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做藩镇 第86节

  “你身上有甲胄,又是军官的服侍,你不是这府州的兵卒吧?”

  “确实不是。”兵卒微微颔首,目光看向城头远处,那儿有大量受伤的兵卒和平民,正在等待救治,他眼里露出流露出些许愤怒。

  “俺是河南人氏,先前在家中守孝几年,因为生计无著,这次应募到河东平定军,任偏校,因为军中欠饷,小的和数百同袍想要讨要,被刘大帅遣入府州城防守。”

  军中欠饷,正常的操作是赶紧安抚,刘延庆玩的操作更骚,直接把这些讨饷的兵卒打发出自己军中。

  说到这里,兵卒叹了口气,低声道:“某姓岳,名飞。”

  “岳飞”曲端微微颔首,道:“你好生休息吧。”

  “将军,我听说夏人已经准备投降,为何昨夜又忽然攻城?”岳飞觉得这个军官不错,便大著胆子问道。

  曲端耸耸肩,道:“谁知道呢。”

  

第128章 永为大金藩属

  “本将军下令昨夜攻城,为何你们两部先退?”

  梁看著面前两个夏人将领,厉声喝道。

  刘陵开出了极高的价码,因此夏军中大部分将领全部倒向刘陵,梁有刘陵赐予的符节,因此现在名义上统率这支夏军。

  来的时候,梁和韩世忠本来都预备著要打一场,奈何昨夜杀刘延庆等人实在是太过轻松,所以梁提议再攻个城,激化一下宋夏的矛盾。

  反正这两国反目,得好处的是镇远军。

  夏军里面大部分将领是不清楚这里面弯弯绕绕的,在他们看来,自己这边临走前还能再抢一次宋人,何乐而不为呢?

  见到梁如此不给脸,两个夏人将领也有些恼火起来,其中一个立刻开口骂道:“梁,我噙你母!你这杀父的狗东西,仗著刘大帅的符节,显你自己的威风,全军上下哪个瞧得起你?”

  “咱们哪个不是刀枪里滚出来的,你凭什么在这耀武扬威呀?告诉你,爷爷我还不伺候了,老子投宋去!”那将领骂了两句,居然真的转身就走。

  梁脸色阴冷下来,冷声道:“投宋?”

  “我奉主命,为诸位同僚找到了一条富贵之路,现今诸位不感激也就罢了,居然还喊著要投宋?”梁没说任何挽留的话,在背后大声道:“你且去,看看现在宋人愿不愿意收留你!”

  宋人这次大军的主帅就是刘延庆,上到主帅刘延庆下到前军都统辛兴宗等人全都失陷在夏人军营里,军中哀声四起,这个夏人将领敢现在投降,估摸著得被宋兵生吞活剥了。

  梁有恃无恐地看著对方,后者愣了一下,恼火道:“那老子率军回国。”

  “夏国太后有旨,前线兵卒将士,全都听从镇远军刘大帅的话,奉其为主帅,如若不从,即便是叛逆!”

  这话一说出来,有不少在场的夏人将领全都抬头看向他,神情难看起来。

  大家先前都是跟著夏主打宋国的,现在夏主暴毙,他们回去之后,也还能凭藉自身兵力建起部族,谁稀罕搭理那个耶律太后?

  “报!”

  帅帐内气氛剑拔弩张,一名校尉走进来,喊道:“镇远军使者,和国内的使者都到了。”

  镇远军和金军交战的地方叫宁远坡,靠近武州的宁远县。

  金国名将完颜娄室在这儿被打的全军覆没,消息已经传到宋国朝堂上,据说,有朝臣将其称为宁远大捷。

  联金抗辽的措施,本就有人反对,但现在刘陵连打了夏辽金三国,朝堂上更多的还是弹劾刘陵擅启边衅不遵号令。

  宋人连自家的兵马都不怎么爱惜,何况是镇远军,本来河东路还是要扣押镇远军的钱粮,但是刘延庆等人“战死”的消息传出时,河东北面几个州府全都凑齐钱粮,立刻派人送往武州,恳请镇远军刘大帅赶紧出兵主持大局。

  刘延庆和几个将领死的毕竟太过荒唐,所以军中对外宣称的消息是战死。

  结果河东上下一听,心想著连大帅和前军都统都战死了,那北疆的战况得坏到了什么地步?

