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32节

  “如果王是这么好做的,君父就不会在赵国受那么多年苦。晋文公也不会在外流亡十九年,周文王也不会要被纣王逼迫食用亲生骨肉。”

  “母君所说的王,那都是无能之主。我要做的是有为之君。”

  这一章主角思想态度很明了了,以后不要再问这本书还按不按照书名走剧情的问题。

第180章 嬴政与蛇(求打赏月票!)

  “他可是你君父。”王后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景,看著扶苏却面色惨白,十分无助地颓坐在上座。

  “母君,您在想什么。我只是想要建功立业罢了。母君何必这么忧患?”扶苏还没想著要做杀君弑父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为什么她母亲在这件事上表现的这么激动。

  “我只是想要帮助君父,帮助天下人。而要做这些事情,就不能只凭著空空的太子头衔;更加不是躲在君父和母君的背后,做什么谦谦君子。”

  “所谓的谦谦君子,仁人贤士,都只是弱者的臆想罢了。没有锋利的牙齿,就算是虎狼,也照样会被人啃啮得一乾二净。”

  “就算母君认为我出征是出风头,招揽祸事;可是母君退一步想想,这也许是让儿臣学如何自保的好机会。”

  “君父朝中的大臣,那都是在天下赫赫有名的人物。随便指名一个人,都曾是风云一时、叱咤一方的人物。儿臣出宫去,不是正好可以向他们学习做人、做事的机会。”

  “每天待在宫中念书,学到的终究是书本上的东西。”

  扶苏一字一句说著,王后听著渐渐心软了。

  像是刚从伤心欲绝的悲痛中走出来,王后看著扶苏说话的神情都有些恍惚。

  “可你先前不是说……”

  “未雨绸缪罢了。儿子没有听说过继位失败的储君之母,有能安享晚年且不被人冷眼看待的。”

  王后微微张开口,唇齿打著颤,最终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那你……小心。”

  “儿臣知道。只是希望母君为我过于忧心。”

  王后看著扶苏,发现他对自己十分自信,反观自己,她忽然发现她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在后宫这高大的墙院里养养花,喂喂鱼了。

  “你长大了,凡事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我已经说服不了你了。以后发生什么事,都是你自己的造化了。”

  “母君这是同意儿子前去了?”

  “我不同意,又能有什么办法。父子两个联起手来对付我一个。”

  “母君,君父谁的话都不肯听,就愿意听您的。您这关过不了,我连宫门都不能出。”

  “行了,别哄骗我了。我已经被你们骗的团团转了。”王后现在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感觉疲惫无力。“管不了了,随你们的便吧。”

  “那君父那……”

  “还是母君亲自去找君父说吧。”扶苏也为他们两和好感到高兴。

  自己不能明著掺和,但是可以给他们制造机会。

  熊氏知道扶苏的心思,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人还没长大,操心的事情却比谁都多。”

  有一件事,扶苏想问王后很久了。因为事情比较敏感,而他母君在政治上的能力又显得过于鸡肋,所以扶苏一直没有当面问。

  “母君知道君父身边的中车府令吗?”

  王后果然和扶苏料想的一样,一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就大变,“我听我君父过去说过,这君王不是不可以用小人。而是要用完小人之后,给他好处,放他走不再重用他即可。”

  “可你君父却用上瘾了。我听说,大王出则命赵高随行,入则令赵高侍奉。这个赵高几乎和大王是形影不离。”

  “他本是你君父当初平定之乱时用过的人一个宦侍,一步步凭藉你君父的权力做到如今的中车府令。如今气焰嚣张,连我都敢算计。”

  “可恶的是你君父居然宁可相信他,也不相信我。”

  “赵高这个小人……”

  听熊氏把赵高痛骂一顿,又连著将嬴政数落了一通,扶苏庆幸还好自己之前没问过这个事情。

  “母君,您先歇息。这件事,只当做我从来没有提起过。”

  熊氏忽然机警起来,“你问他做什么?难道说,这个小人竟然想著对你动手,他现在开始挑拨你和大王了?”

  扶苏心里咯噔一下,早知道就不该问。“没有的事。只是听宫中下人议论,所以随便问问。赵高不过是一介中车府令,母君何必为他置气。”

  “这就是你不懂了。这书上说,君王如果亲近小人,就会使得贤能不敢靠近。更何况,赵高这个人,他竟敢掺和大王和我的事情,可见他心思恶毒,更胆大妄为。以后一定会做出对你君父不利的事情。”

  “这大概就是君父知道母君的想法后,虽然动怒,但是却不愿意为难母君的原因罢。”

  “你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母君认为,君父不知道赵高是一介小人所以误用误信他吗?”

