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朱元璋紧盯着天幕。
开头四个字刚出现时,他是真想破口大骂!
你瞅瞅什么玩意?
蟋蟀天子?!
但后面四个字出现后,他咽下了脏话。
众所周知!
一般有两个谥号或庙号的组成的治世。
含金量都很高!
对,他认为这应该就是可以媲美文景之治的治世了!
……
大明永乐时期
“行,你小子还算有正事。”
朱高炽坐在碎了一半的石墩上,看着天幕调笑着自家儿子。
朱瞻基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如果按照天幕里的说法,自家胖爹也就是跟爷爷前后脚走的。
但现在爷爷得了延寿,自家胖爹可没有。
朱高炽看着一脸悲伤的儿子,叹气笑道:
“人啊,总有一死。”
“无非是死的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罢了。”
“你爹上位十个月就能得一个仁字,这说明咱死的还是很重的!”
他看着儿子,笑着拍了怕肚皮。
“诶你别说,咱这身肉还真没白长!能压的住大明江山哈。”
朱瞻基依然闷闷不乐。
朱高炽也收敛笑容,他抬头看着天,喃喃自语着:
“仁宣之治……仁宣之治……”
“儿子,这就够了。”
“真的……这就足够了。”
朱瞻基低下头,泪珠自脸颊划过。
气氛一片沉寂。
“够你嘛个头!老子还没死呢!”
一声大喝自苑门处响起!
“你这人说话现在怎么这么冲啊?”
与之同时而起的还有一道几分埋怨的柔和女声。
早就转身回头的朱高炽一瞬间就看愣了。
“娘……”
苑门处。
朱棣呲牙咧嘴的揉着耳朵。
身边,穿着后服的妇人正微笑看向这边。
……
【在讲他明宣宗之前,得先讲清楚他脑袋上的一个污名。】
【蟋蟀天子。】
【在明清的许多史料里,明宣宗玩蟋蟀的爱好造成了恶劣影响。】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里绘声绘色的讲过明宣宗命大臣况钟去苏州强征上千只蟋蟀的“恶政”。】
【到了野史《明朝小史》里则衍生出了为征用蟋蟀闹出人命的故事。】
【聊斋志异里的《促织》则把这类为征蟋蟀害死人的桥段加工到无比虐心。】
【明宣宗喜斗蟋蟀不假,宣德年间流传下来的瓷器里有独特蟋蟀图案的珍品,可见确实是大爱。】
【但有没有闹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明朝小史》距离明宣宗在位时已隔了三百多年,《促织》更是百分百小说。】
【而最直观的证据则是在各类笔记里为明宣宗强征蟋蟀的况钟。】
……
天幕上。
一名穿着官衣,留着长须。
面容清正的官员石像正伫立着。
下方的石台刻着金色楷书。
记叙着他的功绩。
……
【况钟,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清官能臣。】
【其病死在苏州任所后,灵柩运回江西时,“民多垂泣送其柩归”】
【苏州府所属七县都为他立了祠堂。】
【1956年昆曲《十五贯》上演后,况钟的清官之名享誉全国。】
【都闹得民不聊生又怎么能流芳千古?】
【所以可以确认的是,明宣宗这个日常生活爱好是被后人特别是改朝换代后的清代笔记,人为夸大了。】
……
{与包拯、海瑞并称三大青天的况钟。}
{况钟还是苏州城隍。}
{苏州城隍庙的城隍爷有很多人,第一个是春申君,再有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文天祥、周忱、况钟、任环、张国维、汤斌。}
{宣德五年,九府出京师,以况钟为首的这九位个个青史留名,都是造福一方的好官,足见明宣宗朱瞻基的识人之明。}
{况钟,一个只要离任就要被苏州百姓连连上书请回去的清官。}
{一个在任长达十三年,期间苏州发生了各种灾情,但是灾民没有饿死的能官。}
{减苏州税赋,清苏州军籍,你说他在苏州抓蟋蟀弄的民不聊生,苏州人都能干死你}
……
大唐。
李世民眼馋了。
十三年在任没有灾民饿死。
离任就被百姓请回去。
民哭其柩,还立祠堂。
这是什么地方官啊?
自古以来也没几个啊。
“好官,冲着这个官,朕就不信这皇帝能干出那荒唐事!”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是真不想提起那大喷子。
但那包大喷子确实无可指摘。
就冲他与包拯齐名,自己也不信那小皇帝能干出这荒唐事。
……
大明永乐时期
“清税赋?”
朱棣眯着眼睛看着身边的小子。
“你倒是真敢啊。”
“你不知道太祖留下的诏令吗?”
朱瞻基看着那边面对奶奶哭的像个孩子的父亲,对朱棣正色道:
“太祖留下的不是对的,那就要改。”
“爷爷,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所言,至理名言!”
朱棣阴着脸看着他。
朱瞻基毫不避让。
“哈哈哈哈!好!”
朱棣突然放声大笑。
“好!你比我强!”
朱瞻基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没有……”
随即又担忧道:
“爷爷,我爹那……”
朱棣大手一挥,满不在乎道:
“没事,咱那十五年分他点就得了。”
“让他活到六十岁!”
“够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