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92节

  他年轻时太耿直了,甚至都不如蒙恬,更不如太子。

  他们总是能够做到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

  原本自己瞧不上这些东西,可是慢慢地却发现,未必表里不一的人就是十足的歹人,有时候只是更方便自己达到目的罢了。

  看看太子,在每个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

  遇到忠臣就放心的信任,遇到奸臣也并不生气,只是观察他。

  但是无论怎样,太子内心深处始终没有改变过他自己。

  否则自己的心也不会渐渐地从大王那边移到太子这边。

  〔!!!!这两章建议读者记得看看章评段评。这样以后这本书不在了你们也不会觉得奇怪。很多东西不能在书里直说,请谅解。随缘订阅谢谢。〕

第128章 我一定要杀了秦王政(求打赏月

  票!)

  “秦国的太子也来到了新郑。现在就在新郑城中。”

  

  韩国新郑,柏溪小筑。

  昔日为韩国贵族最喜欢聚会的场所,如今凋敝不堪。

  明月朗照在天空,柏溪小筑后院里的水沟早就干涸,深潭里的泥也裸露出来。

  鱼骨和石头浮在干裂成龟壳形的地面上。

  房舍的门都挂上了锁链,但是门扇早就已经腐朽破败,断裂开来。

  几只松鼠在绿意甚为浓重的枝头上来回跳动,屋中的陈设早就被洗劫一空,几张竹席早就腐烂发霉。摔破了口子的瓦罐静静地躺在木板上,木案上划刻著十几道刀剑、斧头的痕迹,血迹伴随著岁月的沉淀,像是铜锈一般牢固黏著其上。

  天上的明月高高悬挂,院子里淌满了月光。

  一只壁虎口渴了,他找到了一口尚未完全干涸的枯井,顺著提拉水桶的绳索往下攀爬,它却发现了漆黑深邃的枯井之下,竟然还被砖石掩映著一个洞口。

  顺著洞口的气流,壁虎同样闻到了湿气。

  当它钻进洞口,一路慢慢爬行,最终见到前方闪著黄色的光。

  它爬出洞口,见到十几个汉子正围著坐在一起。

  一双眼睛在这些人身上打量了一圈,不知道从哪里插过来一只短剑,这只壁虎顿时就头身分离。

  壁虎的血液溅在墙面上

  “我说子房,你说的有动静,原来就是一只壁虎啊。”

  众人围著的男子,身材不能用颀长来形容,那叫娇弱无力。和他同岁的男子,都比他肩膀宽两倍,腰围壮一圈。

  而张良却长著一般男子的身高,有著比女子还美的容貌。

  只是这个年轻人,他双目深沉,明显藏著很多心事。

  对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来说,这样的精神面貌还是很少见的。

  天生就是贵族,生来便仪态气质不俗,如翩翩公子。

  可是他却坐在这样昏暗的地洞之中,手按著腰间的药囊,身上时不时散发出淡淡的草药香味。

  这些邻座的男子见了张良,总会有些人生出别样的心思。

  可是当一看到他那双燃烧著凶凶复仇之火的眼睛,仿佛含著一把锋利的剑。

  这些人对张良便只有敢望而不敢近身。

  “我只是说,我听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声音。我可没有说过有人来了。是你们大惊小怪,惊慌失措。”张良说著,他的声音也很温和。

  “子房,你倒是把话说清楚,吓得我们冒了一身冷汗。”说话的这个人,他身形像是猴子一样。

  另有一位中年长者,他无奈地望著周边的年轻人,除了子房,没有一个是能够托付大事的。

  这位长者捋须慢慢地道,“前天新郑城里忽然多了一支规模足足八千人的甲士,我们的人汇报说,这些甲士配备的都是上等的兵械,远比当初秦王政驱车前往咸阳兵甲数目还要多。”

  “他们都说,这次来到新郑的是秦国的太子扶苏。自从军中传出这样的消息,他们秦人上下就一片欢呼。”

  “而太子扶苏这个人,在秦国非常有威望,很受庶民和工匠爱戴。只是比起民众的拥护,秦王政几乎是把他当做个宝,外界传言,秦王政从来都不猜忌这位太子。”

  “而他这一次来到新郑,目的就是处理之前我们发起的两次起义。他这一次带了这么多甲士前来,城中人多有人心惶惶的,这些日子,很多人都不敢随意上街走动了。秦国的士兵到处设置拒马桩,防范比之过去越发严密。”

  这些年轻人听了,有人忍不住道,“秦国的太子,我对他记得最清楚的事情就是他在多年前砍死了燕国的太子,名震天下。而秦王政那个暴君,他居然没有对秦太子犯下的这桩大事加以惩戒。听说燕王听到了这些事情,居然无动于衷,丝毫没有要为燕丹做主的意思。”

  张良缓缓开口,“但凡燕王真的把维护国家的颜面作为己任,他也不会落到今日被攻伐的地步。昔日韩国将要灭亡,请求赵、楚、魏、燕、齐国发兵相助,没有人肯支持。如今倒好,我韩国亡了,他们也自身难保。”

  “秦国越来越强大,骄横,而我们则连都城都成了他人卧榻之地。”

