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43节

  他还记得老妪有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像是个练家子。

  “真不容易,大晚上的还要出来挣钱。”朱四爷感慨一声。

  渐渐的,夜已深。

  飞燕楼前终于没有人进出了,卖栗子的老妪也在收拾准备离开。

  她提着篮子,向着城门方向走去。

  一开始步履蹒跚,转进一个巷子后,飞掠而去。

  “卧槽!”朱四爷惊呼一声。

  很明显,这个卖栗子的老妪不是专门卖栗子的。

  不过,朱四爷并未跟上去。

  这老妪天天来,只要暗中观察即可。

  ……

  翌日。

  朱四爷来到锦衣卫衙门,把飞燕楼门口老妪的事禀报给了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那还不把她抓起来?带来诏狱拷问一番就知道了。”毛骧摊手。

  “属下有个不成熟的建议。”朱四爷一笑。

  “四爷,你别客气。”毛骧抱拳,“你是前辈,别称属下属下的,你叫我名字就好。”

  朱四爷嘴角含笑。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对我这么客气?

  “假如那老妪就是宫里那位探马军司派出来的,那她身上可能带着那份机密情报。”他微微皱眉,“她竟然没有直接去接头,而是在飞燕楼外卖栗子,说明她足够小心,很有可能情报不会随身携带。”

  “分析的对。”毛骧点头。

  “所以,我先把她控制起来,等待。”朱四爷道。

  “咋个控制?”毛骧问。

  “当然是做好事啊,把她带回丐帮。”朱四爷狡黠一笑,说出了他的计划。

  毛骧听后,十分赞同,表示配合他的行动计划。

  当晚,朱四爷依旧来到飞燕楼对面的阁楼。

  果然,那老妪又来卖栗子了。

  今天她推着一个板车,上面放着一些布袋子。

  “刚出炉的栗子啊,又香又甜。”她一边叫卖一边观察左右。

  朱四爷在阁楼上观察着她。

  风,从四面八方悄然涌起,穿梭在街巷之间,发出低沉的呼啸声。

  朱四爷擦了下额头的汗,抬头看天,天空渐被浓厚的乌云笼罩。

  如此闷热,看来是要下雨了。

  突然,一道微弱的闪电划破天际,天空传来隐隐雷声,风势愈发猛烈,吹得树叶哗哗作响,吹得衣袂猎猎翻飞。

  朱四爷感到一滴雨落在自己脸上,终是下雨了,紧接着,雨点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大。

  雨水打在屋顶上、石板路上、湖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

  路上的行人匆匆避雨。

  老妪也忙着收拾篮子,准备推着板车走。

  这时,朱四爷冒了出来,十分热情:“老妹啊,我来帮你。”

  他一把把老妪抱起来,放在板车上,然后,他推起板车飞快的跑。

  老妪一脸懵逼,眼神微微凝了凝。

  难道我暴露了?

  这老头是上次买栗子的那个,不像是暗谍啊。

  我是碰到单纯的好人了?

  “老妹,你家住哪?”朱四爷边推边问。

  “呃……我没有家。”老妪本想说住的地方位置,立马警觉,叹息一声,“老伴死了,就剩我一个人了。”

  她当然不能把这陌生人带到自己住的地方去。

  朱四爷脱口道:“老妹,去我家吧,以后我就是你老伴。”

  老妪:“???”

  她面色顿时僵住了,还闪过羞色。

  “老哥,你真是个好人啊。”老妪轻叹,“可我怎么能连累你呢?”

  “不连累,前面就是了。”朱四爷道,“我是丐帮帮主,哎,见不得无家可归的老人呀。”

  丐帮帮主?

  老妪双目之中凌厉的冷意闪烁,她当然听过丐帮帮主的传说,几乎掌控京城暗势力,飞燕楼属于他的。

  她面色狐疑。

  都说丐帮帮主朱四爷是个好汉,莫非他真是个老好人,是见我可怜,来帮我的?

