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685节

  【金将纥石烈志宁率先头部队万余人来攻宿州,被李显忠击败。】

  【但金军十万主力随即赶到,李显忠奋力苦战,邵宏渊不仅按兵不动,还说风凉话:“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且犹不堪,况烈日被甲苦战乎?”于是,军心涣散。】

  【入夜,邵宏渊部中军统制周宏自为鼓噪,扬言金军来攻,宋军不战自溃】

  【金军乘虚攻城,李显忠杀敌二千余,终于独力难支,遂率师而退,行未多远,宋军就全线崩溃,军资器械丧失略尽。】

  【金军不知底细,不敢贸然追击,宋军在淮河一线稳住了阵脚。】

  【宿州旧郡名符离,史称为“符离之溃”。】

  ……

  {大战之际,还在想着个人的利益得失,怎能担将领之重任!历朝历代,任何时候,人选都是及其重要的!在关键时刻,它可以影响事态的发展,改变历史的轨迹!}

  {上行下效,在这样的朝局下,多的是自私自利之辈。}

  {宋朝整个朝代的将领好像都会这招,而且还不用担责任!}

  {历朝历代,因此情景形成败局的例子不计其数。内有徇私挑拨,外有嫉妒横行。}

  {想不通,国亡人便亡,这么做断送的不也是自己性命吗?}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词即影射隆兴北伐~}

  ……

  刘宋。

  刘裕脸色很难看,

  他看着刘义隆,目光不善。

  “你看看!就因为!我们都跟那赵宋联系起来了!”

  ……

  刘宋文帝时期

  刘义隆看着辛弃疾那三字,咬牙切齿!

  “你很有文采是吧!”

  “很会找对标人物是吧!”

  “可恶啊!”

  “我们不一样啊!”

  ……

  大宋太宗时期

  “算了……”

  赵匡义无力的坐在石墩上。

  “就这样吧。”

  “没救了。”

  “等死吧。”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背负双手,看着天幕长叹一声。

  “错失金国内乱之机,失天时。”

  “放弃西北十三州,缺地利。”

  “将领青黄不接,无人和。”

  “时机不对,又无地利人和。”

  “安能不败。”

  刘娥看着有点陌生的赵恒眨了眨眼。

  这么立竿见影吗?

  ……

  【北伐失败后,朝中主和派乘机大肆攻击主战派,把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诬为“邀功钓誉”。宋孝宗只得下罪己诏。】

  【而张浚也不得不提出辞呈,宋孝宗还不想立即放弃北伐计划,只是降张浚为江淮宣抚使,部署两淮防线,抵挡金军南下。】

  【符离之败对宋孝宗的北伐雄心打击很是沉重,他也发现恢复大业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开始在和战之间摇摆不定。】

第427章 隆兴和议叔侄之国

  大唐玄宗时期

  “这大宋皇帝啊……”

  李隆基挽了挽袖口。

  “又急躁又优柔寡断。”

  张巡摇摇头道:

  “陛下,宋代政治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有党争的传统。”

  “朝中大臣意见不同有争议这是正常的事,若以事论事,把争议限制在问题本身,在国家利益上能以大局为重,那么两派尚有妥协合作之机会。”

  “主战派多是拳拳爱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满腔热情。”

  “将主和派单纯认为成是投降派也不妥,像秦桧这样的卖国贼毕竟不多。”

  李隆基虚心求教道: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张巡抿了抿嘴唇,看着李隆基坦然求知的态度,开口道:

  “在于政治立场上的争论,往往变成意气之争,变成对人而不对事,党同伐异。”

  “主战派攻击主和派是卖国求荣,这不完全是事实。”

  “同样,主和派攻击主战派是贪功邀誉,更是枉顾情理。”

  “双方争议不休,即便皇帝有恢复之志,也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

  【六月,宋孝宗让主和派代表汤思退复出。】

  【七月,命他担任右相。与此同时,主战的张焘、辛次膺和王十朋等相继出朝。】

  【八月,宋孝宗恢复张浚都督江淮军马职务。】

  【十一月,金军统帅仆散忠义致南宋函件,议和条件为:宋帝与金帝改为叔侄关系,宋朝归还被占的海、泗、唐、邓四州,归还降宋的金人,补纳绍兴末年以来的岁币。】

  【宋高宗出面为主和派撑腰,宋孝宗继续遣使议和。】

  【十二月,左相陈康伯因病辞去相位,向宋孝宗推荐张浚自代。宋高宗指令让汤思退升为左相,地位在右相张浚之上,以为牵制。】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咂了咂嘴。

  “你可真是个臭狗屎啊……”

  “怎么哪都有你啊!”

  ……

  南梁。

  萧衍看着天幕,一动不动。

  “党争……”

  朝堂意见相左并非坏事。

  关键是主人家能不能兼听则明。

  如是,方能有最优决策,并且日后不管出现何种情况都能进退自如。

  偏偏,主心骨有两个。

  ……

  【公元1164年正月,宋孝宗在主战派的鼓励下,派胡出使金营,表明宋朝拒绝归还四州,否则将中止和议。和议陷入僵局。】

  【宋孝宗命张浚视师两淮,全力备战,准备与金军一决雌雄。】

  【张浚招徕山东淮北的忠义之士万余人,补充建康、镇江的正规军,增修两淮城堡工事,添置江淮战舰,随时奉命待发。】

  【汤思退及其同党百般攻击张浚,诬蔑他“名曰备守,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

  【四月,宋孝宗召张浚还朝,罢去相位。】

  【八月二十八日,张浚死在离京途中,遗嘱说:“我曾任宰相,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死后不配葬在祖宗墓侧,葬在衡山下足矣。”】

  【死前还在询问,朝廷是否放弃了四州。】

  ……

  {张浚未能恢复中原,不葬先人墓左。}

  {宗泽临死前大喊三声“过河”!}

  {岳飞含泪班师,蒙冤而死。}

  {吴痛弃三路十三州……}

  {北宋缺强将,南宋缺强相,宋与金的对峙中一直处于弱势,其实根本还是皇帝无能,可惜了当时的爱国将领,可怜当时的老百姓。}

  {间接害死岳飞、韩世忠,拆封岳家军和韩家军,使南宋再无可战之兵,只为自己一人活命,这也叫强将?}

  {emmm,有没有可能,那是张俊,不是张浚!}

  ……

  【张浚死后,朝中主和派更加得势。】

  【汤思退为了和议速成,尽废边备,罢筑寿春城,解散万弩营,停修海船,撤海、泗、唐、邓四州之兵。】

  【张浚为抗击金兵所做的努力,在短短的时间内毁于一旦。】

  【南宋自毁长城,金兵毫不客气。】

  【为了迫使南宋接受和议,金兵乘机南下,连续攻克楚州、濠州、滁州。东南为之震动。】

  ……

首节上一节685/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