此事怕是由县令一手促成。”

  话题转到了沛县之内。

  “其与张耳有旧,魏之旧臣躲在张耳身后,存留不少。”

  萧何不愿动刘邦,这个人的交际很广,而且有种特殊的气质。

  任何人见到他,与其聊上几句,都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赋。

  与其相处,无论何时,都不会感到别扭。

  如果真的有君子之交,萧何觉得与刘邦交朋友就能够体会到。

  他不会强迫你做任何事,只会引导你去做应做的事情,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与人相处的手段。

  不一会,堂外有仆人快步走来。

  在萧何耳边耳语几句。

  曹参见其面上变化,便知道他们下的鱼饵咬钩了。

  果然,等那仆人离去。

  萧何对曹参笑道:“淳于越果然拉拢了刘季,不过刘季并没有尽心,只是让其斩断牵扯,将那件事情推到了那几个投奔淳于氏的大户身上。”

  “这小子倒聪明,还知道留那一线之地。”

  曹参不由得感叹,就算是敌手,刘邦将事情做的也有余地。

  “此法确实解了县令之危啊!”

  萧何踱步走在厅堂之内,良久才道:“暂且罢手,咱们这个县令气度很小,不一定能够容下刘季这个大鹏!”

  几个烧毁农具的人被抓进了牢狱,沛县又安宁了下来。

  就在淳于越感叹一切悠长的时候,两封调令再次打破了沛县稳定下来的格局。

  其中一封来自国都的任职令。

  另一封来自琅琊郡。

  另外还有一封密信,等级很高,淳于越不敢私拆。

  “快!召主吏掾与狱掾前来!”

  淳于越哈哈大笑,这纸调令来的及时啊!

  萧曹两氏一走,沛县便是淳于氏的天下了!

  萧何看着手中的调令,眼中透着不可思议的神色。

  自己知道自己政绩干的不错,能够引起郡守注意是应当的。

  这是国都调令,上有丞相印信,想拒绝都不可能。

  一旁的曹参也在发愣,他的调令虽然是往琅琊去的,可是上面也有丞相印信。

  两人对视一眼,看向了未曾拆封的密信。

第124章 北上,北上!

  三月末的东北依旧寒冷。

  最后一场大雪留下的痕迹依旧在。

  但田地间已有野花,悄然绽放。

  冰冻的土地也开始解冻,变得有些泥泞难行。

  在暖房中呆了半年的老农头走出了布满绿色的玻璃房。

  很舒服的舒展了一下老迈的身躯。

  “难啊!太难了!”

  后边啃着菜叶的李信笑了笑:“就您老这进度,也没见您难在哪里?”

  老农头的专属菜地,平时有重兵把守,要不是看在李信这家伙深得始皇帝看重。

  自己高低不会让他进来!

  一把揪过还剩半片的青菜叶,老农头怒叱:“你小子不是说要好好训练那群秦士吗?为何整日比赛吃喝,九十一个人,粮草消耗,比五百主还多!”

  长胖了一圈的李信叹了一口气,“北上手册上写的,每人必须增肥。您想想,那荒蛮之地,不说人烟稀少,完全就是无人之地,除了我们带的补给,那有吃的。”

  老农头狠狠看了他一眼,又将那菜叶子还了回去。

  李信笑着接过,一口吞下去。

  作为秦士之首,竟然在增肥这件事上被人超了过去,简直就是耻辱。

  “报!前往国都献俘之人已归来!”

  两人听闻此言,脸上表情各异。

  老农头长叹一声,“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李信整理好头上散乱的白发,脸上露出无比期待的表情。

  “老农头!我不会让你等太久!”

  “万事以自身安全为重!”

  老农头看向李信,知道再如何劝说他已经没有用了。

  只得再次叮嘱。

  秦士已经待命几日,全员都在等待秦始皇的命令。

  ……

  将闾没有想到,东北的景色是他从未曾见到过的。

  这里不仅仅有参天的大树,还有无尽的广袤原野,那些飞起的鸟雀,林间奔跑的各种生灵,都在表示着这里并非是无主之地。

  “岩将军!前方就是长春城吗?”

  目力的尽头,一座雄伟的大城如同一只庞大凶兽盘踞在辽阔的大地上。

  岩西去之时,长春城还未完工。

  可是现在那座大城之上,黑色秦旗飘扬,已经有守城士卒进驻。

  “是!那就是长春城!”

  一路之上,他们见到了携家带口北上的黔首。

  将闾做主,将他们全都编成队伍。

  如同行走的大军,所到之处引来诸多探查。

  城门外,以老农头为首,工室之人,将作之人,守城将卒,皆都出城迎接。

  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几十人的队伍,而是近三万人的大军。

  自开春以来,陆续有人北上,来到长春城,先是东北各郡之人。

首节上一节122/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