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34节

  太子正安静地跪坐在边上。

  对于楚国,此前秦国就发动过数次攻打楚国的战争。对于天下,秦国一直都是采取逐步蚕食吞并的战略。

  几十年来,一直都是秦国占上风,楚国没有占到便宜。

  在秦国最后发动灭亡楚国的两次战役之中,其实都是针对原先楚国的东部地区发动总攻。

  嬴政会对楚国如此轻蔑,实属正常心理。朝中许多大臣,也都是和嬴政一样的心态。

  天下三分之二的国土都已经属于秦国了,这时候去攻打一个楚国,谁都会以为胜券在握。

  相形之下,反倒是王翦有些太过与众不同,他竟然提出攻打小小的楚国要花费六十万大军。

  正是在这两个显得有些极端的选择方案中,扶苏给嬴政进献了相对折中且明显胜算更大的方案,所以扶苏才得到了机会。

  这是秦国的朝堂,能挤著坐在嬴政身边的人,都是大有才华之士。

  他们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正因为能够看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这些人才佩服他们的太子。

  他在一个非常玄妙的时机关头,为秦国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将秦国将士们的可能伤亡数量降到最低,更给战胜楚国增添了胜利的筹码。

  最要紧的,他才十七岁。

  面对嬴政的压迫,众人不约而同将目光看向当初提出这个奏议的人。

  扶苏感到身上背著无数道从四面八方刺来的目光。

  一抬首,却见嬴政也正望著他。

  “儿臣以为,这十万大军,用于安抚镇压当地百姓即可。”

  “太子的意思是,我秦国用十万兵马根本打不过楚国吧?”李信忍不住说著。

  满朝文武,只有他有把握敢用二十万攻打有三十万兵马的楚国。

  而太子居然提议用十万兵去抵御随时有可能进攻秦国的楚国。

  “倘若三十万大军真的要攻打我秦国,太子打算如何用十万兵马应对呢。”李信也算是代替众人开口问话了。

  “不需要应对。”扶苏早就把诸侯国都看得透透地,这些没落的诸侯国,并不是被秦国打败,只是被他们腐败堕落所拖垮,国力消耗殆尽,而秦国这时候还很强大,所以秦国才能灭了六国。

  “楚国的朝政,仍旧由诸多世家贵族把控。屈景昭三家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势力,除此之外,就是新晋贵族项氏、宋氏等。”

  “对这些贵族来说,打仗并不是好事情。”

  “只要一打仗,就会有很多平民庶族之辈从战事中崛起,对于这些老旧贵族来说,如果他们有实力,自然不用惧怕会有人晋升来夺取他们的地位。”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

  “如果楚国的老旧贵族们有这个实力,楚国就不会被秦国逐步吞并蚕食到今天这个地步。”

  “所以在我看来,只要秦国不去攻打楚国,楚国绝对不会主动进攻秦国。”

  丞相王绾看著扶苏,心里多少赞叹。

  太子这个人,年纪轻轻的却如此神气高傲自信,这样的人是真正强大的国家未来的储君。

  “太子可知。据我们掌握到的消息,新任楚王负刍,他可不是个愿意苟安之辈。他重用楚国项氏一族的人,任用项燕为大将。据说,他一直在伺机准备攻打我秦国。”

  扶苏却笑,“可是我秦国攻打魏国时,这就是最好的时机,可是楚国没有进攻,这又是为什么?”

  王绾被问住了。

  扶苏继而笑笑,“这楚国一直都有实力。如果他们真的有意收复国土,有为国谋的君臣,他们早就动手了。可是我秦国这些年,不是攻打赵国就是攻打韩国、魏国、燕国。”

  “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机会,楚国却从未把握住机会。现如今,我秦国已经决定停止各方面的战事,专心致志准备攻打楚国。”

  “他们不是更加应该感到害怕吗?”

