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66节

  “退下!”嬴政再也忍不住,对王后说出了心里话,“你一介深宫妇人,自诩读了几本书,就能懂家国大事。简直可笑!”

  王后怒气冲冲地走了,一路上不住地掉眼泪。

  弄得整个王宫都知道了,秦王惹得王后大哭。

  等到王后走了,嬴政也非常生气。她对著王后摔在地上的酒爵,将其一脚踢飞。

  赵高早就溜走了,他不知道嬴政和王后后续吵架都说了什么。

  只是从这一刻起,他对这位来自楚国的公主,秦国的王后,开始生起提防之心。

  因为她是王后,她有权杀死自己。

  后来赵高只要再见到王后,也只是装作表面上什么都不知道,一如既往的恭敬。

  可是王后却看见赵高时,那是满心的厌恶,直皱著眉头,不愿意多看他一眼。

  扶苏坐在羽阳宫里,这件事情的内幕他是不知道的。

  他只听说,自己的父亲惹得自己的母亲哇哇乱哭,在椒房殿里几天没吃饭。

  王后什么事情都不做,后宫也不打理,整个人就那样病恹恹地,一直躺在塌上,眼睛都哭肿了。

  华阳太后听了忍不住嘲讽,“你还以为你心爱的大王是什么善茬呢,没想到人家根本不在意你吧。”

  事情传得沸沸扬扬的,很多人便趁机笑话秦王和王后这夫妻两个。谁让他们过去琴瑟和鸣呢,没想到也有今天。

  最后是嬴政亲自回去看望王后,这才把这件事平息了。

  可是这件事是赵高劝嬴政去做的。

  赵高对嬴政说,“家和万事兴。王后乃一国之母,这件事传出去,于王室威严有损。王后被大王几句话给气哭,可见是太过在意大王。”

  “大王只要去安慰王后,王后一定会对大王回心转意的。”

  嬴政只冷笑,“荒唐。寡人需要王后对寡人回心转意?”

  赵高便道,“大王不顾念王后,也要考虑太子啊。太子若是知道了这件事,不知道作何感想。”

  嬴政听了,不得不佩服赵高对自己的忠心耿耿,还好那天他什么都没有听到。

  若是听到那日王后说的那番话,估计再也不敢心无旁骛地效忠寡人了。

  自此,嬴政对赵高越发信任;而对王后,只觉得她无理取闹、不可救药。

  扶苏听说了这些事,并没怎么在意。夫妻间吵架而已,这不是很正常。矛盾是必然的,如果他们一直不吵架,不是显得很虚伪。

  只是扶苏能听到的,都是嬴政、王后、赵高想让他知道的。

  扶苏哪里知道,他们的三口之家,如今已经变成了四个人。

  “什么时候,我也能长大,然后有个媳妇儿。”

  扶苏对长大这件事望眼欲穿。

  当然,这件事也确实非常快了。

  这前面的跳读了,估计后面的你们也跟不上。

  这几章看不懂,那以后估计也是跟不上。

第94章 我走错了(求打赏月票!)

  当了太子之后,身边很多人都对自己疏远了。

  而且过去自己能偷偷随心所欲地溜出去玩玩,但是现在也不行了,他是太子,得庄严。

  这就让扶苏少了很多乐子。

  这一天,扶苏做完课业,想要回去桂宫看看,那里还有好几个弟弟。尤其是将闾这个大弟,他居然一直都没来拜访自己。

  说实话,扶苏有点想将闾。

  过去他们是玩的多么愉快,没有矛盾,心无城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正常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有人来理解自己,陪伴自己。

  哪怕是高高在上、手握大权的嬴政也不例外,何况扶苏这样从坚持民主、平等的世界过来的人。

  只是扶苏过来之后发现,将闾正在和其他几个庶公子蹋鞠。

  蹋鞠就是踢球,也就是蹴鞠。

  这种娱乐活动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当今天下,这种娱乐方式在齐国境内是最普遍的,至于秦国,那自然是种地的种地、打仗的打仗、没人成天饬这些娱乐的玩意儿。

  要不怎么秦人淳朴踏实、吃苦耐劳的作风都传到了全天下呢。

  自然的,这种娱乐方式就成了秦国贵族们的游戏。

  扶苏见到大家玩的正高兴,便二话不说加入了众人,他一脚把竹篾编成的球踢飞回去,传给了年纪最小的十二公子。

  只是扶苏看到的不是大家对他的欢迎,而是这帮人见到自己后,表情渐渐凝固,他们大多都是不谙世事的天真孩子,脸上写著同一个表情,扶苏怎么回来了?

