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幕上。
临安府。
皇帝高坐龙椅。
殿下大臣喜笑颜开。
阳光投进宫殿。
众人皆笼罩于朦胧之中。
“诸卿。”
皇帝微笑着看着众人。
“今北虏授首,献于太庙。”
“雪耻之功皆靠诸卿力!”
“自蔡州以收,而北境依然沉沦腥膻。”
“诸卿可有何良策为朕解忧?”
话一落,殿内不可避免的陷入沉默。
但这股沉默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打破。
一名紫衣大臣大步迈出,朗声道:
“陛下,臣以为,我等应据关守河!”
“趁蒙古主力北撤、河南空虚的当口,尽快收复东京开封、南京归德和西京洛阳三京!”
“将边境从淮河、大散关一线北移到黄河、潼关一线!”
“得河洛之险,我朝无忧矣!”
不得群臣反应,又一位大臣出列急切道:
“陛下!宰相郑清之妄言!”
“衡估南北局势与我朝和蒙古的实力,还没有到开战的时机!”
“当今我朝国力尚不足以据关守河!后勤给养难以解决!”
“贸然出兵,实为蒙古南侵制造借口!”
“陛下!请陛下三思啊!”
……
【金亡以后,蒙古军撤至关中,河南一带空虚。】
【公元1234五月初八,宋理宗下诏出兵河南。】
【六月初三,淮东制置使赵葵率领五万淮东军离开泗州北伐,连过灵璧、宿州,在六月初九收复了归德府。】
【七月初五,汴京安平都尉司千户李伯渊等人杀死崔立投降,迎接宋军入城。】
【七月二十日,淮东制置使赵葵抵达汴京。】
【七月二十八日,洛阳城内的三百户百姓打开城门,淮西帅司徐敏子率大军进入洛阳。】
【至此,大宋王朝中原三都南京应天府(归德)、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全部收复。】
【史称:端平入洛】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一只手搭在膝盖上,一只手撑在榻上。
嗤笑一声。
“蒙古要南侵,总能找到口实的。”
“不过中原屡经战争,无粮可供军用,说国力一下子还不足以据关守河,有其一定的道理。”
霍去病嘴角微微抽动。
“可是……这也太……什么都没有准备就贸然出兵。”
“没有粮草怎么坚守城池啊?”
刘彻嗤之以鼻的哼了一声,伸手拿起案桌上酒爵。
“宋朝吗,正常。”
……
季汉怀帝时期
气质逐渐沉稳的刘禅扶膝长叹。
“一场以求取战功来提高自己地位或捞取朝堂资本为目的的北伐。”
“宋朝皇帝狂热的私心占了上风,必然考虑不周,急于求成,仓促行动,招致失败。”
诸葛亮欣慰的笑了。
宋朝的价值,就是开悟了陛下!
先帝!
大汉三兴有望!
诸葛亮顿时感觉到一股热血自体内沸腾!
好!既然陛下已有君主气象!
那我也不能意志消沉!
诸葛亮决定开挂了!
事后诸葛亮!开!
黑火药!来!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思索着。
这个战略对南宋而言,并非简简单单的一次出兵带来的边防战线推移,而是整个南宋北部边防的体系性改变。
不在以大散关为边境事,而是想在黄河南岸建造新的防御体系。
短时间内进行这样翻天覆地的大工程不是一般朝代能够承受的。
更不用说是南宋。
“洛阳……”
李世民双手搭在扶枕上。
偌大的洛阳城,只剩下三百户了吗……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天幕,似自言自语,又似对谁说话。
“三百户……”
“蒙古借道而引发的对宋攻掠之战,使南宋十七州死者不知其几千万。”
“辛卯之变死的人多了去了!”
“洛阳都算好的了。”
“他们可不是什么好人!”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
朱高炽全当听不见。
他现在都快愁死了!
而他老子这个皇帝当得倒是轻巧。
皇帝只需要猛冲打仗就够了,我这个太子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
究竟谁才是皇帝啊!
……
【但是这时不管是汴京也好,洛阳也好,经过常年战乱和蒙古的掳掠后,满眼都是断壁残垣,根本获得不了给养。】
【大批宋军入城后,立即陷入了饥荒之中。】
【当时,赵葵派徐敏子为监军,率一万三千人进取洛阳,又命杨义领兵一万五千为后援,两军仅各带五天口粮。】
【徐敏子进入洛阳空城后,被蒙古军在城外设伏反包围。】
【杨义所率援军在洛阳城东遭到蒙军伏兵的袭击,溃不成军,坠入洛水者不计其数,杨义仅以身免。】
【这支伏击宋军的蒙军也并非由真正的蒙古人组成,统率这支蒙军的是一位降附蒙古的汉人世侯。】
【最初蒙古大军北返时,这只军队被留下来镇抚中原,分兵屯驻于黄河南北,其目的非常明确“以遏宋兵”】
【八月初一,击破杨义军队的蒙军逼近洛阳,围困城池。】
【陷于粮尽援绝困境的宋军已经到了杀马而食的地步,徐敏子决定放弃洛阳,东撤开封。】【中原三都全部收回的复兴之景,至此仅仅过了五天就结束了。】
……
大宋。
赵匡胤吃着丸药,神色如常。
正常,太正常了。
不送一送“大礼”,怎么能叫大送呢。
“咕咚”一声,咽下口中药泥。
赵匡胤舔了舔牙缝。
朕就看着,看你们还能出什么花样来!
……
【蒙军纵兵尾击百余里,宋军伤亡达十之八九,徐敏子中箭负伤,步战逃回南宋边郡光州。】
【留驻在汴京的赵葵闻讯也不增援,反向朝廷虚报战况,把败北溃散说成“歼敌精锐”,把望风披靡说成“保存实力”。】
【大军最后也终因粮饷不继,兼之蒙古军乘机决黄河水倒灌,只得引师南撤。】
【讽刺的是,因黄河大水阻拦路程,在徐敏子兵败洛阳,赵葵弃汴京南撤时,南宋君臣才刚接到收复东京汴梁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