  那我正好可以利用他,藏身在丐帮。

  “你就是朱四爷?”老妪连忙道,“那真是多谢你了。”

  “老妹啊,以后在丐帮,大家互相有个帮衬。”朱四爷道。

  “你是好人啊。”老妪再次拜谢。

  朱四爷带着她进了丐帮的一个分坛。

  进了这分坛,老妪就会被丐帮全天候监视。

  ……

  一夜大雨。

  京城的街道全是泥,朱四爷啃着烧饼蹦跳着走过,来到了锦衣卫衙门。

  “四爷,咋样?”毛骧迎了上来。

  “情报不在她身上,昨夜我让几个老妇帮她洗澡,里里外外的看了。”朱四爷边嚼边道。

  “肯定是藏在她藏身的地方了。”毛骧道。

  “她很警觉,没有透露。”朱四爷擦了擦嘴,“不急,盯着她就好,我们有的是时间。”

  “四爷,你又立一功。”毛骧大赞。

  “奖钱么?”朱四爷脱口问。

  “呃,四爷,你现在银子比我们锦衣卫都多。”毛骧苦笑,“不过,待事成之后,我禀报陛下,定有奖赏。”

  “朱重八?那就是个抠砖缝的。”朱四爷摆摆手。

  尼玛,你直呼陛下的名讳?

  毛骧脸都白了。

  朱四爷走后,一群锦衣卫围在毛骧身边,各个面色惊骇。

  “大人,四爷他……他目无圣上,不抓他?”

  “抓他?那等着被陛下砍脑袋吧。”

第55章 常遇春常十万

  太白酒楼。

  朱四爷与杨宪,朱寿正在喝酒。

  “等拿下千金台,四爷你就是京城暗夜之王。”朱寿举杯。

  “四爷,千金台的掌柜魏文进,我查过,他与胡惟庸有来往。”杨宪皱眉,“胡惟庸又是李善长的狗,所以我怀疑千金台的幕后就是李善长。”

  “啊?不会吧,他堂堂丞相。”朱寿大惊。

  “怎么不会?你看他那府邸,除了皇宫,他家最大吧?”杨宪冷哼,“都是在京为官,开销多大,你我难道不清楚?他又不是刘伯温。”

  “也对,领兵的都还需要银子,不然将士们谁给卖命?何况他丞相,需要更多人卖命。”朱寿道。

  “估计就是李善长,否则他为什么几次三番地想要置四爷于死地呢?”杨宪道。

  朱四爷拧了拧眉。

  对于杨宪的话,他信半分怀疑半分。

  这个二愣子一直想取代李善长,别拿自己当枪使。

  “对方是丞相,我还能把他怎么地?”他假装苦笑。

  “迟早把他拉下来!”杨宪眸光锐利。

  朱四爷嘴角含笑。

  就你这二愣子,哪可能是李善长的对手?

  你只不过是皇帝手中的刀,皇帝用完就会丢的。

  “说正事,二位大人找我是因为又要帮忙运粮?”朱四爷问。

  “是啊,边关运粮让朝廷头疼。”杨宪一叹,“运送的一半粮草,被运粮官兵消耗了。”

  朱四爷听后,陷入了沉思。

  边关运粮问题历来棘手,消耗巨大,这他也清楚。然而,在明初时期,胡惟庸曾提出一个“开中法”,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也曾一度缓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开中法”的核心是号召商人参与边关运粮,以换取盐引。商人获得盐引后,便可在指定区域合法售卖食盐。

  这一政策激发了商人们的积极性,他们纷纷想方设法解决运粮难题,甚至出现了商人在边关地区购买土地、种植粮食的“商屯”现象。

  朱四爷暗想,这“开中法”本是胡惟庸当上丞相后献给朱元璋的妙计。

  得想个办法截胡了他,让自己获利最大。

  ……

  忽地,楼下街道传来喧闹声。

  只见一支浩浩荡荡的大明军队正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城。阳光照耀下,士兵们的铠甲闪闪发光,旗帜在风中飘扬。

  队伍的中间,竟然还夹杂着一群元人。他们个个垂头丧气,与周围的大明将士形成鲜明对比。显然,这些元人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俘虏。

首节上一节43/1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