  仿佛扶苏不应该回来一样。

  众人纷纷变得恭敬起来。

  莫说将闾和自己年纪相仿,他的礼仪课程和自己是同步的。见到自己,他最先反应过来,脸上先后有著惊喜、热情、下位者的谦卑,在经历思想斗争后。

  “将闾见过太子。”

  就是年纪最小的十二公子,最是天真,曾让扶苏抱著他摘果子的小弟,现在见到扶苏,也先是一怔,随后站定给自己作揖。

  “拜见太子。”

  众人一个个先后做礼,扶苏自然踟躇一番,终归是没有再往前。

  “免礼。”

  众公子都盯著自己,似乎想问自己回来要做什么。

  “我走错了。”

  扶苏说罢,头也没回地离开。

  在他走后,身后传来了一阵长长短短、参差不一的呼声。

  “恭送太子。”

  将闾是懂扶苏的,看著扶苏离开时落寞的背影,他自己心里也愁肠百转。

  可是没有办法,从扶苏成为太子之后,他们之间就是身份有别。

  而且母亲说过,他将闾以后得多多讨好扶苏,只有这样等扶苏成了大王,他才能够被重用,否则就要被封给一小块土地,有几十个仆人,以后将失去源源不断的牛肉供应。

  母亲嘱咐再三,还让他不要把这些话告诉任何人,就是大王问起,也不能说。

  将闾不知道封地大小对他以后的影响,可是他不想以后都不能随时随地地吃牛肉、喝冰鉴里冷藏好的果汁。

  但是,这不意味著将闾愿意去做违背本心的事情,为了牛肉去假意讨好扶苏。

  将闾听先生上课,也了解了一些历史。听来听去,无非是强大的欺负弱小的。只有很少的人愿意在生死之间,做出坚守信义、仁孝的选择。

  将闾拿著这个准则,观察了周围所有的人。

  君父和他身边的赵高,都是一样的,以强大欺负弱小。王后是个非常善良的女人,但是她的善良很多时候显得非常愚蠢。

  但是将闾却莫名的相信,只有王后在面临生死的时候,会选择坚守信义仁爱。因为无论什么时候,王后都不会去随意欺负身边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徒隶。

  华阳太后总是在人前装作对每个人都很好,背地里脾气非常坏。太后看哪个位分低下,就随意地欺负。

  昌平君却很奇怪,总是什么也不做,看著和大家在一起,却又仿佛每个人都不了解他。将闾看不出昌平君是哪一种人。

  生母总是战战兢兢的,不是担心王后、就是担心自己,生活在一种莫名的担忧之中。他母亲若是遇到生死一线时,一定会嚎啕大哭吧。

  只有长兄扶苏,是他觉得最美好的人。

  将闾是真的喜欢扶苏这个大哥,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也从来没有因为他是自己的兄长,所以就欺负自己这个弟弟;也没有因为自己懂得多,他就随意地看不起身边的人。

  但是大哥似乎不喜欢忠孝礼仪那些东西,看他上课时候的状态就知道了。

  可是大哥却又总是一副充满自信的样子,仿佛他心中有什么更值得坚守的东西。

  别总觉得孩子小无知,其实小孩子什么事情都懂。

  扶苏走了,后来也没怎么回过桂宫。

  将闾既然没有选择讨好扶苏,自然不会腆著脸每天都去主动登门拜访扶苏。

  他们之间已经隔著很大的差距。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是给他们这些庶公子讲的。

  将闾只能和其他兄弟一起玩耍,但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路过长年殿前,见到被关闭的大门,总是忍不住往内里窥视。

  明明里面已经什么都没有了,院子里的草都长得和他一样高的了。

  世事在变化,每一刻都不曾停止,不会因为两个少年孩子内心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就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向。

  秦国王宫工匠作坊,为禁卫层层把守。

  在一间大木屋之内,内里有三十多个系著围裙的匠人,绿色的草汁和白色的木浆溅在他们的衣服下摆上。

  他们每天都在和这些草木打交道。

  与此同时,一轮廓被裁得整整齐齐、四方四正的青黄色纸张被放置在一边案上的方盘里迭放著。

  院子中间,有数十个带著脚镣的徒隶正在费力的用木桩击打著石槽内的麻。

  一旁还有宦侍在来回检验记录这些纸张搁置时间的长久,以及它发生的变化。

  因为扶苏坚持用草木原浆晾晒做成了纸的初期成品。这给秦国的工匠们提供了最佳的思路。

  其实这个时候的布帛也是从树木之中取材,只是他们取材是先用麻和丝做成布料,随后才在上面写字。

  相比之下,扶苏直接切碎草木,捣烂木头,用汁液和水混合晾晒的方法,是过去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的。

  写得俺腰酸背痛。吃个饭晚点再来一章。这个月就结束了。

  明天不上班了,去寺庙转转,这段时间真的累的要命。明天的更新可能稍晚,看自己什么时候回家吧。

第95章 借花献佛的高手(求打赏月票!)

  有了第一只螃蟹,剩下造纸技术发明的事情,在其他领域专业的能工巧匠手下,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发明最基础的过程,无非是搞实验。

  虽然隔行如隔山,过去没有人造纸,自然没有造纸的工匠。

  但是工匠技艺这玩意,就是靠不断地尝试和磨链。发明,本质是搞实验。

  现在秦国的工匠已经弄清楚了造纸最基本的流程。

  切麻草、浸泡、蒸煮、舂捣、打浆、晾晒。

  他们比之扶苏取得的最大突破就是他们发现了利用灰水来浸泡可以彻底改变这些草木的材质,使得草木具有了原先并不具备的韧性。

  这就解决了扶苏之前制作的纸张很容易破碎以及纸张成品良品数量太低的问题。

首节上一节66/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