  “我想,就是楚国的大将军项燕,他对战秦国也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

  “依我之见,只要我们不动兵,专心致志在国中安抚百姓,筹备兵马粮草即可。”

  “我们根本用不著担心楚国会何时进攻我秦国,怎么进攻我们秦国。事实上,他们才想著多苟延残喘一阵是一阵。就算楚国举国之力,也根本打不过我秦国。”

  “楚王虽然刚烈,以身谋国。可是他身边老旧贵族却很多,对他们来说,只想著多享受荣华富贵罢了。如果楚国有实力,也不会逼得大夫屈原自杀了。”

  众臣听罢,一个个都对扶苏这个少年娃娃感到惊异。

  和自信满满的扶苏比较起来,倒显得他们这些老臣多虑了。

  嬴政也是坐在王座上看著扶苏,心里像吃了蜜饯一样。这小子就是上天赐给寡人和秦国的礼物。

  众臣见太子如是说,而大王脸上又满是骄傲自得,就差张口对著众人炫耀,太子比他们都强。诸臣就算有其他想法,也都闭口不谈了。

  嬴政见众人都不敢反驳扶苏,乐呵呵道,“那就按照太子的主张去办吧。加派兵力,安抚诸郡县城邑就是。至于那些军事战备,隗状,你就不用再准备了。”

  隗状此时正算得走火入魔,甚至还喃喃自语把数字给轻声念了出来。嬴政只听得他在嗡嗡嗡念道,终于恼了,微微咬牙提醒。

  隗状根本就醒不过来,即便是嬴政打扰他,众人嗤笑他,他还是在心算庞大的帐目。

  众人望著沉浸在算术之中的隗状,一个个都露出嘲讽之笑。

  这就是他们的大秦副枢,竟然算术学到了这个地步。

  连大王发怒了都感受不到。

  嬴政并没有生气,他早就习惯了。

  可是大臣们还是在哄笑,仿佛隗状是个怪物。

  秦国的朝堂,本来就是天下群英荟萃之地,什么奇人怪人都有。而嬴政则一一包容了他们。

  看到隗状这么认真,和众臣一起跟著大笑不由得想到了张苍。

  他一直为没有机会张展露自己的才华而感到失落。

  这次出去打仗,倒是个好机会。

第184章 一个建议引发的沉默(求打赏月

  票!)

  “那就按照太子所言,由太子和尔等一起率兵驻守镇压颍川、南郡、南阳郡、三川郡等。寡人只给你们十万兵马。”

  嬴政宽袖说著。

  众将士再也没有什么人反对,反正这次由太子主事,他们的爵位和事情的成败,都在太子的决断里。

  只是众将多有沉寂不语,又有的人道唯应和嬴政时速度有些迟缓。

  没有仗打,秦国的诸多军功大臣第一个不答应。

  扶苏看今日倒是个好时机,就想把之前积攒下来的事情和问题一并处理了。

  “君父,儿臣还有个奏请,请君父恩准。”

  “奏。”嬴政今儿开心啊。

  平定天下的战事被缩短成了两年,他现在已经决定,要广发诏命把命令传到各个郡县,让他们释放士兵还家,同时利用好那些徒隶,给寡人生产更多的粮草,制备更多的甲胄、战车。

  “君父,儿臣上次前去新郑时了解到不少情况。我秦国国中,虽然有很多将士前去战场,可是在已经被攻占的地方,一直都有多股大大小小的军队,他们负责戍卫各郡县。”

  “他们长久在外戍边,虽然不至于风餐露宿,可是却失去了立下战功的机会。而且他们还要辛苦巡逻,当地方发生异动时,他们是君父在外唯一的助力。”

  “所以儿臣想请求君父,给予这些在外戍边的将士们,都给予一定的赏赐。这样做,那些在外戍边的将士们就会知道,大王从来都没忘记过他们。”

  当扶苏提出这样的建议,朝中群臣的脸色却迥异起来。

  像王绾这样法家、儒家都有涉猎的老臣,他们对扶苏是表示非常欣赏。太子是真的知道怎么安抚民众。

  像从底层晋升起来的将官们,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当习惯了这无情的世界,一切的吃穿用度、地位富贵,全部都只能靠双手赚取,统治者从来都不会怜悯下众。忽然太子这样的人冒出来,这些人觉得别扭的同时,一个个自然心窝子里热腾腾的。

