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前面的战车试图对叛军形成冲击。
但燕军在东口堆积了稻草,乘着东风点着。
瞬间!
大火瞬间蔓延引燃山间林木,随即形成一片火海!
唐军前冲的马车也被焚烧起火。
遮蔽山谷的烟雾弥漫开来……
厮杀声震天而起……
……
【六月初八,哥舒翰领兵与燕军决战。】
【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大军继后,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被诱进隘路。】
【叛军伏兵突起,投滚木檑石,唐军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冲击,被燕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
【烈焰浓烟冲向唐军,人人睁不开眼目,只能在烟雾中刀枪乱舞,结果杀死的都是自己人。】
【后面的弓弩手看见前方起了战斗,以为燕军杀了过来于是万箭齐发,箭囊全都空了。】
【日影西斜,烟雾散尽。】
【唐军才蓦然发现,前方只有几十辆烧焦的草车和遍地横尸的唐军,一个燕兵也没有。】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
【唐军前方被堵,后路被截,顿时彻底崩溃,人人争相逃命,有的丢弃盔甲逃进了山谷,更多的因相互推挤而掉进黄河,纷纷溺毙。】
【一时间,隘道中到处是惨不忍闻的嘶喊和哀号,死亡的喧嚣直上云端,响彻天地……】
【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
【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逃回潼关。】
【唐军近二十万人的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余人。】
【六月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哥舒翰被部将挟持至洛阳,投降安禄山。】
……
天幕上。
勤政楼内。
一直红光满面的李隆基,此时一脸破败之像。
双眼无神,不知注视着哪里。
而殿内,一片喧哗不绝。
“二十万大军……没了!没了!”
“不可能!三百年了!自贺拔岳入关,潼关从来没有被正面攻破过!即使是高祖,也只是施计迫潼关投降!数百年了!潼关的平安火每日升起!”
“陛下!平安火已断!奔来的将士所言非虚!潼关失守了!此时长安将要落入铁蹄之下,不如蜀地安全,不如去往蜀都。”
杨国忠一脸急切却又强行按捺住,迅速陈列弊害。
“陛下!万万不可啊!”
突然,一位皮肤黝黑的官员出列大声喝止!
……
大唐。
坐在龙座上一脸木然的李世民,眼珠微微移动。
“朕……记得他……”
话一出口,底下的众臣愕然发现,皇帝的声音一如夜枭般凄厉、沙哑。
而一旁的长孙皇后则死死压抑住面上的异色,但双手却不由自觉的紧紧拧在衣袖上。
她闻到了血的味道……
“……诗人,高适……”
……
天幕上。
泪水盈眶的大臣高举着玉笏,大声谏言:
“臣!请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防遏!”
“长安粮草在!人心在!”
“陛下!圣人!您是有过丰功伟业的圣人啊!”
“长安没有失!”
“您不能走啊!”
笏板掉落,臣子双膝跪地叩首悲泣道:
“不能走啊……圣人……”
“河北还在……长安还在……”
“……大唐……还在……”
殿内众人望着哭泣难制的监察御史。
一片难言的死寂。
上首的白发老翁,缓缓闭上双目。
……
【六月十三日,李隆基出逃长安。】
【西京留守崔光远、监军宦官边令诚等人,开城纳降,安禄山大将孙孝哲率叛军进入长安。】
【花萼楼的文人侠客,上元夜的万人空巷。】
【百姓们的鬓间牡丹,诗人们的斗诗万章。】
【世人口中的盛世大唐业,巍巍长安宫。】
【在这一天,彻底崩塌了。】
……
尽力了,顶天就是写到这种程度了。
为了找感觉去看了长安十二时辰,看到贺知章指着皇帝鼻子骂那段是真给我看哭了……
情绪有了,然后发现特么的写不出来!
憋气啊!!!
自相残杀这个有人可能会说是香积寺……
这个其实有点奇妙的错误。
因为符合二十万和自相残杀两点的,只有哥舒翰的灵宝之战。
香积寺,它不是自相残杀。
就是唐军与燕军、官军与叛军。
安禄山那是立国了呀。
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
大隋。
杨坚看着暂时落下帷幕的画面。
深深的长出一口气,随后舔了舔干燥的嘴唇。
心中的千思万绪,最后化成三字叹息而出。
“糊涂啊……”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闭上眼睛,低声喃喃:
“假的……都是假的……”
“事情还没有发生……还没发生……”
……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指着天幕,言语带笑:
“这就是盛唐天子。”
“朕观之,奔走如犬豕!”
“哈哈哈哈!”
……
大明成化年间。
朱见深握着万贵妃的手,叹息道:
“可惜于先生……”
“若无于先生……”
“唉……”
“朕怎么就摊上了……唉!”
……
天幕上。
马嵬坡。
一群身披亮甲却满身尘埃的禁军死死盯着慌张无比的杨国忠。
“你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