  “大王当然不知道。他要是知道就不会……”话说到这里,王后自己都顿住了。王后惊愕之余抬起头看著扶苏,“你的意思是,你君父其实心知肚明。”

  扶苏没有说话,王后想明白事情后,自己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高只是嬴政的工具罢了。

  所有的事情,嬴政都知道,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于赵高犯下的很多杀孽,都是嬴政授意他为之的。

  “君父知道母君是为了君父好。可是母君千不该万不该,把这件事说出来。”

  “我听说前有愚蠢的农夫,路过时捡到冻僵的蛇将其放在胸口温暖它。但是当蛇苏醒后,立刻反咬了农夫;你君父明明知道赵高是一条毒蛇,却还将这样的毒蛇养在身边。他就不怕这条蛇反咬他自己吗。”

  王后顿悟了,可是她开始对嬴政的做法感到细思极恐。

  “母君能想的到的,君父也想的到。至少在儿臣看来,君父对待赵高,并不是完全的信任。儿臣以为,母君不该担心君父。也许就像君父说的,母君待在后宫之中,不闻不问才是最好的。”

  “他这是刚愎自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后气得牙痒痒,不住地拍著座椅扶手。

  “把这件事就交给大王自己去处理,也许会起不一样的效果。母君不也是常说,反者道之动。我们越是明著劝告君父远离赵高,君父越发为能够驾驭这样的利剑而感到自喜。”

  

  【现在的读者真的好没耐心啊。而且对剧情的判断是按照个人的好恶来的,但是这历史文,考量的都是现实利益。赵高没有那么快就能死掉,因为嬴政还要用他;而且赵高也不可能乱害到王后。】

  【大家不要担心那些有的没的,就有些评论看的我影响节奏了,特意出来说下。还有就是为什么之前写了很多篇幅给大家介绍韩非啊,古代文化,一是埋伏笔;二来因为专业影响,我希望给你们介绍一下古代思想文化。】

  【也希望你们透过这些古代典籍著作去了解古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思维方式决定行动方式。思维方式同样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气。

  当然,这些书里有很多东西也是我们现实中能够用得到的。我觉得看书就慢慢看就好了。现在这个社会,人心浮躁,不能什么都想要。

  爆更和质量,有时候呈现反比。】

第181章 对付赵高的方法就是(求打赏月

  第181章 对付赵高的方法就是……(求打赏月票!)

  “毁灭一个人的方式,不一定要用打击这种手段。有时候,将其捧得高高的,反而会让某个人灭亡的更快。”

  “如果母君真的想要为君父分忧,除掉赵高。”

  “那么从今日起,就请母君这样做。”

  “母君不要再对赵高这个人冷眼相待。以后母君就和君父一样,看重赵高,封赏赵高。”

  “如果儿臣猜的不错,不出一年,赵高必亡。”

  王后咽不下那口气,她不情愿,侧身坐在席上不看扶苏,“你这不是让我与虫蛇为伍吗。”

  扶苏也不再含糊,让王后一个人在王宫里和赵高冷眼相待,才会逼得狗急跳墙。

  而且赵高这个小人,早除不如晚除。

  根本用不著溅自己一身血,自己为什么要去冒著得罪秦始皇的风向去杀他,让他自己引火烧身就是了。

  “办法就这一个。母君去劝大王,那肯定是没有用的。就算全天下的人都去劝君父,也仍旧没有用。”

  “如果母君真的为君父好的话,就请母君这么做。也好让儿臣在疆场上安心。对待小人这样的人,母君只需要给他好处,他就不会再跟母君过不去。”

  王后虽然没有这么做过,可是光看扶苏自信的神态,自己心里反倒有了把握。

  “这些东西,都是谁教你的啊?”看扶苏活得这么清醒克制,在规矩之中却又不失圆滑,处理起这些事情来更是显得游刃有余。

  王后对扶苏感到十分放心。

  “也没有刻意跟谁学,只是看著看著就学会了。小人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小人,母君以后稍微顺著小人的心意,反而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王后欣慰一笑,“行啊。你既然都这么说了,我倒也犯不著和这个小人置气。我越是置气,他反而得了空子,在大王身边欢欣鼓舞。”

  “本来就是这样。母君想透彻了就好。”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只是披著人的皮,实际上本质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

  面对这类人,如果你为他们生气,那才是最不值当的做法。

  很多人输就是输在为了和小人争一口气上,弄得自己精疲力竭不说,还没有效果。

  见到小人,就是要把他们往高处捧,捧到不知道天高地厚。

  扶苏离开了椒房殿。

  王后一个人坐在殿里捏著陶杯,自己望著红色的枣茶不由得陷入沉思。

  她现在觉得,扶苏未必就比大王差。

  王后现在听了扶苏一番话,那是茅塞顿开,很多事情忽然就想通了。

  

  稍晚后,章台宫里。

  天色已经昏黑下来,章台殿里的鲛人灯才一盏盏亮起来。

  人逢喜事精神爽,嬴政今天效率非常的高,处理完了一批奏章就赶来用膳。

  但是当他来到侧殿准备用膳时,却见殿门内侧站著个粉裙小姑娘,杏眸又大又亮,一张小脸像是被人精心捏好的。

  “今淑……”

  “拜见大王。”

  看到今淑后,嬴政提衣快步往殿里走去,果然见到王后。

  “王后?”嬴政难掩惊愕。

  王后终于放下了礼节规矩,抬起头对著秦王政盈盈一笑。

  “大王妾身今日前来陪大王用膳。”

  “今天太阳是打东边降下去了吗?王后竟然来看寡人了。”

  王后低头没有说话。还不都是因为你的错。

  嬴政脱下外袍,快步来到上座坐下。

  侍女一一揭开盖子,眼前的膳食却让嬴政大失所望。

  这么多道菜,不是清粥就是菜汤,居然一道肉都没有。还配的主食是黍米。

  嬴政看向布菜的宦侍,饿感袭上来,嬴政自然恼火,“这就是你们做的膳食,城郊的老媪做的都比你们做的好。”

首节上一节132/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