  另外就是此次确定了要随军出征的将军们,他们听到太子这么说,一个个都对扶苏投去感激佩服的目光。

  尤其是任嚣,他非常震惊。‘太子真是个可怕的人啊。我明明一句话都没说,太子居然知道了我心里在想什么。这戍守的差事,从来都是扔给不被重用的人去干。一旦被扔去边边角角,一守就是三五年。’

  ‘大王又不让这些将军、士兵在外另娶妻,更不准生子,这可就太为难他们了。’

  任嚣本来觉得太子长得年轻,儒雅潇洒,现在听了太子这么一番话,他感觉到扶苏的可怕之处,心里自然而然对太子多了几分敬重。

  再有就是李信、蒙恬这样的将军,他们都是朝中大臣的后代,家境相对优渥,更都读过书,父母师傅教导他们明白大义为何。当听到太子这么说,他们也是都心里咯噔一下。

  太子这个人,确实与众不同。

  很多时候,仁义是喊出来的。那些一天到晚就喜欢压迫欺辱他人的人,最喜欢把自己是好人挂在嘴上。而评价一个人仁义,也往往都是虚伪恭维之词。

  但是当真的有人践行做到了仁义,他们反而不知道该用何等的言辞才能形容扶苏,评价扶苏的做法。

  他们都变得沉默,只是静静地望著扶苏。

  只是,这时候冯去疾、李斯、赵高,一众秦国高官们却面色冷淡。

  他们都皱著眉,不断地捋著胡须,一个个也没说出什么话来。

  这可不是王宫殿宇,这是秦国的朝堂。扶苏身边的人不再是一群生活相对安稳,没有见识过世界残酷黑暗一面的人。

  在扶苏身边坐著的这些高官们,他们奉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

  扶苏是出了名的亲民,其实他并没有得到当今秦国法吏高官集团们的认可。

  因为秦国本来就信奉的商君疲民、弱民之术,只有削弱民众的力量才能填补、壮大国家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得秦国有著争霸天下的实力。

  而这时候的法家,本质上就是等级剥削压迫。

  只是后来董仲舒把儒家好看的外衣脱下来,披在了法家鲜血淋漓的骷髅上。

  儒家本来一点错都没有。

  孔子有教无类,传播文化,他为的本来就是传播《易经》,弘扬传承上古文化。

  但是等到秦汉之交,一切都变了。

  因为中央集权制度要创建,而庶民的力量不断地壮大,以庶民出身的汉朝统治集团深深地意识到,保障庶民的利益才是根本。

  但是国家创建之初,统治者都能吸取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一旦王朝延续时间稍久,这个时候就要搬出来孔子,搬出来儒家。

  汉中后期的儒家已经取走了法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借助礼法、仁义、孝悌的名义,对底层的民众加以盘剥,并且将这种盘剥合理化。

  而扶苏处的时代,战国末期,秦朝创建前夕,秦法家在秦国一支独秀,如日中天。

  秦国宫室机要之所、府、室、地方郡县,真正掌握实权的人都是法家流派。其他来自各国的儒家能士,都被给予闲职,安排在宫殿里不是做博士仆射,就是去看守秦国图书典籍。

  当扶苏说出怜悯弱者的话,这就显得他像个异类。

  朝中众臣心思各异,就是嬴政,他也没法说扶苏这个主张好。

  很显然,扶苏是要给予戍守边关的将士一定的利益,安抚他们。这样做没有错,很好。

  可是在外人看来,扶苏这么做,却是在释放一个错误的信号。

  他在告诉所有人,他要做个仁义之君。

  这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他内心良善之后,就去利用他。

  好人往往被自己的善意束缚,做事顾虑这顾虑那;而坏人往往能够很快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们没有顾忌,更加不要脸。

  那像扶苏这样明目张胆说出自己要为庶众争取利益,尤其是会让一些就是靠著压迫庶众才能攫取利益的人不满。

  这是一定的。

首节上一节134/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