  张良说著,眼中满是对嬴政的怨恨与愤怒。

  “秦王政,他凭什么让天下所有人都听他一个人的号令,他凭什么要让天下人都向他一个人俯首称臣。他是这样的狼子野心,可是天下诸侯之中,竟然没有一个,是愿意反抗他的。”

  “如果是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张良说话时,语气非常淡漠。

  周围的人听他说话,总觉得他是咬牙切齿一般。

  “子房,复仇虽然是大事。可是也不能总是这样满心仇恨,当一个人被仇恨蒙蔽双眼,他就无法看清事情。”

  “秦国人杀了我的祖父,我的父亲战死在和秦国作战的战场上。如果我真的做到放下心中的仇恨,那我就算死了,都无颜面去见九泉之下的张氏祖先。”

  “只要我活著,尚且有一口气在,我一定要杀了秦王政。”

  张良愤愤地说著,随后离开了众人。

  在他看来,自己每天和这些人聚会,根本是徒劳的。

  他们也想著复国,恢复昔日的荣耀和显赫地位。只是他们都想的是,让别人去做复国的大事,等到事情快要成功了,他们才会加入。

  越是洞察了人的本性,张良内心深处越是痛苦。

  他发现一个可悲可怕的事实,韩国的灭亡,并非自己少年时期,族中长辈,朝堂公卿所说的都是秦人的错罢了,最大的祸根,竟然在于他们这些贵族本身。

  为了争权夺势,贻误国家。

  张良有时候很痛恨自己,为什么别人能够做到稀里糊涂地活著,而他却要如此清醒而又痛苦地活著。

  求死,他不甘心。而且就算要死,他也要拉上嬴政。

  张良坐著马车,驱车前往自己的新居。

  在发动了两次叛乱之后,他已经将家中的钱财都花销得剩不下多少了。

  好在还有一些族叔时常接济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否则他早就被秦人抓到,曝尸荒野。

  现在的张良,就居住在新郑都城城邑的边缘。

  住在城市边上,一则方便出了事逃跑,二则方便随时参与策划谋略。

  当张良提前离开众人独自愤懑而去后,其他的人面面相觑。

  “子房他到底怎么了?如今是越来越魔怔了。人甚至都不能和他好好说几句话了。他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是啊,他疯了吗?我们只是想要复国而已。他为什么成天嚷嚷著要杀了秦王政。看他平日里比我们谁都机智,怎么在这种事情上像个小孩子一样,十分负气。”

  “就算杀了秦王,不还有太子扶苏吗。我看子房如今是昏了头了。”

  “瞧他的眼神,听他的口气,仿佛我们都不济事。只有他能成功。”

  这些昔日贵族的后裔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著。

  而张良的叔叔却无奈地捋须,他望著端成两截的壁虎。

  “随他去吧。这孩子,心里太苦了。”

  “张伯,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啊。这秦国的太子来了,难道我们要干等著,一直等到他离开为止。这样不就显得我们怕了秦人了吗?”

第129章 砍贵族,分田地(求打赏月票!

  )

  秦国,咸阳。

  蒙氏府邸。

  两位长者穿著一白一黑的深衣,正坐在象棋前抚摸掌心大的象棋子。

  “缭兄,你以为,此次太子前往新郑,能够化解韩人对秦国灭国的仇恨吗?太子能够做到真正地安抚新郑的百姓,让韩国旧都不再发生叛乱,以让天下人真心归顺我秦国吗?”

  蒙武捋须问著对面的缭。

  缭捋捋胡须,“在面对不同的情况,能够快速的做出判断,随后加以反应,这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

  “越是反应得快,能在电光火石之间分析事情的利弊,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天赋。”

  “以我对太子多年的了解,我知道太子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可是作为一个国家对臣民施加号令的人,只是做到能够分析事情的利弊,还远远不够。”

  “君王要做到像个细心的母亲,把每个子女都要照顾到。与此同时,又要像庖厨一样,把治国当做烹饪一样。”

  “君王要做到能够做到将眼光放得长远,以一个人的眼力和智慧,去预测国中未来十年发生的大事,甚至于为国中子民奠定能够影响他们数十年,乃至百年可以长久推行的政策。这才是真正的君王。”

  蒙武听得入神,他不由得问,“那以缭兄之见,太子他能够做到这样的事情吗?”

  “这就是大王想要知道的事情。”

  缭说著,趁著蒙武不注意,偷偷地把他的将给换下了。

  蒙武还是不住地捋须,有些话,即便是对缭,他也不能开口说出来。否则他们两个人都要获罪。

  大王不肯将权力放下来,大事小事全部包揽在自己身上。

  只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蒙武现在觉得,按照大王如今的作为,他要让天下所有人都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都遵从他一个人的意志。

  这样怎么能行呢。

  当蒙武看到了嬴政性格里的双刃剑,不由得为秦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希望,恬儿此去能够帮助太子一二。”

  在蒙武心目中,太子是可以善待百姓的人。这样的人,他不负众人,众人一定会长久地拥戴他。未来的秦国,都是他的天下。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21年。

  这一年,天下又发生了大事。

  王翦攻下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

  李信以千人队击破了燕国一万大军。横进横出,吓得燕人退军十里,溃败四散。

  只是,他们做的事情,都没有扶苏做的这件事,来得骇人。

  天下的贵族听到了这个消息,几乎都把秦国的太子视作眼中钉,肉中刺。

首节上一节92/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