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51节

  “可是太子……太子现在也在学这个啊。”熊毅不住地道。“我听说太子已经学的不可自拔了,最近又在学习七术。这些手段太厉害了。”

  “我就怕扶苏有一天学著学著……忽然就……”

  熊毅主要是想著嬴政已经这么厉害了,这么难对付。再来个扶苏,强上加强……

  实在是不敢想像。

  有时候想起来都想哭啊。

  他就是想做个丞相,威风威风,怎么就这么难呢。

  熊启听了,本来打消的念头,又被熊毅催动起来了。

  “你说的是啊。扶苏怕是要被这些妖术给荼毒了,这要是学会了,以后可就太令人感到担忧和恐惧了。谁还敢存心欺骗我们的太子,谁还敢怀著不良的心思去接近我们的太子?”

  “这个韩非,是要害了太子。他将使得太子成为众人恐惧的对象,无人敢亲近。”熊毅作出忧心忡忡的样子,“太子关乎国家社稷啊。怎么能让一贼心毒夫教导呢?毅以为,还是得左相主持大局,务必除了此人。”

  扶苏是熊启的希望,自己都没有想要利用扶苏如何如何,怎么韩非竟然给他教导这么厉害的帝王心术。

  等到扶苏学会了,到时候就不需要自己了。

  “等。”熊启下了杀心,此时已经是咬牙切齿,“等一个机会。现在韩非风头正盛,贸然处死他,会引得大王会你我的猜忌和不满,甚至于是给大王借口对我们动手。”

  见熊启答应了,熊毅终于不再提心吊胆了。

  熊毅害怕韩非的文章,害怕韩非写的每一个字眼。

  “启兄,做丞相真的累啊。”

  熊启瞪著熊毅,他就知道熊毅是个不靠谱的家伙。

  “累?”

  “是啊。若不是有启兄照应指点,我根本应付不了大王,更没有办法对付那些讨厌的大臣,他们整天自诩自己才是忠臣。我不就是比他们多拿了一些俸禄,他们竟然在背后天天诽谤我。我快要受不了了。”

  对于熊毅来说,韩非写的那些字字句句,就像是在拿一把剑戳他的嵴梁骨。

  韩非一句话都没对这些人说,可是他写的文章却已经击破了朝中臣子们的心理防线。

  因为他写的每一句话,都是对人性负面的影射和讽刺。

  熊毅只要看到韩非的文章,就会想像到嬴政看著他的那冰冷、不怒而威的眼神,仿佛已经把他看透了。

  “我好害怕啊。”

第70章 春祭

  熊启重重地呼了口气,“害怕没有用、觉得累也没有用。我们身处在世人所只能仰望的位置,本来就是要承受相应的代价的。”

  “你要想想,我们这样的地位身份,是无数人努力十几世代都得不到的。”

  “而且,就算累,就算怕,你也得撑住,熬著。别忘了我们手底下养著多少人,多少权贵仰赖我们,等我们失去势力了。你觉得他们还会像以前那样对我们客气恭敬吗?”

  熊毅摇摇头。

  “没有权势地位,我们什么都不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人吃人的世界。不算计他,他就要算计你。你不对他下手,他就要对你下手。”

  “明白就好。”熊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有一件事,我不明白。”熊毅忽地问。

  “什么事?”

  “立扶苏为太子,是启兄留的后手吗?”

  整个大殿忽地一片冷寂。

  炭盆里时不时传来噼噼啪啪的响声。

  “如果没有了权位,我活在人世还有什么意义?”熊启端起酒爵,递给熊毅。

  毅望著爵中浊酒,没有犹豫,一饮而尽。

  窗外的风雪依旧呼呼地刮著,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

  韩非引得奸臣震怖,但是忠臣对此大多没有什么反应。他们问心无愧,有何惧怕?

  此时,蒙武又将缭请入府中。

  二人一起喝酒时,蒙武谈到韩非,“韩非的才能,确实罕见。我读了他的文章,实在是发人深省。无论是做人、做事,都很有警示之意。我已经命我两个儿子去熟读韩非的文章了,希望能够对他们有所启发。”

  尉缭子听到,先是捋捋胡须,随后感慨地道,“韩非此人,将要死了啊。”

  蒙武手中的酒给晃了出来,“缭你说什么?”

  “他知道了臣子对待君王,往往都是狡猾多变,以自己的利益为先,枉顾国家百姓。只是知道了人的缺点,却还把这些缺点都给说出来。这必定会触怒天下的臣子啊。”

  “他一定不得善终啊。”

  蒙武惊讶,缭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一定会应验。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吗?”

  “等黄河的水倒流吧。人性怎么可能改变呢。韩非犯了众怒,谁会愿意轻易地放过他。如果他有心存活,应该找个地方隐姓埋名隐居起来。”

  “可是他竟然想著,要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去挽救注定灭亡的韩国。为什么忠臣总是遇到无能的君王,而有为的君王却往往遇到无良的臣子?”

