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897节

  【用人识人:朱见深的用人思路可以很清楚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继位之初,他核心任务是“治乱”,就是先把各种地方的乱局紧急镇压下去,恢复基本的和平局面,为后续治理打下基础。】

  【这个阶段重用韩庸、项忠等军事镇压的人物。】

  【第二个阶段是成化十年到成化十二年,这个阶段是“治民”】

  【从让陪合多年的韩庸致仕开始,国家政策从军事镇压向地方治理转变,其最高潮就是荆襄地区的治理。】

  【这个阶段重用李贤、彭时、商辂等文官大臣。】

  【第三个阶段是“治吏”。】

  【各地变乱形势全面好转以后,朱见深将注意力转移到全国官吏的整体治理上。】

  【成化十三年(1477年)建立西厂,把商辂赶走。利用自己亲自培养的宦官汪直,对权贵势力进行打击。】

  【同时用汪直王越等人平定外患。】

  【他能在不同的阶段任用不同的官员,念旧但不守旧】

  【评价A级得四分】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抚掌赞叹。

  “这才是一个明君该有的风采。”

  “明君可不是跟官员打成一片,你好我好大家好。”

  “明君是要为江山社稷大局着想,审时度势,用人之长。”

  “对官员该信就信,该换就换!”

  “不念旧情,不虑旧恶。”

  小刘彻扔着猪骨头。

  “那朱元璋算不算明君?”

  刘启一把抓过他手里的猪骨头。

  “算!怎么不算,只是算没见识该偏激的明君罢了。”

  “但偏激的明君,那也是明君!”

  ……

  【后世影响:开明朝皇帝“不上朝”的先例。】

  【他之前的历代明朝皇帝,执政虽有功过,但上朝总算勤快。】

  【到他在位的时,干脆歇班放羊。】

  【从登基后的第五年开始,就基本很少上朝,国家大事也越发甩手不管。】

  【最大的爱好,炼丹修道,追求长生。】

  【最重要一个,他爹是朱祁镇!】

  【评价B级得三分】

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

  {其实朱见深是真的强,成化犁庭,平定王庭,平反于谦,以德报怨给朱祁钰恢复了皇帝位,承认其功绩,能做到这样真的是不容易。}

  {虽然成立西厂导致高度专权,但也只存在五年多就被废了,还打压东厂和宦官的权利,重用人才与民休息,做的贡献是不少的。}

  {不然如何能以“宪”为庙号,朱瞻基如果还在世可能也会说上一句好圣孙。}

  {朱见深早年于谦等忠臣平反,初年励精图治,体恤民情,任用李贤、商辂、彭时等贤臣。}

  {但后期又宦官奸臣,又扩置“皇庄”大肆侵占土地,使明朝政治日坏。}

  {人本来就是会变的。尤其是皇帝。他的功绩在前面,后期又开始吏治败坏,尤其开皇庄兼并的先河。}

  {现在好像网上一定要把一个皇帝定性为单一的“明”或者“昏”。}

  {但是事实上,大多数皇帝早年都会想有一番作为,开局就摆烂的不多,然而大权在握十多年以上就会逐渐懈怠,后期腐化或者昏庸起来,历朝历代皆如此。}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捻着胡须,微闭双目陷入沉思。

  霍去病心中好奇到死,也不装样子,直接出口问道:

  “陛下,可是哪有不对?”

  一边的卫子夫也是暗自支着耳朵,虽然这人在情感上是个混球,但在国家大事上可是个天才!

  好好记,将来教导刘据就有了思路,然后……

  卫子夫看着五岁幼儿,眸光闪烁。

  ‘儿啊,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刘彻睁开眼睛,望着天幕。

  “不知为何,朕总觉得后世子孙对于明宪宗的评价有些拘泥于一种说辞。”

  “什么初年明君迹象、后期弊政多多的观点。”

  “似乎自唐玄宗之后,这种观点就一直充斥着天幕里。”

  霍去病就是单纯的听不懂。

  但他懂一件事。

  “听起来像是行军打仗只用正不用奇一般?”

  “这样很容易走上歧路或者偏颇啊。”

  刘彻看了眼霍去病。

  “你这个说辞倒也贴合几分。”

  “在朕看来,明宪宗虽历经波折但地位稳固。”

  “作为一个难得的正常人,他对自己的施政也明显进行了一番斟酌。”

  “无论是为于谦平反、频繁对外用兵,还是开办皇庄、内批授官。”

  刘彻顿了顿,继续道:

  “这一切都是为了围绕维护明朝稳定以及加强帝王权威这两点展开。”

  “而这也是必须做的。”

  “朱祁镇在主导了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后,可谓人心尽失,明朝君权跌入巨大低谷。”

  “此时对明朝来说,加强君主权威甚至比维持明朝统治更加重要。”

  “观其所行便可得知。”

  刘彻竖起一根手指。

  “第一,挑拨文官内部的对立和内斗。”

  “第二,扶植武人牵制文官。”

  “第三,扩大君权基础,扶植宦官势力。”

  “内批授官是为了培养一批忠于皇帝本身的大臣,开设皇庄明显是要解决内库用度不足为君权提供财力保证的问题。”

  霍去病跟着刘彻的思路一走。

  顿时拨开一层迷雾。

  他看向皇帝。

  这就是君与臣的想法差异吗?

  刘彻将手收回袖子,眼中神色深邃。

  “明代外戚一直没有出头,这说明明朝外戚受了很大限制,不能用,也无法用。”

  “所以皇帝只能转而培养宦官,有意识强化宦官与军权的结合,为宦官提供除批红、镇守、东厂以外的第四项权力来源军权。”

  “批红权,这是明代宦官最重要的权力。”

  “东厂的缉事权,刺探情报。”

  “出镇地方,参与地方军政事务。”

  “最后就是汪直这种,能在军队中起到重要作用。”

  霍去病有些明白了。

  “还是君权相权之争?但是为什么?”

  刘彻眼中带有赞许之色和几分惋惜之意。

  “于谦是一名忠臣。”

  “但他只忠于明朝,不忠于君主。”

  “放弃英宗改立新君,这是对的。”

  “但自此之后,任何明朝皇帝都不可避免的会重新思考这种君臣关系,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反制。”

  “君臣关系,从代宗上位那一天起就失衡了。”

  “而分化相权只能减少相权对君权的压制,只有扩大君权才能解决君相失衡问题。”

  “但权力啊,谁乐意失去呢?”

  ……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看着衣袖上的花纹。

  “总分十五吗……”

  若是没有朱祁镇,分数兴许就能破了二十吧?

  “确实担得一句好圣孙。”

  “可你是朱祁镇的儿子啊……”

  朱瞻基站起身,来回踱步。

  最后深吸一口气。

  留子,去父!

  ……

首节上一节897/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