  “李良辅那边怎么说?”

  刘陵枕在曹氏膝盖上,懒洋洋地问道。

  “李良辅不愿投降,但若是我军供给一些钱粮,他可以用战马和军械来换。”

  “夏国的那些军械兵刃,适合给乞丐做打狗棒。”刘陵笑了笑,道:“告诉李良辅,一匹战马换五石粮,还有,要提醒他,要是他拿次等的驮马蒙混过关,直接不换了,镇远军和夏人,直接战场上见!”

  李良辅对于金军的恐怖早有领教,实际上,李良辅之前和金军完颜娄室对垒的时候,开头是小胜过对方几场的。

  不过,等金人熟悉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后,战况就又变成了碾压。

  所以第一次和金军交战,就正面打崩了完颜娄室的镇远军,到底又该有多可怕?

  李良辅自恃有两三万军队,不愿意臣服刘陵,但也不敢擅自跟镇远军开战,因此当天下午就送来了马匹,负责军中战马的将领汇报完数目后便躬身施礼,告辞离开。

  刘陵拿著一封战报,笑道:“成了。”

  曹氏知道他在自言自语,没敢回答。

  她心想著莫非是那两位将军去府州的事成了,但很快,刘陵轻轻捏著她的下巴,让她抬头看手上的信。

  “你的儿子,已经成了夏国的太子。”

  曹氏愣了一下,立刻跪在地上。

  “他的母亲,是耶律太后。”

  这个女人很聪明。

  刘陵玩著她的头发,心里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为什么他在兴庆府硬是把曹氏要了过来?

  万一,以后耶律南仙要跟他对著干,刘陵就可以用曹氏为借口,再度攻打西夏。

  想到这里,刘陵揉揉她的头,语气温和了几分:“乖。”

  西夏国内已经再度征发了十二万军队东进,这也是刘陵的要求。现在宋金两国都知道他跟夏人盟誓,夏国的新太后又姓耶律,明摆著跟刘陵亲近。

  十二万夏军,可以打消金人短期内报仇雪恨的念头,也可以引起宋人割地和谈的想法。

  外面响起通报声,刘陵抬起头,道:“进来。”

  许久没有见面的高凤拍拍身上的风雪,走进来后,对著刘陵躬身施礼。

  “末将,见过大帅。”

  “先前你作为诱饵吸引夏军,吸引的非常好,我,念你的功劳。”

  “末将岂敢。”

  高凤立刻把头低得更深了些。

  刘陵示意他坐下,问道:“燕地是我的镇远军,除此之外,我准备另设四军兵马,到时候,让你做其中一镇兵马的节度使,愿否?”

  “末将谢大帅厚恩,愿为大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高凤和赵鹤寿等常胜军出身的将领,此外还有新降的耶律大石,都是原先辽国的军将。

  以韩世忠为首的,是燕地汉人以及少部分原先宋军出身的将士。

  梁等人,则是夏人。

  三方将领明面上的关系很友善,实则在军中形成三个派系,互相制衡,这也是刘陵故意放纵的结果。

  除了军中的利益关系,燕地、云中的权力结构都需要进行二次调整,不能再完全以军将坐镇为主,刘陵开始派人大量拉拢原先辽国的读书人和退下来不愿为官的官僚,自行设置官吏,创建起自己的规矩和制度。

  宋人那边因为刘延庆的死陷入了极度混乱,朝廷需要一段时间去缓和和思考对策,所以现在只能先安抚刘陵,尽可能地稳住燕地和云中。

  燕地先前被朝廷默许放给了刘陵,但云中没有。

  只不过这次云中境内爆发了三国混战,宋人在这里勉强创建起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也没法再去实际控制,刘陵仗著夏国援军已到,开始大规模地对云中府地进行安抚和招降,原先投降金人的不少城池,现在又都改换门庭,投降刘陵。

  几天后。

  已经是宣和七年,正月初五。

  金使王阿海求见,约刘陵在大同府会盟,也就是原先辽国的西京。

  “完颜娄室跑掉了?”