  “唉,这些就是我一直想不懂的地方。为什么事情总是呈现出相反的状态呢。”

  蒙武闻言,对缭更是佩服不已。“先生这是越来越接近道了啊。”

  

  寒冬腊月将要完结,新年快到了。

  中原人将要迎接春节了。

  春节,是中原大地相对古老的节日。

  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的活动。西周初年已经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这时才有了‘年’的雏形。

  历经五百年之久,“年”已经成了中原百姓固定的节日。

  一向喜爱仿照周朝制度的秦国,虽然在中原的边缘地带酝酿发育,可是无论是文字还是习俗,都和周朝是保持最相近的。

  到了战国末期,春节更是所有人都期待的日子。

  因为没有人会在这一天打仗,天地下所有的事情,都在春节这短短的几天内,陷入停滞。

  大家纷纷把手头的事情搁在一旁,设酒杀鸡、宰猪、剁狗,制作腊肉。秋天储藏进入地窖的美食,通通都被拿了出来。当然,这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只要君王不苛待百姓,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很容易通过自食其力的方法满足温饱的。

  只要肯勤劳的种地、喂养牛羊、养豚猪。

  生活不是什么问题。

  哪怕是最贫寒的人家,到了过年的时候,也会全家人拼拼凑凑,用黍米和肉丁,煮出一碗肉粥。家里每个人都分上一碗,这就是过年了。

  食物是重要的,但是不是最重要的。

  这个时候的春节,主要不是在一家团聚上,而是全体族人一起去宗庙祭祀祖先。

  而贵族的春节,那可就讲究太多了。

  孔子时,鲁国亦有迎春之俗,俗称“春祭”或者“腊祭”。孔子就是因为春祭后,没有得到国君应分给大臣的祭肉,愤而离鲁赴卫,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

  那么在秦国,也有相应的习俗礼仪。

  贵族自然要给门客、仆人发放过年的食物,每人一包肉、一坛酒,这都是必须的。更富贵的人家若是愿意善待仆人,会赏赐绢布下来。

  而对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将偕同王后、尊请太后、率领百官一起祭拜秦国宗庙。

  秦国宗室所有的血脉,也都要一一前去。

  这就是秦国春天最大的典礼春祭大典。

  从腊月开始,宫中就在筹备这样的大事了。

  曦月自从嫁入秦国成为王后,就在宫中忙著筹备春祭。宗庙上的祭祀典礼大事,自有宗正处置。

  可是宫里,上上下下几万人。

  郎卫、仆人、徒隶、内官、婢女,都要赏赐;更不要说那些夫人、公子、公主们。

  嬴政日理万机,还要抽空读书,哪来的功夫去做这些事情,自然都是他的王后给他代劳。

  王后会确保宫中每个人都得到赏赐。不许有人克扣,每个人都能分得应得的腊肉,糕点,岁钱。

  除此之外,就是除旧迎新,上上下下集体洒扫宫室。

  王后在后宫指挥成百上千人打理宫廷,也著实好费劲精力。

  而她最心爱的儿子扶苏,将在这一天得到一件由母亲亲自做的常服,另有寓意吉祥平安的玉佩,腰带若干。

  王后知道,扶苏什么也不缺,所以她要给扶苏天底下最平凡的东西。

  天底下能有什么是比过年的时候穿上母亲亲自做的衣裳去参加春祭大典更开心的事情呢。

  眼看腊月将要结束了,春祭大典将至。

  王后把赶制好的衣服带了过来,要让扶苏先试穿,以免有不合适的地方再改。

  男孩一旦开始长身体,这衣服就不合身的快。

  祭祀大典上,自有黑色冕服在身。但是王后给扶苏缝的,那是扶苏在新一年里穿的常服。

第71章 热闹的羽阳宫

  今日羽阳宫里十分热闹,王后给扶苏宫殿里所有人比其他宫室多发了一份赏赐。

  整个羽阳宫上下都在赞颂王后,顺便夸奖扶苏。

  因为他们都是因为扶苏才沾了光。

  羽阳宫宫中所有的仆人、宫婢都发自内心地喜悦,整个羽阳宫中弥漫着一股喜庆的氛围。

  路过羽阳宫的仆人,总是能听到羽阳宫中传出仆人、郎卫的笑声。

  主殿内,王后搓著扶苏的脸,恨不得把他搓回五岁的样子,一张年轻英俊的面容已经被搓的变形。

  “扶苏,你又瘦了。瘦太多了。”

  “一定是你这些日子太用功了。我要让庖厨给你多做些好吃的,把的身体补回来,以前白白胖胖的多好。”

  王后喜欢扶苏白白胖胖的样子,像现在这样精瘦精瘦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从乡野之地拉出来的穷小子。

  在古时候,人们多是以胖为贵,以肥为福。谁要是长得干干瘦瘦的,要么被人看做没钱,要么被人看做没福。

  “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的。”扶苏来到铜镜前,望著九岁的自己;他撩著两边的刘海,脸上满是自信。“母君,你看这镜子里的人长得如何?”

  看著扶苏得意的样子,王后大概知道他要说什么的。本来想揪著他的耳朵训斥几句,但是考虑到马上过年了,还是少煞风景,这是今年最后几天了。

  “美。甚美。”王后脸上露出盈盈的笑容。

  扶苏却果断地道,“不,母亲。你只看到了形,没有看到神。”

  “母亲你看我这张脸,生来就是要去一统天下的。而不是被关在宫里,和诸生诵读孔子经书。”

  扶苏不爱读书的原因是……是因为他穿越了。

首节上一节51/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