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已经“大彻大悟”的刘彻叹了口气。
南北朝纷乱不止,百姓们不抗拒统一甚至因为多年战乱还会渴求和平。
但这都不是肆意施展自己抱负的理由。
恰恰相反,此时正该是深耕百姓民心的时候。
那些世家豪强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
大隋
杨坚看着天幕无奈苦笑。
他又不是傻子,不思考民生的情况下也看明白了这小儿究竟是想干什么。
但是……
“伽罗,或许我们应该再看看勇儿了。”
独孤伽罗寒着脸点点头。
杨坚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虽然对杨勇的怀疑、猜忌、不满之心已经展现。
但是该说不说,这个长子还是仁厚的。
杨坚回想起自己想对山东用兵时这个长子说出来的话。
“窃以导俗当渐,非可顿革,恋土怀旧,民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已……”
“锋刃虽屏,疮痍未复。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何待迁配,以致劳扰。”
唉……
好色就好色点吧,性子倔就倔点吧,爱奢侈……
瞥了一眼天上的壮丽无比连绵不绝的龙舟。
就……奢侈点吧……
好歹是个守成之主。
要像这小儿一样……
手不由自主的捂在胸口上。
朕的大隋就要步秦朝二世而亡的后尘了!
……
我有预感。
继秦吹,蜀吹之后,咱又得添个广吹的名头。
嗯……
后面还会有李吹、明吹。
朕可真厉害!(叉腰!)
第205章 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武周
“自古水运皆比陆运要快捷许多。”
披散着长发,一身单衣的武则天手握书卷淡淡道:
“大运河的开通方便了南北交通,使南粮北运,北物南输。”
“如今,洛阳北市早已是漕船往来,千里不绝。”
“天下舟船所集,常有万余艘。”
灯火摇曳,
铜镜在旁边烛光的照耀下,倒映出两幅面孔。
一副是红颜迟暮,虽慈眉善目,但眉眼间总有股挥之不散煞气。
另一副则美貌动人,眉眼间噙着一丝风情。
婉转之声响于耳边。
“也因船只太多,常交通堵塞。”
“陛下才要引漕渠,开新潭,以置诸州租船。”
武则天淡淡一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
“你说……这隋炀帝会得几分?”
上官婉儿心思转了几圈。
陛下这是……畏惧了?
“天幕高远,且是婉儿所能探知的。”
“不过,人人都说修造汴河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
“但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
“若无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这赫赫功绩与大禹也不遑多让。”
武则天忍不住失笑,刚想说些什么又低下头沉思下来。
最后抬头看着天幕,神色坦然。
“汴河连接长江、淮水,好处是很多。”
“但对百姓来说,利和害是连在一起。”
“岂能与禹王相提并论。”
“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铜镜里的美人柔声称是。
“不过,那杨广恐怕也是如此想的。”
“毕竟,他是想轹轩、唐的人。”
……
【公元606年四月二十六,扬州之行结束,杨广返回东都洛阳。】
【十月,下诏命吏部尚书牛弘在最短的时间内编撰法律条文,修改《开皇律》。】
【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除“十恶不赦”大罪,减轻大逆、谋反等罪的连坐。】
【将其余严峻条文宽松处理,名为《大业律》】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摇头叹息。
面对这个皇帝,他叹息的次数比前面那些皇帝加起来都多。
“阿父……这法律宽松不是坏事啊?”
刘启有点不明白了。
隋朝的人口快速膨胀,国家也已进入繁荣稳定的时期。
乱世需用重典,但是在太平盛世道德教化远比严刑峻法要好用。
想要收服人心,就必须推行宽厚仁德的治国理念。
这杨广作成这样,一回来就宽松律法说明心里还是有百姓的,这不是好事吗?
刘恒正视着刘启,肃穆道:
“还记得他在江南下的诏书吗?”
刘启点点头。
“免天下百姓一年赋税,扬州百姓五年赋税。”
“这是好事啊。”
刘恒点点头,又问道:
“那既然江南去了,山东他会不会去?北方会不会去?”
刘启看着天幕,想了想。
“会!”
“那他的排场会比这次小吗?”
“这……”
“别忘了,他只说免赋税,可没说免劳役。”
刘启震惊的看向刘恒。
刘恒偏过头看着天幕。
“但凡再有一次如建东都与开运河的大型劳役。”
“天下民众就会皆起反心。”
“若是律法严峻,暂且能束缚一时。”
“但律法宽松,起义者会络绎不绝。”
“到那时……”
刘启也看向天幕,接过话语继续道:
“那时,他就会想晚年的彻儿一般施行严刑峻法。”
“而从宽松到严刑,期间不会有平滑的过渡。”
“最后也会步彻儿的后尘。”
“只要百姓做了土匪盗贼,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一律诛杀。”
“起义的人要死,老实过日子的人也要死……”
刘恒靠着天幕,下了最后的结论。
“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基于百姓们对隋文帝的感恩之德。”