  刘陵放下金军主帅完颜杲的亲笔信,笑道。

  王阿海低下头,轻声道:“一场厮杀,不能定鼎胜负,若我大金一战即溃,也不能成就如今的国祚。只是,我军大帅和我国皇帝,都不愿意再擅动刀兵。

  刘大帅,让这北地休养生息一阵子吧。”

  “休养生息?”

  刘陵大笑道:“镇远军五万,辽国降军二万,宋人西军十万,夏国大军十二万。本帅有军三十万,你说你金国不愿再动刀兵?可我燕云,多的是想要杀敌立功的虎狼之士!”

  王阿海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条件:“我国皇帝陛下,准许大帅可以在燕云开国,辽国山后千里之地,可以全部拨给你。我大金,可与你认做甥舅之国。”

  对于一个丘八来说,封王已经是极致,更何况是开国两个字。

  化家为国

  “刘氏,将会成为这北地的天。”王阿海平静的叙说道。

  “哦?”

  刘陵来到他面前,饶有兴致地问道:“本帅怎么记得,你先前不是说大金才是这北地的天么?”

  “怎么改口啦?”

  看著王阿海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刘陵坐回主位,轻声道:“会盟,我去。但金国的这道册封,本帅瞧不上!”

  王阿海低下头,深吸一口气:“在下,一定转述。”

  

第129章 弑君(下)

  大同府会盟,金人完颜做盟主,靠近燕云的国家里,只有一国没受到邀请。

  “又是一年。”

  韩伸出手,冷风从他手里流淌而出,随即转变成旭日的光辉。韩迎著东出的朝阳抬起头,光芒渐渐消散后,远处的地平线上,陡然涌起了一排排的黑色浪潮。

  “报,甄五臣已率军抵达朔州,在前方下营等候,请大帅传令!”

  “传令,全军拔营。”

  “喏!”

  先前在云中的时候,刘陵曾下令调动云中全部守军,又从燕地抽调出三千镇远军,而后因为大量夏军的出现,以及辽金在夹山一带的大规模厮杀,刘陵当时再度传令,让第二次调集的全部军队撤离到燕地。

  这次,六千多云中守军,再加上三千镇远军,以及大量的辅兵和民夫,在金人那边看来,至少又是三万镇远军进入云中。

  在他们的判断里,刘陵带著几千刚从大漠撤出的镇远军和一些辽夏的残兵败将,就能打的完颜娄室全军覆没,所以镇远军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一心降金的夏主李乾顺已死,夏人主帅李良辅对金人的态度很不友好,因此在辽军彻底溃败后,他只是带著兵马原地驻防,并没有主动跟金人靠拢,哪怕是金人许诺了不少条件,也没让他心动。

  所以金人在云中府的局面并不好。

  “末将,见过将军!”

  甄五臣躬身施礼,刘陵翻身下马,把他搀扶起来,笑道:“在燕地憋坏了吧?”

  闻言,甄五臣和身后几名将校脸上顿时出现明显的羞愧。

  金人是辽人心里的梦魇,他们中间肯定有人暗自庆幸能留在燕地,不用去云中厮杀,但在听说自家大帅带著军队踏入大漠,勒石贺兰,又在宁远坡一带大败金军后,他们又有些后悔。

  登名青史的机会能有几次?

首节上一节86/1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